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中国古代著名战役
 古代著名战役---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城濮之战是发生在春秋时期中原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的一场战争。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这场战争奠定了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
    早年晋文公重耳曾流亡楚国,受到过楚王的盛情款待,楚王问他:将来你要是当上了晋国国君之后会怎么回报我?晋文公回答:如果将来哪天我们两国的军队要是相遇,定当退避三舍。(古时一舍等于30里,三舍就是90里。)公元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成王位。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高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与楚国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爆发了城濮之战。
晋文公
    城濮之战时晋文公遵守了当年对楚王的“退避三舍”的承诺,主动后退90里。其实晋军的“退避三舍”,真正上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妙棋,在政治上它取得了“君退臣犯,曲在彼矣”的主动,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在军事上它避开了楚军锋芒,便于同齐、秦等盟国军队会合,先占据了地利,以逸待劳,从而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晋军的主动后撤,楚军中不少人都感到事有蹊跷,主张持重待机,停止追击。然而刚愎自用的子玉却认为这正是聚歼晋军的大好时机,挥兵追至城濮与晋军决战,终至遭到惨败。

战争背景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公元前634年左右,楚国势力强盛,欲图称霸中原,企图北上。北方强国晋国自晋文公上位以来,实力逐渐恢复。晋文公知晓楚王图谋,遂先下手为强,与楚国发生战争  
晋文公
楚成王
战争起因
 起初,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闲谈中,成王问他:“你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重耳说:“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城濮之战的路线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果真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之后,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开众将商量,看如何救宋[4]  。当时情况是:想向楚国去说情,怕楚国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愿意,而且又怕齐、秦不赞成,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先答应宋国,并说明原因,叫他先和齐、秦联系,请齐、秦与楚交涉,送些礼物给齐、秦。而晋先出兵伐曹、卫,把曹、卫灭掉,将他们的土地分一些给宋,以补宋人的损失。
楚成王见晋欲去救宋,便叫其大将子玉不要去逼近晋师,和晋师打仗。说晋侯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晋国,什么危险他都经历过,人情世故他都明白,此是天意所决定的,像这样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告诫子玉要知难而退。可是这个子玉却不肯听,仍要和晋人打仗,于是派人向成王求战,说:“我不敢说一定要立功,只是想堵一堵那些说闲话人的嘴。成王听了不大高兴,就给他比较少的部队。 
此后,子玉便派使者对晋人说,你们如放了曹、卫的国君,我们也就释宋之围。晋人听了以后,一面将楚使者抓起来,一面私下对曹、卫说,许他们复国,并使曹、卫告绝于楚。子玉听了非常生气,就带兵进逼晋师,晋文公便叫晋师向后退却,为此,一些将领很不满,说我们是国君率领队伍,他们是臣子作帅,现在君避臣,不是太丢脸了吗?而狐偃说:“出兵要理直,气才会杜盛的。理亏气就会衰。我们国君曾受过楚君的恩惠,也曾说过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我们忘恩失信,那就是理亏,他们就理直,士气就会高。如果我们退了以后,他们仍不撤兵,那就是他们理亏。”于是退了三舍(九十里)。 
没想到,子玉竟然追了上去,于是,战争开始了。 

                                                    春秋时期版图 资料图

战争经过

 

退避三舍

子玉率军急进,依托丘陵险阻扎营,两军对峙
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子玉上钩了。
 
楚子玉派大将斗勃晋文公请战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子玉名)与寓目焉,"晋栾枝答词却相当谦恭:"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相见。" 
城濮之战

双方阵容

城濮交战时双方的阵容是:晋三军,即先轸为元帅,统率中军,郤溱辅佐,狐毛统率上军,狐偃辅佐。栾枝统率下军,胥臣辅佐。楚国也是三军,即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统率中军。子西斗宜申)统率左军。子上(斗勃)统率右军。楚的仆从国郑、许军附属楚左军,陈、蔡军附属楚右军。

两军交战

四月六日,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必无晋矣。
"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战术运用

