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江纪行之六:重游黄鹤楼

重游黄鹤楼

参观完三峡大坝,我们算是结束了游览长江的整个游程,接着从宜昌驱车直奔武汉,参观那里的千古名楼——黄鹤楼。十二年前我已经有幸游览过这座名楼,这次算是故地重游了,到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黄鹤楼就耸立于武昌蛇山上。她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这龟蛇两山在武汉算是山,其实距离地面的绝对高度不足五十米,在我国的山脉系列里只能算是一个小土包。

十二年前我们到黄鹤楼参观,时值傍晚,从正门进来,又匆匆从正门出去,除了看楼没到到其他地方转悠,其实黄鹤楼是一个很美的景区。这次我们从东南方进去,景区前新建了一条明清街,虽房子是仿古的建筑,但现代色彩很浓,光顾的游人不多。走过明清街,进入黄鹤楼的大门,眼前的秀色令我吃惊,只见门内有一小池,一池清水中偶有几片荷叶,岸边杨柳依依,柳树的倒影在池内清晰可见。岸边有棵380年树龄的紫薇树,特别引人注目,你看她树枝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不少游人在此驻足。

池边立有一块石碑,原来该池取名“鹅池”,相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鹤。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言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写出一个“鹅”字,后人爱之,就在这儿立碑建池以示纪念。

   从鹅池一侧沿着山道往上走,不久就见一亭,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搁笔亭”。“搁笔亭”三字还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臧克家先生所书,亭中有幅对联“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说的是有关黄鹤楼两个很有名的典故。一个典故说的是唐代诗人崔颢曾写《黄鹤楼》诗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楼的雄姿,诉说得淋漓尽致,已成为千古绝唱。

可是由于唐代著名诗人很多,崔颢名气又不大,因此,诗虽好,但无人赏识。又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老百姓见诗仙来此,十分高兴,纷纷要求李白为黄鹤楼写一首诗。李白游览后觉得黄鹤楼传说奇特,风景优美,于是诗兴大发,答应写诗。

人们准备好文房四宝,李白也饱蘸浓墨,凝神屏气,提笔欲写,可就在这时,他一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他当场就愣住了,摇摇头,搁笔不写。围观的人们不知何故,纷纷询问为什么,只见李白叹了口气,吟出一首打油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吟完,搁笔而去。由于李白的推崇,崔颢的诗名大振,黄鹤楼也随着崔颢的诗名传于四方。

从此以后,对于黄鹤楼,李白也就只能写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的送别诗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当然,这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到也与崔颢的诗相得益彰,成为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佳作,从而也成就了中华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岁月悠悠,诗意依旧,情怀依旧,魂便依旧!李白写此诗时,是公元732年的烟花三月,是年三十一岁的李白和四十三岁的孟浩然在长江岸边、黄鹤楼下执手告别。李白对于这位年长自己十二岁的兄长的赞美毫不吝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然而,就是这个天下闻的孟夫子,不久前刚刚经历了一段失意,四十岁的孟浩然科考落第,心有不甘,不由发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感叹。

现在搁笔亭的对面,绿荫丛中建有崔颢的诗碑一块,诗碑上面建有屋檐,下面建有站台,四周建有边框,到也古色古香。全诗用绿颜色书写,行书写得很漂亮,不知是何人所写。

从搁笔亭往上看,能清晰看到簇拥在绿树丛中的黄鹤楼,最高处的匾额“楚天极目”特别引人注目。关于黄鹤楼的建造还有一个“楼未起时原有鹤”的典故。传说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经过半年,辛先生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

有一天客人告诉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接着以手打节拍,唱起歌来,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累积了很多财富。

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那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这就是黄鹤楼的来历传说。

走近黄鹤楼,仰望这千古名楼,耳边听着导游的讲解,知道了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主楼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但比同治楼更高大雄伟。飞檐5层,实际上还有四个夹层,共为九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这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

记得十二年前登黄鹤楼时,这儿已开始用感应刷卡进楼,这在当时全国的旅游景点可能也算是比较先进的,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这张进门卡,珍藏着这份记忆。现在还是延用原来的进楼方法。

 进入黄鹤楼,我们先乘电梯直上五楼。登上黄鹤楼的顶层,刚才还熙熙攘攘的人流顿时清净了不少,站在这里,能北望中原,南观潇湘,西通巴蜀,东眺江淮,真无愧于“九省通衢”的名声。

