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功先生,治学为师的楷模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有东门和南门。如今开的是南校门,一迈进南门,抬头就是一座八层的高楼,给人一种压抑之感。90年代以前开的是东校门,迈进东校门,是一条长长的笔直的大道,一直可以望到远处的阔大的标语牌。这标语牌上的标语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文革”那些年那上面的标语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80年代那上面写的是什么,我记不太清楚了。星移斗转,现在那上面的标语变成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初读这八个字,以为是那位老先生从拿哪本古书里翻出来的呢,其实不是。这八个字乃是我的老师启功先生为学校所拟定的校训。当然那风清骨峻字也是出自他的手笔。这标语牌经历几十个春秋终于落实到办校的主题上来了。这可以说是启先生给学校增添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按我的初浅的体会就是在学习和学问上要为人师表,在行为和操守上则要为世楷模。启先生拟定这八字校训,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追求的理想境界。如今启功先生已是望九之年,他自己的一生就是如此身体力行的。 

                              “境愈高时言愈浅” 

    一般的读者差不多都知道启功先生是位海内外著名的书法家,但知道他是功力很深的学问家的人可能并不太多。实际上,启功先生是文学史家、文物鉴定家、考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他的著作如《古代字体论稿》(1965)、《诗文声律论稿》(1977)、《启功丛稿》(1989)、《论书绝句》(1990)、《汉语现象论丛》(1991)、《启功絮语》(1994)等,对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诗文声律、汉语特征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可以说,他的著作看起来与流行的呆板的论文、专著不太相同,但却能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在他研究的领域都有重要的推进。王安石有句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用此诗来评价启功先生的学术贡献最为恰当。因为,他的著作中所提问题,看起来是很普通的现象,如汉语的成语为什么多是四字句?为什么在“文革”那样的时期也要冒出“东风万里,红旗飘扬”这种唐人律赋的破题?八股文是怎么回事,就没有一点好处吗?汉语语法是什么,为什么“葛朗码”套不住汉语?汉语的声调和声律是从哪里来的?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骈体、对偶之类?为什么我们说话时也常陷入对偶的格局中?等等。这不是人人都接触到的寻常的现象吗?可启功先生能够把这种寻常的现象,转换为真正的学术课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国文化特质的视野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和结论。他的学术达到很高的境界,可没有那些看起来另人生畏的名词术语,没有故弄玄虚的把戏,没有呆滞的板着脸孔的说教,有的是深入浅出的解释,是清楚明白的阐述,这就叫做“境愈高时言愈浅”(启功先生题咏白居易的一句诗)。与众不同的另一点是,启功先生追求艺术的人生,他的生活就是艺术化的,他的学术研究也常常是艺术化的,他论诗论词论书法艺术,更多的时候是用诗来论的。《论书绝句》、《论词绝句二十首》、《论诗绝句二十五首》等就属于这类著作。它们是文学创作,但也是学术研究。创作中有研究,研究中有创作。他的论书论词论诗的作品中,字字句句都含有他的长期思索过的见解。如他的论诗绝句第一首:“唐以前诗次第长。三唐气象脱扣嚷。宋人句句出深思,元明以下全凭仿。”四句诗概括了中国古代二千多年的大体特征。如果不是对中国古代的诗歌的全局了然心中,并有过深沉的思考,是不可能作出这种鲜明而又允当的结论的。启功先生的学问在学界早有定评。我自己的视野有限,不能妄评启功先生的全部学问。我想郑重推荐不久前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汉语现象问题讨论文集》,这是学界人士评他的《汉语现象论丛》一书的文章。其中不难看出启先生在汉语研究方面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但是我这里想强调的是,他常寓学问于艺术、化深奥为浅易的学术风格是一贯的。 
    那是四十四年前的事情,我那时是一年级学生。给我们上“文学作品选读课”的老师中就有启先生。记得启先生讲古代文选,一字一句串讲外,总能出人意料地联系各种知识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在自问自答中,深入浅出地给予解答,使所讲的内容不但“血肉丰腴”,而且妙趣横生。我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审美的享受。我那时候喜欢《红楼梦》,所读本子就是启功先生1953年注的。虽说《红楼梦》是白话小说,但其中所涉及的许多名物、典故、俗语、方言等等是很难的,甚至是深奥的,对我而言仍然是陌生的,启先生的亲切明白的注释给我的帮助太大了。几十年后,我自己成为一个文艺学研究者,但每当翻开启功先生的著作,一股清新的学术之风扑面而来。尤其是他的那些不古不今不雅不俗实际是汇古今雅俗于一炉的“絮语”,那种亦庄亦偕的警辟之论,给我以启示以思考以情趣以娱乐。启功先生是“学为人师”的楷模! 

