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香园论坛
谈到毒副作用,我把它归纳了,中医传统方药运用中,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种方法。作一个补充内容以作参考。这个呢,没有专门讲,教材都列出来了,泛泛提一下。
第一个用法叫多药相配,增效减毒。
这种运用大家实际上经常在运用,司空见惯。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把它归纳出来。这种运用,实际上根本的思维特点,是一种整体考虑问题。恰恰这个运用方法,和现代药学强调的,药味越少越好,成份越精越好,这是相反的。究竟哪个方法,将来最对,或者怎么结合,还是很好研究的问题。而目前我们新药研究,是以成份越精越好,药味越少越好。是以这个标准来走的这个老路。多药相配,增效减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药味功效相近的药联用。配伍可以减轻它的毒副作用。在作用功效方面,它可以产生一种增加药力的,增效。所以开个防风,又开个荆芥,开羌活、开防风开几个,当然比如说要止痛,川芎、细辛、白芷。既有分经论治的用法,很多是出于药量上的差别,并不是说,阳明经痛,我只用白芷,少阳、厥阴经痛,我只用川芎,不是这样。往往多药联用,侧重点上用调剂药量来分清主次。这样的结果,这种用法和现代药学,新药研制不一样。它最好你就一个药。何必三个呢?三个不都是止痛吗?都是发散吗?用一个就最好了。这里面找出单剂,单一成份最精确。真正是排除了复杂联系以后的精确。反而不精确了。所以光想精确,动物实验很多,精确的一定的温度、湿度,一定的条件,非常严格。设备当然非常昂贵,有的一天当中,实验室自动调节温度,因为外界温度整个是波浪式的,弧线的。它一直维持(恒温)。我有时开玩笑说,老鼠反正是你们培养惯了的,品种非常纯,它身上产生的规律,应该找个非常纯的人种来用,它才能很适应。你把人放在恒温箱里,他活得出来吗?你看航天的飞船,为什么要求宇航员要去先训练,还要把他常年生活地区的,多少年内的温度、湿度。每天这么多年的气候变化。搞出一个相应的一种曲线,大家共同能接受那个曲线,它绝不是一个温度、湿度完全一样,光线要模拟早上起来什么样光线,到晚上什么样光线,温度一个曲线变化,因为人本身生活在整体的联系和动态的联系中。你把它绝对精确,那实验室里边,重复,很好重复,但是你这个最终研究目的,是拿到生活在整体动态中的复杂联系中的人身上的,它就不行了。所以最早的研究药物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他们讨论,我们妇科常用的药物,很多,选择来研究对子宫收缩的影响,刺激子宫收缩,为了客观,为排除复杂联系,把家兔离体子宫的技术很高呀,离开身体,存活状态的,离体子宫,用各种药物的成份去试,来确定度数,这个药收缩到几度,这个到几度,结果弄出来,跟我们妇科用的很多药不符合。长期作用下,长期临床当中验证有效的,它那个度数不高,应用的少的,它度数高。很多人讨论中医用药有问题。我正好八十年代参加了一次讨论会,我听了半天,我说我不懂你们相信兔子还是相信人,孕妇有没有把子宫拿到外面生娃娃的?没有的。而且药是不是直接把它倒在子宫上,不是的。这样去激化以后,综合作用以后,你知道它直接发生作用,间接发生作用怎么作用?你就这样去否定它?思维特点完全不同。但是很多以此为标准,以此为依据来否定。
在这种配伍上来讲,我说同性毒力“共振”,沿用物理学上的名词,就是说,一个药,如果用它的单味药,要达到这功效,绝对它用量要大。随着用量增大,副作用也会增大,任何药都有副作用,我们往往采取相似功效的药物,都要相配。都要相配,当然有一个选择,选择当中,就说它的功效是相近的。而且又经过长期实践的验证,有的可以产生前面讲的协同作用,有的彼此增强药力,就增加主药的,君药的单味药物的药力。使得它增效。
同时往往分类不同的药物,它的毒副作用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你同一个药物,用量增加,增加了以后,它副作用,随着用量的增加,毒副作用的增加,它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并不等于说,你加一倍用量,毒副作用仅仅增加一倍。不见得,它有共振作用。
这一点,七十年代做过实验。大家都知道十枣汤。那是用于血吸虫病腹水。南方一带用得多了,确实有效。这个方里边服法、配伍,这都很有关系,用量,特别是人们研究,运用现代的思想,甘遂,芫花,大戟,中医把它也分工,有的驱除经隧当中的积水,有的驱除五脏积水,五水,有的治疗胸膈的伏饮痰痞,那都是泻下逐水,共同功效,都是这个。应该说功效相近。但是,里边应该说力量最大是甘遂,它能够攻逐经隧,经隧无处不到,力量最大,大戟是作用于脏腑,芫花好像是局限于胸膈,这是在同中之异。共同泻下逐水基础上,给它一定的区分功效。单用甘遂行不行?做实验。后来临床第一次服药各0.5克,药粉装胶囊,把枣煎汤送服。那我用1.5克,三倍,大家的药量的三倍,分别来做实验,副作用大得多。我分开以后,功效相近,可以增效。副作用的方向不完全一致,所以这叫同性毒力“共振”,异性毒力“相制”,反而降低了毒副作用。这个道理,也可以现代药学研究当中应该吸取。不是说越精越纯越好。越精越纯副作用越大,越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所以这个配伍方法,可以说在临床上很多,黄芩、黄连、黄柏,功效上三焦兼顾,清泻三焦的大热,清泻三焦的热毒,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同用以后,比单用一味三倍药量,药量增加到总量,那毒副作用大得多。这不是我们很好的中医上独有的,多药相配,增效减毒的一个方法吗?
