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坡嗲,活在秦腔里的记忆(转载)
  活在秦腔里的记忆

 

     代海军

 

  《坡嗲——活在秦腔里的记忆》是刘元林的一本个人散文集,书名由陈忠实题写。

  “坡嗲”,是刘元林出生的小村庄。村子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秦岭北坡,村东头有条虎峪河,西头有条耿峪河,村后就是虎头山。这个村屋前屋后都是竹林,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能看见远处的渭河,还能看见渭河北面的乾陵……

  坡嗲还是个有点神奇的小山村:村里人一大早就去牛角泉担水;看病不到医院,找“顶神”治疗;孩子不舒服时,竟然抓蛇来暖肚子;作者的二妈就做过“顶神”,七爷死后还上了二哥的身……

  刘元林说他一直想为坡嗲编一部类似《马桥词典》式的东西。同《马桥词典》一样,除了文本的创新之外,刘元林的散文也没有一条完整的主线。不同的是,韩少功在虚构小说,刘元林则是在提炼自己的生活。故乡、亲子、旅途构成了刘元林生活的全部。故乡无疑是刘元林勾描的重点,也是最出彩的部分。故乡这个主题,对刘元林来说太熟悉了。刘元林是坡嗲养大的,“坡嗲”两个字,几乎占满了他三十年的记忆。写故乡的文章共有四十九篇,但看起来几乎是一气呵成。而文章里散发的,除了黄土地、虎头山、油泼辣子、浆水面,再就是扑面而来的秦腔了。

  同为关中汉子的贾平凹曾经给秦腔下过这样的定义:“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黄、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或许打小就听五舅爷说书、跟母亲学口口,刘元林写故乡的大部分文字都带着汹涌高亢的腔调,如同“西凤”白酒那般甘洌,尤以《秦腔》一篇分量为重。对坡嗲人来说,秦腔不光是“唯一活在地面上的秦风古韵”,更是喂养几代人的精神食粮。

  不难发现,浸淫在秦腔旋律里的刘元林,直接把那种粗笨而庄重的乡音带到了写作上:《二球》、《耍媳妇》、《烧荒荒》、《浆水菜》、《长虫》、《大戏》、《年》……没有任何转换和改造,作者就这样原汁原味地讲述着,带着浓重的口音。我发现,当技巧被从文本中抽离后,刘元林其实在做的,只是对儿时乡村生活原原本本的描摹:喂猪、放养、挑水、磨面、拉土、起圈、收割、碾场、割草、打柴……坡嗲生活的每个细节在他的笔下一一呈现。这里的大部分文字就像长在黄土地里的庄稼,随便拽上一把,抖一抖都会掉下一层土渣。刘元林描写姨父的这句话就很典型:“他的头发已经全白,脸上沟壑纵横,像他常年侍弄的土地;两只青筋暴涨的手,在抓住我的那一刻,感觉像柿树皮一般粗糙。”(《秦腔》)

  其实,散文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刘元林所做的,不过是拉开了挂在坡嗲人屋里的那张窗帘:处在性苦闷期的宝生、杀猪的毛蛋、三十岁还独身一人的勺勺哥、集贤剧团曾经的当家花旦秋棠……这一个个看似纯朴的坡嗲人,身上却有着许多难以理解的元素,对“出朝”的膜拜、邻里之间的斗狠、神话一样的轶事,等等,坡嗲的乡村生活既令人惊愕又充满魅力。

  刘元林对家乡的理解是感性的,又是深入的。尤其当他触碰到乡村陈腐而又丑陋的一面时,我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焦虑与矛盾。这种焦虑与矛盾,在他笔下化作对生与死、文明与愚昧、当下与历史、亲情与社会等多个主题的诠释,像身患重病的四姨对生的渴望以及玲玲的死等几篇文章,我觉得作者是写到了肉。

  刘元林是敢说话的。他对春晚的批评、对城市化给农村戕害的担忧等等,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在《年》里,他写道:“赵本山的小品……一直没有脱开‘拿穷人取乐,以弱势开心’的窠臼,迎合着世俗的偏见,充满了对权贵的谄媚。赵本山小品的长盛不衰,凸显的是这个时代教养的缺乏和文化的荒芜。”

  我原本以为如此耿直的人,散文的精巧和气韵在他这儿一定找不到,没想到却有意外的发现:“夕阳在平川的西头煨起一笼炭火,把山上山下映得红通通的。村子里升起一缕又一缕炊烟,白而软,像妈妈召唤我们的手。”(《指甲花》)刘元林一笔就泼墨出一幅恬静的山村图景,引人陷入遐想的境地。尤其写到对八娘的歉疚,他的笔上噙满了泪水。而那段用心敲出的文字,在暗夜里也显得格外耀眼。

  可惜的是,尽管刘元林一直试图从文化的根基上反思人物的命运,但作为知识分子的理性,反而限制了他对坡嗲人成长与蜕变的进一步追问。这样一来,他可能在不经意间把坡嗲最粗糙、最嚣张、最逞能的场景过滤掉了。许多时候,我就觉得,如果再往里写那么一点点,就可以骚到读者的痒处,刘元林却突然收手了。不过,对这一点,我是能理解的。毕竟,如他所言,“人都在呢,我还得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班时打开邮箱,看到我不曾相识的周至乡党景卫平74日下午给我的信,也是关于阅读《坡嗲》的感受。征得她的同意,谨录于此。

 

秦人秦腔秦韵,原汁原味原创

 

元林老师的《坡嗲》,有一种近乡情更怯、览文似旧识的情绪纠结在心头。老师对故乡故土的深挚爱意、满腔热忱,都化作了缕缕墨香,弥漫在《坡嗲》这本率性白描、质朴浓烈的“庄稼地里”。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来说,读这样的文字,就像行走在坡嗲的原野中那样亲切美好,能嗅到来自民间来自泥土的各种文化元素的芬芳气息,能够解读故乡才子(当为“游子”——博主注)成长的心灵密码,能够唤醒被我忽略甚至遗忘的记忆宝藏。喜悦、惊奇、悲苦、愤慨、情谊等诸多情感交织心头,令人浮想联翩,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朝花夕拾多少事,化入笔端生烟霞。”《坡嗲》一书的序和跋,对文本的解读是精准恳切意蕴悠长的。作为故乡人,我被老师独特的才思和见识折服,感谢您对故乡秦地乡土文化遗产的抢救,也希望老师常回故里,继续用文字书写变幻中的故乡风云。

 

                                景卫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时光在最初的巢里
郭进拴:由王长伟《回望故乡》想到的
郭进栓 | 汝水清凉 故乡情长
【山西】史光荣||故乡是把泥土
我多想温柔地触摸你
故乡的炊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