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寒食清明古诗词中的“十大”

     4月5日节气是清明,节日亦清明。古老节日今又是,只不过换了人间而已。而古时的清明节前寒食节的有关习俗,至今则荡然无存矣。不过,寒食连清明均在人文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这个时节也堪称“诗歌节”,古诗人、词人为之“原创”了不少优秀诗篇。在这个公元2011年即将到来的清明时刻,不妨以当代艺术界评选活动中流行的“十大”形式,再细品十首该时节诗词精品,兼作古节怀古之幽思吧。

 

   第十名: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小鉴]“十大”之中,南宋吴惟信的此首“叨陪末座”,只是因其传诵度略为逊色而已,从其文学角度、诗词造诣方面来看,则一点也不逊色。尤其是末句,颇具节日景物气势,并暗蕴诗中主题,寄托了对偏安临安的小朝廷统治如“流莺”的某种“清明式宿命”寓意。

   梨花作为诗家笔下常用的入诗时花,与清明时分也息息相关。当时当刻的首都杭州,西湖景如画,苏堤春晓后,柳浪正闻莺,但很多出城的“游子”目的却为“寻春”,而非如最讲究文化民俗般的北宋时期那样“民风崇祭拜”,形成名动一时的“清明上河图”图景,可见,乱世之中,礼崩乐坏的颓废历朝历代均如此。诗中透出的一种无奈、沧桑及怀旧感油然而生,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乱世版”写照如此,谁还管得上再为祖宗上坟烧香呢?这不是另一种“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帝国落寞情状么?

   另外,流莺一词至今已有别解,不知道其来源是否源头在此呢?此是趣谈,不表。

 

   第九名:杨万里·《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小鉴]又见“梨花体”,但该诗描写的节日愁怀则“正道”多了,这是一种正规的民俗文化在民间的默默传承之表现,世道如何,人心不古,但还是有多愁善感的文人在默默“传古”或曰“仿古”的,这又是另一种闪光的人文关怀。

   无论这一条“迳”(径)是如何之小,无论这一条“桥”是如何之险,但节日的情怀还是需要有人亘古不变去遵循乃至弘扬的。对死者的悲怀,正是对生者的崇敬及人类众生平等的悯留。又是一年寒食、清明到,“进节只愁余”,唯有诗人的哀思最为缠绵,这种情感符合清明节日(而非节气)的传统文化定位,中规中矩。

 

    第八名:张继·《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小鉴]枫桥夜泊使人记住了张继,于是,他的“清明几处有新烟”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万千清明诗篇中脱颖而出,清新地再次走到了我们面前。吹面不寒,而其描写的却是“寒食”三日禁烟火后的初烟时刻。

   古礼俗,自寒食正日起算,到清明当天民俗皆不生火做饭,清明黄昏时方可陆续兴火,生活恢复常态,以此纪念春秋战国时期被烧死的名士介子推。文味盎然,古风淳朴。

   如果寒食风俗流传到今的话,那么,我们可选择吃吃鱼生、虾生,呵呵。

 

   第七名:程颢·《郊行即事》

   芳草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小鉴]清明作为节气的话,则是适合踏青出游的季节。其接近三月三,自古以来,清明则在节日悲情文化的承载之重之余,也承受着这一类出游文化的情结之轻。

   本诗见“酒”意了,人们以酒助兴,自古皆然。而程诗人估计应是劝酒高手了,以风花一片飞为劝词,让同饮者珍惜春来好时光,莫使金樽空对春。

 

   第六名: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小鉴]异乡之客思,遇节日尤甚。此诗又是一幅节日思亲图的再现。这次诗人在清明节想到的倒不是列祖列宗,而是同辈份的“故乡诸弟”。

   寒食时节,诗人恰逢病中,这更助长了思念之苦。眼前病榻上的稀粥、羹汤等流质的食物均难下咽,或勉强食用,不禁自哀之余更念弟情,曾经的清明节,留在家乡,与弟弟们同过节日,同祭祖先,同升初烟,那是何等的温馨啊!所以,平常过日子本身已是一大福份了呢,知足常乐吧。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信然!

 

   第五名:晏殊·《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小鉴]晏词善写浓情妙景,文笔及情感细腻而双佳,本首自不例外。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干净利落,满纸烟霞,堪称名句!如此生活中的平常春睡情景,都可写得如此细致,可见词人之大手笔。当然,主题思想就显得落于偏狭,让人感怀的空间不是很大。还是不“乱语”吧,好好沉浸在词人的美好梦境里要紧!

 

    第四名:王禹偁·《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小鉴]题名为“清明”,其实诗人分享的却是清明后第一天的生活情景及感受。“昨日”就是清明节黄昏,可以生火了,邻居家前来讨点火种过去,不但要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还备用为“今晨”家中孩子们读书的灯火之需,昨夜今晨情景历历在目,颇具“新闻报道”雏形吧。而透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之意味,又使“无花无酒十分萧然”的无趣清明平添几许书卷气及文化味。

   此“乞”与下面另一名诗之“乞”截然不同,天壤之别!

 

   第三名: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小鉴]前三名首首当然必须是千古名诗了。于是,黄庭坚这首直入三甲,点为“探花”吧。

   第一句一个“笑”字,渲染的反而并无笑意,而是实实在在的悲绪宣泄。最后推出人生的感悟“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以一个“死”字作结,人生难道不是如此吗?!

   诗中运用的两大典故故事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更添古韵魅力。

 

   第二名:韩翊·《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鉴]此处的“春城”,是汉朝首都长安,而非如今所说的昆明。

   本诗仿佛是在进行“百家讲坛”式的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汉代的寒食及清明节是十分盛大的民俗节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即使是皇宫最高层的官方,也十分注重这一古礼仪的传承,更不要说自从独尊儒术后的历史时期了,重要节日都要极尽繁文缛节之能事。寒食及清明节的风俗到这个时期进入历史第一个巅峰。

   其代表性的情景正是诗中所述的“御事”。经过三天寒食后,皇帝借重新生火这一契机,还要显示一下“皇恩浩荡”的伟大尊严情结,以示雨露雷霆均沾的待遇及威严,阶级观念自然如森严壁垒。连“点火”都如此,皇宫里点火祭拜祖宗后,还要将“火种”以宫廷蜡烛形式分别赐予贵族阶层“分享”,而有资格接受的自然都是名门望族啦,所谓的“五侯家”,显摆的就是一种身份,老百姓当然只能望烟兴叹,空自羡慕罢了。这也更促使家家“要教夫婿觅封侯”的道理了。

   历史的风烟已消逝,但此诗描写的意境及情景居然如在眼前,其白描写实功力可见一斑。当其时,长安日暮,春夕初临,宫廷各门大开,缇骑四出惠送皇家蜡烛的历史图景该是如何的壮观啊!浩荡的香烟啊,那是一大伟大帝国全盛期的缩影。此后,中华民族喜姓“汉”呢,至今仍是这一帝国情结蕴涵其中,犹如当时的御烟般缠绕不散。

 

   第一名: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冠军诗”已很伟大,无须饶舌了。小鉴只好此处略去若干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食
【央视荐诗】4月4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代寒食诗词里的“火”
唐诗三百首唯一以节日表讽刺的诗:清明前2天还有节日,你知道吗
韩翃:最经典一首诗,整首诗意境优美,同时还充满了深刻的讽刺意味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7:寒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