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为什么要去博物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习惯,每到一处,一定要去逛逛当地的博物馆。而有的,还会一去再去,比如国家博物馆。一是里面的藏品很多,一次根本看不完,二是经常会有展览活动,比如这几天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但自己毕竟不是艺术或者历史专业出身,对这些古物画作也都是门外汉的欣赏,不能讲出造物之巧,也不懂其背后的故事。那到底为什么要去呢?



没有比博物馆更舒服的地方了

很多时候,去博物馆转悠都是为了远离工作日常,放松身心的。

我真的想不到这个社会还会有哪种公共服务机构能够全年(除了周一闭馆)提供这样一个交通方便、不拥挤、设施齐全、厕所干净、温度适宜、空气优良、免费饮水还不要门票的场所,幸运时还能碰到个专业或者野生志愿者来给你免费讲解。


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健康休闲方式希望你们也能get到。

之前跟朋友谈起博物馆这个话题时,她笑着跟我说,几乎每到一个博物馆她都会在里面睡一觉。也不是因为累,只是博物馆真是太舒服了。一般出去旅行,博物馆都是她的充电桩。玩两天累了一定会去当地的博物馆休养生息,往往一呆就是一天。

她说:
在我们的脚下,没有比博物馆更能贴近这座城市原始脉搏的地方了。那些文物在我们身边是如此空寂安宁,却又能感觉到他们的生生不息。虽然历经久远,大多面目模糊,行迹苍白,但只要仔细观看,仍旧可以想象他们曾被用来日常起居、杀伐耕种、婚丧嫁娶的场景。看文物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妙很舒服的事情。


博物馆是对历史书最具象的整理

除了历史书,博物馆是我们能最笼统的了解到历史的地方。

一般来说,我们从小到大所接触的民间传说、山川河流、历史故事等,都是碎片化知识,而博物馆里陈列的展品,则大多是按照历史纵线摆放的。

国家博物馆里有一个固定展厅《古代中国》,里面的文物摆放就是一路从史前到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形式排列。从展厅这头一路走到那头,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自己民族的繁衍、发展、兴盛、衰落再到复兴的全过程,也会瞬间拥有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宏大历史观。而这是我们在书本上和别人的口中永远不会感受到的震撼。


去年三月份去杭州,在杭州博物馆看到的最后一样文物是2000多年前的战国水晶杯。通体纯净,体态轻盈,和前面看到的其他江南旧物风格相差甚大。我站在它前面许久,忽然想到战国肃杀不休,冰火血液肆意横流,它随墓主下葬时会知道千年之后江南会变成现在这幅温侬软玉的模样吗?

文物跨越时间,是我们唯一存在过的证据。


博物馆可以提升人的品位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问过很多朋友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博物馆。有的朋友则回答说,我从不去博物馆啊!为什么要去,我又不喜欢历史。

的确,不喜欢历史干嘛去博物馆。你说看件文物能看到物种的发源与灭亡,沧海桑田隔绝成大荒,但这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又不在乎。


可如果你看过了真品的《瑞鹤图》,还会被粗制劣造所迷惑吗?一个人,只有见过好的,才不会被次的蒙蔽。北京那个一年不如一年的潘家园,举目皆是路边摊货,可不懂行的人,还是会被忽悠,再乖乖掏钱。

学者蒋勋在《美的沉思》中说:这些莹润斑驳的玉石,这些满是锈绿的青铜器,这些夭矫蜿蜒的书法,这些缥缈空灵的山水画,却逐渐使我开始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

越王勾践剑、马踏飞燕铜奔马、唐宫仕女图、千里江山图,像这些如雷贯耳的文物,照片远远不及实物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和触动。而只有看到实物,才能看到其背后的艺术。


最好的爱国教育

没错,就是爱国教育。

记得有次在陕西博物馆,前面有一个爸爸抱着女儿,一个文物一个文物在跟她讲:这是几千年前的,是秦朝还是唐朝,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在干嘛,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历史的伟大是种潜移默化的骄傲。就像我在B站看《舌尖上的中国》,每当旁白讲到食物历史时,弹幕就会开始刷:“我大天朝美食没有个千年的历史都不好意思出镜。”

这是民族自豪感最燥热的时候。

博物馆里有着我们民族的起源:第一个火种烧过的痕迹,第一种文字刻下的篇章,第一个屋舍的房梁,第一个帝王的日常,那些黑暗中被一个个灯盏照亮的宏伟精巧、叹为观止的文物,是我们多灾多难的先祖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来的,我们应当为此感到自豪。

开拓想象


一枚金钗,佳人晨起梳妆时插上了它,对着镜子左看右看都觉着和今天齐胸襦裙不搭,又放到盒里,换了一款。


一个手办,自小陪男主长大,人如远行客,男主百年之后,这个手办也就随着他一起下葬。


一个单柄银壶,在波斯烧制出来,装载完毕,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土,又辗转流传至今。

博物馆里展览的文物,绝大多数曾经都是为人所使用的器具。也正是有他们,才会让古人在没有电脑电视和手机的日子里也会生活得丰富多彩。不论是闺阁饰品、沙场兵器,还是寻常器皿,对于文物的想象也是逛博物馆的一大趣事,一旦成瘾,乐此不疲。

最后,在这个表情包盛行的年代,文物也当是素材之一。上周末去了趟国博,大家不要客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樊建川写书自述“大馆奴”故事
内蒙古 盛乐博物馆(上)
认证空间
今晚,我们的时间,只给《国家宝藏》!!!
无锡博物院
天津博物馆(一)轮廓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