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络经穴篇 十四经络图谱解说--第三章 足阳明胃经
第三章 足阳明胃经 (四十五穴)
  • 经脉流注 灵枢经脉篇曰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頞,鼻根。两目中间,低处),旁约太阳之脉(睛明),下循鼻外(承泣,四白,巨髎),入上齿中,还出挟口(地仓),环唇,下交承浆(任脉),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下关),过客主人(胆经,也说上关),循发际(悬厘,悬颅,頷厌,头维)至额颅(神庭,督脉穴)。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水突,气舍),入缺盆,下膈,属胃(上脘,中脘),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下(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夹脐(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入气街(气冲)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胃下口,下脘),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阴市,梁丘,犊鼻),下循胫外廉(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足跗(解溪,冲阳),入中趾内间(陷谷,内庭,历兑)。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冲阳),入大趾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的经脉流注极其复杂,大致划分如下。 
    一 从手阳明大肠经的终止穴迎香上行在两目间的鼻根处左右交叉,经足太阳经的睛明,眼睛下的长期,四白,巨髎到上齿中,从口角的地仓出,沿着嘴唇在任脉承浆交会,从下颚的大迎出,沿着颊车从耳前的下关上行到客主人(上关),侧头部的发际的悬厘。悬颅,頷厌等胆经穴位交会到前额角,之后到前额中央的神庭。(以上是脸部分) 
    二 其分支从大迎下到喉结旁的颈动脉跳动处(人迎脉),经过气管旁的水突,气舍,从锁骨上窝(缺盆)内侧到胸腔,沿肾经外下行穿过横膈膜,在上脘中脘属胃络脾。(这段经络人迎以下大体上和迷走神经经路一致)。 
    三 其分支在下脘从胃下口起沿着肾经外下行,沿着腹部里面到鼠径部的气冲和本经汇合。 
    四 其直行部分从锁骨上窝经过乳线中各穴,从乳根接近任脉,挟任脉约二寸下行,经不容,承满,两,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再经肚脐旁的天枢下行,经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鼠径部的气冲。(胸部和乳线一直,腹部和腹直筋一致)。 
    五 在气冲分支三和本经四汇合,下行到髀关,经裆前外侧的伏兔,阴市,梁丘进膝盖骨里,经犊鼻下到胫骨外侧足三里,经上巨虚,条口,下巨虚到足跗前面正中的解溪,出足背的冲阳,经陷谷,出中指内间的内庭到食指尖指甲外侧的历兑。(这是本经)。 
    六 其分支在膝的外廉下三寸(足三里)分开向外走,穿过胃经和胆经中间下行,从隔着下廉外筋的筋肉陷中的丰隆出,再下行从足背出进中指外间到其顶端。(图谱中从中指外间到内庭汇合,按照经脉篇解释应该订正为中指外间到其顶端,不是这样络中指经络就是没有。但不应该是这样。灵枢经写廉下三寸,发挥写膝下三寸。泽田先生认为发挥是正确。 
    七 另一分支是从脚踝冲阳分开进大脚趾间出其端。(图谱中好像交肝经出脾经隐白。泽田先生认为应该订正为出大脚趾的外侧指甲边绕着指头到隐白。十四经中也有此支自跗上冲阳穴,别行入大指间,斜出足厥阴行间穴之外,循大指下出其端,以交於足太阴。 

    主要穴 在胃经的主要穴 下关,人迎,缺盆,不容,梁门,滑肉门,天枢,大巨,归来,气冲,伏兔,阴市,犊鼻,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陷谷,内庭(以上十九穴)。作为辅助穴也有不少。脸部各穴位几乎不可灸。经常施针有良效。缺盆是主要穴位,多数场合很少用到针灸。 
    下关齿疼针之有效,可用在面瘫,神经痛。梁门是辅助中脘(胃经募穴)治疗胃痛,消化不良非常重要的穴位。滑肉门是扁桃体炎,咽喉痛针之有效,用于上焦诸病,消化不良,上气有效。天枢是大肠经的募穴,不仅治疗胃肠还可以用于上下焦诸病。大巨对大肠病和肾病有效,足三里对胃病有效,此外可治疗鼻塞,上气。灸之治疗脚气。历来作为养生灸被众人熟知。内庭是治疗食伤名灸。泽田流治疗食伤用的内庭和一般书籍中的位置不同。 

