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琴人——清代时期琴人

一、专业琴人

清代的琴人很多,仅见于记载的就超过千人,其中以经济文化发达的吴越地区最为集中。一些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琴家多出在这一地区。他们继承了明代琴人的传统,不少同好者朝夕相处,互相切磋,共同研讨;有的定期聚会,组成琴社,经常交流观摩;有的遍访外地琴友,广泛吸收各家之所长,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演奏。一些知名琴师在子弟或琴友的帮助下,辑印了自己的传谱。清代编印的谱集超过明代一倍以上,有些流行的版本多次再版,同时还有不少未及刊印的抄本、稿本传世。这些情况都说明琴曲艺术,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清初的庄臻凤等人创作了不少琴歌,歌词的艺术性较比明代要强。广陵派接过了虞山派的传统,以扬州为中心,师徒相传,人才辈出。同时,在加工整理传统曲目,发展演奏技法方面,有着突出成就。在这一时期,还有国师金陶及其后继者广泛的艺术活动,一时颇著声誉。

韩石耕(约公元1615——约1667),宛平人 (今北京大兴)。他写有数百篇诗文,辑有《天樵集》。其中有仿白居易《醉吟先生传》所写的《醉琴先生传》, 是长数万言的自叙诗,写他从北京流落江南的经历,江淮人士颇有传钞。他所传的《忘机》、《释谈章》收在程雄所编的谱集中(《西湖客话》、《陋轩诗》、《平湖县志》)。

庄臻凤(约公元1624——1667后)字蝶庵,扬州人,善琴,兼长医术。幼所作十四曲收在《琴学心声》中,大部分是有歌词的。比较流行的是无词的《梧叶舞秋风》和收在《松风阁琴谱》中的《春山听杜鹃》(《琴学心声·自序》、《思古堂集·王先舒序》)。


(庄臻凤著)

程雄字颖庵,安徽休宁人。他都谱之入琴,集为《抒怀操》,收在《松风阁琴谱》中。其中《九还操》、《松风引》是自叙性作品(《松风阁琴谱》、《徽州府志》)。

蒋兴俦(公元1639——1696)字心越,浙江金华府婺郡浦阳人。受琴于庄臻凤、褚虚舟。原为杭州永福寺住持,公元1677年避乱东渡日本,公元1692年任水户岱宗山天德寺住持。他初到日本时,语言不通,靠书、画和琴与人交往。他带有五张琴,还带有《松弦馆琴谱》、《理性元雅》、《伯牙心法》、《琴学心声》及自己撰写的《谐音琴谱》。东川开始以授琴为业,教了不少琴生。据儿玉空空《琴社诸友记》所载,琴友多达一百二十人。日本人尊蒋兴俦为东皋禅师。现存《和文注琴谱》、《东皋琴谱》收有他所传的琴歌,歌词多为历代诗词(井上竹逸《随见笔录》、香亭迂人《七弦琴之传来》)。

清代琴歌作者还有:沈琯,字秋田,编有《琴学正声》(公元1715)。汪恒(公元1692一1759)又名绂,字双池,著有《立雪斋琴谱》(公元1730)。还有陕西长安的王善(公元1678一1758后)字元伯,在《治心斋琴学练要》中收人自己的创作共七曲。包括为李白《幽涧泉》和岳飞《满江红》所谱的琴歌。

苏扬州位于长江、运河交流之处,交通发达,经济、文化都很繁荣。清代名画家在这里聚集,有'扬州八怪'之称。李斗有《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这里文化生活的盛况。这里的琴家驰名远近,称为广陵派。

徐常遇字二勋,号五山老人,清初顺治时人。他弹琴的风格近于虞山派,是广陵派的首创者。广陵派后来对于传统琴曲的加工、发展很有成就,但是徐常遇在当时对待传统琴曲却非常慎重。他编有《琴谱指法》,公元1702年初刻于响山堂,以后又重刻于澄鉴堂,经他三个儿子校勘成书,就是现存的《澄鉴堂琴谱》。他的长子徐祜,字周臣。三子徐祎,字晋臣。徐祎的儿子徐锦堂,继承了父亲的琴学,并传给了广陵派的后继者吴仕柏。


(徐长遇作品《澄鉴堂琴谱》)

徐祺字大生,号古琅老人,也是扬州著名琴家。他'笃志琴学,遂臻妙梧'、'每以正琴为己任。'曾遍访燕、齐、赵、魏、吴、楚、瓯越知音之士,'名震都下,为昭代之首推。'徐祺广泛研究各家各派的传谱,积三十余年,编成《五知斋琴谱》。所收三十三曲中以熟派(即虞山派)为主,兼收金陵、吴、蜀各派。曲谱中除解题、后记之外,还有许多旁注。这些文字记叙了对乐曲的理解和分析,井精细地注明出处及自己所加工之处。由于加工发展得比较成功,记谱又精密细致,深受琴家的欢迎。