 凭栏远眺,真是“极目楚天舒”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你看长江浩浩荡荡直奔东海,而长江汉水又是那样的泾渭分明,江对岸汉口重镇高楼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北面京广铁路大动脉穿越城市,武昌江滩美景也尽收眼底;东面武昌大街小巷一览无余;武汉长江一桥似一条长龙横跨于武昌的蛇山和汉阳的龟山之间,这龟蛇锁大江的情景真可谓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上车流涌动,川流不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那黄鹤楼的门楼两侧的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真可谓汉阳树依旧是晴川历历,鹦鹉洲依旧是芳草萋萋,只是我们今天观景的心境已与崔颢不同,少了一些乡愁,多了一份喜气。

 进入五楼室内,大厅中一幅《长江万里图》长卷壁画映入眼帘,它面积达90平方米,是全楼壁画中最大的。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历程;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着急流东去的波涛;第三幅则反映了从三国以来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过程。其它七幅,画在额枋上,分别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还是大厅木柱上的这幅对联说得好“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最为引人的是一组题为《江天浩瀚》的一组壁画,表现了长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采。大厅正中的一幅“长江万里情”匾额道出了古今文人墨客的共同心声,也成了这层的主题内容。

 三楼大厅有一组大型陶瓷壁画,反映的有关黄鹤楼的人文主题,再现了历史上著名人物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你看众多的著名诗人环立在侧,如真人大小,神态栩栩如生,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使人感到黄鹤楼真不愧人文荟萃,这中间名气大的如李白、白居易、陆游、辛弃疾、刘禹锡,而崔颢、贾岛、顾况、杜牧、孟浩然、范成大等只能算是名气稍小一点的著名诗人了,还有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就凭这些人已经够得上大半个唐宋文坛了。

 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往外看,可以清晰地看到黄鹤楼下面的千禧大钟,确实非常的宏伟壮观,据介绍这钟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有诗人写道:两江分三镇,一柱擎苍穹。名楼耸百尺,千古铸一钟。用草坪修剪的“千禧”两字镶嵌在进入钟楼两边的台阶上,特别引人注目。

进入二楼大厅,只见正面墙上有一幅用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是由当代书法家王遐举手书,它记述了黄鹤楼的兴废沿革和一些名人轶事。这篇记的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名为“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名为“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

二楼中还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黄鹤楼屡建屡毁的沧桑历史。这些模型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唐朝的黄鹤楼,楼和城相连,高标卓立,重檐翼舒,朱栏粉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

再看一下宋代的黄鹤楼,它是由楼、台、轩、廊组成的建筑群,每层翘角重檐,飞达四敞,歇山顶,主楼周围小亭回廊,整个建筑群体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错落跌宕而又浑然一体,充分展现了宋代建筑精致、雄浑、隽逸的艺术风格。

元代的黄鹤楼延续了宋代的风格,但显得比宋楼更加华贵、富丽而秀逸,但形制仍不失宋楼之遗风。明代黄鹤楼下面增加了一些布蓬遮阳,整体布局疏密有致,既有宋元神韵,又有明代特征。

清朝的黄鹤楼,它共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也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主楼建筑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周围的附属景点很多,清楼的特点是神奇壮美。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它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或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

 底层是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代神话,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象是离去,又似归来。画面下方绘有清代形制的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有如送别,又似接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气氛;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这是清末重臣张之洞写的。四周空间里陈列着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

 从一楼大厅出来,进入黄鹤楼正面广场,细细端详这座千古名楼,它确实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它的平面设计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很有特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整座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楼正门前,脚踩蛇龟背上一对相依相伴的黄鹤雕塑在绿草的簇拥下显得亭亭玉立,黄鹤楼三字匾额嵌在顶层檐下,非举头仰望不得见,更象是整幢楼的眉目,底层檐下气吞云梦”四字,遒劲有力。主楼两侧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的“瞰川”、“揽虹”两座亭子左右拱卫,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黄鹤楼,不仅仅是一幢耸于蛇山的雄伟壮观的高楼,更是荆楚大地一种文化的象征。她凝结了千百年来荆楚大地的历史文化,记录了一代代踌躇满志的文人墨客的心情故事。风雨中,一次次地倒下,但她总是坚忍不拔地站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挺拔,一次比一次壮丽在浪花淘尽英雄的长江边,她见证了这片古老大地的兴衰成败。走出黄鹤楼景区,让我再回首看看这座刻有深深历史烙印的名楼心中不免产生一种沉甸甸的依恋。

                          写于20099月,修改于201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唐诗》排第一,这首诗让李白停笔,只留下两句话就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
游武汉黄鹤楼记
随笔:登黄鹤楼
张纪平:极目楚天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