  • 花半开 (孤独的长跑者) 2014-10-03 10:15:01

    足阳明胃经的经穴 各四十五穴 左右共九十穴 
    承泣 在目下七分,直瞳子(发挥)。在目下七五分,直目瞳子(甲乙)。直瞳子是指正对瞳孔的意思。即瞳孔正中直下七分取穴。承泣是接受眼泪的意思。 
    主治 眼部疾患 羞明流泪,针之有效。可在此穴泻血。 
    参考 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甲乙)。即阳蹻脉,任脉,胃经交会处。甲乙经中刺入三分,禁灸。资生经中禁灸刺。铜人经中灸三壮,禁灸。明堂中针四分半,禁灸。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古典说法并不一致。我没有灸但经常针知道有效。可浅刺。特别注意不要刺伤眼球。此穴别名面髎,鼷穴。 

    四白 在目下一寸,直瞳子(发挥)。在目下一寸,面頄骨(即颧骨)颧空(甲乙)。(甲乙经中写有向的地方在经穴汇解改为面)。頄骨是颊间骨的总称。颧空是颧骨上的空隙。穴在承泣下三分。颧骨空陷取穴。 

    巨髎 在鼻孔旁八分,直瞳子下(发挥)。在挟鼻孔旁八分,直瞳子下(甲乙)。穴和鼻翼同高,迎香外三分处取穴。按压时上齿有反应的地方。处于上齿神经上。针此穴靠后的上齿更加有反应。 
    主治 针之对上齿疼有效。对牙周膜炎有效。蓄脓症,肥厚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有效。 

    地仓 挟口吻旁四分(发挥)。挟口旁四分如近下(甲乙)。口角外四分处。本事方中脉有微微跳动,轻轻有手指触碰有动脉。此外该书中若し久しく風を思えば 其の脈動かざる者がある 
    主治 对于面瘫,三叉神经痛,或针或灸有显著效果。但灸柱必须很小如芝麻大。 
    参考 别名会维。跷脉和手足阳明之会(甲乙.手足阳明和任脉阳蹻之会(类经图翼)。即胃经大肠经,任脉,阳蹻脉交会处。 

    大迎 在曲颔前一寸三分,骨陷中动脉(发挥)。曲颔前一寸三分,在骨陷者中动脉(甲乙)。地仓下斜向后颔骨上(增注)。颔是下巴。曲颔是指下颚边。大迎穴在下颚边到口角连接线的中间点。骨陷中,用手可以触碰到颔外动脉。针此穴下齿全部有反应。下齿槽神经从前额骨孔(颐孔)出来的地方针之对下齿痛有显著效果,笔者取此穴为颐孔点。 
    主治 下齿痛或者牙周膜炎,针之有效。灵枢经中下齿龋取大迎。此外面瘫,三叉神经痛有效。 
    参考 别名髓孔。下齿槽神经从前额骨孔(颐孔)出来的地方符合这穴名。寒热病篇中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即此手足阳明之会。大肠经和胃经交会处。 

    颊车 在耳下曲颊端陷中(发挥)。在耳下曲颊端陷者中,开口有孔(甲乙)。曲颊同去颔,下颚边。穴在下颚边稍微前面陷中,强压齿槽有反应的地方。千金翼中在耳下八分,有时候这样取穴有效。(下颚边和耳翼下根部中间点稍前取穴)。 
    主治 同大迎 
    参考 别名机关,鬼林,曲牙。 

    下关 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闭口则闭(发挥)。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空下廉,合口有孔,张口即闭(甲乙)。穴在耳孔前,颊骨弓中央部下缘,下颚骨髁状突起前的陷中。口开有孔,口闭则无。 
    强压陷中,上齿或下齿有反应。针之同样感觉。在三叉神经第二支和第三支的经路上。 
    主治 齿疼或牙周膜炎。适合针。针六七分即可。面瘫,三叉神经痛有效。因为下颚关节炎无法完全张口或针或灸有显著效果。也可泻血。 
    参考 足阳明和少阳之会(甲乙)。即胃经胆经交会处。对于下关,客主人是指上关。(上关在胆经)。此下关的关节称为牙关。中风或破伤风造成的口嘴紧闭称为牙关紧急。 

  • 花半开 (孤独的长跑者) 2014-10-04 12:42:36

    头维 额角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神庭旁四寸五分(发挥)。额角发际,挟本神两傍各一寸五分(甲乙)。本神胆经穴。眉弓外端上部入发际四分处。头维在其外五分-一寸的额角发际中。比起挟本神一寸五分或神庭旁四寸五分选择额角发际根据适宜。 
    主治 偏头痛有效。眼部疾患羞明流泪针之有效。 
    参考 足少阳和阳维之会。(甲乙)。即胆经和阳维经胃经交会处。 

