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江|明朗的青春与失去的故乡

【德不孤 必有邻】


作者:余江/【开卷有益03】



 

 ■

最近遇到几位好友,都不约而同地抱怨记忆力大不如前,一说是拿起手机却忘了要做什么;一说是不过三四年的事情,竟然恍惚难辨。已届而立的我,不禁好奇,这是个体生理性的衰退?还是信息碎片化带来的隐性症候?


当我读了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得主莫迪亚诺的作品,才发现记忆力的衰退,甚或是失忆,在二战之后的法国也同样存在,只是我们恰好赶上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样一种症候被加剧了。


莫迪亚诺非常擅长运用回忆、想象,将现实和虚构结合来描写从未经历过的故事。他说:“记忆,现在越来越不确定了,(人们)始终要和遗忘及失忆症做持续不断的抗争。在这个层次下,大面积的遗忘和失忆症让一切变得模糊,并遮蔽了一切,(这)也说明我们仅仅能捡拾历史的碎片,只能追寻到断裂的、稍纵即逝而且几乎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痕迹”。


诺贝尔奖评委会专家埃斯普马克认为,“失忆”已经是当代社会一个普遍而重大的问题,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朱特指出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失忆症合众国”中。


那么,从莫迪亚诺笔下那失忆的年代、失忆的城市中,我们是否能够寻找到往昔的生活和温情的人性?往昔的生活和温情的人性,又是否可以引领我们走出当下的碎片化,走出隐形失忆症候呢?


莫迪亚诺出生于法国,年少成名,作品很多,红红火火地横跨了半个世纪,正由于他的作品始终“基于最不可把握的人类命运”的表达和对“失忆”生活的还原,最终让诺贝尔文学奖青睐于他。颁奖词是这样评价他的,“他用记忆艺术引出最不可把握的人类命运,揭示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数十年间,莫迪亚诺着心走笔,在现实与历史、时代与个体、失忆与记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讲述二战时期的法国巴黎,讲述那里不同阶层的平凡而又非凡生活,也讲述着人类的命运。


《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故事围绕主人公露姬展开,从矿大学生、私家侦探盖世里、露姬本人、情人罗兰这四者口中,分别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各自与露姬之间的关系。从四个人的讲述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还原出来的故事:露姬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母亲是一个舞女(或妓女),奔波于生活,无法给予露姬家庭的温暖和贴心的关爱。孤独寂寞伴随着露姬的童年、青春期。她在母亲去上班的时候离家出走,一次次走远,一次次迷失;在孔岱咖啡馆里,她遇到的情人罗兰,然而天生的不安全感,致使这段感情无疾而终;露姬尝试突破,却又在现实枷锁面前妥协,吸毒是得以安慰的最好尝试,自我终结是逃离的最后选择。


露姬一直在寻找幸福,出走也好,离开情人也好,吸毒也罢,她在迷茫中寻找幸福的出路,尽管最终失败,但是青春不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吗?我自己又怎会没有过在青春里的奔走与恋栈?


《青春咖啡馆》虽然讲述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巴黎年轻人的故事,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当下我们久违的青春记忆,弥合了碎片化生活下的断层失忆。莫迪亚诺的笔触机智而生动,似调查与跟踪,又似回忆与求证,调动着我记忆的神经,激活了冬眠的细胞,还给我那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明朗的青春往事。


巴黎是莫迪亚诺的城市,他笔下的人物也都是生活在二战后的巴黎。从《青春咖啡馆》到《夜巡》,从《杜拉·布鲁德》到《暗店街》,他说出更多的关于失忆的故事,不仅仅是青春,还有人们生活的城市和故乡。而关于城市的失忆,则涵盖在城市变迁中,包括那些生命,那些原本事物的消逝。


《杜拉·布鲁德》,也是以第一人称起篇,讲述“我”从查阅市政户口登记开始,通过医院出生记录等层层线索,追踪到小女孩布鲁德死于奥斯威辛集中营。他无尽的探寻,缜密的推断,纠结的心理,牵起二战时巴黎苦难的记忆。


在《夜巡》中,他写道,“今夜有我照看着他们。但能持续多久?没有了我,他们将会怎样呢?他们是我唯一的伴侣。像羚羊一样,温柔、沉静而脆弱。”莫迪亚诺,的作品,探索和研究着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他着墨于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在悲观中寻找乐观,在脆弱中自我坚强,在凄凉中逼近死亡,可是他却在“最后又动情地想了一下塞纳河岸码头、奥塞车站以及小环城路。”依旧是巴黎的温情,让莫迪亚诺升腾,抽空,焕发新的生命。当一个人失望、甚至是绝望的时候,故乡,城市,所特有的、不言语的包容,承载住变迁,印象出历史的深深记忆。


小说家往往是感知时代最敏感的群体。莫迪亚诺作品,从文字格调到故事结局往往是悲观的,是拒绝生活的,但是他似追寻记忆、对抗失忆的姿态, “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又是无比乐观的。从这一点上看,莫迪亚诺与文学大师托尔斯泰、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一样,他以一种艺术方式,逼近人类的心灵深处,警醒人们对于信息碎片化和失忆的反思,唤起人们对于城市、故乡、以及历史的怀念,对于生命更加疼惜,对生活更加热爱。


读莫迪亚诺的作品,更进一步地反观中国当代作家笔下的城市和故乡,我便更加理解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萧红记忆中的呼兰河;也更能读懂北岛在《城门开》中讲到的阔别三十年后重回北京,却发现故乡人成了异乡人的感受。而我,异乡人在异乡,行走在急速行走的当下,以摩尔定律(注1)的节奏完成着生活中的“规定性动作”,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便利和高效,寻求外边世界的广大和精彩,从渴望成熟到真的长大,蓦然回首,掩卷自问,明朗的青春转瞬即逝,城市的变迁势不可挡,而距离已不再是问题的今天,故乡何以难寻?网络让你我的即时互动如此方便的今天,心灵的回归又何以如此艰辛?□(20150727  初稿完成于大连周水子机场)

 

注1: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延伸阅读:

  • 《暗店街》莫迪亚诺著,王文融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 《莫迪亚诺作品集》莫迪亚诺著,李玉民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 《失忆的年代》埃斯普马克,万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 《文学的时代难题与碎片化的疑虑》陈晓明,《读书》五月期

  • 《开卷八分钟-暗店街》梁文道,2014年12月29日视频

 


余江,专注综合信息系统总体研发工作,拥有近十年公益领域项目运营和募资经验。阅读改变生活,相信文字的力量。



这里,是一群喜欢读书的人谈谈自己感想的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穿过迷雾,我们终将抵达永恒
记忆的碎片
读书:2007年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2007年度最佳图书”--《青春咖啡馆》,千般愁绪为谁醉
寻找失去的时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一位唤起人类关注自身记忆与命运的人
读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