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始于画技、忠于画意,中国绘画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之一

现代人总是对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这样的社会功能怀有警惕,这无可厚非,但是抛弃绘画的社会功能,而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就显得矫枉过正。但是,如果能把绘画的教育意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给观赏者,这样的画家就一定是大家,而李唐显然是大家中的大家。


南宋 李唐《采薇图》绢本

90.5cm*27.2cm,故宫博物院藏


《采薇图》中正坐的一人是伯夷,面带忧愤,露出刚毅之色,双眉紧皱,目光炯炯。叔齐的匍匐反衬出了伯夷的高亢坚定。图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然正气溢于毫端。作者着墨不多,却把伯夷、叔齐在特定环境下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显然作者的绘画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南宋 李唐《采薇图》局部


李唐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朝补入画院,深得赵佶赏识。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偏安一隅之耻,家国离乱之悲,让画家感慨万端,他赞扬那些保持气节的人,谴责南宋统治者投降变节的行为。正是在这种心绪下,他创作了《采薇图》。


南宋 李唐《采薇图》局部


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着力刻画了古代这两个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图中描绘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


南宋 李唐《采薇图》局部


这幅画的主题思想,据跋尾宋杞说:“……且意在箴规,表夷齐不臣于周者,为南渡降臣而发也。”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南宋 李唐《采薇图》局部

古人说:“喜画兰,怒画竹。”李唐在这件作品中的用笔有些“怒画竹”的味道,心中的郁闷与对“投降派”的不忿随着笔势的游走尽情地宣泄出来。这幅《采薇图》就是一幅寄托着作者真实感情的佳作。在用墨线勾勒之后,作者又将画中人物的衣纹用淡墨再次勾勒,而后略加渲染,显得既饱满又富有韵味。这种技巧既新颖又传神。虽然这是一件以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但山石树木却占有很大比例。山石以粗细不均的硬笔线条勾勒,而后在阴面与侧面用大斧劈皴表现出阴阳向背,笔势迅急沉稳,质感强烈,给人的感觉痛快酣畅。


南宋 李唐《采薇图》局部


李唐还有一幅风俗人物画《村医图》,描述走方郎中(村医)为村民治病的情形,反映了当时人们困苦的生活。


李唐《村医图》


图中树荫下,病人袒露着上身,双臂被老农女和一个少年紧紧地抓着,身边另一少年牢牢地按住了他的身子,他双目圆瞪、张着大嘴,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一条伸出的腿也被人死死踩住,这时的他只能听凭背上的疮伤被艾火熏灼。


李唐《村医图》局部


《村医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比较纤巧清秀,人物描绘用笔细劲精致,毛发晕染一丝苟,造型特征准确,各有特点,显示出作者有着对生活深入地观察和丰富的体验。作品通过对灸艾治疗这一紧张情节朴实无华的具体描绘,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困苦生活,有小中见大的寓意。不难看出,作者对当时下层劳动人民是给予很大同情的。


李唐《村医图》局部


中国绘画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之一,不论画技与画意,他都实至名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
一截朽木下的百年皇家体面
大斧劈写大千世界--李唐国画精选
李唐可比李思训——宋高宗与李唐《采薇图》
南宋四大家之李唐画选——《采薇图》
李唐画《采薇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