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 李学明的原乡美学
      李学明,1954年生于山东省莘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有《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丛书·李学明》《守望者心迹·李学明——从山林到庭院》《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学明》及《李学明画集》(四卷本)等。

看画家李学明,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几个词:敦厚、朴素、本色、真诚、通透。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农民的外表,文人的内心”。李学明的美学世界很独特,朴素中生长着一种来自文化深处的高雅,接纳性和延伸性都很强,能让你将自己的心灵托付于他,这应是他扎根大地、读书修炼“生长”出来的。事实如此,无论是生活中的李学明,还是艺术中的李学明,都没有聪明迹象,却笨笨地、拙拙地,又很直接地一下子打到澄明境界。这个“打”字有拼打的意思,也有打通的意思,前者是行为,后者是结果,指向却一致。李学明让我明白了“不讨巧”的厉害,“不讨巧”其实就是最大、最高级的“巧”,是大巧,是高级的智慧。
美学面孔,是从人心里长出来的。诚恳的心地、真诚的生活和笔墨的修炼,三者恰好地融合在了一起,长成了李学明的美学面孔:生活味道,书卷气息。他的艺术面貌很明显,但很含蓄,很亲近人,读他的画是放松的,能让人的心灵得到休憩,关键是让人感动。何以感动?李学明表达出来了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精神诉求,为这个时代疲惫困顿的人心提供了安顿的去处,窃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笔墨当随时代”。“随时代”,绝非贴上时代的标签直接描摹时代的自然人文风物,绝非画时代的皮相面孔,而是画时代之精神藏相、人心之深度需求。
李学明 闲岁月 
100cm×19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家在干燥的鲁西平原莘县,却表达出了笔墨的润泽超然,不能不说是一种心灵的浸润、艺术的高格,这个高格来自何处?来自画家的内心,那里横陈着广袤大地的品质、朴素人生的经历、深刻生命的体验,三者合一。朴素的情怀经由水墨生发出来,于是乎,毫无雕饰,一任天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所谓强调的东西在里面,让人一眼望到底,但又有无尽的意味在里面,这是一种很高级的美学境界。布丰说“风格即人”,从文人画的本质上看,“笔墨即人”,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人,李学明历经过繁华,体验过沧海世事,但他不仅没沾染上现代人的浮华习气,却更加走向真诚。正是缘于他诚恳、善良、平淡的土地本色,因为有这个“本色”的生命的底子,他就很自然地就将齐白石的本色接了过来,并和齐白石一样,都从乡土走向了书卷气、文人画,走向了中国画的纵深地带,开掘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美学矿脉。和齐白石的美学一致,李学明的作品格调清新、素朴、雅致,既有原汁原味的生活味道,又具备修炼出来的古雅清高的书卷气,低到尘埃,开出花来,表达出了沉重而又温情、深厚而又悠远、来自乡土深处的情愫。但此刻,这个乡土已不是原始意义上的乡土了,它是经过审美过滤了的乡土,是经过笔墨提炼过了的乡土。从笔墨的乡土到美学的乡土,构建起了李学明的原乡美学,也是农耕文明传统里走出来的当代人的原乡美学。为何我们读李学明的画这样容易实现情感的认同?缘于我们血液里流淌着的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相同的文化基因。

李学明 吟与知者听 

141cm×7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古语曰:“言为心声。”从文化范畴来看,此“言”非止于“语言”,而是可以拓展到所有文学艺术形态之语言。中国画之笔墨语言同样是心声,李可染说“画会说话”,真理也。李学明的笔墨语言是简约而丰富、精爽而馥郁的,他是一个擅用减法的画家。
请君是看,那来自大篆的线,简洁而概括力极强,呈现出一种丰富朴茂的高古之气。中国画是线的雄辩,但画家运用得极为珍惜,那是一种减法。不只对艺术,扩充至万事万物而言,减法即是一门看似简单却高深的功夫,因其追求的是以少胜多、以无胜有,本质上是中国哲学推重的收和藏。李学明笔下的人物、山水、舟楫、亭台楼阁、水边岸上、天际云起,但凡表达对象,一律用很简约的线来完成,这归根于他的书法。李学明的书法有一种平淡冲和、萧散丰沛之美,洋溢着儒家文化的中正之气。画家画画,画来画去,说到底,画的都是自己。李学明的画,掩饰不住鲁西人的敦厚质朴,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最踏实最可贵的品质,称得上是很高级的人生美学。

