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美乡村栗子坪
         栗子坪村民耳熟能详的典故和苍桑斑剥的日影,最先使我们起访仙心。
金顶,在稍显空旷的山野,四面陡峭的石壁之上,不仅平而且敞,让人想起“松枝伴古木,秋色映蓝天,俯视天地广,幽草落林间”的景色来。
那站在山脚下仰头望去的高大岩寨,首先使我们起一探究竟。使我们更加迫不及待的想一探究竟的另一原因是,下车的时候。村人告诉们:“上面有神仙!”仔细询过:原来早年上面曾有庙宇道观。
在这一座山上,呈现出佛道融为一山的和谐局面。解放的那几年,有人一把火烧了佛道两家,把本不想跑的和尚连庙毁了个干净。
金顶分为三层,每层皆有庙观。这是二层的庙观遗址,由于毁灭性的人祸火害,现在 只有那些青苔依附着当年的石头在静静地在太阳下享受秋天的温暖。
栗子坪村民耳熟能详的典故和苍桑斑剥的日影,最先使我们起访仙心。金顶,在稍显空旷的山野,四面陡峭的石壁之上,不仅平而且敞,让人想起“松枝伴古木,秋色映蓝天,俯视天地广,幽草落林间”的景色来。那站在山脚下仰头望去的高大岩寨,首先使我们起一探究竟。使我们更加迫不及待的想一探究竟的另一原因是,下车的时候。村人告诉们:“上面有神仙!” 仔细询过:原来早年上面曾有庙宇道观。在这一座山上,呈现出佛道融为一山的和谐局面。解放的那几年,有人一把火烧了佛道两家,把本不想跑的和尚连庙毁了个干净。
最下一层的岩下,不仅有水井,还有舂米用的碓窝。
“上面还有天坑!跟底哈是穿的……”这更令我们感到惊奇了。惊奇的是早年天旱的时节,说诚心的人从山脚下背块石头上顶,从天坑把石头丢进去,不一会就雷声大作,甘霖普降。 “是真的,前几天我们去砍路的时候,有人下山的时候顺手丢了块不大的石头进去,还没等下到山顶,天上就开始打雷了……”说的人有板有眼,令你不能不信。 确实,村里早就安排专人砍了路,为拍摄工作做好了一切准备。按照计划,加上神秘的驱使,我们先上金顶。 庙田。金顶之下的一方坡地,面积不过百亩,现在早已长满了杂草大树。陪同的县人大退休干部讲述起来历: 古代的庙宇大多是享受朝廷供给的。有的地方不安排财政资金,就从庙宇的附近划块土地给庙里,由住持管理经营。这里的庙田,由于和尚少,种不了,就改成了租地,由庙里租给附近的农民耕种,然后向庙里每年上交一定数量的租金和粮食,因此解决了庙里的日常用度开支。 附近的老百姓出于对神佛的敬仰,纷纷租种庙田,主动上交租课,因而形成一方佛道相融,仙人一家的局面。
栗子坪访仙
长于绝壁之上的“迎客松”,因为距离太近,以至于相机无法拍下全貌。
金顶的另一个神秘的原因是因为李真人。李真人,原为四川小商。带着父亲的骨灰,沿川下鄂,遍访名山,广寻福地,欲为父亲寻得葬骨之地。 至栗子坪,李真人一屁股坐下不走了。找当地寻这块叫“寨子”的地方。上寨后,再也不下来,出些钱,请些人,于山顶勒青石,修庙宇。头发一剃,做了自己作主的和尚。那父亲的骨灰,顺便也于庙宇的后墙角落,找到了临时安生的地方,不小心做了回与神仙们共处一宇的同伴。 庙修好后,又于其山腰修道观。 庙观既成,又招和尚道士数人,共开山门大业。这个自己剃了头发的和尚,平时只做做在庙宇里添油点灯,扫地擦尘的小事。念经做法事的营生,则是请来的和尚道士们的业务。 说时话短,时间过得非快。转眼四十多的李真人就到了该向佛祖报道的年龄。临终前,他把和尚道士们叫到一堆,安排自己的后事:“死后,此山上寻一块地,将父子葬做一起可也!” 和尚和道士是听话的。因为受恩于李真人。所以,就在山腰的山峰拐角处选了一处面朝山下庙田的平地,按当地古训,给李真人建了两个墓穴,立了个双坟,让他们父子就此望着山下来来往往的乡邻,继续生前友好的感情。
才被村民们从蓬草中整理出来的登顶石阶,想得出当年人们为修庙观所花的功夫和香火鼎盛程度。
上山是辛苦的。年久失修,无人光顾的金顶,从山顶到山腰至山脚全长上了杂草和树丛。村里早就安排人砍去了路途的荆棘和杂草,使我们的行动顺利了许多。 从上山的路看,这些年做神仙是辛苦的。世界不容易,神仙不容易,我们也不容易。 路上的石阶东倒西歪成了一堆烂石,青苔爬遍了石阶的每一个角落。阳光从林荫的缝隙投射下来,给青苔们罩上美丽的光环,这些光环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漂移不定,形影婆娑。终于让人想起佛陀世界的至高境界和美妙之意来。 上山的路虽然烂,虽然曲折,总还是向上的。那怕再艰难,再曲折,经过努力,总还是在向上。每一次努力,都会让我们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如是想。
金顶之上的环境是艰苦的。除了神仙们的天无顽强之外,还有这些生命的顽强。
