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养生法

和被尘封在历史博物馆的其他辉煌文明不同,中医学基本上保持着整体原型,从2000多年前走到了今天。历史是公正而严酷的,它并不偏爱中医,能够如此,主要是由于中医学本身的科学性、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活的实用价值。


中医学把人的自然、生物、心理、社会属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认识生命过程、生理、病理、疾病诊治和养生防病,并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主要诊治方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治体系均奠基和形成于《黄帝内经》。《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81篇,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长达六七百年的时间里,由多位医家相继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古医经。

《内经》的指导思想——整体恒动观

《内经》把人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看做一个统一的、随时空推移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整体。

天地是统一的整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道:“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意思是我们的上面是天,下面是地,泛指我们生存的自然界空间。认为风、热、火、湿、燥、寒六气的运动变化形成了春、夏、长夏、秋、冬这几个季节,使得地面上产生了万物、生命。这些生命现象在地面上经历着“生、长、化、收、藏”或“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

人体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医学把人的形体结构、功能活动、精神情志、自然现象进行了一个广泛的归类,强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疾病时,不仅要考虑是哪一脏出了问题,而且要考虑这一脏和其他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所以说中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考虑到整体的协调和平衡。
 
“人与天地相应”。气温如果超过60℃,人就很难存在了。所以天地是人的生命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条件。人和天地的关系是“人应天”。《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讲:“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忽视这个变化是不行的。对同一个感冒,中医学会因四时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它是从动态变化中来审视和处理人的疾病的。

《内经》的理论基础——气化论

所谓“气”指的是自然气候,具体指风、热、火、湿、燥、寒这六气。直到今天,国家气象局每天发布的气象预报中,仍然还是这六大要素,只不过更量化,更精确了。“物生谓之化”,也就是说地面上的生命现象都叫“化”。有气才有化,“气止则化绝”。

中医学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自然气候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疾病也有同样的周期可循。1733年是癸丑年,这一年北京发生了大疫。60年之后到了1793年,也是癸丑年,北京又发生了大疫。当时记载“癸丑年毒下,瘟疫大行,死人无算”。而《内经》里就有癸丑年有大疫发生的记录。2003年,非典开始流行。当时我查了《内经》,里面讲“丑未之纪……二之气……其病温疠大行,远近咸若”。“二之气”是指3月21日春分到5月中旬的小满之前,“远近咸若”,是说不是一时一地,而是面积很广。

《素问·气交变大论》指出:自然气候还有自稳调节规律。当风、热、火、湿、燥、寒中一个气太强盛时,就会有一个相应的能制服它的气,让它恢复到正常。由于“人与天地相应”,因此人体也存在这样一个自调机制。中医学诊断治疗疾病的出发点不是病原微生物。中医认为当人体自己能够根据外界环境调节时,就是健康的;当失调时,就是病理状态。通过针灸或中药治疗时,其诊断的落脚点不是细菌病毒转阴了,而是人体恢复了自调状态。

人体生命规律是与自然规律相通应,所谓“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内经》把人体对年节律和季节节律的关系称为“五藏应四时”、“藏气法时”(“藏”通“脏”)。

春天是风温为主,人体肝气比较旺,所以肝病、风病、温病最多。夏天火热,和心气相通,这个时候人的脉是洪大的,心病、热病比较多。长夏潮湿,与脾气相通,脉象表现为濡脉,即摸起来比较软、比较沉,这个季节脾病湿热病比较多,肠道门诊也多。秋天属燥,肺气通于秋,这个时候的脉象比较浮,如风吹毛,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冬天寒冷,和它相通的是肾,脉象比较沉。这个时候肾病、寒病比较多,骨关节病比较多。

日节律对人也有一定的影响。“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晚上11时到凌晨3时是阳气的最低谷,阴气最盛,多半病人去世是在深夜。还有时辰节律,气血的流注与时辰有关系,“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病因理论认为六气的反常变化,是外感疾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以六气变化来认识疾病的性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胰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治则治法理论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方剂药物理论涉及方剂的君臣佐使、药物的性味归经;养生康复理论讲“药食宜”,“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

精、气、神是对人体整体层面上的认识。

“精”:泛指构成人体生命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包括:精、血、津、液、髓等。它藏在全身,主要在五脏。肝、心、脾、肺是分仓库,肾是总仓库,所以我们讲“肾为先天之本”。

“气”:泛指人的功能活动。具有温养、推动、防御、调节等功能。根据气的分布与功能,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五脏之气等,是构成人体最必需的物质,但是从直观来看它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所以从我们的传统来讲,精和气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精生气,有形生无形”。

“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综合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是在精气的基础上产生的,精气神三者的关系是“精生气,气化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藏象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分类认识。“脏居于内,象见于外”,比如说以笑为主的精神方面的失常,就可以定位在心,怒就可以归于肝。中医还通过五色来定位,比如说中医望诊里边的色脉诊,脸色发青,可能是肝有毛病。心主神明、肝主血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肺负责全身气的调节功能,肾主封藏,主藏精。

经络应该说是中国特有的学问了。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经络系统把自然界和人体的脏腑器官、气血营卫、表里上下联系起来。如果经络运行失常,会引起很多的病变,而且它还是病邪出入的一个途径。