李学明 柳风 

179cm×97cm 纸本设色 2017年

用墨方面,李学明亦用减法。他的墨也很简洁,很少的墨传达出来的意味却特别丰富。无论浓墨、淡墨、宿墨的单一运用、复合运用,还是积墨之法,都有一种朴素的通透的响亮,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干净”。对于色彩的运用,亦用减法:水墨、赭石、花青,几种原色在水的生发下,澄澈明净,了无尘滓,尽情彰显水墨韵致。真个清凉世界!再炎热的夏天,在李学明的笔下也是一派清凉。
对于经营位置,李学明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许多构图运用了几何处理的方法,长线大块的分割凸显出画面的惊险,一看很意外,再看很合理。他还善于将要表达的元素压在画面一角,大片留白,凸显画面的辽阔感。受过严格的西画造型训练的李学明,很早就对造型有着相当了得的功夫,但在中国画这个语言系统中,我们很难看出他受过西画的影响。他褪去了西画的影子,但留住了现代精神,这是很难的。我们还发现,李学明有意将宋代马远、夏圭的山水构图拿过来配在人物画里,格调清远脱俗,营造了一个文人的语境。在他的画里,也能看到齐白石《借山图》对他的影响。《借山图》表达的是齐白石中年时期壮游途中所见所思所想,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澄明空灵,这是一种接近道禅哲学的美学韵致,大片留白,留给天,留给地,留给云,留给水,留给自己的内心。

李学明 小庭 45cm×64cm 纸本设色 2017年(上图)

李学明 岱宗日出 120cm×120cm 纸本设色(下图)

同样,李学明笔下的人物运用的也是减法,他过滤掉了人类世界林林总总的声色干扰,越到后来,越以老叟和童子为主。作为人生年龄的两极,无论老叟还是童子,其实都是小孩,一派童心玲珑,憨憨的可爱。你看,老者复归于婴,童子更是天真无邪,他们都是赤子。干净世界,干净人心,他们都是静的,他们不是在看山、看水、看云,就是吃瓜、喝茶、纳凉、嬉戏、访友、下棋、听松、赏荷、观鹤、闭目养神、弹琴、聊天,一个字—“闲”!闲出了一种悠远的生命情趣,闲出了一种清雅的中国文化,恍若他们生活在古时候,但他们的的确确都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的人。对于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而言,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气派,见到这种气派,已经很奢侈了。关键是,李学明的画让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心生艳羡的同时,也和画中人一起实现了心灵的“悠游”,实现了真正的放松。我之所以喜欢李学明的画,根本原因是可以到他的画中休息的。人间极乐,神仙世界,不过如此,那是一种人生的淡远和悠然,是文人画的最高境界:悠游。优哉游哉,超拔于物象,抵达澄明之境,在“悠游”中获得了生命的丰盈、精神的澄澈。
善用美学减法的李学明,用如此朴素通透的笔墨,营造了一种清旷之美,他甚至营造出了一种淡远无尘的禅意。读他的画,你会感受有一种古风悠然的澄明世界正在接纳你、亲近你。事实上,中国画自身即是一个圆融世界,本质上有一种哲学的“孤寂”,是和读画者存在着“距离”的。它不随意亲近你,只是远远的在那里。李学明却不同,他的画能让你产生一种艺术的熟悉感,能让你放松和亲近,并能产生共鸣,甚至可以走进去。基于此,李学明称得上真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学世界。

李学明 草堂行乐 100cm×195cm 纸本设色 2018年(上图)

李学明 明月渐东上 35cm×55cm 纸本设色 2017年(下图)

从艺术精神上看,李学明的画应当划归文人画的范畴,无论是美学的趣味、思想的来源,还是笔墨的提炼、意境的营造,都不脱离传统的大江大河,且指向清晰,那就是超越情趣,抵达人生,奔向时代精神的表达。窃以为,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也正是他的独特所在。
真诚是艺术最可贵的品质,虚伪的表达总是与艺术格格不入。源自生命里的那份天然,李学明真诚地拥抱水墨。他的画告诉我们,他从不端着架子画,只是把画画当作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与思想的方式。不在意“我”,忘“我”,其实就是最“完满”地表达自我。此时的笔墨不取悦他人,不取悦外界,而这正是善待水墨、敬畏水墨的表现。反过来看,也只有这样,画家才能得到笔墨的善待。儒家思想认为,君子本色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讷于言而敏于行”,放在中国画里看,这个“言”是水墨语言;这个“行”是水墨行动。李学明画中那种敦厚雍容中的平淡之美,让人觉得踏实、放松、感动。对于中国画而言,能让读者享受到这样的审美体验,还奢求什么呢?反观人心浮躁到扎不下根的当下,真诚的画家已成稀有物种,能感动人的画越来越罕见。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中,在现代化力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中,李学明的画如一曲水墨乡土的挽歌,不激不厉地流淌到我们的内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作者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详见《中国书画》2019年8期】


责任编辑:宋建华   新媒体编辑:崔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百益中国画作品展
【画界乔木熔古铸今】 ── 论王涛诗性美学观照下的写意精神
中国现代人物画珍藏精选
墨意古韵中的乡土情怀 --读钟涛先生山水画
寥寥数笔水墨人体画〈李学迅的水墨人体画〉欣赏
中国当代美术1978~2018 (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