吴仕柏(公元1719一1802后),扬州仪征人,学琴于徐常遇的孙子徐锦堂。他们和当时云集在扬州的各地名手,如金陵吴宫心、曲江沈江门、新安江丽田,以及本地的徐俊等人成天在一起 '讲求研习,调气炼指','夜则操缦三更弗缀'(《扬州画舫录》)。他吸收了《律吕正义》和王坦《琴旨》,编琴的八十二首,名为《自远堂琴谱》共十二卷。他八十岁时受聘于观察李廷敬,为李的幕宾。在李的资助下,于1802年刊出了这部广陵派代表性的谱集。

汪明辰字问樵,曾向吴的弟子先机和尚学琴,他自己是扬州建隆寺的方丈(《芜城怀旧录》)。他 '精于琴理,夏日炽热,随手成曲,名《碧天秋怨(思?)》,满座生凉。(《丹徒县志》)。道光初年(公元1821)吴中一带盛行琴会活动,明辰也经常参加演奏。平生弟子甚多,入室弟子有秦维瀚和丹徒羽士袁澄(《墨林今话》)。明辰和尚从释家观点出发,经常对学生们说:'乐之音足以宣幽抑,释矜燥,远性情,移中和。使人神气清旷,襟抱澄静,超然如出人境,而立于埃氛之表者,惟琴焉'(《蕉庵琴谱·自序》)。他把弹琴当作超脱于现实的手段。

秦维瀚(约公元1816——约1868)字延青,号蕉庵,扬州人。晚年编成《蕉庵琴谱》,是广陵派的晚期琴谱。


金陶字吾易,嘉兴人。康熙年间供奉内廷'直养心殿鸿胪寺序班',以后告老还乡。康熙皇帝于丁亥年(公元1707)第五次南巡时,金陶进古琴及《奏御琴谱》,受到皇帝召见,并给皇帝弹奏了《太平奏》、《平沙落雁》等曲。他晚年隐居西湖,王泽山求他教琴,遭到拒绝,但王泽山仍然每天在门外听他弹琴。有一天,听不见往日的琴声了,王推门进去,发现金已卧病在床。王于是尽心侍护,终于感动了金陶,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传授给王。王泽山又传给了李玉峰(《嘉兴府志》、 《二香琴谱》)。

云志高(约公元1644——约1715)字载青,号逸亭,广东文昌人。他'尝遍访吴、越、齐、楚之以琴名世者。及至燕京,与国师金公吾易声调契合,针芥相投。入粤相访,戾止池亭,留连两载,尽传其秘。因嵇订撰注,全面成谱,寿诸梨枣'(《蓼怀堂琴谱·黄国璘序》。现存《蓼怀堂琴谱》所收三十曲,就是云志高和金陶两人的传谱。

韩桂(约公元1771——1833)字古香,武进人。他是金陶的再传弟子,李玉峰的学生。学成之后,'北至京,西走蜀,往来江浙数十年。凡遇名家,必虚心请益。'年过六十之后,虽已誉满天下,仍不断学习。听说谁有好的琴曲'必虔诚请授,虚心习练若初学者。故既得之后,无不青出于兰'(《二香琴谱·自序》。

戴长庚(公元1776——1833后)字雪香,休宁人。他熟悉民间音乐,精通律吕之学,年近五十才开始向韩桂学琴,为的是帮助弄清律吕中的道理。他结合民间音乐、琴、笛和宋人词谱来研究律吕,著有《律话》一书。


蒋文勋的《琴学粹言》,见于《二香琴谱》(公元1833)。包括论琴诗、论指法、论派、论琴歌。蒋文勋这些琴论,根据实际材料,通过详尽而系统的分析。鲜明地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意见。这样精彩的音乐论述,在琴坛中颇为难得。


(蒋文勋所著《二香》)

二、文人琴人

《春草堂琴谱》(公元1744)中的这个《鼓琴八则》,据执笔者戴源说明是他和苏璟、曹尚絅几个琴友平日议论的总结。其中提出不少有益的新见解。

王坦字吉途,乾隆初年南通州人。经过了五年的努力,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写出了《琴旨》一书。此书被誉为'发前人之所未发之旨'(《琴旨·自序》)。以后琴家,如吴?、陈世骥等人,都从这本书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曹庭栋 (公元1699——1785)字楷人,号六圃,嘉善人。他'绝意进取,闭门读书',以绘画知名于时。经过他自己的钻研,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写成《琴学内外篇》,《内篇》论'琴律正、变,倍、半之理,及定徽转调之法。'《外篇》则'荟萃古今琴说,而以己意断其是非'(《四库存目提要》)。

陈幼慈字荻舟,浙江诸暨人。从小就工于琴、棋,后来官至户部侍郎。'以琴游于朱门,缙绅从游者甚众。'他发现传统的谱集,往往有'炫博矜奇'的毛病,徒然使读者'畏难罕学'。于是他把十六首流行的琴曲,删繁就简,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编成《邻鹤斋琴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庆2500周年·历代名人(甲篇)(36)】——徐常遇:广陵琴派创始人
明清时期的琴人及文化发展
广陵琴学源流略讲
《蕉庵琴谱》真实地反映广陵琴派传统琴曲
《琴绪》解读广陵五谱 年羹尧为《澄鉴堂琴谱》写序
历代琴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