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篇名诵 | 张家声咏诵杜甫《新婚别》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朗诵:张家声   雷声

撰文/制作:雷声

苍莽中原,阴云密布。
急促的马蹄声划破过寂寥的夜空,惊醒了梦乡里的村庄。
马背上,士兵吹着号角,传达着将军的命令:“新兵明晨出发,新兵明晨出发!”
一个农家小院,两间简陋的土屋。
窗户纸上贴着一对大红囍字。
屋内,四方木桌上铺着红桌布,一对尚未燃尽的红烛摇曳着昏暗的烛光,桌上有一壶小酒,还放着几盘尚未吃完小菜。
炕上,红被、红褥,红帐子,一对新婚夫妇睡梦正香。
忽然,新郎被号角声和院内的马鸣声惊醒。他轻轻唤醒酣睡的新娘:“你听,吹号了,天快亮了,我也该走了。”
 新娘一把拉住新郎,哭泣道:“不,你慢着,怎么说走就走,我不让你走!
新郎安慰新娘:“别这样,会哭伤身体的,不要哭了,好吗?”
新娘抹了一把泪水,哽咽道:“难道我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的就这么短吗?难道就这像这菟丝子缠绕在蓬麻上长不长吗?奴家满心指望嫁个丈夫终身有靠,早知这样,还不如一生下来就被丢弃在路边呢。”
“我也不想走”新郎一边穿衣一边对新娘说:“可是军令如山,不走可这么行啊!”
新娘坐起身,依偎在新郎怀里说:“我与你结发为妻,可你连床都没有睡暖就要走了。”
轻轻推开新娘,新郎下炕穿上战靴:“叛军现在已经攻到河阳,离我们的家不远了。我走之后,你要好好孝敬父母。”
“于归三日,告庙上坟,才叫成婚。我与你暮婚晨别,我这样的身份怎么样去见公婆?奴家在家中备受父母疼爱,今日有了归宿,哪知君夫又要赴战场,怎不让为妻寸断肝肠?”
再也不忍心看一眼泪眼朦胧新娘,新郎推开房门,快步走到院里,解开树上拴马的缰绳。
“夫君,等等”新娘追出房来,紧紧拉住新郎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去吧,别挂念我,也别为这一别难过。要不是怕女人在军中影响士气,我发誓要随你出征。我这身出嫁的罗裙从此也无人看了,还是脱了,这脸上的红妆也洗了吧。”
“别,别,你让我再多看看。”
“算了,我还是当着你的面洗了吧。等你回来,奴家再更衣打扮。”
一对小鸟在枝头欢唱着,用嘴相互啄着对方的羽毛。
“夫君,你快看,你看它们多亲热啊。世上就连成双成对的鸟儿都不分离,人间的事却总不能尽随人愿”
新郎翻身上马,大声对新娘说:“打败了叛贼,我就回来跟你团聚。”
“我等着你,等你回来,白头偕老。”
“集合——”
“夫君,等等......”
“出发——”
“夫君......”

新婚燕尔,暮婚晨别,强忍离别之痛,鼓励夫君参战杀敌,这是诗圣杜甫在《新婚别》中为我们塑造的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曲折而深刻地书写出安史之乱中百姓生离死别的悲哀。

