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故事|包拯巧断牛舌案
userphoto

2023.11.14 新疆

关注
歌词曰“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1993年,台湾华视出了一部236集的电视连续剧,观众不但没有嫌弃电视剧太长,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这部《包青天》,主要讲的,就是宋龙图阁学士包拯做开封府尹期间,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故事。


电视剧虽然有不少虚构和神化的东西,但是作为历史上寥寥几位“青天”之一,包拯在断案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宋史·包拯传》中就记载了一个“包拯智断牛舌案”的故事。

老农喊冤,包拯让他杀牛卖牛肉

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包拯为父母守孝结束,被朝廷任命为安徽天长县的知县。
这一天,天刚麻麻亮,县衙外的鸣冤鼓就“通通通通”地响了起来。
鸣冤鼓响的这么急切,肯定是百姓有冤情要诉,包拯顾不得吃饭,赶紧通知衙役升堂问案。


来告状的是一位年迈的老农,名叫刘全,他一脸悲愤地告诉包拯,自己的牛,被人割了舌头。
刘全本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户,家里耕种着几亩薄田,还养了一头牛帮他犁地。
这天,刘全像往常一样,来到牛棚准备带着牛下地,一开门,却发现那头牛奄奄一息地卧在地上。
仔细一看,牛嘴里都是鲜血,扒开牛嘴,牛的舌头不知道被哪个黑心的给齐根割断了!
刘全说着,就将手里的布包递了上去,包里就是那条给割断的牛舌。
根据牛舌断口的形状来看,牛舌确实是被人用利器割断的,而且推测时间,应该就在前一天夜里。
包拯又仔细查问刘全平时跟什么人不和、家里有没有其他的物件丢失,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他沉思了起来。


想了一会后,包拯就眉头舒展,他告诉刘全:今天回去之后,就把耕牛宰杀了,明天拿到集市上去卖,割牛舌的那个人不出三天,肯定会自投罗网。
刘全听后大惑不解,他问包拯,朝廷律法规定不得私自宰杀耕牛,他还大摇大摆地把牛肉拿到集市上卖,不是等着让人告他吗?
包拯告诉刘全不用害怕,如果有人要告,一切包在自己身上。听了包拯的话,刘全留下那条牛舌,半信半疑地回了家。
回到家之后,刘全把包大人的话和妻子一说,夫妻两个商量了半天,也没什么好办法,决定就按照包大人说的去做。
当天,刘全就在家里把那头受伤的耕牛宰杀了,收拾好一切,第二天一大早,就把收拾好的牛肉拿到集市上出售。


宋朝为了保护生产,严厉禁止私自宰杀可以劳作的耕牛,即使耕牛正常死亡,农户也必须在官府报备之后再做处理。
而私自贩卖牛肉更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即使有了包拯的保证,刘全心里还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官府派人锁拿他。
因为官府的禁令,牛肉在宋代属于紧俏的商品,刘全的摊子摆开之后,就拥来了一群买牛肉的人,一会功夫,牛肉就卖的差不多了。
时间还没到正午,刘全就已经卖完所有牛肉回家了,他回家没一会,包拯就派了衙役过来通知刘全:那个割牛舌的人已经找到了!

引蛇出洞,智捉贼人

听了衙役的话,刘全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赶紧跟着衙役去了县衙里。
到了县衙大堂,刘全就看到一个畏畏缩缩的人跪在堂下,听到刘全进来,眼睛滴溜溜地向他这里瞟了一眼,又赶忙低下头去。
包拯喝令那人抬起头来,问刘全认不认识,刘全定睛一看,这不就是村里那个无赖卞二嘛。


原来包拯让刘全杀牛去卖,就是为了引出这个割牛舌的贼人。
刘全报案时,包拯根据他说的分析,首先排除了刘全“贼喊捉贼”的嫌疑。
刘全一家靠耕种为生,刘全家的牛正刚刚成年,正是能帮他干活的时候,刘全不会为了卖牛肉挣钱,把自家生计断送。
而偷割牛舌的人,从他的行为来看,显然是和刘全有嫌隙,割了牛舌之后,耕牛极有可能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即使刘全及时为耕牛处理伤口,没有舌头的牛也没办法进食,最后还是活不了。
包拯根据这个推断,割牛舌的人,应该是想诬告刘全一个私自宰杀耕牛的罪名,他也一定会在暗处观察刘全的动静。


于是包拯就顺势让刘全大张旗鼓地杀牛卖肉,果然让这个卞二从暗处跳出来,来到县衙状告刘全杀牛。
卞二状告刘全之后,包拯就问他:你把人家牛舌头割了,这会又告人家私自宰杀耕牛,你安的什么心?
说着,包拯就让衙役把牛舌头呈上来给卞二看,让原本想告刁状的卞二一下子慌了神,两边的衙役威压声一起,卞二就抖成了筛糠,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至于卞二为什么残害刘全家的牛,不过是因为邻里间一些不经意的摩擦,刘全原本与人为善,做梦也没想到卞二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他起了歹意。
至此案件告破,卞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刘全也得到了一些赔偿,另买了一头健壮的耕牛回家。
一百年之后,北宋的法学家郑克编纂了一部《折狱龟鉴》,其中就收录了这起案件。


书中,郑克称赞包拯揣摩了犯罪者的作案动机,利用一招“引蛇出洞”,就让犯罪者自投罗网,仅仅一天功夫就破了此案。
从这则故事里,也足见包拯断案的智慧,但是包拯之所以被百姓称为“包青天”,可不单单是因为他善于断案。




结语:

历史上真实的“包青天”,实际上是一位有诸多优点,称得上“青天”之名的清官。
他被神化为“包青天”,始于宋元之际的公案话本。
南宋末年出现的一些有关断案的话本小说里,经常将包拯作为判官,安排在最后出场,这些话本里也开始赋予包拯一些神化色彩。
到了元代吏治黑暗,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渴望“青天”出现,于是包公断案的故事,就随着元代杂剧的传播流传开来。
从那之后,包拯就成了最负盛名的“清官”,他的形象,也逐渐被神化,包拯本人也被赋予了一系列超自然的能力。


这些元杂剧,也是包拯从正史里“廉吏”、“能臣”,向演义里“包青天”转化的关键时刻。
明清时期是说唱文学小说繁荣的时代,在很多民间艺人的演绎下,包拯从出生开始,就被赋予了神化色彩。
但是百姓对他的美化和神化,也都是基于包拯为官期间,能够不畏强权、为民做主的行为,而且他的谥号“孝肃”,也是朝廷对他廉洁、刚肃的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史连载120)包青天智断牛舌案。
揭秘:包拯如何靠着一头牛巧妙的破了一桩奇案呢?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割,包拯:把牛宰了,贼人自然会来自首
一农夫来衙门报案,说自家黄牛的舌头不知道被谁给割掉了,然而,包拯听后却表示: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自首……
包公智断牛案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