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夸口说大话为什么被称作“吹牛”?

 “吹牛(皮)”一词起源于陕甘宁和蒙古一带,即黄河上游地区。古代的交通不太发达,当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境内时,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很难行舟(木制船难操纵还常被撞坏)。因此黄河上游沿岸的居民为解决渡河运输上的困难,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用牛皮做成小船,称为牛皮筏子。

早在汉代就有了皮筏渡河,如《水经注·叶榆水篇》上载:“汉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旧唐书·东女国传》记载:“用牛皮为船以渡。”唐白居易《长庆集·蛮于朝》有诗句:“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鄂州道路遥。”《宋史·王延德传》记载:“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所以,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历久不衰。

皮筏子是黄河沿岸人们渡河时,最具特色的传统工具。皮筏子古代又称“革船”,有羊皮的也有牛皮的。当人们宰杀牛羊时,先剥下牛羊的整张毛皮,然后用盐水将整张毛皮脱毛,再把植物油涂抹在四肢及颈部,最后将其浸水、曝晒,让整张皮变得松软后用细绳将其缝制成袋状,只留一个小孔。等用的时候,对着小孔往里面吹气,扎好口后,作为渡河的工具,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

当然,在古代是没有打气筒可利用的,要想将牛皮或者羊皮袋灌饱气,就只能靠嘴吹了。而牛皮袋由于体积太大,想用嘴直接吹起来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满气,通常就必须由几个肺活量大的成人,轮流往牛皮袋里吹气。

因此,在黄河上游一带,如果有人说他能吹起牛皮袋,当地的人听了,没人会相信,都会认为他是在说大话;而对喜欢夸口炫耀自己的人,当地居民往往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从此,“吹牛(皮)”也就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词,并逐渐流传开来了。

宋朝时有一个叫杨璞的人,吹牛吹得很好,自称是东野遗民。宋真宗求贤,人家就把他举荐了上去。他什么也不会,在皇帝面前把屁给憋了出来也没有做出诗来。宋真宗看他为难,可怜他年纪大,让他第二天交一首诗。杨璞一晚上没睡着,辗转反侧,天亮时想起了从家里出来时老婆子的临别赠言,第二天,他就把老婆子的临别赠言献了上去:更休落魄贪酒杯,亦莫猖狂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宋真宗看完他的诗后,感到好笑,问是谁写的。他交待说是出门时老婆相赠的话。宋真宗说:看在你老婆的份上,这次放过你这个吹牛大王,要不真要了你的老头皮。

此文为看点(朔之北)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丨说大话为什么是“吹牛”,不是“吹马”“吹羊”?
为何说大话叫做“吹牛”
“吹牛逼”一词有什么来历?
羊皮筏子过河忙
曾经横渡黄河的利器----羊皮筏子
文学知识故事集•“吹牛(皮)”的由来7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