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山藏古寺”,人家这幅画“藏”得真好!

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盛开则败,全圆则缺。人生最美好的境界,都在将满未满的期许中。

宋代的邵雍在他的《安乐窝中吟》中如此写到,“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美酒饮至微醺,好花看到半开,留一分清醒,余一份期待,在诗人眼里,这才是最佳的享受。

人生如此,作为诗意和情感表达的国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深山藏古寺”,这是一句著名的诗句,最先出自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

有一次他突发奇想,给画家们出了一道“深山藏古寺”的考题。

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画家不是画庙之一角飞檐,便是呈现出寺外一处墙垣,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将题目中“藏”之意境表达得够含蓄婉约,但最后中选者却是如此一幅画面:在崇山峻岭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乱珠溅玉,泉边有一老和尚在将泉水一瓢瓢舀至身边的桶里。。。

这幅画好在哪里呢?

有和尚在此处提水,附近一定有寺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通过这样的想象与推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便悠然呈现。

此处“无庙胜有庙”。这位画家能得到宋徽宗的首肯,高就高在这里。“深山藏古寺”——人家“藏”得真好!

那些落选的画家并非画技不好,如果不好,根本就没资格参加应考了,他们落选的原因是因为构思平庸。中国画最讲求笔墨和意境,仅仅有笔墨,而没有迁想妙得的意境,怎么能是好的国画呢?!

晚唐诗人司空图在《诗品》中有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非全然不着,而是不做无谓之着,谓作须求含蓄,留有遐想的时空,才能尽得风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徽宗招画师考题:深山藏古寺,作品中根本没有寺庙却令人叫绝
北宋皇帝亲自出题,这6道题难倒无数才子
诗文故事:深山藏古寺
意境-我的诠释-和三个典故
从“深山藏古寺”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意境之美
“深山藏古寺”:不拼画技拼构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