杜甫44岁时,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持续近8年,使唐朝逐步走向衰落。此后的15年间,杜甫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中,艰难地走完了一生,但他爱国忧民的情结始终没有改变。
安史之乱爆发前,杜甫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用这两句千古名句,将巨大的贫富差距、鲜明的阶级对立,表达得精准而传神。而令诗人无比悲痛的是,44岁时杜甫前往奉先看望妻儿,家中竟然是这样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杜甫的幼子没有吃的,刚刚才被饿死。作为官员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家早已饿殍遍地。因此,杜甫对安史之乱给以深深地谴责,目光始终注视着战争中的苦难百姓。
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这一年,杜甫48岁,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沿途亲眼目睹了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写下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新安吏抓丁,“青山犹哭声”。石壕吏“捉人”,“老妪”愿充军。“子孙”阵亡,百家“空巷”。战争的残酷,人民的受难,诗人痛彻心脾。
《新婚别》是杜甫著组诗三“别”中的第一篇。它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诗人运用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用“贫家女”的个性化独白形式,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新娘形象,并在新娘身上倾注了诗人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同时,《新婚别》又具有现实主义精雕细琢的特点,诗中女主人公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没有给读者勉强和抽象之感,特别是全篇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新婚别》可分为三段,每段意思层层递进,深刻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从“兔丝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是第一段,是写新娘向丈夫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和内心的痛苦。新娘的内心世界十分复杂,尽管诉说的对象是自己的丈夫,但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婚前是不可能见面,更不用说话啦。今天,才是婚后的第一天,所以新娘说起话来还有几分羞涩,几分腼腆,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巧妙地打了一个比方。“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兔丝,也叫菟丝子,是一种蔓生的植物,一般都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所以,古人经常用兔丝比喻女子对男子的依附。在《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的名句。“蓬”和“麻”都是很小的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菟丝的蔓儿也就不能长长。新娘用这个比喻是指自己所嫁之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背景,没有势力,所以才会在婚后第二天就成了一名征夫。在封建社会里,女子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现在她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是一种加重的说法。新娘之所以会伤心到这步田地,“结发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原因。“结发”二字,说明新娘对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然而,洞房花烛夜,竟是生离死别时。头一天晚上,刚刚洞房花烛,第二天早上新郎一爬起来就是生离死别,仅仅一个夜晚,两个新人连家里的床席都还没有焐热乎呢。这种分别岂不是太过于匆忙了吗?
我们知道,古诗在写作时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但是,我们今天读起《新婚别》这首诗,发现诗中许多地方是非用感叹号,不足以表达新娘内心的愿望与心酸,而每一个感叹号都充满了辛酸,饱含着血泪,读起来一唱三叹,感人至深。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是第一个感叹句。设身处地为这对新婚夫妇想想,头一天晚上,刚刚新婚燕尔;第二天早晨,就要劳燕分飞,这是多么残酷,多么残忍,多么不近人情。再说,新娘刚刚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和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丈夫的离去使她孤身一人,需要面对非常生疏而复杂的家庭关系,从各个方面来说,她都太需要丈夫在身边支持与帮助。可是,新娘就连这样一个最起码的愿望也不能实现。难怪她会感到这种分别实在是太匆忙、太过分,出乎意料的根本让人无法接受。退一步说,如果这种分离不是去打仗也还罢了,因为他们早晚还可以团聚。可偏偏丈夫现在是要到河阳作战,生死难测。古代婚礼规定,新娘过门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庙、上祖坟,然后拜见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而“暮婚晨告别”,眼前的新娘媳妇的身份都没有明确,又如何去拜见公婆、侍候公婆,又如何与一家老小相处?所有的这一切的一切,现在都无从谈起,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新娘的命真苦啊!

按古代仁政,男子新婚期间是免兵役的。而诗中这位新郎头天晚上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奔赴疆场。杜甫如此用笔,可见其胆识之高,选材之巧,构思之妙,也看出他对唐朝弊政揭露之深。“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明战争危急,安史叛军已打到离家门不远的河阳了;二是指出新婚别的直接根由是战争,同时点明这是“守边”战争,为新妇后面的一番言辞设下了伏笔。从诗的结构上看,这两句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做了铺垫。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广大地区沦陷,边防不得不往内陆一再迁移,而此时,边境是在洛阳附近的河阳,守边居然守到唐王朝自己家门口来了,这不能不让诗人感到十分可悲可叹。所以,这两句也是对统治阶级昏庸误国的讥讽。

