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转载]如何写诗人100法(三)

如何写诗100法

  第四纲:章法

  二二起笔突兀法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之反面着笔。学者明此诸法,起笔者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涉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兹录唐诗得力在起两句之一首于下,以便学诗者有所取法焉。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上诗首句拈出独有二字,次句便以惊字作衬,有登高一呼之概。

  二一指示变体法

  五言七言句之近体诗,不论平起仄起,均有一定不易之例。反是者即谓之变体。变体之诗出于作者一时之差误,不可认为定格。兹特选录唐诗中七律七绝之变体各一首,俾初学做诗者不致轻蹈此病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凰台凤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上诗第一联与第二联平仄重复,名曰顺风调,为七律中之变体也。
  赠别   王维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上诗第三句之平仄与第二句应粘而反,是为七绝中之变体也。
  二三 承笔衔接法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
  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意,全在此联,且需留有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
  兹录唐诗中第二联最警切之一首,以飨读者,俾知醒题之法也。
军中闻笛   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上诗第三四句写军中情状,紧接上句看见虏骑之悲感,而全题之用意醒矣。

  二四转笔呼应法

  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而不板者为佳。
  唐诗之注重转笔而上下一气者,当推杜甫春望一首,兹特选录于下。非学到功深者,断难揣摩其万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诗第五句言兵祸之久,第六句言乡信之重,是全诗最着力处,而与首句写乱后景象末句自伤衰老通体均相应也。

二四转笔呼应法

  合者,结束全诗,俾有下落也。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构。

  唐诗中合笔之足以惊人而传诵一时者,首推刘禹锡之蜀先主庙诗。兹亦照录于后,以为学者之模范。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来舞魏宫前。

  上诗结句言蜀之凄凉不言蜀灭,而蜀灭之意自在其中。以此结束全题,真觉余韵悠然,有缥缈欲仙之致。

  二六因人述事法

  做诗所以传人,非传其人,传其事也。但记述事情,需写得雄壮而不寒酸,方见其人身份之大,志气之高。

  此种笔致,不可多得。兹特选录唐诗一首于下。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上诗第一联倒写盛时,第三联一句写其旧功,一句写其壮志。明虽述事,而其人则因此传矣。

  二七因地记游法

  记游之诗,或述山川,或述风土,宜翔实而不浮泛,宜洒脱而不粘附,方为上乘。

  此种记述之法,唐诗中以李白送友人入蜀一首为最佳,特录如下: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以定,不必访君平。

  上诗第二联,一句写对面,一句写旁边,第三联一句写陆,一句写水。句句是记地,却句句是记游,洵为诗之入乎化境者。

  二八因时点景法

                                                                      四时之景不同,故诗家点景之法亦不同。但以冬夏二时之景,与春秋二时之景相较,则冬夏自然较少;而以夏令之景与冬令之景相较,则犹以夏令为少。《唐诗三百首》中惟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一诗,写得极幽雅、极淡远,可为夏日点景诗中之杰构。兹特摘录于后: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上诗第三句写薜萝,第四句写荷芰,都是点缀夏景;第五句写日写雨,第六句写云写雷,而夏日晚景,如在画图中矣。

  二九因境抒情法

  诗情皆由境而生,诗境即诗情也。作此等诗不可太拘,太拘则滞;不可太浑,太浑则虚。须要来龙去脉一气相生,方足以见诗情之真切。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一首于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上诗田家二字,为通体之眼,所谓诗境也。第二联是写庄外之境。第三联是写庄中之境,至于合、斜、面、话等字,皆诗情也。

  三十起句相对法

  绝诗只有四句,作五绝诗,只有二十字。苟不知炼句之法,则一写已尽。何能发挥题之真意乎?