躲兵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事件,一个动乱年月的历史重复。金顶,不仅成为了神仙们的福地,同时也担当过战乱年月村民的庇护所。 从很早的远古,到近代的时期。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关系,栗子坪不仅是征兵抓夫之地,也是兵员过境之所。每遇兵祸降临,附近的人就立刻爬上高高的金顶山腰,靠山腰绝壁的庇护,躲过兵祸。 现在看到的遗迹,上面山腰避兵之所,仍存米臼(捣米之所)、水井以及石块分隔的男女厕所等。其规模,据有人估计避兵祸时最大的人容量当在千人之上。而且,依靠充足的粮食储备和完备的水源,生活工具,几乎可以长期居住,而不担心其它。 电影上的佛道诸家常常听从朝廷召唤,杀奸贼、抗倭夷,救民于水火,济朝廷于倒悬。而真正的以一方天下,救百姓于兵祸,尚未所闻。 神仙要做的事,毕竟是神圣的。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其实,修路的应该更难……
与乡民躲兵祸相对应的另一个故事,便是兵也在上面躲过祸。我们在这里听到另一个关于官藏洞的故事。 相传早年国民党时代,有一支川军在松滋遭兵败之祸,残兵余勇整体退到栗子坪。特别尊重长官的士兵看到长官受伤不能继续撤退,就把这位师长藏于金顶对面的一面石壁上的岩洞中。然后花一个多月时间入川寻求救兵,才来接回长官。 这位长官十分感激当地百姓和诸神仙的相救。当地人为纪念这一史实,遂将长官住过的岩洞改称“官藏洞”。
从神仙的高度看下去,凡间其实也不错滴。
站在神仙的高度看世界。 登上金顶之顶,忽然想起神仙洞察世事的慧眼来。想起神仙的慧眼的时候,就忍不住往山脚下多看了两眼。 金顶之下,远山近景尽收眼底。农田万顷,房屋成片。远山,正在修建的325省道穿山过隙,直奔鄂西。想起当年千里跋涉的川军们,如若是在现在的交通条件下,根本用不了一个周时间就可奔袭一个来回。更别说花费一个多月两个月的时间了。 想起神仙们看人看事看物的那般洒脱超凡,就想起他们看人看事看物的这种高度。 一哈想不起是哪位先哲说过的了:高度决定境界。是啊。不管是对人,对已,对身边万事万物,自家眼光的高度,常常在左右一个人的人生境界。高度站低了,那对自己的要求,对别人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了。只有站在适合自己的高度,才能达到洞察世事,明了真理的目标。 自己就一屁股坐在神仙的位置上痴想:神仙总是比人聪明的,聪明的不是智慧,而是高度。
神仙脚下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远处正在修建325省道,连接鄂西自治州和宜昌武汉的交通。
站在神仙的高度继续看世界。 从山顶上望下去,山脚下最近的一户农家刚收完地里的玉米。金黄的玉米或晒在场子上,或吊在屋梁上,演绎着一幅秋色赋。几缕炊烟在人家的屋顶盘旋,继而悠然的远去。从神仙的眼里看下去,那便是人间烟火。 受不惯人间烟火的神仙,便找了脚下这片土地做自己的安身之处。同时又放不下人间烟火的神仙们,便在高高的山顶,揣摸人间烟火。进而以一些看明白的意思来告诉人们,哪家今日中彩,哪家明日有喜。真不不甘寂寞的时候,便也提了锣鼓家什下山,在人家喜乐之上更添热闹,除了尽一份客谊外,更讨得人家几分烟火味,几许铜臭。 神仙在烟火之外看烟火,就得一智慧,得一慧眼。 站在山上的我,到了神仙的高度,却差了神仙的境界。 神仙没有赐座的习惯,全靠自己找位置,我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到了该下山的时候,经不住同伴劝,我仍然回到山下,回到凡间,做我的凡夫,食我的烟火。
下山的途中。不经意的回头一瞥。忽然看到一处小岩洞里,有很新鲜的香烛印——显然是前几天有人来烧过香。 他们求什么呢?求平安?求宝贵?还是…… 总之,在经历过这么多年荒废之后,神仙仍然活在人们心中。神仙不死,就带来信念不死。信念不死的人们天天记着神仙。 他们是对神仙许过愿,求过恩赐。 高高在山上的神仙因此也被人们记起。 神仙答应叩求者什么了?赐予叩求者什么了? 神仙常言:天机不可泄漏也。既是天机,我也不求了,做我的凡夫去…… 只是我的信念呢?遗忘在路途。
下到山脚,再回头望去,一直笼罩在阴云后的那轮夕阳照在金顶之上,金碧辉煌,为充满神话色彩的金顶再添一份神秘和庄严。经过庙田的时候,一阵秋风摇起,几粒板栗从树上掉落,没砸在身上,便落在脚前。俯身拾起这神仙土地上的物什,作为一天的收获吧?也别说神仙不是了。几只松鼠在旁的树上跳跃,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不是说我抢了它的东西吧?想来不该如此小气的! 别过松鼠们,继续往前。 山下灯火通明的地方,是我赖以生存的凡间,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地方…… (2009年10月28日追记于陋室,时逢又拍的图片库正在维护,没法连接图片,也是该我用自己的胡言乱语记下这段经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居功的和尚
庙宇何故荒废?
女子自带香火进庙“受辱”后,我看了宁浩这部片子,久久不能平静
淮镇石儿马(六)
衡山上的寺院-南岳大庙
农村俗话“庙前贫,庙后富,庙左庙右出鳏孤”,如何看待这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