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用孩子最爱的“五角星”:“正面”刺激“向心”引导培养好习惯








请点击[父母堂]首页菜单“新生帮手”,解喂养难题:让孩子爱上吃饭7妙招


  回想之前,刚入园后的女儿桐桐似乎对'五角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家园联系手册上,连续两个月的精彩瞬间记录都与'五角星'有关。孩子对于良好情感体验的追求和自我评价心理具有不成熟性,这方便了我们利用'五角星'之类的'正面'刺激引导他们的行为,但如何具体运用却要讲究一定技巧。


  ⊙案例分享:

  入园桐桐对'五角星'情有独钟

  ●十月份家园手册记录:
  今天中午吃饭,桐桐吃得很好,能一口饭一口菜地吃,老师当场就表扬了她:'桐桐,你真棒!自己吃饭了!'结果桐桐淘气地对叶老师说:'老师今天你可以给我五角星吗?'

  ●十一月份家园手册记录:
  '桐桐,老师喂你吃饭好吗?'

  '不要,桐桐要自己吃!'

  啊呜啊呜,桐桐吃得可香了!吃完饭,桐桐走到韩老师面前,大声说:'给我五角星,我表现得好!'

  ●在家缠着爸爸要奖励:
  这还不算,桐桐对于五角星的偏爱甚至延伸到了家里,有一段时间,小家伙从幼儿园回家后竟然天天晚上缠着要爸爸奖励她五角星,爱女心切的爸爸手头没有五角星,便心生一计,用笔在纸上画个五角星,剪下来再'奖励'她,小家伙竟然也乐得屁颠颠的……

  ⊙桐妈解析:

  孩子的自我评价常以他人贬褒为转移

  1.学龄前孩子的自我评价具有依从性
  两岁以后的孩子,已经逐渐从复杂的情绪中分化出自豪感、羞耻感甚至道德感等复杂的情感体验,同时,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还渐渐学会了把自己作为主体的人来认识,出现了初步的自我评价,懂得了乖与不乖、好与不好等行为的含义,并在这种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孩子不断地进行着各种情感体验。

  但在整个学前期,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都是依从性的,年龄越小,这种特征越明显,这意味着两三岁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常常是以他人的贬褒为转移的,如果别人说她好,说她乖,说她能干,她就觉得自己很好很乖很能干,就会感到自豪,认为自己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如果别人说她不听话、没本领,她也会认为自己做得很差,甚至一无是处。因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对可取的教育方式是以正面表扬为主,让孩子在正向的引导中调节自己的行为,相反,经常性的负面的评价信息,会让他们产生过低的自我评价,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

  2.孩子在实物和自我良好感觉中建立'条件反射'
  孩子在追求基于自我评价的积极情感体验时,如果有人经常将她的好'表现'与'五角星'等具体的实物关联起来(上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孩子尤其容易如此,因为老师的权威性会让'五角星'的价值倍增),她就会在这类实物和自己的良好感觉中建立一种'条件反射'。同时,由于还不懂得在独立的自我肯定中寻找积极情感体验,在'向好'心理的指引下,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五角星'等实物便成为他们追求的对象。

  ⊙利用'五角星'等'正面'刺激引导孩子行为

  孩子对于良好情感体验的追求和自我评价心理的不成熟性,为我们利用'五角星'之类的'正面'刺激引导他们的行为提供了方便。

  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五角星'之类的外在刺激诱导孩子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既有一定自尊又缺乏自控力的两三岁孩子来说,这种外在的奖励往往可以发挥一定的指向作用,比如,如果我们期待孩子养成坐在餐桌前乖乖进食的习惯,就可以在孩子主动做出这种行为后用'五角星'予以强化,甚至以五角星为诱饵,诱导孩子完成相应的行为,直到'习惯成自然'。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孩子追求的'五角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规范行为的作用学前期的幼儿,其行为虽然没有道德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但引导他们做出正确行为却是一个重要课题。孩子在对'五角星'有了好感之后,父母便不妨建立一个记录本,上面画上一个个方格,纵列记录日期,横行记录具体行为的'好坏',每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就给她贴一个'红五星',做了一件'坏事',就贴个'黑五星',但为了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可以约定,每件'坏事'产生的'黑五星'记录,可以用五件'好事'来抵消。如此便可以把孩子对五角星的追求跟自己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五角星的引导意义。

  ⊙'五角星'的运用要讲究一定技巧

  1.运用之前给孩子讲好规则,让孩子了解'五角星'的象征意义,不为了拿到'五角星'而追求'五角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空洞地要求'五角星'的时候满足她的要求。

  2.奖励'五角星'时一定要郑重,最好当着他人的面奖励,以让孩子体会到'五角星'带来的自豪感,建立对自己行为的信心。

  3.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如果情理引导可以达到同样目的,则不推荐频繁使用这种外在刺激的诱导方式。因外在的刺激虽然容易立竿见影,但很容易让孩子为了得到这种奖励而做出相应的好行为,不利于她建立内在的自觉,更不利于孩子发挥内在的创造力。



让小编了解您的喜欢,明天文章更精彩。
喜欢请回复:玫瑰;不喜欢回复:鸡蛋。



(封面用图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最易忽视的10个心理误区
参加“正面管教”的学习心得
父母如何恰当地奖励孩子 - 爸妈课堂 - K12教育空间 - Powered by X-S...
请正面引导孩子,不要用奖励诱惑他们,也不...
写作业磨蹭?让孩子养成这几个习惯|写作业|磨蹭|习惯
【暑假特推】一招改变孩子坏习惯:行为管理表的制作和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