  兹特选录唐诗中五绝之起句相对者一首于下,学者宜将所炼之句,熟读而细玩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上诗之第一第二句,写将雪之兆。第三句写山家形景。直至末句方点出雪字,而寄宿之意已尽在其中矣。

  三一收句相对法

  五绝收句是全题最扼重处,宜清劲淡远,有余音不绝之慨。若用对句,则字字有力,全诗便觉挺而且响矣。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后,学者可依此摹仿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上诗第一句写地,第二句写时,题中宿意已明。第三句写岸上之景,第四句写水中之景,江流如画,情景逼真。

  三二通体拗句法

  拗句之诗不论平仄,较谐平仄者为难。前已有指示此法,并举七律一首为例。而五绝则句短字少,更不能轻易着笔。且亦需有曲折有寄托方为合法。唐诗五绝中通体用拗句者数见不鲜,惟刘长卿弹琴一首余味深长,真令人百读不厌。兹录于下,以备学诗者之一格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上诗第一句就题面暗起,第二句拍到琴调,第三句承上作转,第四句明点弹字。而言外有世无知音之叹,全诗之主意在此。

  三三通体仄韵法

  五绝诗用仄韵较之押平韵者尤觉清劲古朴,故唐人多喜用之。兹录柳宗元江雪一首于下,真五绝中之杰作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上诗第一二两句暗点题意,第三句写江边之景,第四句方点出江雪二字。所用绝灭等字何等有力!

  三四通体写情法

  写情之诗宜曲折宜圆到,不可徒饰外观而真意未达出,盖写情难于写景。非善于言情者必不足以达之。今特选录唐诗中通体写情之诗一首,学者可奉为金科玉律也。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上诗第一联以鸥来引客,而第二联一句纵一句擒,是正为客至也。第三联写款客之情,第四联想到邻翁作陪。情外有情,的是写情圣手。

  三五通体写景法

  写景之诗贵有层次有结束,否则架床迭屋,徒见其铺排而索然无味耳。

  初学作诗者每易蹈此弊病。兹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通体写景之诗一首,俾学者有所取资焉。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杖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上诗全在早朝二字写景。首联一句写出门,一句写到城,早朝之意已现。第二联一句写近殿未朝时,一句写到殿已朝时。第三联写早朝早退之景,层次何等井然。末联才拍到和诗本意,以此结束饶有趣味。

  三六分写情景法

  写情宜缠绵悱恻,写景宜蕴藉冲和,二者兼而有之,写来又须分明,方堪推为绝唱。唐诗三百守中合乎此等做法者当以杜甫登高一诗为最,今录如下,学者宜细细玩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洙清沙白鸟飞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上诗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承第一句之风急。第四句承第二句之渚清,是写景也。第五第六句写登高感触之情,一句横说,一句竖说。第七句顶第五句之作,第八句顶第六句之多,是写情也,章法句法虽分而仍完密异常。

  三七合写情景法

  情景分写之诗既见上述矣,然或景中有情或情中有景,不能分写只能合写者,虽则浑括一气,而仍须分析清楚。兹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下,学者不可不悉心体会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尤是音书滞一乡。

  上诗首句从登楼说起,第二句便含寄四州刺史意,第三句写水,第四句写陆,所谓景中有情也。
  第五句言陆路望四州不见,第六句言水路思四州无已,末两句揭清寄四州刺史本意,所谓情中有景也,写来也融洽亦分明,诚为情景兼到之作也。

  三八明咏物情法

  何谓明咏?起句既点醒题面,以下句句明写是也。咏物之诗最忌浮泛或俚俗,须以切实幽雅为佳。
  唐诗中杜甫黑鹰一首为明咏物情之杰作。今特摘录如下,学者宜反复而玩诵之。

黑鹰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渡海疑从北极来。

正*抟风超紫塞,玄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觉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上诗起句就点出黑鹰,所谓明咏也。
  第二句北极是黑,第三句以紫字映黑字,第四句玄冬亦是黑。第五句虚写,第六句写实。末句以金玉二字再衬黑字,而黑鹰之体格跃然纸上矣。

