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结肠炎的名医名方

结肠炎灌肠方组成: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芷15g,生地榆15g,黄芩15g,葛根15g,地锦草30g,防风12g。

功用:健脾、清肠、敛疮。


主治:慢性溃疡性直肠炎,各种结肠炎等。

 用法:上方加水文火煎汤,取汁100ml,每晚临睡保留灌肠(约保留20分钟),严重者早晚各灌肠1次,2个月为1疗程。如效果不理想,停药1周后,再灌肠1疗程。

    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托毒敛疮,佐以薏苡仁健脾化湿,地榆、黄芩、葛根、地锦草清肠中湿热,白芷、防风祛风抗过敏,白芷还有消肿排脓燥湿作用。

    临床应用:一般病程短、病情较轻者,只需灌肠即可;如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可用上方在灌肠的同时内服(白芷的剂量可酌减至6~9g),疗程可酌情延长至3~6个月。治疗中嘱病人忌食海鲜及油腻食物等。

荆芥连翘汤治疗慢性肠炎。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15克。7剂,水煎服。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山药2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桔梗15克,诃子15克,肉豆蔻30克,赤石脂30克,禹余粮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15克,白蔻仁15克。诸药合用,有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以上诸药水煎成150毫升溶液口服,每日3次,两周为一疗程,12个疗程可收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也须注意预防调护。患者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预防风寒感冒;饮食有节,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难消化或清肠润滑之食物。此病日久易伤胃气,可给予米粥益胃养阴;若脾胃虚寒,可给予姜汤以振脾阳,调和胃气。

结肠宁组成:木香12克,吴茱萸10克,川黄连1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防风12克,陈皮15克,薏苡仁30克,厚朴18克,白头翁20克,白芷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

    
功效:清利湿热、宽肠导滞。

    
主治: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属于肠遉泄泻等范畴,辨证为湿热蕴结肠道,症见腹痛,泻下脓血黏液,里急后重,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上方11剂,每剂煎煮两次,合并再次药液500毫升。口服150毫升,每日2次,余200毫升药液纱布过滤后,保留灌肠,晨起和夜晚临睡前各1次,轻者可每日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复方煎汤口服   炒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云苓10克,炒苡仁30克,炒扁豆15克,淮山药1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延胡索20克,赤白芍各20克,台乌药10克,煨诃子15克,石榴皮15克,白及15克,三七粉5克(冲),赤石脂15克, 黄芪30克,白头翁15克,蒲公英15克,甘草6克为基本方。中医辨证属肝郁乘脾而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少腹拘急,胸胁胀痛者,加香附10克,青皮6克疏肝理气止痛;脾胃虚弱而见食后即泻,大便稀溏,夹有黏液,食少纳呆者,加苍术15克,高良姜6克补气健脾和胃;寒热夹杂而见腹泻便秘交作,夹有泡沫,便前腹痛,得便即宽者,加黄连3克,黄柏5克清热坚阴止痢;脾肾阳虚而见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者,加附片10克,杜仲15克温补脾肾。日1剂,水煎2次,取汁液200毫升,分两次早晚温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

中药复方研末调敷神阙,药用丁香、小茴香、肉桂、五倍子、艾叶、白胡椒、冰片各5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调成糊状,涂抹于纱布上,涂抹面积约15厘米×15厘米大小,贴于脐中神阙穴周围腹部皮肤上,以TDP灯照射约30~40分钟,每日1次。疗程同上。

中药复方煎汤保留灌肠,药用苦参、地榆、白及、乳香、没药、黄柏各10~15克,浓煎至250毫升装入玻璃瓶中备用,用前将药液加热至35~40℃,插入肛管深度为15~20厘米,缓慢将药液滴入肠腔内,患者取头低臀高膝胸位20分钟,每日1次。疗程同上。

 

治溃疡性结肠炎方

 

   方一 白芍、白术各15克,柴胡、当归各10克,艾叶20克,生甘草、炮姜各5克,地榆12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可愈。

    方二 艾叶30克,地榆10克,黄芩12克,木香、当归、白芍各10克,乌贼骨15克,白芨2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可愈。

    方三 黄芪、艾叶各20克,乌贼骨、白芨各10克,炮姜5克,柴胡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天可愈。

中成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用中成药锡类散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切。现将具体用法简介如下:

    
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早晚各灌1次,15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一般2-3个疗程,即可好转,3-5个疗程可基本痊愈。中药肛门滴灌加补脾益肠丸口服疗法,具体如下:每晚睡时肛门滴灌中药煎剂。组成:地榆15g,苦参15g,白及15g,五倍子12g,赤石脂15g(打碎),禹余粮12g,苍术12g,枯矾15g(打碎),白芷12g,儿茶12g,诃子12g,黄柏15g,秦皮15g,白头翁20g,紫草12g,青黛15g(先煎),血竭15g(先前);滴灌方法:取20号灌肠管,在管的远端搽上石腊油,嘱患者取侧卧位,在护士帮助下将管缓慢插入肛门3050cm,滴速为60滴左右/分钟,第二天早晨醒后拨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同时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补脾益肠丸是由黄芪、党参、白术、肉桂、防风、木香、当归、延胡索、补骨脂、赤石脂和荔枝核等组成的中成药,6g/次,每天3次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可能影响本治疗的药物。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一、菊花30g,白术15 g,防风10 g,甘草10 g,白芷8 g,米壳15g。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 g。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二、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三、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四、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药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