    人迎 在颈大动脉应手,挟结喉旁一寸五分(发挥)。在颈大动脉应手,挟结喉,以候五脏气(甲乙)。灵枢经中挟喉动脉也,在颈侧婴筋前。婴筋是胸锁乳突筋。婴是颈饰。穴在喉头隆起(结喉)旁。胸锁乳突筋的前缘。动脉的跳动处。古人称谓人迎脉,测五脏气的虚实。 
    主治 人迎的深部是颈动脉洞部。这里刺针1-11.5CM,对喘息,急性关节风湿,高血压,骨髓炎,痛风,脱疽有显著效果。此外神经性心悸亢进,心绞痛,胃痉挛,胆结石疝痛,妊娠呕吐,头疼,眩晕,结节性红斑等有效。但必须仰卧针刺。 
    参考 别名五会或天五会。聚英云足阳明少阳指之会。胃经胆经交会处。甲乙经曰针四分入。过深不幸杀人。这里刺针要万分注意不可深刺。坐姿针刺到颈动脉会造成脑贫血徐脉(心动徐缓),突然死亡的危险。人迎穴刺针等于是颈动脉洞部刺针,我命名为穿刺。 

    水突 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甲乙,发挥)。穴在沿胸锁乳突筋的前缘,人迎下一寸的地方,人迎和气舍中间。气舍在天突旁一寸五分处。 
    参考 别名水门。甲乙经中水天是水突的误写。 

    气舍 在颈直人迎下,挟天突陷中。(发挥,甲乙)。天突是任脉穴,胸骨柄上部陷中。穴在其穴旁一寸五分处。胸锁乳突筋起始部之间的陷中。针灸说约中直人迎下,在骨尖上的有欠陷。多股和胸骨连接处的骨头欠陷处。咽喉痛,咳嗽喘息情况此穴出现压痛。 

    缺盆 在肩下横骨陷中(发挥).在肩上横骨陷者中(甲乙)。肩上是误写。横骨是锁骨。发挥膺上横骨为巨骨,巨骨上陷中为缺盆。巨骨是锁骨。缺盆是锁骨上窝的总称。穴在锁骨上窝的中央,去任脉四寸乳线上。 
    参考 别名天盖。气府论曰足少阳脉气所发。次注曰足阳明脉气所发。缺盆是胃经穴,经络从这里通过很多。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胆经等通过。所以类经图翼的缺盆注中为五脏六腑之道。如上述很重要的穴位但泽田先生却在治疗上基本不使用。甲乙经中刺入三分,灸三壮。刺太深,令人逆息。禁深刺。因为位于肺尖部,深刺会造成自然气胸的危险。我几乎不在此穴针刺。但诊断和指压经常会有,日常常用的重要穴位。 

    气户 在巨骨下,俞府旁二寸陷中(发挥)。巨骨下,輪府两傍各二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穴在锁骨下,肾经俞府的两旁二寸陷中,锁骨和第一肋骨间。此穴以下到乳根都在乳头线上取穴。 

    库房 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发挥,甲乙)。乳头线上第一肋骨间陷中,肾经的或中旁。不必拘泥一寸六分。仰卧肋骨显露取穴。 

    屋翳 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发挥)。在库房下一寸六分(甲乙)。穴在乳头线上第二肋骨间陷中。神藏旁。 

    膺窗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发挥,甲乙)。穴在乳头线上,第三肋间陷中。灵虚旁。 
    主治 胸痛。肋间神经痛。 
    参考 胸两旁高处为膺(发挥)。胸前为膺(类经图翼)。前胸的意思。所以膺窗就是胸窗。 

    乳中 当乳是(发挥)。即乳头上(医学入门)。穴在乳头,大体在第四肋间。生产过的妇女因为乳头下垂 
    所以仰卧位置才能准确。 
    参考 甲乙经中禁不可针灸。灸刺之。不幸生蚀疮。针灸禁穴。但必须知道乳头是属于胃经。 

    乳根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发挥,甲乙)。乳下第一肋间宛宛中(千金)。穴在乳中下陷中。大约在第五肋间。有书注释为虚里动是也。虚里动是是心尖搏动可以用手指感触的地方。 
    参考 别名薛息,气户到乳根的所有穴位在肋间神经痛的时候经常针或灸,肋膜炎,心肌梗塞灸乳根穴屡屡奏效。 

    不容 在幽门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发挥)。在幽门旁各一寸五分。去任脉三寸,至两肋端相去四寸(甲乙)。类经中对巨阙。甲乙经中去任脉三寸是二寸的误写。至两肋端相去四寸是指不容在左右肋骨端,左右两穴相去四寸。本经穴在巨阙两旁二寸。幽门外一寸五分的肋骨端。 
    以下不容经天枢到归来的胃经去任脉二寸。,这二寸的寸法选择灵枢经骨度篇中两乳间为九寸五分是正确。不可遵循两乳间八寸的寸法。泽田先生常用腹部寸法和林书记骨度篇一致。(比一般使用的寸法稍微短)。 

