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人笔记
                            大漠风韵、沙山月泉

从嘉峪关到敦煌已是晚上,我们住宿在鸣沙山旁一家酒店里。这家酒店很有特色,具体叫什么记不得了。走出酒店的大门,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酒店就像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走进大厅,感觉十分空旷,里面的桌椅、扶手等一些陈设大都是用竹子做的,倒也显得古朴美观。酒楼后面还有一个小院,拴着几匹马和骆驼,这里大概就像我们南方的停车场,是专门让旅客放置沙漠中交通工具的。住在这里,你就不用考虑晚上出去干什么,只能静心欣赏这里的一切了。

第二天上午去鸣沙山,月牙泉。

来到景区,几个照像师围了上来,说给我们团队拍照。至于照片是否买,有游客自己决定。

我们每个人用60元钱,租了一峰骆驼,骑骆驼最刺激的是上驼峰和下驼峰。上驼峰,等骆驼蹲下,我们跳上驼背,脚扣入足蹬,骆驼慢慢地起来,我们整个身子像要从骆驼的背后掉下来,于是双手紧紧地抓住坐垫扶手,夹紧双腿,使身体平衡;下驼峰时,骆驼前腿蹲下,我们整个人又像要从骆驼的前面摔下来,于是重复前面的动作。

骑上骆驼行走时,一颠一颠的,很平稳。我们有意拨弄着驼铃,使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就像古代的一支商旅队伍,向沙漠深处走去。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纯净的沙丘,只见驼队四周到处是黄灿灿的沙子,沙粒细软,滑圆,没有一点杂质,沙丘一个挨着一个,连绵起伏,向前伸展,与蓝得干净、蓝得深邃、蓝得可爱的天空连接在一起。当你置身于这恢宏壮阔的天地之间,目光放得很远很远,心胸也在瞬间开阔了许多。晴天丽日下,沙漠环抱中,一会儿使人襟怀坦荡,头脑一片空灵,一会儿又使人豪情万丈,雄心勃勃。


   驼队终于来到了鸣沙山下,我们骑坐的骆驼在导游的指挥下,乖乖的蹲下身子,让我们跳下驼峰,它们也就安详地蹲在沙丘边休憩,等待着我们。

登鸣沙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旅游项目。要登上山顶,可真不容易,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似乎行 而无进,有时刚刚踏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了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厉害。才爬上几米高,已是气喘吁吁,汗水淋漓。

看看几位照相师在沙漠中上上下下,轻松得如履平地的样子,心里不禁羡慕起来。面对软软细沙,你万万使不得蛮劲,因为沙子能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使蛮劲,它越温柔,温柔得让你没有脾气。当你心平气和了,就手脚并用往上爬,让你体会真正的爬山之累。爬了一会儿,站立起来回头看看自己已经爬过的路,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远,脚印已像一条长长的飘带,飘逸地划下一条曲线,曲线的一端紧系脚下,于是就钦佩起自己来了,大自然无论怎样桀骜不驯,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会乖乖地听命于人类的。

登上山顶,鞋子里挤满了沙子,于是脱下鞋子,把沙子归还给鸣沙山,鞋子系在腰间,慢悠悠地往山那边人群集中的地方走去。光脚踩在温热的沙地上,细细的沙粒象水一样从你的脚趾缝里流过,柔柔地抚摩着脚背,舒服极了。这时侯,你才能心情放松,俯视大漠原野。只见林立的沙丘在我们脚下,绵延伸展,温柔得如同女人的胴体,从那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卷。

 

 


   在这里不为缺乏美的发现而忧愁,只为景象记录不完而遗憾。细看山坡的沙浪,如清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真是跌宕有致,妙趣横生。极目沙漠深处,虽感苍凉,却又感深邃。

等所有的人齐集,我们开始滑沙。倾听被人们称之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乐章”的鸣沙。于是争相坐上滑沙板,当人从山巅顺着陡立的沙坡下滑,仿佛有一种仙女下凡的飘然之感,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锦缎张挂沙坡,鸣声随之而起,初若丝竹管弦,再若钟磬和鸣,进而金鼓齐鸣,不绝于耳。

滑下沙山,走向月牙泉.不远处看见一大石块上用红字写着“第一泉”字样。反正现在各地多数景点都以“天下第一”著称,以”泉“为例:济南有“天下第一泉”,杭州也有“天下第一泉”,所以对于这里用“第一泉“命名也不在意,但心中想,这里大概用”大漠第一泉”可能更合适。

走过石块,突然一轮弯月映入眼帘,这就是惊世骇俗的月牙泉。自古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居然在鸣沙山中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着实令人兴奋。

快步奔向月牙泉,看清了她的全貌。月泉长约二百米,中间最宽处大约三十来米,泉水清澈透明如翡翠一般,一眼见底。岸边长满了一丛丛绿草,对岸是一块绿洲。她娴静地躺在鸣沙山怀抱中,显得那样的纤瘦与婉约。月牙泉南岸的绿洲白杨亭亭玉立,垂柳舞带飘丝,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有不少树已虬根曲绕,该有上百岁的高龄了绿洲上还建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月泉阁、雷音寺等大片古建筑群,其中月泉阁高四层,建筑精美,气宇轩昂,最为壮观。

月牙泉在茫茫的大漠深处,二千多年来沙不填泉,泉不涸竭,沙泉共存,确是一个奇迹。据张导介绍,原来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着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传说月牙泉内生长着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所以又有“药泉”之称。导游说月牙泉最美妙的时刻是月夜。月亮初升时,空谷幽暗,呈现出迷人的乳白色,泉中同映几轮月影。月亮似真的掉入了泉水之中,看得见,摸得着,在这月白风清之夜,细纱向下滑动时,像有人弄琴、吹管,“乐曲”声能传之五、六公里。如此月夜美景,如此美妙乐曲,确实能令人陶醉。但可惜我们是看不到听不见了。

古往今来,月牙泉的美,震撼了无数的游人。历代文人骚客,游玩其间,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留下了许多赞美她的诗,如“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怀抱,一池清水绿漪涟”。又如“一弯如月弦初上,半壁清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描绘了鸣沙山与月牙泉相得益彰的美。

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对月牙泉更是推崇备至,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道:“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又说,“月牙泉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唯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俯首,看看湛绿的泉水,抬头望望粲然的沙壁。我理解了“天下第一泉”的含义,她应该当之无愧。

                         写于20049月,修改于201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驼玲叮当     作者: 寅公
被沙漠团团围住的一弯清泉,却千年不枯
千年的守望:鸣沙山月牙泉——大西北游记之十
壮美鸣沙山、神奇月牙泉 - 美篇
走进鸣沙山
月牙泉,亿万年的沙子迷不住你的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