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山水画中的传统哲学精神


编辑:国画艺术;插图:赵春秋作品


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把道当作人生体验加以描述,其哲学思想实质体现出一种艺术、美学精神,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艺术活动,而他由“心斋”“坐忘”而臻于大道、达于化境的哲学思想也对后世很多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山水画所蕴合的意境就与庄子对本真与自由追求的哲学精神相契。

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的人生理想,庄子认为人如果无法摆脱世俗的观念和生活,是谈不上自由的,即使是像列子那样“御风而行”的高人,也谈不上真正的自由,因为他还有赖于风。真正的自由必须是“无待”,即无条件的。这种无条件的自由只能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庄子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越实在、越具体的图像给人的印象就越鲜明、准确,但它给人想象力的束缚也就越强大,为摆脱类似的束缚,画家会极力想要进入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所以,中国山水画不注重光、色、空气等客观因素在透视中的地位和作用,山水画家也从来不描绘一个固定视点、固定光源建构出来的世界,他们讲究提神太虚,以世外的立场观察大自然的律动,集合数层和多方的视点,绘成一幅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

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受庄子自由哲学思想的影响,山水画创作已经从地图制作式的幼稚阶段,跨进了讲“实对”、重“写生”的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了实境的描绘,并提出了“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的理论和艺术创作旨在“畅神”“怡情”的思想。这种理论和实践是后来传统绘画强调意境构成的先导。这个时代,“自然”“无为”“清净”“虚淡”的老庄思想适应人们的思想需求,大自然中的山水泉石,又非常符合老庄清净自然的哲理,所以,当时的名士都“登山临水,竟日忘归”,南朝刘宋时代的宗炳就是将庄子的思想融于绘画的先行者。他在《画山水序》开篇写到:“圣人合道哄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的美学命题就深受庄子“心斋”的影响,他强调“澄怀”可致虚静空明的心境,主张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观物。

宋、元时期,中国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意境概念也逐渐被运用到绘画上。意境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是画家通过有情趣的自然现象把自己的情感、想象和欣赏者的联想互相沟通,来表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而成就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

山水画意境的创造,要靠艺术家平素在心灵的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去成就,心灵修养到虚静是审美观照现实的重要前提。诚如宋代画家米友仁所言:“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跌,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心灵达到虚静,落笔自然水到渠成,淋漓尽致。山水画家凭借虚静的心境,发现宇宙间深沉的境地,其艺术所表现的最深心灵便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庄子的“道”。

不同的哲学背景导致不同的艺术追求。西方艺术的哲学基础是崇尚科学、写实的希腊哲学,他们更加重视客观真实的形体,绘画注重写实。而中国艺术背后的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整个宇宙都是生生不息的,天、地、人之间的精神相互融合。所以,中国艺术家更注重“传神”,注重主观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多的是表达出一种心境,它是中国人独特的表现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对景透视写生和再现自然之美,它蕴藏极为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它力求人的主观内心对自然规律即“道”的感悟和表达,不拘泥于物象的具体罗列和刻划,中国画重意象而非具象,直取“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有一种理想化的依恋和敬重,在画之外还能获得心灵的升华与慰籍。

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其实就是老庄之“道”在山水画中的—种表现形式,宦影响了山水画艺术积极利用空白而创建有无相生的灵动的空间,看似空无一物,却有灵气往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又福先生画语录 节选(一百六十一)
中国山水画课徒画稿·解读(十)
中国水墨画与禅道思想 >> 正文
大学识大境界:著名画家石延平的笔墨精神
墨写山川多变幻 —— 读程大利山水画
画中有诗——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历史文化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