    自我实测的腹部横开寸法 
    顺便我记录下自己实测分割的寸法。我身长五尺三寸五分。体重十三贯六百匁(当时体重,一年后十四贯五百匁)。两乳间长曲尺六寸四分五厘。(19.5cm).这个除以9.5,骨度法的一寸是曲尺不到六分七厘九毛。二寸的长是其2倍。曲池的一寸三分五里八毛。用这寸法左右胃经的间隔是二寸七分一厘六毛。泽田流的腹部取穴大体是如此计算。也不是比较麻烦希望各自实测下。 

  • 花半开 (孤独的长跑者) 2014-10-06 09:14:03

    主治 呕吐,胸肋苦满,心悸亢进,胃痉挛,肋间神经痛,胃酸过多有效。针刺入二寸也可。胆结石的情况, 
    更多时候是右侧不容及上两横指处的上不容有显著效果。 
    参考 针灸说约中按此穴可缓和隔膜拘急。针一寸五分,留二十呼吸。微摇动左手。令针活动。针后觉胸腹快活。先诊脉如得数脉。针后再诊却迟。先诊脉如得沉脉,针后再诊却浮。余数试数验。上述是石坂宗哲的实验。都是值得学习的文章。 

    承满 在不容下一寸(发挥,甲乙)。类经中对上脘。穴在上脘旁二寸。不容下一寸。腹肌中。 

    梁门 在承满下一寸(发挥,甲乙)。类经中对中脘。穴在中脘和阴都旁,去中心线二寸,胃部上。 
    主治 辅助中脘胃胃病有效。即胃炎,胃下垂,胃功能减弱,胃痉挛,胃溃疡,消化不良,胃部胀满等。 
    此外对黄疸,胆结石有效。 
    参考 胃病治疗穴位中中脘,胃俞,脾俞是必要穴位。中脘,胃俞或脾俞针灸无效情况加梁门可以获得显著效果,这是屡屡实验结论。 
    胃癌的情况在这部位可以触到硬物。胃癌虽然是难治,对症治疗会有效。胃溃疡在此部位会有压痛比较多。胃酸过多,上脘巨阙会更有效。梁门,关门,滑肉门,期门,章门等在腹部带有门的穴位都很重要。门是进出的地方,也是病症显现和治疗的地方。 

    关门 在梁门下一寸(发挥)。在梁门下,太乙上(甲乙)。类经中对建里。穴在建里旁,去中心线二寸。 
    主治 几乎和梁门一样。我多用梁门。有时候比起梁门,关门出现更加的压痛才使用此穴。 

    太乙 在关门下一寸(发挥,甲乙)。类经对下脘。穴在下脘旁,去中心线二寸。 

    滑肉门 在太乙下一寸,挟下脐(发挥)。在太乙下一寸(甲乙)。类经中天枢上一寸,对水分。穴在水分旁,去中心线二寸,天枢上一寸。 
    主治 肾炎,肾盂炎,消化不良,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可针一寸五分-二寸。 
    参考 所有书都写滑肉门,泽田流称为骨肉门。经过泽田先生的意见而改名。(针灸拔萃也有骨肉门。也许先生根据此得来)。根据内经,骨属肾,肉属脾。骨肉门是骨和肉的门。和肾脾有关。所有此穴是治疗肾脾重要的穴位。先生如是说。此外还说天的寒气从风门进入到隔,肝,脾,肾时候骨肉门会有反应。阻隔风邪进入内脏中最重要的治疗穴位。实际感冒的时候,在滑肉门部位有腹肌紧张和压痛的反应。 
    此外根据注证发微,此穴是司天穴,人身中的天。即肚脐以上病气反应的地方。也是治疗地方。泽田流中极其重要的穴位。 

    天枢 在挟脐二寸(发挥)。大肠募也。去盲俞一寸五分。挟脐两傍各二寸。陷者中(甲乙)。穴在脐两旁二寸中取之。但这里的脐是指脐中。 
    主治 大肠病。下痢,便秘,赤痢,肠伤寒,肠炎。另外对肾炎,肾盂炎有效。 
    参考 别名长溪,谷门,穀门,循际,长谷,大肠募等。甲乙经中大肠募也。大肠经的募穴。募是经气聚集的地方。千金方中魂魄之舍,不可针,孕妇不可灸。其实可针可灸。甲乙经中刺入五分,灸五壮。腹部所有穴位孕妇都不可灸,其实上腹部可以。下腹部施灸会让孕妇流产最好避免。 
    针灸说约中按从不容至此穴,皆治腹痛诸症也。腹痛有三种。针刺二三分而治者。六七分而治者。有寸余而治者。病浅针深则益痛楚,病深针浅则邪益王。(王是旺盛)。针科宜察,深浅慎无逆治也。的确是真知灼见的文章。 
    泽田先生根据素问天元纪大论关于司天在泉的说法解释天枢以上为人身的天,天枢以下为人身的地,天枢是天气和地气交错的枢要地方。此外还说天的寒气和地的寒气相搏则为伤寒。(司天在泉详见滑肉门和大巨)。王太仆曰∶天枢,当齐之两旁也,所谓身半矣。伸臂指天,则天枢正当身之半。这符合泽田先以天枢为界分天地的说法。 