像这类的总结出来,对我们指导临床的运用,是很有好处的。也是在中医学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到后来时方相对药味,比经方多的原因之一。经方的要求辨证很准确,时方有时考虑面宽一点。各有特点。从这一点,我们归纳这个控制毒副作用,十种方法上比较特殊的一种。因为过去不太强调了。
第二个,药量控制。历来用量有一些规律性,当然不同时代的度量衡不同,还有一个时代用药的特点。有的时候某些医家有自己独到之处,但他也体现在避免毒副作用综合因素。我归纳十种因素谈到药量其中是一种。有的是把各种结合起来。但毒副作用,跟药量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经常都有这个量到多少,多少到多少,不同用量档次,涉及到功效发挥方向,也涉及到毒副作用的控制。用量太大,肯定会有副作用。
现代很多用量越来越大,这也在研究现代为什么造成这个了。但是其中有不少是盲目的。我开药用量都比较小,很多医院,经常请到那里去,带学生、带研究生临床实习,都很欢迎,看病病人也不少,但和他们开玩笑,院长跟我说,你的量太少了,药太便宜,一副感冒药,一块多人民币,我说过去70年代,我就开这么几毛钱。他说你能不能开了汤药,再开几盒成药嘛!我说“汤者荡也,丸者缓也。”那他的病是怎么样的,我就用怎么样的。这不是乱搅和吗?人家什么都给用上去,所以药量还是应该仔细把握的。要仔细斟酌。大家看蒲辅周医案,秦伯未的医话里讨论的,也就是说我们现代的,时间不远,他们用量是多少,隔的时间并不长呀,这几十年里边的人,像岳美中他们用量特点,有没有一开药就开出一包像牛药一样的呢?用的熬的锅都很大呢!20克,30克很多好像司空见惯了。这个应该说不是我们《方剂学》里边正常药量的范围。特别《方剂学》,介绍学习了很多古方,要体会中间的,那个时代用量的特点。
因为从宋以后到我们现在来说,度量衡差别不是很大。清代到现在也有差别。台湾地区用的度量衡,基本是清代的。所以他们的一钱等于3.75克。我们现在一般一钱3克左右这样算。两边度量衡有差别的。但是应该说,一钱3.75克,这个一钱等于3克,这种误差,还不是太大。你不可能现代药用量用得那么多。这是药量控制。
第三个,炮制减毒。
这个就很多了。具体方子里,很多元素,提出了某些药的炮制要求,有特殊意义的。《方剂学》学习当中要提出来,要关注。
另外,君臣佐使里面,佐药里边,佐制药的配伍,反佐药的配伍,也是针对副作用,不良反应的。这一点,后边君、臣、佐、使里要讨论佐药,君、臣、佐、使里比较复杂的一部份。在这里就不多讲。
包括煎药方法的要求,煎药方法可以增加药效。煎药正确的话。比如大承气汤里,大黄后下,小承气汤里的不后下。调胃承气汤里,大黄和甘草合在一起去煎。这种煎的方法,直接影响效果。同时煎药方法,也是控制毒副作用的一个方法。比如象为什么乌头制剂类的东西,先煎一定的时间,这主要还是为了控制减缓毒副作用。这个今后结合具体方剂,还会要讨论一些。
道地药材的强调也是很重要的。保证疗效,避免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现在国外有很多地方,都想大家都来中国买药,都吃中药,对中国经济当然很有好处。他们也发愁,中医药走向世界以后,国外逐渐重视了,将来这药少了怎么办?有时候外国人想的问题,比我们想的还远,我们中国近几十年容易考虑的问题近,吃光,吃光不拉倒吗?对吧?他这考虑外国同类的,同种属的科属的植物,能否代替,国外的栽培等等。这个问题在美国就很多,包括美洲最早的,涉及到中药的药厂,东方药公司,一年产值很高,他就提出来,能不能我们这里种,我说中医有个道地药材,这个道地药材的道理,从现代这个手段研究,还没有太多的理性解释,我说至少有一点,人和药物,应该说动物、植物,或者高等动物、一般动物之分,或者是生物和矿物之分,有很多共通的东西,你比如说人,我从中国大陆,坐飞机到美国来,头两天我水土不服,除了时差的影响,还有吃你这水不舒服。就会产生消化道的一些反应。其本质呢,是我长期生活在中国,生活在四川,或者生活在江苏这些地方,我身体里面的微量元素的一种基本比例,和当地的地壳基本比例是一致的。