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陵杂记(一)

(中山陵) 

鸡年出游盘点》尚未结束,接下来该到南京。应一些感觉“概叙”不过瘾的博友之约,干脆将多年来几次到南京走过的地方来一次较为详细的回顾。

因为工作的关系,去过(路过、转车的不算)南京N次(N>10),但常常当天来回,办完事就走。即使抽空游览一些景点,也是匆匆而过。直到退休后才几次专程到南京像模像样地游览过一些地方。



(本文多处借用了网上的一些片子。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致以谢意!


    追溯到最早一次够得上“旅游”标准的,是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回家探亲,利用转车间隙匆匆忙忙地赶到中山陵拜谒了孙中山先生,留下在南京拍的第一张照片,时间:1972年1月。小跑步登上近四百级台阶,直达祭堂,那时节可没如今这么多游客。


-

这一系列估计得大几十篇,待思泉按一贯的啰嗦拖沓的风格慢慢地道来,不喜欢的博友干脆略过,别浪费宝贵的时间。

毕竟是六朝(一说“十朝”)古都,南京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思泉只能按自己的喜好,走了一些感兴趣的地方,主要集中于各年代的古迹、遗存,遗漏甚多,远无法齐全。

还从中山陵开篇,到南京的必游之地——

那是个大阴天,拍照效果甚差,但挺符合当时的心情。

 

中山陵的墓道依山而筑,坐北朝南,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从牌坊到祭堂平面距离700米,垂直落差73米。



-

博爱坊。亦即中山陵牌坊,墓道南端的入口处,谒陵凭吊者经此始。

牌坊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风格,高11米,宽17.3米,三间四柱冲天式。

牌坊的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在牌坊中门的横楣上,镶有石额一方,镌刻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博爱坊”名称正是由此而来。多地见过,据说孙中山先生生前很喜欢将这两个字书以赠人。


(注意到没有?坊侧的雪松比40余年前长高长大了许多)


-

陵门。中山陵中轴线的正中。

陵门建在水泥大平台之上,平面为长方形,宽24米,进深8.8米,高16.5米,按中国传统的木构形式,但是用花岗石建成,其斗拱、梁、枋等处的图案花纹,均雕刻得十分精致。


-

陵门的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

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间较大,两边稍小。南面三扇门都有梅花空格仿紫铜双扉,北面三扇门,无门扉。


-
    正门南面的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天下为公”四个镏金大字,也是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同样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这四个字。“博爱”、“天下为公”, 孙中山先生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




-

陵门前大平台东西各建有一座硬山卷棚式的相对称的休息室,屋面覆盖蓝色琉璃瓦。辅房,做卫士室、休息室及洗手间等,可算是两座象征性点缀建筑物。 



-

碑亭。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重檐歇山顶,同样覆蓝色琉璃瓦,亦为仿中国传统的木构形式,平面近似方形。 






-

墓碑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石材来自福建。

石碑的正面自右至左竖刻三行鎏金碑文:“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由谭延闿书写。颜体,笔划流畅,雄健有力。




-

石阶。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据说落差73米。

石阶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庄严雄伟的整体。

到过中山陵的,均对此石阶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年轻、年长,登上这近四百级台阶都要费点劲。-




第七层平台上布置了一对仿铜石狮子,福建雕刻匠人所制。


-

祭堂,中山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海拔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


-

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但建筑的色彩没有采用古代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改为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祭堂的外部全用花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鎏金篆字,张静江书写。



-

站在祭堂前回首——



-

祭堂内不让拍照,以下片子(5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手按一本长卷,目光凝视着前方。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

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









-

祭堂前面东西两侧,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花岗石雕琢而成的;石阶边的两侧石座上,各置紫铜带盖的铜鼎一尊。两者给祭堂增添了肃穆和哀思的气氛。







-

中山陵“博爱坊”正南面有孝经鼎,由国立中山大学同学捐资铸造。



-

孝经鼎为青铜铸造,造型别具一格,在它处不曾见。因围以栅栏无法靠近,没能仔细观赏。



-

音乐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




-

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在自然环境的运用,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貌似吸收了古希腊建筑的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了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表现形式。2017年,中山陵音乐台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业遗产”。


-

成群结队的鸽子集聚飞翔,是中山陵音乐台最动人的画面之一。



-

陵园周边还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以及由灵谷寺址改建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等,今后另文再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那天,我们拜谒中山陵|柴胡
游“六朝古都”、观“金陵风情”(三)一一南京“中山陵”“灵谷寺”
南京---中山陵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巍巍中山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