    外陵 在天枢下(发挥)。天枢下,大巨上(甲乙)。类经中对阴交。穴在天枢下一寸,阴交旁二寸。 

    大巨 在外陵下一寸(发挥)。在长溪下二寸(甲乙)。类经中对石门。长溪是天枢的别名。穴在天枢下二寸,石门旁二寸。一般书上都是如此。泽田先生在气海旁二寸处取穴。外陵下五分。 
    主治 大肠病。下痢,便秘,肠炎,肠结核等。此外肾炎,肾盂炎,肾结核等肾病的必要穴位。子宫内膜炎,附属器官炎症,白带异常,不孕症,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膀胱炎,淋病等下腹部疾病重要穴位。月经困难,慢性腹膜炎也有效。下肢疾病有效。特别是坐骨神经痛和风湿病重要穴位。 
    参考 别名腋门。此穴根据注证发微的说法是在泉穴。人身的地,即脐下病气显现的地方。也是其治疗穴位。之前的司天和这在泉左右四穴称为四灵,腹部诸穴中重要穴位。 
    石坂宗哲的针灸说约中对于大巨如此描述。按外陵大巨四穴,主治男子无嗣。若男子小腹痉挛,不缓丰,每苦疝瘕则交接之时。精不能射子宫也。求嗣人每于此四穴或针或灸。乃久而觉小腹之宽解。以登熙熙之台。则凤雏龙卵岂难得耶。的确是名言。 

    水道 不能按照发挥,甲乙,千金等书中的在大巨下三寸。我和经穴汇解作者一样跟从增注的说法,大巨下一寸。这里说的大巨是一般认为的天枢下二寸的大巨。泽田流则是大巨下一寸五分。穴在关元旁。 
    主治 下腹部各种疾患。特别是膀胱,子宫,尿道。 
    参考 此穴寸法说法不一。也许大部分书都把天枢下三寸误认为大巨下三寸。水道是水的道。所以和肾,膀胱有关。 

    归来 水道下一寸(增注)为正确。不能跟从发挥甲乙等书中的水道下二寸的记载。穴在水道下一寸,中级旁二寸。 
    主治 同水道,男女泌尿生殖疾患。即膀胱炎,尿道痒,子宫内膜炎,子宫筋肿,月经不调,阴萎证,梦遗。 
    参考 别名溪谷。 

    气冲 一名气街。归来下,鼠溪上一寸。动脉应手宛宛中(发挥)。在归来下,鼠溪上一寸。动脉应手(甲乙)。我在归来外下方一寸五分,鼠径部的中间,鼠径沟上一寸的阴毛中取穴。腹股沟动脉的跳动处。 
    主治 腹膜炎即腹水灸之有显著效果。间隙性跛行症,雷诺病,脱疽,股神经痛有效 
    参考 别名气街。此穴的位置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很难固定。素问骨空论中只写毛际动脉。素问水热穴论中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都是泻胃中热。另外类经,大成中冲脉所起。胃经本经和下脘来的分支汇合地方,也是冲脉开始地方。针灸说约中在归来下鼠溪上一寸大动脉。腹股沟动脉上取穴,禁针灸。按凡动脉上多禁针灸。如小动脉按绝其脉而针之。如大动脉。古人难有针灸法宜禁绝。但是如果是刺激沿着动脉的交感神经的血管壁,针刺动脉是必要的,三棱针刺动脉是危险,毫针应该没有危险。并且更加有效。 

  • 花半开 (孤独的长跑者) 2014-10-07 13:17:58

    髀关 在膝上伏兔后交文中(发挥)。膝上伏兔后交分中(甲乙)。此外类经中膝上一尺二寸。交文或交分是横纹。穴在侧卧屈膝大腿上横纹外端取之。坐位也可以同样取穴。大腿前面陷中,按压会疼痛。股外侧皮下神经的经络上。 
    主治 大腿外侧皮神经,中风半身不随。用于骨关节炎 
    参考 髀是大腿的总称。大腿外称为髀外,大腿内称为髀内。髀关就是大腿根。 

