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问说》及译文

《问说》及译文

 

《问说》

刘开【清】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问说》之我译:

      君子学习必定喜欢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疑,不问就不能增进知识;好学而不勤问,不是真的好学之人。明白道理,但不能用于实际;认识大的方面,但不了解细节,除了问,怎能解决问题?

      对德才高过自己的,提问可破除疑点,就是用别人的德才匡正自己。对不如自己的,提问可求得一点见解,就是才能高向才能低提问,知识多向知识少提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提问可切磋研究,就是互相诘问,详细考察明确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好问的人知识丰富。”孟子说:“找回放纵的心”,并提出学问之道,学紧跟着问。子思说尊重德性,归结为好问勤学,问在学的前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是世俗的共同毛病。学习有不理解的,偏以为理解;道理有不稳妥的,胡乱猜测。像这样,几乎终身没有什么可问的事。对德才高过自己的,因为妒忌而不愿意提问;对不如自己的,因为轻视而不值得提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因为不敬重而不甘愿提问。这样,天下几乎没有可以提问的人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不了解的,普通人不一定不了解;普通人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道理不专门存在,学习没有止境,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问百姓,国家大事还要问平民,所以高贵者可以问低贱者,才能高的可以问才能低的,老的可以问年轻的,唯一考虑的是道德学问的成就。

      孔文子不耻下问,是何等圣贤。古人把问作为美德,并不认为有什么可耻的,后代君子反而把问当作耻辱,然而古人深感羞耻的,后人大多却做着而不以为耻了,真是可悲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刘开《问说》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常言做学问,如何去做呢?清代散文家刘开之《问说》告诉我们答案
文言名句集锦
中华国学300句(下)
张载语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