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导教结合,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导教结合,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源:中教网]

江苏省高邮市天山中心小学  王永军 

 

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预习置于其他环节之前,是需要学生完全自主进行的一个学习环节,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坚持预习,实际上就是坚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设疑激趣,布置预习,是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预习作为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一个学习环节,具有较强的自主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保证预习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师必须把预习作为一项任务事先予以布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是伴随着情感和兴趣起作用的一个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制约着学习效果,如果他们对预习任务没有产生兴趣,那么预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预习的布置必须使用一些技巧,以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预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老师只要引导得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来源:+国教+育出+版网]

根据预习的知识,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实例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教师可以从这个最常见的事物入手,设计一些问题:你们知道钟上有些什么吗?时间在钟上又是怎样表示出来的?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既有动力,又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

也可以根据预习的知识,从旧知入手,设置疑问,让学生投入预习。例如,教学多位数减多位数的笔算减法时,教师举一个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例子,让学生来做一做,学生会觉得很简单,抢着来回答。教师趁机问,如果把数字变更大一些,数位变更多一些,你们还会吗?随后教师相机布置预习任务。这样一来,既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在课尾巧妙设问,让学生感到本节课言虽尽而意无穷,从而主动地预习。例如,比的意义这一节课上,老师在总结全课时,由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推想:比可能有些什么性质:这些性质有什么用途?

总之,教师不能简单地命令学生去预习某个任务,而要在学生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学习动机的基础上相机揭示。

二、针对问题,适时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保证。

对预习任务的执行,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即由兴趣到习惯的过程。刚开始,学生的兴趣浓厚,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有所懈怠。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固然要加大检查力度,另一方面更要改进布置预习的时机。许多老师往往是把预习安排在即将学习该知识的前一天,认为这样便于衔接后面的其他学习环节。其实不然,假如一些学生的预习任务未完成(或未达到原定目标),则其后的各个环节将受到影响,教学效果将难以保证,而且预习的积极性将受到挫伤。[来源:中教网]

预习任务的布置可以适当提前,可以是在学生即将学习的前一周(或提前三到四天)。提前预习,老师和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预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而且预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为其他环节服务,还在于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布置第二次预习,这样一来既能解决问题,也可以加深预习的深度和广度,使预习的自主性增加,预习的效果也更加明显。例如,学生在第一次预习苏教版教材第四册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后,经检查效果相当差。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一节的学习内容的重点把握不住,对例题中的问题无法解决。针对这些问题,老师给以适当指导之后,让学生再次预习。这一次预习针对性强,易于学生操作,效果较明显。

当然,前后两次的预习要求的设定应该是有区别的,第一次预习旨在使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有关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是片面的、肤浅的。第二次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的预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为了使学生在预习中作更深层次的思考。通常在布置第二次预习的时候,都应该设置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的是让学生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完成概念的分化;有的是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作系统的概括,形成知识网络。总之,老师适当介入学生的预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根据学生预习的不同情况,让学生作不同程度的思考,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

三、形式多样,及时反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预习作为一项任务,对其进行检查是必要的。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环节,对其进行全面监控也是必须的。检查预习情况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教师检查,另外就是学生相互检查。老师有目的地抽查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预习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或是学生作了哪些有价值的思考,这样的检查有利于老师作出正确的判断,为教师的其他教学行为找到材料和依据。譬如:是否要进行第二次预习,相关内容在教学中是否作为授课重点等等,教师都可以从检查中获得信息。

学生相互检查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通过相互的提问和讨论来达到相互检查的目的。这样的检查可以确保检查的广度,教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接收,可以对预习有一个更广泛的感性认识。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预习的整体效果如何的信息,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也能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特别是有助于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预习在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是自主性最强,自主意识最浓厚的一个学习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习的最终执行者是学生,预习效果如何要取决于学生。但是,预习作为一个学习环节,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预习和反馈预习效果等方面做得巧妙而有效,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也会使学生在预习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出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来源:z&zs&tep.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的低谷
专题 | “三段五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简析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课前预习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任务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作业与课堂同等重要!​假期学习更要注重课程本质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