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是全诗的第二段。新娘将自身的命运转到了对即将出征的丈夫的关心上。当初在娘家的时候,父母一直把我视为掌上明珠,异常疼爱,可是总不能把闺女藏一辈子呀。女大当嫁。我是抱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决心,走进了全新的婚姻生活,誓与丈夫生死与共。“鸡狗亦得将”,“将”就是“跟随”的意思,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这段中,第二个感叹句是“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作为新婚一夜就不得不忍痛与丈夫分别的妻子来说,丈夫此去实在是吉凶难料,生死未卜,这怎么不叫她柔肠寸断,悲痛欲绝?万一丈夫有个三长两短,她后半辈子的光阴将如何打发?想到这里,新娘忍不住要不顾一切的跟着丈夫一同去前线。是死是活,两个人呆在一起总比一个人在家里日思夜想,望穿秋水强。可转念一想,军队怎么会容许青年女子随夫出征呢?新娘欲去又止,思前想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这一段独白反反复复,莫衷一是,充分反映了新娘在与新郎分手之际,那种方寸大乱、心乱如麻的矛盾心态,非常曲折、深刻,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唤起人们对这对新婚夫妇的深切同情。
诗的第三段是从“勿为新婚念”到“与君永相望”。在这里,新娘经过一番痛苦的倾诉和内心剧烈的斗争以后,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中,从对丈夫的关切中跳了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远了。第三个感叹句是“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这里,没有了哀怨沉痛的诉说,没有了开始的吞吞吐吐,新娘有的是酣畅淋漓的鼓励,有的是生死不渝坚贞爱情的表达。而这一切是通过一些看似不重要,其实却大有作用的细节表达出来的。“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新娘说,我是贫苦人家的女孩,不知费了多少心血才好不容易置办了一套美丽的嫁衣,它寄托了我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但从今天以后,我再也不穿了。我要把这身嫁衣连同对你的思念一同深深地埋藏起来。我也要当着你的面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你走后,我再也不是一个只穿新衣理红妆的新嫁娘了,而是一位丈夫为国出征的思妇。我将以我的全部身心,操持家务,孝敬公婆,使你没有后顾之忧,我要日夜为你祈祷,盼望你在前方英勇杀敌,早日凯旋。

我们应该给“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因为这两句诗固然是新娘对丈夫坚贞专一的爱情表白,但更可贵的是,新娘此番话的目的在于鼓励丈夫,叫他放心奔赴战场,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去杀敌。新娘对丈夫的鼓励是明智的。因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努力杀敌之上才有可能实现。应该说,新娘是识大体,明大义的。尤其是最后四句“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四句是全诗的总结,其中有哀怨,有伤感,但是已经不像最初那样强烈、显著,主要意思还是在鼓励丈夫,尤其是用“与君永相望”这样含情无限的话,用生死不渝的爱情来坚定丈夫的斗志。“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是比喻,虽然还是对自己新婚不幸运的感伤与哀怨,但口气已不如开头那样激昂强烈,只是在叹息自己现在的命运还不如那些比翼齐飞的鸟儿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全诗的第五个感叹句是“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也是全诗的结尾,表达了妻子最终的心愿。尽管丈夫此去前途未卜,但是她仍然不肯绝望。虽然眼前的一切的确是事与愿违,不过只要一息尚存,她与丈夫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就会永远陪伴着她。或许有一天,她的真诚会感动苍天,到那时他们夫妻就会再次相聚,到那时他们就会白头到老,过上安定美满的和平生活。