    
五、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汤液保留灌肠,每31次,5次为1个疗程。另将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装入胶囊,每次23粒,于灌肠间歇期服用,1个疗程结束后再服胶囊2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他西药。

    
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乌梅酒治结肠炎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炕焙而成。其味酸,性温,有敛肺、涩肠、生津、驱蛔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还能增强对免疫功能。用乌梅酒治疗结肠炎,疗效颇佳。

  取乌梅500克,洗净去核后泡入500毫升白酒中,密封放于阴凉处保存。治疗时取乌梅20克加酒5~10毫升口服,早晚各一次。大部分患者用此法治疗3~5天可愈。

 

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验方

      药物组成:儿茶3克,五倍子、白芨、生地、白头翁各10克,川连12克,三七6克,水溶珍珠粉4克(另包)。

      用法:将前七味加水1000毫升,煎煮两次(火候中等),每次1小时,浓缩到药液200毫升,加入珍珠粉调匀备用。在每晚临睡前排空大便后,将药液加温到30℃左右时灌肠,导管插入肛门2030厘米(患者取左卧位),将药液150200毫升缓慢注入,儿童100毫升,每晚1次,灌毕取侧卧位,最少要1小时以上,保留时间越长越好(使药液充分吸收于肠壁粘膜),101疗程,严重者2030次。

      功效:清热利湿,敛溃止泻,化瘀通络。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饮食清淡,忌食油腻、荤腥以及不消化食品,并戒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寒温、调饮食,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乐观。

 

乌梅败酱方

    组方:乌梅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6克,木香9(后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用法:①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②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生药1.5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方解:方中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四君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之职,不止泻而泻自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治泻痢;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12克、秦皮10克、大黄炭8克、炒槟榔8克以清肠导滞;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仁、白豆蔻各10克。

   

 

肠疡宁合剂(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
    组成:黄连1.2g,细辛2g,葛根12g,黄芩10g,木香10g,炒山楂30g,柴胡10g,炒地榆15g,白芨20g,功能: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

    用法:上药加清水600ml,浸泡20分钟后文火煎30分钟,用纱布过滤后浓缩取药液300ml,分早晚各1次直肠点滴。10天为1疗程,一般2~4疗程。

    直肠点滴操作方法:用一般静脉输液器,将药液倒入静脉输液用滴瓶中,惟针头换为导尿管。成人用药液150ml~400ml,小儿酌减,药液温度控制在42℃以下即可点滴。点滴前嘱病人解大便,或行清洁灌肠,以利药物吸收。病员取左侧卧位为好,也可仰卧、俯卧或右侧卧。先排出输液管中的空气,将导尿管前端涂以液状石腊后插入病人肛门内,成人约入10~20cm,小儿约入5~15cm,用胶布固定后即可开始点滴。根据病情控制点滴速度,一般每分钟30~60滴。点滴结束后,拔出导尿管静卧10分钟即可随意活动。高月妊娠者慎用

    临床运用:湿热偏重者加白头翁、秦皮;肝盛脾虚者加防风、白术;脾肾亏虚者加黄芪、补骨脂;腹痛尤甚者加徐长卿;便秘者加草决明。

名医朱良春治疗久泻良方——仙桔汤

   [组成] 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

   [功能] 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 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用法] 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服。

    [加减] 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解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凡久泻证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则非本方适应证,当以附子理中或四神丸治之。

    [按语]朱氏之仙桔汤用治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慢性结肠炎等病,一般5-7贴即可见效。

 

中药肛门滴灌可治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肛门滴灌加补脾益肠丸口服疗法,具体如下:每晚睡时肛门滴灌中药煎剂。组成:地榆15g,苦参15g,白及15g,五倍子12g,赤石脂15g(打碎),禹余粮12g,苍术12g,枯矾15g(打碎),白芷12g,儿茶12g,诃子12g,黄柏15g,秦皮15g,白头翁20g,紫草12g,青黛15g(先煎),血竭15g(先前);滴灌方法:取20号灌肠管,在管的远端搽上石腊油,嘱患者取侧卧位,在护士帮助下将管缓慢插入肛门3050cm,滴速为60滴左右/分钟,第二天早晨醒后拨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同时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补脾益肠丸是由黄芪、党参、白术、肉桂、防风、木香、当归、延胡索、补骨脂、赤石脂和荔枝核等组成的中成药),6g/次,每天3次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可能影响本治疗的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法 爱问知识人
中医内外兼治慢性结肠炎
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40 例
自拟愈疡灵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
慢性结肠炎,直肠炎的治疗
白头翁汤化裁治病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