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和呆子的故事之--感受木心的气息

感受木心的气息

突然有了一个愿望:去乌镇,拜访“木心美术馆”,感受木心先生的气息。

这是我东行最重要的目的。

用艺术洗刷悲伤。

老天大概是要考验我的诚意。到的那天暴雨,乌镇街头雨水纵横。住下后,还是撑了伞去找位于“西栅风景区”里的“木心美术馆”。还好,不算太远,找到了。待要进去,人家说,接近关门时间,不许进人了,心想,明天来也好,这点时间也不够体验;第二天一早又去了,直奔“木心美术馆”,到廊桥边了,看到竖着的牌子上写“周一闭馆”,唉,阴阴的天空,明天再来;第三次去,阳光灼热,如同盛夏时节,“木心美术馆”安静地等在那里,还是没什么游人,太好了。待要买票时,得知有残疾证可以免票。呀,就在那里买了一本李劼写的《木心论》,表达我的敬意。再稳步入馆。

人家是三顾茅庐,我是三访圣地。

几乎要屏住呼吸,慢慢走,大厅里就简洁至极,又自有一种大气与朴素,好美。第一个厅里,有九台可看视频立柱,每一台都有一个木心在说话,耳机带上,他的轻言细语清晰极了,就这么在耳边细语,缓慢又准确,江浙口音的普通话非常温软好听。总共是三部视频作品,细细看完,那是67岁的木心和83岁的木心在说话。其实只有两次拍摄的素材。

他的语言精准至极。

他说:“我生在哪一个时代都要痛苦的,所以不要怪时代,也不要怪我。”

他说“美术是坦白从宽,因为一览无余;文学是抗拒从严,因为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品读。”

他说:“缺点很多,没办法改掉的,只有发挥优点的时候缺点就全部没有了。”

美术馆有三层,两层展示他的作品,地下一层是一个水平长型的幕布,循环播放他放大了的美术作品,那幕布几乎相当于大的壁画,那些小小的画作数倍放大之后,美得惊人,每一个线条、层次和细节都完美得无法理解,正好没有人,就和守馆的服务人员聊起来,小姑娘是学美术的,她也震惊于木心先生作品的独特与内涵的丰富,从专业的角度常看常新,只能叹为天才。

整个馆的设计美妙至极,任何一个角度看起来都是艺术,妙不可言。许多细节都看到精美与体贴,无障碍的卫生间、升降电梯,可以坐下来的台阶上安置了皮垫,图书馆里的书架和读书的坐垫,眼前都有天然的风景,线条、造型、构图、色彩,处处都有精心。

服务人员还告诉我,这个美术馆是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室内设计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

这是我所知道的最文艺最完美的美术馆。

逛了一小时,还是没有人。我独自坐在台阶安置的皮垫上读书,眼前是画一般的风景,不远处是如花绽放的大剧院,再近一些,停了一排木船,还有水泊和绿草、浓密的树木。绿色、木色、咖啡色,加上天空的蓝色、白色。安宁极了,浮躁的心在这里静下来。

背景墙上,是一组木心先生狱中手稿,放大装框,极其细小的字,密密麻麻写满每一张纸,完全认不出。我一个人坐在这里,消磨一个下午,读完一本书。书名是《最后的模特》。这是极美的时光。

完美的一天。

原想在这里多待几日,每天去“木心美术馆”里读书、拍照、发呆,或者写下当时的思绪。没想到又生障碍,看来天意如此。进门来尚且不易,订好的小酒店第一家入住时加价超过一半,让人心里不爽;第二家又把后面几天的房间订出去了,如要再住就得换房。小烦恼真如张爱玲所言是“华丽的袍子上爬满的虱子”。也罢,莫强求,年过半百,懂得了顺势而为,不用强力,不生烦恼,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就此道别吧。

难再来,除非专程于此,只为到此馆消磨一段时光,阅读、写作、沉思。

或者就不会再来了。

我在这里感受木心先生,感受艺术的美,感受已经消失的时代所特有的人,那些深厚的风韵、风骨、风雅、教养、素养、学养……

那是失传了的,这个时代没有了。

这感觉真美。

而我的悲伤,在这个时刻是完全没有了,整个心胸充满了木心的气息。那种淡淡的、美好的、安稳又从容的、有趣又可爱的、丰满又艺术的美的气息。

 (2016年6月文)

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

2015年11月,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全程历时四年的木心美术馆开馆;馆内设计与布展,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为期一年半。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以修长的、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成为乌镇西栅一道宁静而清俊的风景线。现任馆长为著名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先生担任。

去木心美术錧也是一次非常美妙的体验,那是我真正爱惜自己的表现。忽然想去木心美术錧看看,就不顾一切地去了。那是非常非常美妙的人生故事:一个如木心一般的艺术家,他的一生也如同艺术品一般精彩奇妙,在他的生命里看到生命的尊贵,面对他,就是面对美。

我觉得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审美,没有美感的人是乏味的。

所以,凡是能带给生命美感的事情,都是我余生会竭力去体验的。其余的人和事,就不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心博物馆:一座以“梦想抵抗现实”的博物馆
似水流年,更忆乌镇
今年,我想和你去看一场乌镇的雪!
读木心 不只是从前慢
乌镇,一个值得去了再去的江南水乡
塔中之塔 | 木心读者沙龙第31期(乌镇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