我突然大老远,转了半个地球跑到你那里,你那里的微量元素的基本比例,跟我们那里的不完全一致。这个是有科学根据的。这是地质学院的教授教给我的,当时研究水土不服的时候,我有很多病人都在当我老师,喜欢跟他们讨论这些问题,因为很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搞气象研究的,告诉我,汉代的当时的气候,他们又偶而翻到汉代生的病,这些全世界情况,搞地质的老师,教了我很多东西。他这个解释对水土不服呢,就很科学。所以我们原始的治疗水土不服的方法,民间方法,大家一听都很想笑,我讲给美国人听,他们开始笑,后来一想,很有道理呀,我说你要从你的家乡,出远门时候,包一包你家乡的泥土,到那个地方以后,刚到,你把它拿一点出来水里泡,泡了拿纱布过滤。他说多少纱布,我随便说,七层纱布。没什么根据的。因为我们古代过滤用到七层砂布。过滤以后很清的水。熬了喝一点。头两三天这样喝,就是一个过渡。慢慢体内的微量元素的摄入比例。在当地的一个过度过程、适应过程。减少水土不服。古人是这样。但现在医学的有些同志,一听,笑话,中医还吃泥巴水,光笑你。不知道里头那个道理。所以这个作为药物长期生产在某个地区,具有的特性和副作用程度,和它的微量元素这些有关。现代世界医学,西医学,还没有发展到微量元素,这元素医学阶段。这也是四川大学,生命工程学院院长,陈方教授在讨论当中教给我的。我这个人和现代的很多新东西,应该是个科盲,就跟他们一点点学啦。现在最时髦的开汽车、计算机、说外文啦,我是一窍不通,但是听他们讲的这个道理,现代很重要的一个走向-元素医学,第三代。细胞医学。细胞学是基础的细胞第一代,第二代分子生物学,分子水平第二代,以后元素水平。
这个作为道地药材,它产生的地方,它长期以来,它这种生物,和它的微量元素当地的,形成一种同比例。有很多共性。你在别的地方就不同了。不一定功效完全一样。毒副作用不一定一样。桔生淮南之为橘,桔生淮北之为枳,对吧?古人早就说过,就认识到这个特点,用到我们这个道地药材的解释里边,一个道理。所以既有它功效保证的方面,也有毒副作用控制的方面。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当学生时候去新疆,新疆很多像戈壁沙漠一样的,从乌鲁木齐过天山到阿克苏,去的时候,问我们能不能这里搞甘草膏呀?我说看看甘草。我们一看,长的甘草,根根很粗,像树一样。我说我还没见过这种甘草。大家吃吃看,好几个同学中有两个人,吃了一顿,甜味倒不错,当然药味也很浓,流鼻血了,很热了。这里甘草你说拿来做国老,甘草膏,国老膏,来调和诸药,它能行吗?
所以这个药性,在不同地方都不同,所以道地药材是要重视的。因此我们历来传统药铺,都遵古炮制道地药材,它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九个,剂型的限定,就和后面剂型,一定要遵照适用的剂型选择。
最后第十个(辩证论治的总体把握)这些都是具体的方法,总前提还需要什么呀?控制毒副作用,辨证要准确。我前面说过,寒证你辨成热证了,性质都不清了,部位不清了,功能定位那个位,都不清了,那你谈得上什么疗效?当然不是对证候下药了。那当然产生副作用。最后一个是你辨证论治,总体把握正确,那治法才能正确。这是避免毒副作用的前提。
所以要说中医控制毒副作用,有这样多的内容。我想总还有一些可以给现代医学面临的很头痛的问题,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它的毒副作用问题,现在每隔几年,一大批药就不用了,就是这些药又不能用了,那些药又不能用了。这是讨论的中医药控制毒副作用的一些主要方法,以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 09讲
方剂学 09讲 方剂配伍的目的(二)
邓中甲:药物毒副作用。兔子器官离体技术,膀胱灌注术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中药学》知识点梳理
服中药的禁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