  三九暗咏物情法

  何谓暗咏?通体不点破题面而但浑写物情是也。然须有曲笔以达之,有深意而衬之。使人不见此题,一望而之便是此题方为合格。唐诗中郑谷鹧鸪一首最合暗物咏情之法,爰录于后,以资揣摩。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唱翠眉低。

相呼相唤湘江曲,苦竹丛生春日西。

上诗第一句写鹧鸪之形,第二句写鹧鸪之品。
  第三句言见其过,第四句言闻其啼。第五第六句从啼字生出游子佳人两意,感人极深。末两句为鹧鸪写照,却到底无鹧鸪题字,此境非常人能学到也。

  四十抚今怀古法

  过去为古,现在为今,既古既今,亦今亦古,此等诗须写得又缠绵又感慨,是人读之有俯仰古今之感,悠然神往之慨,方为上乘。兹特选录唐诗七律一首于下,俾学者可以玩索也。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   杜甫
忆来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臣此日肠堪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上诗首联从去年说起,而着力全在一忆字。第二联追述去年朝仪之盛,第三联一句是虚写,一句是实写。末联方拍到今日,由今怀古,无限凄凉。

  四一写意托兴法

  写意托兴之诗用笔贵委曲而不率直,立意贵幽远而不浅近。明知所遇之景物与所蓄之意兴两不相关,而一经感触便当息息相通。兹特就唐诗中择录合乎此法者之一首于左,学者可以意会得之。

曲江对雨   杜甫
上春云覆苑墙,江城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着雨胭脂湿,水*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

何时昭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上诗前半首写江上雨景,后半首写南内凄凉。末句借佳人作结,令人无限低徊。

  四十二颂中寓讽法

  婉而多讽,诗人忠厚之道也。后世阿谀之风日甚,但知献媚避忌,而诗之品格亦每况愈下矣。兹特选录唐诗中张谓之杜侍御送贡物戏赠一首,深情微旨,亦婉亦深,深得三百篇之遗意也。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珠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上诗起句言道路之远,第二句言产物之地。第三句折入贡字,第四句写一劳字,而讽意已寓乎其中。第五第六句正写路远送物之苦,结句不忍看三字,古人所谓婉而多讽,诵不忘规者,庶几近之。

  四十三褒中有刺法

  一诗之中,或褒或刺,岂非自相矛盾?不知所谓褒者,或褒其人之勋绩,或褒其人之际遇。所谓刺者,或刺朝廷之昏乱,或刺时事之难为。兹特录唐诗中李郢之上裴晋公一首,虽则寓刺于褒,实则褒自褒而刺自刺,读者不可不辨别也。
上裴晋公   李郢
四朝忧国鬓成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天上玉书传诏夜,殿前金甲受降时。
曾经庾亮三更月,下尽羊昙一局棋。

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上诗首联直写晋公,第二联褒其功,第三联褒其度,末联刺朝廷不用老臣。语意仍含蓄不露,不愧诗中老手。

  四十四参间虚实法

  咏物之诗须要虚实相间,不有虚笔;既无灵气,不有实笔;既无真意,但虚则不可空泛,实又不可呆滞。此法在唐诗中当推杜牧早雁一首为最佳。今录如下,学者可奉为规矩也。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上诗起二句但言雁来,第三句言影,第四句言声,是谓写实法。第五句借胡骑作陪,第六句以春风作衬,是谓虚写法。结句暗写雁去,而早字之意已见,真是神来之笔也。

  四十五判别深浅法

  作诗须有层次,而用于咏情之诗尤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方与格律相合。否则杂乱成章,徒见其枝枝节节也。兹录唐诗中李颀送魏万之京一首,上下一气呵成,有悠然不尽之趣,非善于言情者不办。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上诗起句既点明送别之意,第二句写秋景,第三句言路中所闻,第四句言路中所见。第五句言入关时所见,第六句言到京后所闻,是深一层。末两句点长安二句,点明之京。而良友()规之意,妙在言外得之。

