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受心所?

受心所巴利语vedanā)七个遍一切心心所之一。受是感受及体验目标的心所。巴利文vedana并不是指感情(感情是涉及许多不同心所的复杂现象),而是纯粹对某种体验的感受;此感受可以是乐、苦、或舍。其他心所只是间接地体验目标(所缘),但受则直接与完全地体验它。[1]

目录

 [隐藏

经律语源

经藏

《中部经典二·第四十三·有明大经》:[2]

尊者!所言“受,受。”是由何称之为“”耶?

尊者!“彼感受之,彼感受之。”是故称之为“”也。何谓彼感受?彼感受“乐”也,彼感受“苦”也,彼感受“不苦不乐也。”尊者!“彼感受之,彼感受之。”是故称之为“”也。

论藏出处

《法集论·第一篇·心生起品》:

三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适应之意识界触所生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之悦乐已受,心触所生之悦乐受-----是为【其时有受】

注释书解说

《清净道论·第十四·说蕴品》:[3]

‘乐’(受)--有享受可意的可触的(境)的特相;有使相应的(心,心所法)增长的作用(味);以身受乐为现状(现起);以身根为近因(足处)。‘苦’(受)--有受不可意的可触的(境)的特相;有使相应的(心,心所法)的消沉的作用;以身的苦恼为现状;以身根为近因。‘喜’(受)--有享受可意的所缘的特相;有以各种方法受用可意的行相的作用;以心的愉快为现状;以轻安为近因。‘忧’(受)--有受不可意的所缘的特相;有以各种方法受用不可意的行相的作用;以心的苦恼为现状;只以心所依处为近因。‘舍’(受)--有中(不苦不乐)受的特相;有使相应的(心、心所法)不增长不消沉的作用;以寂静的状态为现状;以离喜之心为近因。


现代解释

寻法比库中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受的特相是“被感受”;
  • 作用是“体验”或享用可喜所缘的可喜之处;
  • 现起是令相应名法愉悦;
  • 近因是轻安。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

  • 受表现为是苦或者乐,如果体验到对象的味是可意的、可爱的、可喜的,于是就通常会生起乐,表现为受乐,有愉悦的感受。如果体验到对象是不好的、不可爱的、不可喜的、不可乐的,于是就会生起苦的感受;
  • 受的近因是触;由于有了依处、所缘和心这三事的碰触,于是必定伴随着相应的感受。有时候也把受的近因说成是轻安,这是对于乐受来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善根、不善根?(二)
四法:四念处:四种念:四颠倒:
四念处观行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四念处的解释和意思
四念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