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四五”期间深化产教融合要着力推动三个转变
摘要:“十四五”期间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要做到三个转变:重点专业由“专业选优”转向“产业选择”;教学改革由“学校探索”转向“龙头引领”;质量评价由“综合质量”转向“服务能力”。
关键词:上海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肖鹏程(1990—),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研究实习员。



就职业教育而言,深化产教融合的目的在于提升服务能力[1],核心在于产业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十四五”时期,建议在重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质量评价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彰显产业优先地位,引导职业院校理念转变,促进产教融合落实落地。
一、重点专业:由“专业选优”转变为“产业选择”
1. 先选产业,再择专业。上海重点专业建设路线清晰[2]、贡献巨大,但真正具有国际、全国影响力的专业不多。没有一流的产业、没有顶尖的合作企业,不可能产生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专业。重点专业遴选应“先选产业、再择专业”,由市教委组织确定三类产业:领先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其他产业,相应确定三类重点专业(群),再由院校根据自身专业和能力竞争项目。
2. 明确任务,制定指标。目前做法是由专业自己提出目标、举措和成效,多数具有服务意识,但落脚点仍是自身建设,产业贡献不明确、难评价。市教委确定重点专业(群)后,要组织专家将产业需求转换为“专业任务包”,并制定服务产业核心指标,如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技术服务、职业培训、“走出去”等。
3. 各有侧重,分类评价。在核心指标基础上,各类重点专业要有不同攻坚任务。领先产业(专业)是招牌,要做出国际领先的专业教学标准、要与顶尖企业共同形成影响力;重点发展产业(专业)是主体,要探索出“专业与产业共生共长”机制;其他专业实力雄厚,重在探索服务模式。
二、教学改革:由“学校探索”转变为“龙头引领”
1. 抓住龙头企业,将产业先进元素融入教学改革。融入产业发展需求、先进技术元素、文化元素,是产教融合对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一是立项引导,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院校、专业;二是聚焦上海领先产业和技术领域,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一批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材,争取国际影响力;三是结合师资建设、教学大赛等,持续深化教学实践改革,推动产业先进元素落到课堂。
2. 抓住龙头成果,将国家级职教教学成果奖转化为教学实践。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国内最先进的产教融合实践,2018年获奖成果几乎涉及教学改革的所有方面。一是要开展相关研究,系统总结国家级教学成果并积极推广;二是要尽快立项,面向2022年培育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强调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实践主体的参与。
3. 抓住龙头大赛,将世界技能大赛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结合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上海举办,将赛项设备转化提升为教学设备、赛项任务转化设计为教学项目、赛项内容转化建设为课程内容、赛项标准转化完善为教学标准、赛项评价转化形成为教学评价,系统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
三、质量评价:由“综合质量”转向“服务能力”
1. 明确导向: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全国层面对于职业院校发展质量的评价有三类:质量报告、诊断改进、督导评估,都具有一定引导性,但各有说法,并不统一,如中职和高职的质量报告区别明显[3];对于专业建设质量的评价指标已较为久远,实践中已不再使用。建议上海按照“中国教育2035”明确要求,将“服务能力”作为评价的核心,引导院校、专业切实对接产业需求。
2. 注重实效:加大产业贡献权重。目前对于重点院校、专业建设成果的考核并不严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校本教材开发”等成果偏多、偏虚,质量难以评价。职业教育评价必须更加注重结果,注重定量评价,以“服务能力”为核心,按照国务院关于中职、高职的服务定位[4]设计相关指标,如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职业培训人次等,并加大产业贡献类指标的权重。
3. 建立平台:整合各部门评价指标。目前职业教育评价太多,不同评价的同一指标也有冲突(中职“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最为明显,上海在此指标上吃了大亏),急需整合各部门评价指标,建设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的信息管理平台,既为院校缓解压力,也为研制和推动以“服务能力”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1]:“中国教育2035”提出8个发展目标,职业教育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其“实施方案”中提出10项重点任务,职业教育是“深化产教融合”。

[2]:中职按“重点—精品特色—品牌和示范性品牌”、高职按“重点—一流—一流高职(专业)”的路线推进。
[3]:(1)质量报告,中职和高职区别明显,中职没有指标、面面俱到,高职分5个维度设计5个数据表;(2)诊断与改进指标过多,引导性不强;(3)督导评估明确中职重在“基本能力”,高职重在“适应需求能力”,引导性较强。
[4]:《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要“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部出台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指导意见
解读|@高职院校 办学质量年度考核方案&专业(群)发展水平考核方案解读来了
基于数据采集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新评估方案的评估重点
投入650亿!重金加持下的高职“双高计划”,什么项目是学校投资重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