《新婚别》全篇都是新婚妻子在婚后第二天早上,对即将奔赴前线的丈夫告别时的独白,情之所至,忘乎所以。它一连用了七个“君”字。随着频频的呼君声,“几于一声一泪”。她怨愤而不失理智,柔顺而蕴藏刚强,多情而又专一,一位感人的新娘形象深深印进了读者心里。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在这两句诗中,两个“君”字是连在一起的。暮婚晨别,床席未暖,洞房花烛之夜,竟是生离死别之时,新娘如此悲苦。上句说得何其郑重,下句又说得何其痛心,两者形成的强烈反差,唤起了每一位善良的读者,对这对新婚夫妇命运的极大同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感人效果。
第三个“君”字是“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这充分展示了新嫁娘被夫君命运的担忧。虽然丈夫去的地方并不遥远,但是河阳当时是敌我双方交战正酣的前沿阵地,仍然叫人放心不下,因为“守边”一词充分体现了丈夫此次不远之行但凶险万分。
第四个“君”字是“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暮婚晨别,新郎奔赴九死一生的战场,新婚的幸福未享,死别的熬煎先尝,这怎不叫新娘心痛如割、肝肠寸断啊!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新嫁娘对夫妻命运的担忧。中国民间大都有一种习俗,对“死”这个字是避而不谈的,而使用一些“走”、“去”等比较间接的词语来替代。可这里,新嫁娘根本顾不上这些避讳,直接说丈夫去的地方是“死地”。可见,在她看来,夫君此行绝对是凶险万分,一想起来就忍不住痛不欲生,哪里还顾得上那些语言上应该注意的避讳呢!
第五个“君”字是“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这是新娘心急如焚之后的醒悟之言。开始,她要与夫君誓死相随,共赴战场,说过之后,连她自己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越是这样深明事理的人,越是明白自己与丈夫的这种处境,是个人无法改变的。她只能做自己可能做的事,于是就有了又一次对夫君的呼唤。
第六个“君”字是“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世界上所有的新娘都愿意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向丈夫,向自己,向亲友,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幸福与交好。现在,新娘深感自己没有这种需要了。因为,她不幸福,她的丈夫也不幸福,她觉得自己的交好,如果没有夫君在身边,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让丈夫安心出征,她要主动放弃自己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这种情操在中华民族的女性中并不少见。比如,在《诗经·卫风·伯兮》中就有这样的诗句:“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从丈夫出征后,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零乱得像蓬草,以此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而《新婚别》中的新嫁娘却更进一层,现在她就当着丈夫的面脱掉嫁衣,洗去红妆,表示对丈夫忠贞不二的爱情。可以想象,丈夫在听了妻子的这份表白后,其内心的激动是无以言表的。
第七个“君”字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迕”是抵触的意思。“人事多错迕”是指新婚好事多磨。虽然夫妻二人没有办法改变生离死别的冷酷现实,那么,我们就在有生之年,天各一方,长久地两地相望吧。新娘将千言万语、种种情肠,化作一句铮铮誓言“与君永相望”!
清代学者仇兆鳌在评注《新婚别》时,也对七个“君”字也做了精辟的评注。他说:“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相望’,志之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

作为一首成功的现实主义诗歌,杜甫在创作《新婚别》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构思。因为,杜甫本人不可能有这种生活经历,也不会去偷听新娘送别新婚丈夫的私房话。但是,经过杜甫大胆构想而创作出来的新嫁娘,却让人感到形象饱满,有血有肉。新婚之夜的第二天,她就要被迫与丈夫分手。在经历了十分痛苦的内心斗争之后,她毅然抛弃了个人小家庭的恩怨,鼓励丈夫“努力事戎行”,从而在战争与生死面前,表现出中国女性的伟大与平凡。她与《石壕吏》中的那位“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的老妇一起,成为杜甫为中国诗歌宝库贡献的极为光彩的女性形象而流传千古。

(2020年11月16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新 婚 别

杜甫(唐)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译文

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朗诵者简介:
张家声,回族,河北沧州人,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从50年代便涉足广播,1984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为十大演播艺术家,1991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主演过曹禺的《北京人》、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等几十部话剧,并获全国话剧演员"金狮奖"。主演过《武士敏》等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党小组长》;在电视连续剧《师魂》中饰演教导主任,该剧曾荣获电视剧"飞天奖"。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新婚别》:借男女新婚之夜的私房话表露民间疾苦,别具一格
杜甫 《新婚别》 赏析
杜甫五古《新婚别》读记
杜甫三吏三别---新婚别 赏析
唐诗赏析 新婚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四十二首《新婚别》(杜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