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的量值化认识与属性化认识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数量、数值的产生

    数的产生,是人类对大自然万物的存在形式中,所能成为人脑反映对象的内容进行认识处理后产生的数数结果。主要是用表示数值(特定的标准计量单位)的形貌符号——数符(如可以用一、|、丿、乀、······中的任意一种形貌符号作为数符来计数值),来记录和表达数数得到的数量多少。如用|来计数,|为一个,||为两个,|||为三个。并且,通过具体的标准计量单位名词(量词,如尺、寸、斗、升等),与事物的存在形式形成量值事实。例如,一斗的“一”是数目,“斗”是量名。

    因此,数量的认识,是产生于标准计量单位(数值)的存在。所以,量值化数字的产生,应该是标准计量单位(数值1)与事物形成的关联关系,是通过万事万物与标准计量单位的关联关系比对之后的结果。因此,量值化数字反映的并不是万物之间任意两个事物之间的直接关联关系,而是一种与标准计量单位之间形成的间接关联关系。如果单纯是计算量值,这种关联关系可以等同。但是,如果是表达属性,尤其是在事物具有多种属性的时候,这种关联关系就会让人的判断走进一个混沌的误区。因为,单纯的量值数字,只可数量之同而不可数性之异。如发烧过程中的37°C,单纯从量值来看,无不同,但是,却存在着上升与下降、向愈与向背的运动方向与属性态势变化不同;再如,春季与秋季的平均温度数据基本相同,但是,却存在着“一场春雨一场暖”与“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属性变化不同。

    二、人类医学的数字量值化认识与属性化认识的有无四象

    1、有量值无属性(绝对无限量化)——现代西医;

    2、有属性无量值(绝对无限属性化)——现代中医;

    3、有属性有量值(相对有限量化属性)——易前中医;

    4、无量值无属性(宗教迷信)——巫医。

    三、量值化数字认识与属性化数字认识的区别

    量值化数字认识,是用“绝对抽象”的数字,来表示具体事物的可数多少之量(个)、可测大小之值(尺),并通过简单的运算形式,表达它们之间的量、值关系形成的相关变化规律。

    属性化数字认识,是用“抽象取相”的数字,来表达具有关联关系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形貌运动结构、属性变化规律,并通过属性规律分合形式,表达它们之间相互运动、相互变化形成的永恒运动、不懈变化、持续发展规律。

    因此,量值化数字认识与属性化数字认识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表达的内涵不同。一个是在用数字表示人为理想状态之下的静态量值变化关系;一个是在用数字表示当时、当下现实状态之下的动态属性变化关系。即,量值数字,表示瞬间静止状态下的具体量与值,根本不是一个稳定的静止数值,只能是表达运动变化过程中的瞬间静态镜像量与值,是一个具体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时间上的一个具体量值。而两个特定空间、两个特定时间产生的瞬间静态镜像量与值形成的特定关系,反映的只能是两个特定空间与两个特定时间所产生的相关规律的片面认识,而不是整体的全息认识。而属性数字,则是对有限认识层面内的属性结构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的全息认识与表达。

    如中华传统文化对数字一的认识,有如下表达字意:

    1、经常可以用来表达“乃”、“竞”,如“乃至于此”或“竞至于此”均可称为“一至于此”,再如“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等,均为表达因果关联关系的直接属性。 即,“一”可以表达一个运动变化过程形成的前因后果关联关系(串行关系)。

    2、也经常用来表达“或者”,如“或胜或负”为“一胜一负”,再如“一阴一阳之为道”。即,“一”也可以表达一个运动变化过程形成的两种可能发生的不同前因后果(并行关系)。

    3、“一”还可以表达前因后果关联关系的首次、初次。如“一见如故”、“一鸣惊人”、“一唱雄鸡天下白”等。

    4、“一”既是分之始,亦为合之终。分以一为始,如“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四”、……;合以一为终,如“二合为一”、“三合为一”、“四合为一”……故“一”为盖全整体总存在,如“整体化一”、“四海归一”、“一国之力”、“一家之主”等。

    5、“一”还可以表达程度之深的助词,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晷行一何圆!”、“圭行一何方!”等等。

    6、数字一,也是中国古代记音符的一个符号,相当于简谱“7”。

    7、“一”在文字书写形式上,有丨、一两式,分别表达不同的属性数码体系,与中华文字八种笔画(横、竖、撇、捺、点、折、弯、勾)中的主体结构----“横”、“竖”属性相匹配。

    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数字一,具有全息表达客观存在的丰富内涵与意境,在这一点上,西方绝对抽象的数字一是不可比拟的。

    四、量值变化规律与属性变化规律的差异性

    1、属性的强弱、主从、虚实,与事物可测形状的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高低之值的关系,存在着量值变化范畴与属性变化范畴的规律不一致现象。(如“发烧”、“高血压”、“糖尿病”等)

    2、属性的多少,与事物可数多少之量,不存在唯一对应的数字变化关系。

    3、量与物,不存在唯一对应的变化关系。因为,万物可同量,万物也可异量。量再众,也可能是一物;量再小,也可能是异物。量的无穷大,并不等于物的无穷多;量的无穷小,也不等于物的无穷少。

