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潘天寿先生的笔墨、章法、意境、格调

潘天寿先生是20世纪无愧于大师的中国画家,是高瞻远瞩地推动了中国画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家,是思想深刻借古开今又有世界视野的美术史论家,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


笔墨、章法、意境、格调四者恰恰关系到艺术的质量。前两者偏于画法,后两者偏于精神。前两者偏于外在可视的因素,后两者偏于内在的品质。无论从艺术理论而言,还是就绘画实践而论,前两者,古已有之,潘天寿有新的发展,后两者,古人在画论中或讨论不多,或者没有论及。潘天寿不仅身体力行,而且有重要论述,发前人所未发。


潘天寿关于笔墨的论述,一是非常重视历史积淀,比如讲述“如屋漏痕、如折钗股,如锥画沙,如虫蚀木”,但又有新的阐发,比如对于“以书入画”中的“点如高山坠石”(《笔阵图》)他不是说要有力度,而是解释为“点的意趣”,可见他比较重视笔墨的精神性因素。


二是他用沟通中西的“点线面”来讲解笔墨,但指出中国画独有的特点。他说中国画在于“以线为骨”,而且在笔与墨、或者称线与面的关系中,指出相互依存的关系,指出“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实际是强调张彦远所谓“笔踪”的重要意义。他还继东坡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后,他首次提出“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对于章法,潘天寿称为“布置”,他一方面从空间事物的观看的角度和观看的方式着眼,使用透视的现代术语,提出“平透视、俯透视、斜透视”,但称焦点透视为“静透视”,称传统散点透视为“动透视”。另一方面也从中国画在平面布局的意匠经营着眼,考虑主客高下、纵横曲直,疏密虚实、黑白有无的关系,探讨平面布置线条组合的多样统一之美,提出了“三角斛”的精辟见解。

 

对于意境,他不是一般地讨论情与景、象与境,空间境象与意在象外,而是在中外的比较中,突出强调静美的意境,说“西画主眼见身临之实境,故重感觉,需热情。中画主空阔流动之意境,故重感悟,需静观,受之于眼,游之于心,澄怀忘虑,物我冥会,此境惟于静穆中方能得之”。“中国画意境求静”,从创作而言,不是仅仅关注个人身边的小情小境小情趣,而是表现“气结殷周雪”般的天地大美,在花鸟画中构筑北宋山水般的静穆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画论中原来没有“格调”,提出格调是潘天寿的创见。他指出:“格调说到底就是精神境界”“各种文艺作品都有格调高低之分,人也有品格高低的不同。”可见格调,也就是作品体现的精神品格。前人只有“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等等说法。但是,潘天寿的格调说,提出了画家思想情操人品修持对于绘画的重要意义。


潘天寿说:“艺术不是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艺人之思想、学养、天才与技法之学术表现”,“中国画就是讲神情、讲意境、讲格调,要表现高尚的情操。”他的艺术所以高于生活、所以不同流俗,就在于“不与照相机争功”,在于既重视笔墨位置,又重视意境格调,在于为中国画的发展,对文人画的优良传统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围绕着笔墨、章法、意境、格调,研究他的作品,探讨他的见解,对于提高中国画艺术质量和艺术品位,认识高峰艺术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都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赏家。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赏家。
来源: 雅昌艺术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潘天寿的艺术风骨
郭志光:并不是画一枝花、添一只鸟就是花鸟画
潘天寿的艺术和他的“特色论”
潘天寿:中国画向来重气韵、重意境、重格调
张立辰精彩讲述“从中国画的语言特质谈如何赏析中国画”
潘公凯 | 笔墨与结体、景与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