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苦命的下乡知识青年

             



              

 

                     

                                         A

 

 

    记得我国大批知识青年下乡是从1968年10月开始,至1978年10月结束。

    据有关资料记载,10年间有10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这些知识青年,从学校来到农村,放下书本,拿起镰刀,锄头和铁锹等,由学文化到干起农活。由在老师,父、母及兄弟姐妹身边生活、学习到与同学和贫下中农身边生活、劳动。

    课堂变了,关系变了,生活环境了。生活质量更是相对改变。

    说起下乡知识青年,我觉得这一代人真是命苦啊!

    大部分下乡知识青年,刚上小学就赶上我国困难时期和闹灾荒。吃糠咽菜还不算,在家帮父母干活,在学校还要去农村劳动。

    念书期间,还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的历史使命又降在当时念书的学生身上。学生到农村,顿时成了下乡知识青年。

    1968年约10月左右,全国的初、高中老三届,除家是农村还乡和特殊情况外,全部告别文化课,离开学校到农村从事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后来,有的下乡知识青年赶上工农兵上大学的时机,被选调念大学。但多数下乡知识青年不能去念书,继续在农村劳动。有的是回城工作后,参加不同类别的自考和进修等。但这样的学历被人瞧不起。

   不能念书考正式大学,很是悲哀。

     

                               B

 

 

    据了解,知识青年下乡时,大多数居住条件很不好,都住在贫下中农基本不住的房子。

    屋子很简陋。有的屋子里面还经常漏雨。没有好柴火烧,睡凉炕。生活上,除第一年国家给补助还可以外,第二年的下半年开始,就没钱买大米和白面了,只能吃又红又涩的高粮米和玉米面。也没有菜吃,只有大葱沾盐水。好一点的,个别时候能吃上贫下中自己家下的大酱。

    这种生活怎和现在相比呢!赶上那个时代,就是命苦。

    那时的下乡青年,有的还被生产队长欺负和刁难。生活和劳动难处很多。有的青年忍受不了,就和农村青年搞对象,结婚。到最后全部回城时有的下乡青年回不了。有的下乡青年能回城工作,但对象也没有工作。

    改革开放后,农民可出来打工。有的混得还好,有的也很艰难,收入不如上班职工,生活很拮据。

    更悲哀的是,有的下乡青年为摆脱农村想回城,不再受苦,甘愿被大队领导奸污。

    我下乡的公社(现在的乡)中一个大队书记,先后把他所在的大队14个女青年奸污,被判了15年徒刑。那大队书记虽被判了刑,但那些下乡青年应该是身心受了创伤。

 

 

 

                                         C

                                        

 

 

 

    1970年,国家一些省份开始抽调知识青年回城工作,有的青年还好,被选送回城工作,但绝大多数青年还是留在农村。

   可回城的知识青年到了谈婚论嫁年龄时,又赶上了晚婚。

   我记得那时结婚年龄是男26周岁,女25周岁。即使两个人到一起怀了孕,也不能结婚,也不能正常生孩子,只能到医院引产。到医院引产,还不让进产房,就在住院的病床上生产。

    因为,那时非法同居是被人瞧不起的。我以前的单位就有一对原下乡青年出现这种情况。这也是他们的一个悲哀,也算是命苦。

    回城的知识青年到了结婚年龄,成家有小孩后,又赶上计划生育。由一对夫妇一对孩到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

    当时,国家承诺,报一个孩的职工,退休后工资增加5%。可到退休后,这个政策却成了泡影。我们辽宁省计生部门规定,对一个孩的退休干部每月增加10元钱。企业发给一次性补贴,听说是2000多元。

   

 

                              D

 

 

 

    回城知识青年们的孩子长大了,到念大学时又赶上了自费。高昂的学费,对一些低收入家庭是难以承受。一些家长真是省吃俭用,供孩子念书。

    然而,辛辛苦苦供完孩子念书,又赶上大学毕业不分配。对毕业的孩子,一些家长是费尽心机想办法,找门路,给孩子安排工作。还有一些毕业的大学生想当公务员,但也得考试。实际根本就不好考,多数毕业大学生都是自谋职业。

    现在,当年的知识青年,基本都到了中、老年,超过60岁应该是占大多数。这些人从苦中走过,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

    这一代人,孝敬老,爱护小,从不为自己幸福着想。生活中对自己一切从俭,不乱花一分钱。由一元攒到10元,几十元攒到100元。工资提高了,可还舍不得在自己身上消费,还都是为了孩子。如,男孩子结婚给买楼,女孩子结婚给陪送车款,有的还要给男方买的房子装修,等等。家长把自己一辈子节省的钱都用在孩子身上。总想让孩子吃得好,过得好。有的家长平时连水果都舍不得买,只有孩子回家时才去买水果。

    今年国庆节,我去超市买东西,我们一同去的一位大姐,孩子在外地回家,这位大姐花了六十多元买一条桂鱼,也算是不少钱,说就是给孩子吃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E

 

 

 

    

    父母为孩子不惜一切的付出,以后孩子对父母如何还不知道。

    家长只为孩子付出,从不想给孩子增添负担。有的家长有苦自己吃,有病自己挺,处处为孩子着想。甚至连自己到老时也不想连累孩子。有的家长已做出到老龄时去福利院生活的打算。因为,怕两个孩子管不了四个老人。而且,去世后想连骨灰都不想留,不让孩子去祭奠。

    这种思想不知道是否对?但却映出父母对孩子呵护的心。更映出当今一些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和所受的环境影响。

    但不管是什么情况,总之,作为知识青年这代人真是命苦。好在国家把知识青年下乡时间算工龄,给下乡青年一个抚慰。

    下乡青年虽然是命苦,可这些人并不觉得命苦,也不在乎一切,还是默默无闻的在生活中奋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年代记忆(二)
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五同的日子—梁凤兴
董良翮探亲记(文字版)
知青岁月一坚强伴随我扎根迁安 作者/茹桂芹
【四季散语】任中恒︱龙江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伊始及代表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