  四十六顺点题面法

  题面之字最好不顺点,顺点则非落于平,既近于板。唐诗三百首中,惟张旭桃花溪诗一绝。虽则题面三字顺次点出,然而宛转赴题,并不见其率直之弊。兹录如下,读者亦可举以学步也。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上诗起句写溪畔远景,第二句借渔船一问,通体便觉灵动异常。第三句点明桃花,顶上句问字之意;第四句点明溪字,仍应问字口吻,妙在有悠然不尽之趣。

  四十七反托题意法

  诗有题之正面难写者,不得不于反面求之,盖从反面托出较之正面意味倍深也。唐诗中能合此法者,当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一首。今录于下,学者最宜摹仿也。
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诗题意全在一忆字。首句言作客异乡,便含忆字之意。第二句思亲二字,忆字已暗暗点明。第三四句从对面兄弟忆己,反托己之忆兄弟,诗境真出神入化矣。

  四十八侧衬题意法

  题意有不能从正面直写者,须从侧面以衬笔写之。或用人衬,或用物衬,要必用之得法。兹择唐诗中王昌龄之春宫曲一绝摘录于后,学者不可不细细体会也。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上诗着力全在第三句,所谓用人作衬也。
  第一句言桃开,籍喻新宠;第二句言月轮,承上夜字;第三四句言平阳有宠而己之失宠,尽在言外也。

  四十九空翻题意法

  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见其灵动。翻腾之势愈空,题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近于浮泛也。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也,兹录如下以饷学者。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上诗第一句从春字着意翻起,何等飘逸;第二句点醒春字之意,第三四句成一气,苟非起处蓄势翻空收处之题意何能有如是之清醒耶。
  五十 借物兴感法

作诗随地可以兴感,然非借物不可。借物则飘逸而不粘滞,超脱而不肤泛。唐诗中王昌龄之长信怨既为借物兴感之一。兹录如下,学者得此宜熟读而深思之。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尤带昭阳日影来。
  上诗起句写宫中晓景,第二句借团扇喻己之失宠,第三句借鸦来反衬自己,第四句借鸦带日反托己之失宠。皆所谓借物兴感夜,而怨字之意却含蓄不露,情致何等宛转。
    五十一触景生情法

景无一定,情亦无一定,触景可以生情。作此等下笔须要灵活,不脱不滞方为上乘。兹录唐诗中王昌龄之闺怨一绝,隽快绝伦,真妙到毫巅之作也。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绣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上诗首句从闺妇说起,不知愁三字正为转句作逼势,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触景生情之法,末句勒到怨字,余味深长。
  五十二 首尾相贯法

一诗之中或有寄托或有刻画,往往不能一气相生,初学作诗尤易蹈此弊病。唐诗中惟司空曙江村即事一首,首尾一意相贯,精神异常饱满。今录于下,学者能解此法,则于作诗之道思过半矣。
江村即事   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飘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上诗着眼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既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
  五十三 前后相应法

作诗须有来龙去脉,起笔收笔,前后呼应,方为合格。且须层次分明,何处从题前着想,何处从题后下笔,一气写来自然语语入神。唐诗中能解此法者,当推岑参逢入京使一首,爰录于下,俾学者可以得此而自悟也。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上诗起两句是题之前一层,第三句点明逢字正意,末句是题之后一层。立意既警策,措语又极恳挚,固不仅以层次胜也。
  五十四 考订四则法 
  何谓四则?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因规以成圆,因矩以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故学者须先明四则,然后乃有进步。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字 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句 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不讲究也。
  格 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若念头一差,势必愈鹜愈远。故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法 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俗字,五除俗韵。至于古体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汉晋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古人诗中,识者不能辨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词学堂】格律诗写作章法(下)
【诗词写作】作诗章法(十一)通体写景法
【学诗百法】(四十九)空翻题意法
作诗填词:七言绝句56法(三)
唐诗的结构回环往复, 曲径通幽, 最简单的唐诗是绝句
规则?五十六 相准题意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