                              “一枝一叶报春风” 

    启功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对人礼貌周到,对学生平等相待。大概是80年代初期,启功先生还住在小乘巷的平房里。那时我也住在校外,有几次傍晚骑自行车从学校回家,就拐一小弯,到启先生家里小坐片刻,问候他老人家。启先生的每次见到我都很高兴。在他那简朴的书房里,他总要把唯一的坐着比较舒服的椅子让我坐。推让再三,他才肯坐下。他喜欢吃花生,所以书桌上总是有一盘花生仁。坐稳后,他就把那盘花生仁推过来,我立刻推过去。如此“礼让”数次,直到那盘花生仁离两人的距离差不多对等时,这才罢休。随后开始聊天。启功先生记忆极好,从不会把学生的名字忘掉。我的爱人曾恬离校多年,他记住她的名字,问长问短。启先生连我岳父曾次亮也几次提到。我岳父生前在中华书局任编审,他专门研究古代天文历法,在这方面有专长。70年代启功先生在中华书局标点《清史》,有时遇到一些天文历法方面的难于解决的问题,就找我岳父帮助解决。这事情早已过去,可启功先生多次问到“曾老先生”,称赞他如何有学问。 
    启功先生一辈子热爱自己的老师,又爱护自己的学生。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他设立的“励耘奖学金”。大家都影影绰绰知道启功先生的收入一定很多。现如今荣宝斋启先生写的一副对联,标价就四万元。如果按这个价码计算,十副就是四十万,一百副就是四百万。这样算下去,那启先生岂不成了一个大富翁了吗?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要有创作心境,要有创作环境,要有创作题材,要有创作构思……并不是随便拿起笔来,就可以写的。更重要的是,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不总是什么商品,更多的时候是应别的朋友、同事、熟人、学生而写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分文不取的。记得我有一次受朋友之托,请启先生写青岛大学的校名,启先生说千万别送东西和钱。还有一些作品也可能获得酬金或变成商品,但那那收入所得变成一种很庄重之物,成为奖掖后人的精神源泉。这里要说的就是他设立的“励耘奖学金”。他从1988年动议,至1990年冬攒足了书画作品一百件,画作十件,自己捐出1万元装裱费,拿到香港开了一个展览会。展览完了,启先生一股脑把字画全卖了。共得二百二十万二千七百六十三港元。连同在国内获得的酬金13万元。一起存入银行。建立起了“励耘奖学金”。至今奖学金已经评了三次。获奖的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研究生和优秀本科学200多人。这不仅是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鼓舞。值得一说的是,启功老师自己建立的奖学金为什么不叫“启功奖学金”,叫什么“励耘奖学金”,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启功先生年幼时家庭困难,连中学也没上完。幸运的是他遇上了举世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垣先生。陈先生介绍他去辅仁中学教国文,两年后以他没有大学文凭解聘了他。陈垣就又把他介绍到辅仁大学当助教,从此师从陈垣先生。陈垣先生对他几十年的精心教育,使启先生异常感动,时刻铭记于心。此事光是我就不知听过多少遍。一个学生能对培育自己的老师如此念念不忘,我还很少见到。我们在《启功韵语》上可以读到题为《扇上写青松红日为励耘师寿》:“万点松煤写万松。一枝一叶报春风。轮自富千春寿,更喜扬和日正东。”这是为老师祝寿的诗,那“一枝一叶报春风”的感情实在令人感动。这“励耘”就是陈垣老师书房的名字。想必启功先生经常进出这“励耘”书房,留下美好的记忆,唤起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念,所以在自己名满海内外之际,执意要用“励耘”作为奖学金的名称了。启先生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但把对老师的教育之恩看得很重,而同时也把栽培青年学生的事业看得很重。即此一端,也可以知道启功先生“行为世范”了。 
    启功老师已到望九之年,身体依然健康。祝老师身更康,笔常健,心不老,笔随意到诗胆壮!
(1999-7 -于酷暑中)发表于1999年《时代潮》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什么叫书卷气?看看启功的小诗和小字吧!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啥叫书卷气?看看启功这些小字!
“诗词灵犀”《启功说唐诗》丨柴剑虹:怎样读古诗
启功行书千字文,当代行书楷模
身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