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自北京晚报的杨守敬与过云楼

杨守敬(1839-1915)是湖北宜都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藏书家、书法家,其著作宏富,被称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宜都与苏州相距遥远,但因战争,杨守敬与过云楼主人顾文彬、顾承、顾麟士三代人产生过交集。

  咸丰十一年(1861年),顾文彬因父亲、妻儿先后离世,不顾上级领导的极力挽留,毅然辞职回乡。然而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断了回家之路,他只得滞留湖北。在顾文彬的自订年谱中,记录了他与儿子顾承于次年“由荆州而至宜都县,登岸觅寓,适郑谱香(兰)亦挈家避居于此,朝夕过从,尚不十分岑寂”的情形。顾文彬租了杨守敬家的房屋,在这里为过世的祖父母、父母亲、妻儿撰写了七篇行略,叙述他们的生平、经历及其为人处事的风格。同样,杨守敬在自编《邻苏老人年谱》中,也对结识顾文彬作了描述:“会谱香以吾屋差小不通容,移居于向家巷,而以吾屋转租元和顾子山(文彬),顾本吴中文豪,见余好古,亦大加青眼。”同治元年,杨守敬进京赶考,得中举人,只是之后屡试不售,才专注于学问。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民国初年,五十年沧桑岁月,早已物是人非,顾文彬、顾承父子精心打造的过云楼也传到了第三代顾麟士手上。1913年,杨守敬来到上海,继而赴苏州,本欲拜访顾麟士,恰巧顾氏不在,杨守敬便遗憾地留下字条回沪。事后,杨守敬写信向顾麟士回忆与顾文彬相识的情形:“咸丰末年,尊祖子山先生及令叔敬叔先生避粤匪之乱,僦居鄙舍,其时守敬方弱冠,屈指今已五十余年。前日匆遽,言三十余年者误也。及光绪辛卯守敬由日本归,迂道过苏,谒子山先生,康健如昔,而敬叔已不及见。曾蒙示以珍藏书画,又赐以怡园集帖,惜未与足下接洽为恨。”由于时间久远,杨守敬的记忆有误,在这通书信里有两个小差错,一是“令叔敬叔”,其时陪伴顾文彬居住杨宅的是顾麟士之父顾承,故非“令叔敬叔”;二是光绪辛卯年为1891年,其时顾文彬父子均已过世,他来苏州的时间当为1884年。

  杨守敬向顾麟士诉说近年来的遭遇,武昌起义后,他与家人逃到上海,“以卖字为活,家产荡尽,所剩书数千百箧,书版数千块而已,无处庋阁,卖之亦不能骤尽”。当他听说苏州空屋颇多,可租可购,特地到苏州一探虚实,在介绍人的引荐下察看潘季儒的房屋,可屋子实在太大,吓得杨守敬不敢“问价”。介绍人主动说至少三万元,而房东潘季儒开价四万五千元,他本意花费数千元而已,寻租的房屋只要“能容书架……惟必有空地以置书板,或有废园尤为合宜,又必有水道可通,缘书板笨重之物”。面对潘氏的热情,杨守敬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请顾麟士转达他的谢意。

  顾麟士收到杨守敬的信后,为他寻找合适的房屋,但杨守敬对其提供的卜宅信息并不满意,认为不适用,故也没有再到苏州来实地勘查。因时局尚未稳定,杨守敬考虑还要等些时候再决定是否迁居苏州。虽然杨守敬没能在苏州租屋定居,但他与顾麟士的交往还在继续,既有交流书籍,又有求画之事。杨守敬夸奖顾麟士“六法冠绝海内,敝友甘君翰臣尤所倾倒,欲嘱守敬介绍求一小帧,以偿夙慕”,表示对方决不吝啬润笔之资。同时,杨守敬自己趁机“求一小帧以为纪念”。过了半个月,没有得到顾麟士的回音,杨守敬再次写信,希望顾麟士“速藻”。在这通书信中,杨守敬还谈到一些珍

贵古籍,“北齐人所书《左氏传》一册,王洪范碑一册,丰考功字一册,祈检收……又拙撰《水经注要删》并补遗共十二册,《隋书地理志》一部均呈览”。杨守敬著作甚丰,但此时所余不多,故他表示等将来续印后再送给顾麟士。

  战争改变了太多,因太平天国运动,少年杨守敬结识了中年顾文彬;因武昌起义,老年杨守敬又到苏州拜访中年顾麟士,无法说清的人生机缘让杨守敬与顾氏父子祖孙三代人相逢。杨守敬的三通书信,生动记录下他们之间的情缘,以及那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沈慧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守敬1903年 行书节录《宜都记》镜心
杨守敬隶书赏析
苏曼殊.玉簪记
游宜都楼(2008首)
杨守敬的行书《煙水缥缈》
2016.10.16宜都杨守敬书院纪念(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