城濮之战开始前,晋国就定 下 了 “ 楚始得 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 、 卫, 楚必救 之,则 齐、 宋免矣”这样一 个总 的作战方针。
第一阶段先从卫 国下手,初战取胜, 为晋、齐之盟 奠定了基础,也逼迫鲁国从楚的阵营中分化出来。
第二阶段围曹,入曹。至此, 附于楚国的曹、卫两国都被征服,大 地削弱了楚国的力量。接着又用先珍之谋使齐 、 秦两国“ 喜 赂怒 顽” , 与晋结为联盟拒楚 , 以解除晋 国的 后顾之 优。 在第 三阶段与楚国的正面交 锋中, 晋 国恰当 地选择了战场 , 避开楚国主 力部 队的 锋芒 , 以下 军之 佐首 先对组成楚右翼部队 的陈、 蔡两国军队 发起进 攻, 楚右师战败。 然后以 “ 伪循 , 诱敌深 念 以上军合攻楚左翼部 队, 楚左师 溃。 这样晋 国就造成了事实上对楚的优 势, 掌握了主动权 ,使自己处于有利的 战略地 位 , 从而取得了最后 决 战的胜利。 《左传》 城溉之战的描绘令人信服地
使我们看到,晋国的每一步胜利,都是同充分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作用,适应客观规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分不开的。战争是敌我双方力皿的竟赛,但力量在战争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变 化的 因素。人的主观努力 , 指挥员的能动作用的 发挥,战略战术的恰当运用 ,对于敌我力盆的转 化, 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孙子主 张在作战指导上 要 “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主张 “ 庙算” 。 孙膑主张 “ 变”、 “ 权” 。 《左传》通过城濮之战记叙,在主 、 客观关系的间题上,形象地反映了和孙子、孙膑同样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战争结果

 
城濮一战中,晋国大胜,晋文公建立了霸权,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
楚国大将子玉羞愤自杀。 
再之后,晋军进入郑国衡雍(河南原阳县西,当时在黄河南岸),并在践土(距衡雍较近,当时亦在黄河南岸,在河南花园口黄河北岸)修筑王的行宫,向襄王献俘。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要求诸侯"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无克祚国"。晋文公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战争 >

城濮之战简介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为了争夺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军制定详细的策略,大败楚军,确立了晋军在中原的不可撼动的地位。http://www.5011.net/zt/chengpuzhizhan/

相关人物/城濮之战 编辑

晋文公(前697——前628)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君( 前636——前628 )。春秋五霸之一。献公之子,名重耳。因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他奔逃在外19年。后借秦穆公之力回国即位,时年62岁。在位期间重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等人,发奋图强,国力日益强盛,晋政权不但巩固,还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同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出居郑以避难。公元前635年,文公利用这一机会兴兵勤王 ,护送襄王回国 ,除得到土地赏赐外,还提高了晋在中原诸侯中的威望。自齐霸中衰,楚又乘虚而入,中原的一些小国都在其支配之下。公元前632年,晋楚大战于城濮( 山东濮县 ) ,楚人战败。晋文公与齐、鲁、宋、卫等7国之君盟于践土( 河南原阳西南),并得到周王策命 。是年冬 ,晋文公又会诸侯于温(河南温县),周王也被召赴会 ,晋文公跃升为中原霸主。死后,襄公立。


楚成王(约前682——前626),春秋时楚国国君,楚成王,熊氏,名恽,又名頵。楚文王次子。郢(宜城楚皇城,一说江陵纪南城)人。春秋时楚君,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前672年,依靠随国(随州市西北)支持,杀死其兄堵敖,夺得君位。即位后尽力结好中原诸侯,同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大力开拓江南。前655年以来,先后灭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国。公元前638年,派兵救郑,与宋军战于泓水,射伤意欲称霸的宋襄公,击败宋军,楚国军威大振。晚年欲废太子商臣以另立太子,被商臣派兵包围于王宫,被迫上吊而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
城濮之战简介
中国的战争:春秋时代——晋楚城濮之战(五)
中国史上战争(11)晋楚城濮之战
看故事学易经第14卦火天大有——日丽中天
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介绍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