    4、形性结构变化的无穷尽,却可以与物性结构的无穷尽相对应;数的无穷大,也可以与物的无穷多相对应。

    所以,量值变化规律与属性变化规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说明量值与属性并不是同一系统变化中的内容,而是两个层面上的变化规律不同。目前,西方数学所研究的范畴,还局限在数字量值认识范畴内。而属性数学则是量而上之学。

    五、中西方医学的量化标准与证侯标准比较

    (一)量化标准

    量化标准,就是运用一套以数字量值变化关系,来表示事物不同存在状态的标准。量化标准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对量值的精确认识、精确调控。在现代化的生产、科研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量化标准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精细。用数字说话!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口头禅。可以说,量化标准基本上成为了现代社会应用于管理和运用于指导实践的共识,成为体现具有现代科学气息的一种显示。

    以西医为主体的现代医学,它的疾病诊断依据,就是各种量化标准的数据。所以,西医诊病,先测数据。在理化和体格检查的所有量化数据面前,患者身体的各种生理指标和病理指标,都可以量化数据的形式,精确地表示出来。如血压多少、体温多少、血糖多少、血脂多少、红血球多少、白血球多少,甚至,细菌病毒的数量多少,都有一系列数据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医生和病人都能够一目了然病情的状态。而医生则可以根据量化指标的数据,来确定疾病的现状,并以此来指导用药。

    (二)证侯标准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没有系列性的量化标准,而且一向都没有以各种量化数据来讲话的传统。由于这个原因,成为了有人批评中医不科学的证据之一。事实上,中医的诊断辩证虽然没有量化标准,但有一套辨症识病的证侯标准,如风、寒、湿、燥、火,阴虚、阳虚、血虚、气虚、三阴、三阳等基本证侯群,都有很细致的确认标准。

    中医认为:疾病的症状为标,证侯为本,急则指其标,缓则治其本,但治病“务求于本”。所以,治疗主要针对的是疾病的证侯,所谓“有是证则用是药”。中医的“辩症”,就是分辨“症”之不同,从相同“病”中找到“症”之不同,自厝同异;“寻证”,就是归纳“症”之相同,从不同“症”中找到“证”之相同,自厝异同。“辩症”的目的,就是找到疾病的本质属性---证候。“证”者,为疾加之止、病减之始的倾倾之反、运动抑扬的更相动薄中正变化点。辩证寻证,其实就是“取中”的学问,也是中医之所以称之为“中医”的本质内涵。因此,中医为诊病而建立的证侯标准,和中医的“标本已得,邪气乃服”的“以平为期”的治疗标准,已经形成一整套系统性的对应关系。

    (三)量化标准与证侯标准的异同

    量化标准与证侯标准,相同的都是诊断疾病的标准,也是治疗的标准;不同的是二者存在着对属性的全息与非全息认识的差异。量化数字由于其对属性的认识和表达的缺如,所以,导致以单纯量值观确定的量化标准虽然对疾病的现象有精确的认识,但是不可能对疾病的属性本质有全息的准确认识;而属性化数字由于其具有对不同属性结构层面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和表达功能,所以,导致以形貌和属性的数字一体化认识和表达的证侯标准,具有对疾病不同属性结构层面的全息认识和精准把握。俗话说的“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道理,也尽在于此。

    六、有限数字量化属性是中医学发展的方向

    属性的数字化认识,就是属性的有限数字化认识。属性结构运动的九宫轮回变化,则是属性的有限数字化认识的普适工具。古老的中医学,就是应用这个属性数学的基础框架和认识方法,为“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去”的钟鼎文化盛世增添了奇异的光彩,并且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今天的中医学由于商周文化的断档而失去了中华古数学的认识原理和方法,但是,我们有幸通过对赵致生老师几十年研究成果的学习,可以重新认识和掌握这个人类最先进的数学精华知识和方法,并且为中医学的健康发展,找到正确的理念和方向。如果,连太极、阴阳、三焦、四象、五行、六气、七阶、八卦、九宫的属性数理知识都一窍不通,那么,也肯定没有办法走进产生中医学的整体科学理论体系的认识之中,也只能用西方现代科学中的边沿学科的不完善或是有缺陷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中医学,无助于对中西医壁垒问题的圆满解决,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整体医学。

    钱学森生前,曾以一个大科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意味深长地指出:人类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西医而是中医,西医最终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因此,中医学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是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重新认识与改造或者说是篡改中医,而是要重新探索和认识产生中医学的远古整体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就是要挖掘古中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挖掘古中医学中的属性、形貌的数理、数法、数术理论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也才能够重新建立起一个属于全人类的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医学。而有限数字量化属性,则是实现这个目标最为关键的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中医学的数学原理
给中医网友的一封信
中医:这才叫疗效!不服尽管来辩
太极、八卦、五行在数学中的存在形式(一)
从哥德巴赫到老子:追溯古中医的数学之源
标本认识必需在活体内部产生+ 标本阴阳论 +标本生克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