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

古人有句话叫: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说得稍微主观一点,这个世代表的不是说我们今世,不是说几代相传,它代表的可能是一种轮回的关系。具体什么关系可以再去探讨思考。就说如果这个人活过三世了,才知道怎么样穿衣怎么样盖被,如果有五世的传承,才能够知道怎么样选择饮食。所以对这一批人,可以开玩笑的说,上一世,非人。

这句话的确说明,要很谨慎的去选择饮食。但是不能不承认,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和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非常大的冲突。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你要让他改变他的这种观念,比改变行为还要困难。这就牵扯到我们中国人目前的一个状态。还是我身不器。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或不相信自己思考的结果。而相信的是报纸、杂志、别人的宣传。甚至于,一定要让别人来验证自己。实际上所有的医疗问题和饮食问题,都是心灵成长问题。

齐鲁之变,实际上是从孔子的生平来的,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孔子先是宋国贵族,因为避免内乱,他来到鲁国。鲁国是周公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春秋末年,鲁国的礼乐仍然保存的比较完好。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曾经对孔子有过深刻的影响。孔子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些小官,管过粮仓,管过放牧。三十岁的时候,开始授徒讲课。但是后来,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对鲁国的政权不太满意。主要是对礼乐制度的崩解产生了一些不满。他想恢复周朝的礼乐。曾经一度离开鲁国到齐国去周游。

但是不久以后发现,齐国还不如现在的鲁国,所以又返回鲁。从整个迁徙过程中,总结出这句齐鲁之变。是后世总结的。齐鲁之变,代表的是对于礼乐的追求。其一辩之于鲁,鲁一辩之于道。实际上孔子有更深的追求是道。是对于老子思想的追求。只不过孔子的所有著作,都不是孔子亲自书写的。论语里面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之我于老彭。比之我于老彭,这个老彭后世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说老彭指的是彭祖,就是上古的一个很长寿的一个老人叫彭祖。其实有更多解释认为,老彭指的就是老子。

孔子,虽然生活在一个颠沛流离的战国时代,不见得很有钱,但对于生活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说孔子就把饮食,做为了解礼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看《礼记》在《礼运》里面夫礼之初,始于饮食;还有说:饮食男女,人生之大欲存焉;后面还有一句叫:死亡贫困,人生之在恶存焉。饮食和男女之事,实际上是人生最大的两个欲望,或者是驱动力。传统文化里实际上是以一种很飘逸、很自由的心,来面对这一切的。后世儒家的思想极度拓展以后,才慢慢羞于谈男女了。在孔子,是后世把他安排得代表儒家,实际上孔子的思想根源,并不是我们后世所见到的这种儒家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应该怎么理解?
五世长者方知饮食|正安
季氏第十六篇 ­②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
【学术关注】道:孔子毕生追求的政治终极 ——孔子道论评析
《读论语.季氏》社会分析
曹丕喜爱葡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