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琴中画与画中琴

高清:3800幅古代绘画图库,1200幅齐白石作品图库,27G历代经典书法套装,4100幅西方大师经典油画,临摹学习绝佳素材!

琴中画与画中琴

牛朝︱


不知何时起琴与画就结缘了,据有人考证最早将琴、棋、书、画并称的是唐朝张彦远在其所著《法书要录》中提及,其引用初唐时期何延之《兰亭记》一文中,谈到辩才和尚时,何延之做了“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的评价。关于琴棋书画的排列顺序,古琴界通常的认识是,琴作为四艺之首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说排序是以产生的时间为序,有伏羲、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的传说,亦有琴创制虞舜时代之说,而棋的产生时间次之,书画又次之。二则认为排序是以抽象的深浅为准则,越抽象艺术性越高,琴音的抽象性自然高于相对具象的绘画。笔者以为从何延之、张彦远最早的概念当中,并没有对四者的顺序关系有着明确的排名讲究,历代权威文献似乎也找不到答案,或许偶然,抑或必然,总之琴棋书画相伴千年,以其独特的魅力滋润着中华文化的沃土。琴棋书画作为中国千余年来文人士大夫终生追求的艺术形式,终身相伴的修养、形式,承载了太多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延续的主要载体。有许多士人通过四艺完成了自己精神的升华、生命的延续。琴家兼画家宗炳“妙善琴书”自谓“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此时宗炳的琴声与画意是相通、相融的。作为琴家兼画家的王维、赵佶等何尝不是将二者通融,继而实现了与宇宙、山川对话的目的。


(明)文徵明 携琴访友图(局部) 绢本墨笔

纵80厘米 横4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艺中琴与画可能是关联最紧密的两种形式,从现今流传的主要琴曲看,很大一部分是表达山水画意的,如《欸乃》《潇湘水云》《流水》《石上流泉》《渔樵问答》《平沙落雁》《听泉引》等,这些都是流传下来的经典古琴曲,亦是当下琴人及爱好者弹奏的主要曲目,能成为经典并为大家久弹不倦是有原因的,通过这些清幽、淡远的琴曲,听者若赏山水画一样,很快能将听者导入到一个清澈、明净、闲逸,且与世无争的自然境界当中,暂时忘却尘世中的喧嚣、阴霾,获得了生命的升华,入得琴曲,亦可神游山川、放怀五湖。试以《欸乃》为例,琴曲表现了澄水无滓、山青水绿的境界,一位淡泊身心的渔人抑或士人隐逸其间。历来对该曲的最好解读,莫过于柳宗元的《渔翁》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细品柳诗,静听该曲,一幅鲜活的山水画面跃然脑海。以《潇湘水云》为例,该曲是南宋古琴家郭楚望所作,表现了潇水、湘江的云水景象,最早收录此曲的明代《神奇秘谱》解读该曲为:“……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一幅《潇湘水云图》跃然纸上,笔者听了该曲后,也曾创作《潇湘水云图》手卷,亦曾泊舟于潇、湘二水合流处,以探郭楚望眼中之景、心中之迹、琴中之境。再以《平沙落雁》为例,根据《天闻阁琴谱》解题为:“盖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琴苑心传全编》解题为:“盖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秋中之景物也。”该曲画面感浓郁,历来为许多画家所喜表现,笔者以为傅抱石先生所绘的《平沙落雁》图最为成功,充分表现了沙平水净,三五成群的鸿雁往来盘旋,飞鸣斜掠的境界,令人印象深刻。


(北齐)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宋摹本残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29.3厘米 横122.7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古琴大量地出现在中国画家的作品中,可以说“出镜率”非常高,这与古琴在士人心境中的特殊性有关。历来士人没有将古琴视为一种普通乐器,而是将其视为修身的道器而存在,为此将“道器”导入画中,与画中士人相伴,使这种审美倾向具有更强的意义。长此以往,形成了传统山水画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笔者粗略统计,历代人物画、山水画中古琴“出镜率”的三种形式,主要是抚琴类、携琴类、陈设类,在人物画中以抚琴类居多,山水画中则是携琴类居多。从各朝出现的数量为计,尽管早期晋唐时的人物画亦多有古琴出现,如晋时顾恺之《斫琴图》(传)、唐代周昉《调琴啜茗图》,从宋开始古琴在画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如著名的赵佶《听琴图》,然而到了明代绘画中古琴则出现得最多。笔者还通过观赏绘画,观察到晚清以后,古琴逐渐走向了衰微,直至十年前古琴一直处于低潮期。可以说这段时期,古琴在文人中或者说在画家中的普及和之前朝代比有明显差距,因为从民国时期开始有许多绘画中出现了抚琴时的常识性错误,如头尾不分、琴筝不分等,而之前历代绘画中几乎看不到这种低级错误。当然,近几年古琴的普及与发展似乎呈现出井喷的态势。


(唐)九霄环佩琴 伏羲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古琴与绘画内在的精神性是相同的,特别是山水画,甚至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是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二者均是依寄于中华文化土壤,特别受老庄思想影响尤甚,与艺术上追求空远、清逸、简净的境界亦极为相似。为之在创作与欣赏上可以互相影响、互相鉴见,亦可互为解读。古琴的空灵、抽象、不确定性,吸收到山水画中,山水画则画面更加空灵,境界更加幽邃。山水画的具象、云林境界,能助弹者更好地表现琴境,能助听者更好地进入琴曲意境。笔者作为专业画师深喜古琴,亦画过一批琴画作品,身感二者是相通、谐融的。

作者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

来源:北京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抱石字画鉴定一篇文带你看懂傅抱石字画的前生今生
古琴制作大全(专贴收集琴材、木料、斫制资料)_之音琴社
冰弦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古琴
吴历的《松壑鸣琴图》:来自自然的哀悼与拯救
成都“琴痴”抱着元代老琴到医院做CT检查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