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括的另一面

沈括的另一面

沈括乃一代复合型人才,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多个领域多所建树,仅一部《梦溪笔谈》就足以留名后世。然而,其为人又多有可议者,甚至为人所不齿。北宋有一桩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令司马光、东坡等一大批人士罹祸。为此,东坡有两首绝命诗,对当时命悬一线的境况作了描述。其一: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据说,其始作俑者即为沈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一元丰二年中,《元祐补录》:沈括集云,括素与苏轼同在馆阁,轼论事与时异,补外。括察访两浙,陛辞,神宗语括曰:“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括至杭,与轼论旧,求手录近詩一通,归则签帖以进,云词皆讪怼。轼闻之,复寄诗。刘恕戏曰:“不忧进了也?”其后,李定、舒亶论轼诗,实本于括云。元祐中,轼知杭州,括闲废在润,往來迎谒恭甚。轼益薄其为人。暂且撇开这段公案不谈。

据同为北宋的魏泰《东轩笔录》:王荊公再罢政事,吴丞相充代其任。时沈括为三司使,密条常平役法之不便者数事,献于吴公,吴公得之,袖以呈上,上始恶括之为人。而蔡确为御史知杂事,上疏言:“新法始行,朝廷恐有未便,故诸路各出察访,以视民之愿否。是时沈括实为两浙路察访使,还,盛言新法可行,百姓悦从,朝廷以其言为信,故推行无疑。今王安石出,吴充为相,括乃徇时好恶,诋毀良法,考其前后之言,自相背戾如此。况括身为近侍,日对清光,事有可言,自当面奏,岂可以朝廷公议私于宰相,乃邪害正之人,不可置在侍从。”疏奏,落括翰林学士、知制诰,以本官知宣州。

对此,《宋史》也有记载。称谓和文字上稍有不同,基本事实却一致且更为详尽:权三司使沈括守本官为集贤院学士、知宣州。先是,侍御史知杂事蔡确言:“括以白札子(已拟定而未用玺的诏令。诣吴充陈说免役事,谓可变法令,轻役依旧轮差。括为侍从近臣,既见朝廷法令有所未便,不明上章疏,而但于执政处阴献其说;兼括累奉使察访,职在措置役法,是时但欲裁减下户钱,未尝言复差徭,今非其职而遽请变法,前后反覆不同。朝廷新政规划巨細,括莫不预,其于役法,讲之固熟,如轻役之不用差法,括前日不以为非,而今日不以为是者,其意固不难晓,盖自王安石罢相,括恐大臣于法令有所改易,故潜納此说,以窥伺其意,为附纳之资尔。括自选人不数年间拔擢至此,宜如何图報,而乃颇僻翻覆,挟私害政,甚非陛下待括之意也。且括自主计以來,一无所补,其驭下则取悦而已,其事上则观望而已,中外之所共传,圣明之所尽照,而阴以异论干执政,欲变更役法一事,尤为显著。窃闻中书亦尝以此札子进呈,下司农寺相度,天慈兼容,既不加诘,而臣以弹邪绳奸为职,安敢避默?伏望陛下推括之情,特行罢黜。”

于是,诏札与括知。括言:“臣自惟超冒时久,无一补称,衅累日深。臣僚所言,皆中臣罪,岂可复当事要?臣见在所居待罪。”有诏令括就职。确又言:“近弹奏括罪状,未蒙施行,或闻括诡求罢免,有诏却令供职。倘如所闻,朝廷待括如此,臣窃惑焉。且括谓役法可变,何不言之于检正察访之日,而言之非职事之时;不言之于陛下,而阴言之于执政?括之意岂在朝廷法度,但欲依附大臣,巧为身谋而已。伏望陛下去邪屏奸,断在不疑,正括之罪。”故有知宣州的前命。虽然沈括在自志中为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辩护,看来也并不能洗脱“前后之言,自相背戾;颇僻翻覆,挟私害政。”之名。

社会中,尤其在一个向来注重节操、推崇德行的文化中,人品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安身立命的根基。无论凡夫俗子,还是达官名士,道德缺失,人品瑕疵,始终是一个无法磨灭的污点。洁身自好,守道不逾,堂正为人,兢业为事,一以贯之,即便不能秉持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至少也不能失之于与人为恶。此其一也。其二,社会中往往存在一种为尊者讳、为名者讳现象,就象对沈括之类的宣传介绍,就从来都是正面而光辉的形象,而让其不甚光彩的一面静躺在沉寂的史料中存而不论。更有甚者,对一些人和事人为设置一些不容涉足的禁区,从而试图使曾经发生过的事实,让时间冲淡,让记忆遗忘,让痕迹湮灭。《礼记 中庸》有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这才是客观公正之道。

对于事实,全面记载,自有公论。如果只讲成功,不讲失败;只讲成绩,不讲错误;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甚至只让人看光明面,而对阴暗面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甚至是有意遮盖,或者反其道而行之: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全盘否定,那么,这种做法本身就既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误导,更是一种错误而有害的历史观。而且,综观历史,事实真相从来就难以被彻底掩盖。因此,重要的是:无法防人口,公心为人事。道义不亏缺,坦然对青史。须记住,历史是什么?前人做事,后人评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二百六十三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二
苏轼与王安石的巅峰对决
执法严明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理想和追求,尽管他们追求的背景、追求的目的及追求的表达方式...
宋代宣州知州群体研究(三)
沈括与宁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