    伏兔 在膝上六寸起肉中。正跪坐而取之。一云膝盖上七寸(发挥)。在膝上六寸,起肉间(甲乙)。跪是指两膝盖着地拜。据说跪坐时候大腿股四头肌如同伏着兔子背隆起所以称为伏兔。穴在大腿前外侧髀关和膝盖骨外上角中间的筋肉陷中。大腿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中间。 
    主治 大腿外侧皮神经。治疗坐骨神经痛非常重要。中风,半身不遂,下肢麻痹,脚气有效 
    参考 别名外勾,外丘。伏兔的穴名来源这部分肌肉隆起像伏兔得来。大部分书写禁灸,因为毫无根据所以不能成为理由。千金方中列为脚气八处之一,此外还写狂邪鬼语灸百壮,亦五十壮。 

    阴市 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发挥)。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甲乙)。穴在膝盖骨外上角三寸的肌肉陷中。 
    主治 下腹冷,下腹痛。大腿外侧皮神经痛。膝盖疼。膝盖冷。 
    参考 别名阴鼎。阴市是阴聚集地方。所以对阳经中阴性病有效。特别是对下腹冷有效。素问中有一穴位在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这应该就是阴市。股阳是大腿前侧即外侧。我认为阴市在膝上三寸或四寸取穴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 

    梁丘 在膝上二寸,两筋间(发挥)。足阳明之郄,在膝上二寸(甲乙)。穴在膝盖骨的外上角二寸的肌肉陷中。股直肌和外侧肌的中间,沟状。皮下有大腿外脾神经分布,深部有一根股神经分布。 
    主治 腹痛,特别是对胃痉挛有特效。止泻的名灸穴。(肠结核止泻用昆仑)。膝关节炎,膝关节风湿有效。 
    参考 别名跨骨。足阳明之郄(甲乙)。胃经的郄穴。所以治疗胃痛有特效。不仅是胃痛,所有腹痛有效。阑尾炎的马上止痛右侧穴位有效。特别注意虽然是止泻名灸穴,但持续灸会导致便秘,所以一旦止泻后就不要继续灸。一旦引起便秘可以灸神门,神门是治疗便秘的名穴。 
    作为梁丘的别穴在膝盖骨上缘中央的上二寸,在大腿股直肌中取穴。我经常用非常有效。治疗膝盖痛的妙穴。针刺膝盖髌骨都有反应。为泽田流的血海。也称为膝上二寸。 

    犊鼻 在膝髌下,骨行骨上,骨解大筋矣(发挥)。膝下,骨行上,挟解大筋中(甲乙)。膝髌是膝盖骨。骨行是胫骨。泽田先生在膝盖骨外下部膝盖韧带的外缘陷中取穴。此外膝盖韧带内院陷中也算犊鼻穴。曰 
    犊鼻穴应该有两个。与奇穴膝眼一致。医宗金鉴的说法一致。医学入门把膝眼外侧作为犊鼻。曰,膝头眼外侧,大筋陷中。 
    主治 膝关节炎即关节症。治疗风湿可针可灸。针可一寸-一寸五分刺入。三号细针适宜。对脚气,施莱特病有效。 
    参考 素问中刺膝髌有液出为跛。五号,六号针刺也没有危险。严重的时候如果不深刺则无效。但是因为是关节部位必须要严格消毒。此穴是脚气八处之一。千金方中膝眼四穴,脚气水肿,脚膝沉重,起坐行不正,针一寸灸七壮。 

