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店招文化
店招文化
吴凤珍
  吴凤珍

  那天散步至寒山寺附近,瞥见一辆外地的大客车车身上漆的招牌为“兴龙祥”。品味之下颇觉有些儿味道:它叫得响,形象化,且讨口彩。这类招牌还是我童年时常见的,现在是传统得难得一见。可,往往是旧到尽头反是新了!

  末尾那“祥”字,让我有了亲切感!——因为过去几乎绝大多数的布店招牌的末尾都有个“祥”字的。我的上代三弟兄都是吃布店饭出身,先父的原布店招牌为“乾昌祥”,我姑父上海的原店名为“义丰祥”,时下苏州观前街上还开着爿布店名为“乾泰祥”的。

  童年时,初识了几个字的我每逢我爸带我去逛观前街时,若遇不识的字或不懂的意思则问我爸。可以说,店家一块块的招牌给了我很多乐趣和各方面的知识。我印象较深的是景德路上有两三家的门口上悬着的一只雕刻的木耳朵,我说漏了嘴,竟问:“卖耳朵的?”“小傻瓜,这是中医治疗耳朵的。”老爸闻言大笑。

  给店取个名称也颇有些文化内涵与历史感呢。过去讲究个吉利并能喊得响亮,让人易懂易记。譬如,苏州有肉店取名为稿荐者,因了一则神仙遗留的破稿荐的传说而取的名。有的百年老店的招牌甚至成了一句歇后语,如:“沐泰山的疮药——一扫光”。面店的招牌大半末尾有个“兴”字,例如名扬沪上的“朱鸿兴”。还有“陆长兴”“同德兴”等。百年老店的招牌是很值钱的,小辈绝不肯随便转让的。有的店除了出重金请名家赐墨宝写招牌外,讲究的话,门口两旁还来副对联的,那就更增加了文化因素,越发地耐人欣赏与品味的了。

  譬如有爿理发店门口曾有过这么一副对联。上联——进来乌纱宰相。下联——出去白面书生。很生动形象,且颇幽默。直堪捋须品咂的(男人的动作)!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也有国营单位讲究门面上的文化修饰。譬如苏州自来水公司的招牌就是先师进贤先生的遗墨。我每次走过那儿见到老师的笔迹总感到分外的亲切和敬重。

  在《水浒》里有对酒店招牌绝妙的描写的,武松发配途中到孙二娘酒店先见到的是一杆展招着的酒旗,这面酒旗写得极生动。而五十年代上海有的布店也用布幌做招牌的,五颜六色,够吸引人的。

  有则有关布幌的趣事——且说,我于六十年代初借了人家一间小后翻轩做新房结婚。尴尬的是两旁是落地玻璃窗,那时我们哪儿买得起这么大的两面窗帘啊?我姑妈背了捆因姑父布店关门而拿到的布幌来,我去一染深色,救急地做了两旁的窗帘。每到夜深人静,我与新郎两人还在那儿欣赏仍然瞧得出针脚的招牌,一边是“义丰祥布店”。另一边是“加三放”。我与他总会笑成一团!并骄傲地自夸道:“这是只有我们的新房里才有的独特的风景了!”

  随着改革开放,大街上有的店招也开始由传统趋向了汉字洋化,这是时尚、时髦。有的店本身的根倒确是舶来品,如麦当劳,肯德基等。但很大部分,却并非如此。少数人想借此造成假象,让人以为是舶来品而增其值。事实上倒也确实有人上当受骗过。但,这只能是一次性交易。有的是赶时尚,只要是诚信做生意,尽可兼收并蓄的,百花园中可多些鲜花品种。我继女婿的医疗器械厂的招牌为“西格玛”——什么意思?没意思。说是原本的图纸是国外的,这招牌拗口得我记不住,只得记牢它是“死格马”。与老伴打趣道:“这招牌好,中国人有句老话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现在你女婿厂里的产品就是干脆专治死马的,岂不最厉害了?”

  而今有些街上的店招正在用统一种颜色的漆及统一的字体在涂抹。我看这就省省吧,何妨留它些个性,留它些历史感,留它些文化内涵。即便有些“‘同治’始创”等字样——这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了,留着吧,宝贝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鲍飞立 | 漫话屯溪老街商铺招牌与几位书法名家轶事 2(老街叙事)
百年不衰的老店 自有青春奥秘
鉴赏家
苏州老字号(穿戴篇)上
(原创)苏州七十年代买布做衣服回忆
清末民初时期观前街、玄妙观风物录—朱宏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