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谔谔之士有重望

原标题:谔谔之士有重望

林义成

吕蒙正(946-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宋真宗朝三次为相。读《宋史·吕蒙正传》,对他“质厚简宽,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颇有感触,遂记之于后。

1、“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

为官临财不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与吕蒙正此事类似,成语“不贪为宝”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古往今来,因不懂此理而身败名裂者颇多。也许在贪者看来,古董越古越值钱,“能照二百里”之古镜,收藏尚且不及,送上门来还不要,岂非愚痴?然吕蒙正一句笑谈,便将古镜拒之门外。其寡欲不役于物,与“不贪为宝”相承。《续资治通鉴》言及吕蒙正此事:“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李卫公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其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

2、“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士庶皆罹剽掠,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赐,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矣。’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

这近乎晋惠帝说的“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宋太宗自鸣得意的“致此繁盛”,也仅限于天子脚下而已。城外不远处,便有许多百姓面露饥色,甚至有人因饥饿而死。倘宋太宗能走出深宫,去乡间看看,怕不会出此言。其高高在上,不知民瘼,可谓之官僚主义。而吕蒙正对其敢进诤言,直陈民间实情,彰显其关心百姓、正道直行的情怀。“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犹如赵高指鹿为马,群臣附和;“君有过不能谏,又顺之者,长君之恶也”(朱熹语)。当上级存有过失甚至决策错误时,下属应有“谔谔之士”的勇气,直言无讳,提出不同意见。至于“上变色不言”,亦亟须创造敢讲真话的环境。为官贵在体察民瘼、顺应民意,难在对上级说真话、道实情。倘官员只唯上、不唯实,唯唯诺诺,明哲保身,只能为百姓所唾弃。

3、“蒙正初为相时,张绅知蔡州,坐赃免。或言于上曰:‘绅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贫时勾索不如意,今报之尔。’上命即复绅官,蒙正不辨。后考课院得绅实状,复黜为绛州团练副使。及蒙正再入相,太宗谓曰:‘张绅果有赃。’蒙正不辨亦不谢。”

为官整肃贪腐,必为贪腐者所不容;故其为人误解、非议乃至诬陷中伤,亦在所难免。当此之时,何以处之?吕蒙正可谓一面镜子。其查处贪官张绅,有人告他贫寒时曾向张绅要钱不成,便来报复。此诬告可谓阴险。好在考官者据实查证,真相大白,“张绅果有赃”。吕蒙正虽被冤枉,却宠辱不惊。因为,“身正不怕影斜”,公道自在人心,事实胜于雄辩。由此看,“打铁还须自身硬”。执纪执法,惩处贪腐,不仅需要勇气,还须自身清正。即如吕蒙正清廉自持,秉公执法,故不惧飞短流长、恶意中伤。

4、“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谴,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

按北宋父贵子荫的惯例,倘父为相,子可授七品京官。然到吕蒙正的儿子按定制授官时,他则上书皇上,念及天下贤能“不沾寸禄者多矣”,儿子尚小,受此宠荫,怕会遭祸殃,便委婉说以后再说。“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相形之下,如今有的事业单位就业“近亲繁殖”,几乎满局皆是“父子兵”,岂非不及古贤?倘说改革难,难在顾及公平正义,从自己改起。身为封建大员,吕蒙正能克己奉公,一改旧制,即便不那么彻底,其精神亦颇可效行于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传记-宋史·吕蒙正传
文言百练:吕蒙正
两朝三度入相,其家族曾三世为相,吕蒙正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满清等级表(全)
智者风范(吕蒙正)
智者风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