    三里 膝眼下三寸。骨行骨外,大筋内宛宛中。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发挥)。在膝下三寸。胻外廉(甲乙)。灵枢中下陵是膝下三寸,骨行骨外,三里也,为合。素问中膝下三寸胻外廉,在两筋间的分间中。骨行,胻都是胫骨。下陵是三里的别名。此穴取穴有各种方法。泽田先生用笔管从下往上摩擦胫骨前缘,笔管停止地方(即胫骨粗面下端)的外一寸筋肉陷中取穴。直立膝盖取穴。我为了更加精确在腓骨小头的下一寸阴陵泉和胫骨粗面下端(上面的笔管停止处)。这两点的中点取穴。这方法最正确。前胫骨肌肉中,强压会有到足背痛感反应。深腓骨神经的分支在前腓骨肌肉中有数条分布,深部有前腓骨动脉痛感。(解剖性的说法是自己亲眼看见实体解剖)。 
    主治 各种慢性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胃动力减弱。胃下垂等胃病引起的神经衰弱,癔病,神经病,中风,半身不遂,脚气,坐骨神经痛,腓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等神经系统病症。肥厚性鼻炎,蓄脓症的鼻病,其他慢性病有效。实际上重要的穴位。泽田先生几乎在所有患者使用此穴。(但说过胃酸过多患者最好不用)。自古以来还作为脚气八处灸穴之一使用。养生保健,长寿的灸穴而有名。 
    参考 别名下陵,鬼邪,足三里等。足三里是针对手三里。鬼邪是十三鬼穴之一。精神病情况下使用。甲乙经中足阳明脉气所入,为合。是胃经的合穴。合主逆气而泻。这穴适合疏导上气。所以是中风预防养生的灸穴历来被尊重。外台秘要中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则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下气。 
    素问水热穴论中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穴以泻胃中热。三里是去胃中热的针刺名穴。针灸古典中有肚腹三里收。灵枢经邪气藏腑病形篇中胃合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之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之下廉,九针十二原中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所以知道三里是治疗胃病的重要性。此外类经等其他书中小儿禁灸。泽田先生认为小儿灸足三里会阻碍生长发育所以不用。但也有人主张小儿灸没有任何影响。我自己给小儿灸足三里没有一点害处。但小儿病,身柱效果更好。我建议大人保健用足三里,小儿保健用身柱。 

    巨虚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举足取之(发挥)。足阳明合手阳明大肠,在三里下三寸(甲乙)。灵枢中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本轮篇)。顺便说泽田先生是在三里下约二寸取穴。(根据灵枢骨度篇膝到外踝长一尺六寸的说法,三寸是中指食指无名指三指横径。这样和泽田先生取穴基本一致。胫骨前缘向外去一寸的地方。在深腓骨神经经路上,前腓骨筋中。 
    主治 大肠疾病。肠炎,下痢,便秘。此外鼻塞,脚气,半身不遂。腓骨神经痛有效。胃肠去热针之有效。肺尖浸润,肺结核也有效。 
    参考 别名上廉或上巨虚。灵枢中大肠合于巨虚之上廉。甲乙经中巨虚上廉是足阳明合手阳明。上巨虚属于大肠,和大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大肠有病的时候此穴有反应。治疗上巨虚时候,因为大肠病反应的巨虚穴的压痛可以缓解。大肠腧,大巨,上巨虚三穴有密切关系。 

    条口 在下廉上一寸(发挥,甲乙经)。针灸说约中上巨虚下二寸。一般是上巨虚下二寸,下巨虚上一寸取穴。泽田先生在三里合上巨虚中间去条口。即三里向外下方约五分筋间中。此处按压的确有穴。 
    参考 泽田先生认为胃经的分支从三里分开下到丰隆入第三脚趾的经络上,从三里分开的地方就是条口。这说法和灵枢,甲乙,发挥等有异。但这是先生在人体上实验得出确实在此处有穴位。古典是始终是作为基准,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也不是绝对。所以只是告诉我们大概穴位的位置而已。所以要求我们具有立足现实参考古典确实的实践,使古典中模糊的记述清楚明了,纠正错误的真挚精神。所以希望能够肯定泽田先生重于实践订正古典的真挚的研究态度。(当然其说法正确与否另当别论)。毕竟书籍只是实际的指引而已。禅的说法则是指月的手指。先生认为书是死的,要在活着的人体上读懂死书。 

    巨虚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发挥)。足阳明和小肠。在上廉下三寸(甲乙)。灵枢中上廉下三寸,为巨虚下廉。泽田先生是上廉下三指横径取穴。胫骨前缘外一寸处。 
    主治 小肠病。脚气,半身不随。腓骨神经痛,小儿麻痹。 
    参考 别名下廉或下巨虚。灵枢中小肠合于巨虚下廉。甲乙经中足阳明合小肠。下巨虚属于小肠。另有记载为冲脉下轮。灵枢海论中冲脉是十二经之海。其轮上在大椎,下出巨虚上下廉。所以知道取名冲脉下轮。 
    背部大椎和巨虚上下廉则有所关联。我在实践中证实古典并非妄言。 

    丰隆 在外踝上八寸,下骨行外廉陷中。别走太阴(发挥)。足阳明络也。外踝上八寸,下廉胻外廉。陷者中别走太阴。(甲乙)。灵枢去踝八寸,别走太阴(经脉)。穴在条口外隔筋陷中。甲乙中写下廉的外廉。根据骨度篇膝到外踝为一尺六寸,外踝上八寸是在其中央高处。条口是膝中下八寸应该并排。此穴针之第三脚趾外间有反应。 
    主治 脚气,足背痛,小儿麻痹,下肢麻痹。 
    参考 足阳明络也。是胃经的络穴。经脉篇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此外其病气逆则喉痹卒瘖,实则狂癫疾,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是针灸的通则。 

    解溪 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中(发挥,甲乙)。灵枢中冲阳上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本轮篇)。腕上是足跗关节中的意思。明堂中系鞋带处。系草鞋带的地方。穴在足跗关节前面重要横纹上陷中。前胫骨筋腱外缘。 
    主治 脚关节炎, 风湿,脚关节扭伤。据说特别是上眼皮下垂有效 
    参考 足阳明脉所行也。为经(甲乙)。胃经的经穴。和汉三才图会中灸此穴能治眼肿痛。,此外上胞为胃,下胞为脾,如脾胃有热毒则身胞肉疮。上眼睑病是属于胃经。所以眼睑炎,麦粒肿,沙眼等阳病有效 

    冲阳 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去陷谷三寸(发挥)。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三寸(甲乙)。 
    灵枢中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取之。跗是脚趾甲的意思。穴在从内庭沿着骨间向上推到第三脚趾基底陷中,可触摸到动脉处。在动脉上取穴。所谓古人的跗上动脉。(但有时此动脉很难找到)。 
    参考 别名会原,会湧,会骨,跗阳。足阳明所过也,为原(甲乙)。胃经的原穴。和胃虚实有关。聚英中胃虚实皆拔。本经从此处分开到脾经的隐白。和汉三才图会中凡此动脉候胃气。如绝者死。肾脉的太溪动脉与此同,如绝者死。在脚上诊脉很重要。即使可以摸到寸口脉,但太溪冲阳脉绝则是死的前兆。(间隙性跛行症和脱疽除外)。 



  • 花半开 (孤独的长跑者) 2014-10-08 09:10:05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间,本节后陷中(发挥)。在足大指次指间,本节陷者中去内庭二寸(甲乙)。灵枢中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腧。穴在中指内间,内庭上二寸骨陷中。第二第三脚趾间的中间。 
    主治 第二指的麻痹,足背水肿,足底痛。足底痛的时候适宜深刺此穴到足底。 
    参考 足阳明脉所注也。为俞。胃经的俞穴。 

    内庭 在足大指次指的外间陷中(发挥,甲乙)。次指外间也,为荥(灵枢)。穴在第二及第三趾骨第一节基底间陷中。 
    主治 食伤,足背水肿。第二趾麻痹等。特别是食伤的名穴。对上齿痛有效。 
    参考 足阳明脉所溜也,为荥。(甲乙)。是胃经的荥穴。和汉三才图会中治瘧痢肚腹病妙穴。泽田先生在治疗食伤时候用内庭的反面即足底第二趾横纹处下三分向着足心隆起部位取穴。(在第二脚趾头点墨,向足底弯曲后的点)。此穴灸之感觉不到热即食伤。灸到热为止,则食伤治愈。实在是妙穴。先生称此为里内庭,认为是真的内庭穴,但也只能划入奇穴中。 

    历兑 在足大指次指去爪甲如韭叶(发挥)。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角如韭叶(甲乙)。穴在第二趾去爪甲外角一寸许地方。 
    参考 足阳明脉所出也,为井(甲乙)。胃经的井穴。 

    胃经我见 
    一 胃经的主治还是和胃病有关。顺便治疗大肠小肠疾病。内经认为巨虚上廉是属于大肠,巨虚下廉属于小肠是真实可信。灵枢中也有大肠小肠皆属胃。 
    二 胃病在胃经上反应点最多。胃病急症用梁丘马上治愈,另外内庭马上治愈食伤。医学入门中足痞根即此穴,疗大人小儿诸疾。灸之百壮。 
    三 大肠和胃都是阳明经相通。大肠病水泻性下痢时候可以灸胃经梁丘有显著效果。经络相互关系实在是微妙。虽然腓骨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但神经痛的时候不用胃俞或胃经很难得到效果。 
    四 腹部胃经诸穴和腿上胃经有着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比如大巨有强烈压痛在阴市,三里,上巨虚也出现压痛,治疗大巨则阴市,三里,巨虚等压痛得到减轻,相反治疗阴市,三里,上巨虚则大巨得到治疗。真奇妙。掌握这种应用则非常有趣。 
    五 根据内经脾胃为表里。我们要知道治疗胃病时候必须要治疗脾俞和脾经。即胃经和胃俞,胃经和脾俞及脾经都是密切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氏奇穴 (精英班资料)
《类经图翼》足阳明胃经穴
董氏奇穴入门
董氏奇穴(穴位图)
治疗顽固性便秘的董氏奇穴—足三重穴
足阳明胃经歌诀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