《内经》形成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模式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有的、最具优势的诊断治疗方法。证,指与发病有关的各种证据(信息)。辨证论治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收集分析与疾病有关的各种信息;对疾病本质作出的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主要辨病位,辨病性,辨病本,辨病势。辨病位,是确定肝、心、脾、肺、肾哪里出了问题,辨病性是用风、热、湿、燥、寒来定性。辨病本是告诉我们治病必求于本。

我跟随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学习时,有一位病人前来就诊。这位患者在一次比较严重的腹泻之后,眼睑耷拉下来了,西医诊断是重症肌无力的眼肌型病,属于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点处神经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用的药是吡啶斯的明,一片60毫克,每次1片,一天3次。但两年以后出现了复视和咀嚼困难等症状,吡啶斯的明一天吃6片仍不能维持。于是他就来到西苑医院内科,请方先生给他治疗。病人体形偏胖,外观衰老,两只眼睛的眼皮睁不开,脑袋抬不起来,两条胳膊也举不起来,穿不了衣服,方先生给他辨证为脾气虚衰,不单纯是虚,而且到了衰的程度了。中医认为眼睑、肌肉四肢归属于脾,经常拉肚子也属于脾虚,不能运输转化饮食物所致。给他开了补中益气汤。吃到第12服药的时候,眼睑下垂基本消失。之后采取了药量递减的方法,慢慢地患者吃饭中间也不需要休息了,穿衣服也能抬胳膊了。治疗半年左右,症状全部消失,吡啶斯的明全部停药。我们对这位病人随访了6年,都没有复发。

《内经》对养生的认识

《内经》描绘的完美的生命模式,是顺应自然-形体健康-心理道德完善-适应社会。西医的理论和用药往往采用拮抗医治的方法,而中医却是顺应和疏导,讲究“治未病”,违反自然就是“自伤”。

心理道德完善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不张扬,“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第二是不贪,中医讲要“志闲少欲、恬淡虚无”,即对物质和权力的欲望不要过高。第三是不恼怒,生气、愤恨、苦恼这些都会影响你的正气。第四是不惧怕,除了生命结束,其他事情都有回转余地。“心安不惧”,心里平静你就不会怕事情。第五是不暴烈,“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中,任何一种情绪过于突然、过于持久对人都不好。那么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最好的呢?两个字,“恬”、“愉”。所谓“恬”就是平静,“愉”就是愉快,中医推崇的心理状态是精足、气畅、神全,精、气、神全有了。

《内经》有一篇《疏五过论》,讲一个人从贵到贱,突然失去了社会地位和权势后,会“虽不中邪,病从内生,血脉虚减,故曰脱营”,如果你不能摆脱出来,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问题。还有一种是从富到贫,你会“内结忧煎,外悲过物”,心里总是想着过去怎么好,随时随地就会涌起悲伤来。

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最重要的是自我调节。第一是不慕,《内经》里边叫“高下不相慕”,你做你的百万富翁,你有一套20间房的别墅,晚上还是睡在一张床上,吃饭还是一日三餐。尽管我粗茶淡饭,我吃得很可口。第二是不惑。“奢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这些常有的欲望我平静地对待,不被它所诱惑。

《内经》是中医学的魂和精华所在。

按照《黄帝内经》的看法,五行之气,也就是天之六气交替更换,主管时令变化,遵循特定的先后次序。如果没有按照特定的次序,出现异常运行,就会出现邪气,万物就会有灾祸。如果按照特定的次序正常运行,就是正气,万物生化正常。

气学说是《黄帝内经》提出来的,全称叫五运六气,五运是按照年天干来预测的,六气是按照年地支来预测的。运气学说是我们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智慧的创造,它揭示了天地宇宙和人体生命的密切关系。

对一年运气的具体推算而言,首先要确立纪年的天干,以定岁运,然后根据纪年的地支,来明确当年的司天之气,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运的运行规律,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的司天在泉的变化规律。这样,天地的变化规律就可以显露了,人们就可根据天道规律来调养身体。

五运,是阴阳的具体体现

五运,就是把一年分为五个阶段,推算每个阶段的气候特征,五个阶段相当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五运从大寒节算起,每运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合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

五运又分为主运和客运。所谓主运,就是每年五个阶段的运气都是一样的,年年如此,周而复始。这个主运也就是初运木,二运火,三运土,四运金,五运水,大约相当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的气候,春天风木,夏天热火,长夏湿土,秋天燥金,冬天寒水。虽然年年大体上都是这样,但毕竟每年的气候都不太一样,都有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以从这一年的天干上推算出来,这就是客运。

客运,顾名思义,就像个客人,是流动的。客运与主运一样,也分为五步,但是所不同的是,主运的五步是固定不变的,而客运是风水轮流转的。那么,有没有办法推算呢?有。

客运的推算方法是以当年的岁运为初运。

第一步运,然后以太少相生的规律进行排列的,逐年变迁,十年一个周期。比如壬年,“丁壬之年,木运主之”。因为壬年的年运是木,是木运太过,那么壬年的第一步运也就是木、是木运太过,第二步运就是火运不及,第三步运就是土运太过,第四步运就是金运不及,第五运水运太过。其他年份以此类推就可以了。按照五音建运的说法,第一步运就是太角,第二步运就是少徵,第三步运就是太宫,第四步运就是少商,第五步运就是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是指客运五步:初运太角,二运少徵,三运太宫,四运少商,终运太羽。每年五个阶段按照五行太少相生的次序排列运行,五个阶段依次为角、徵、宫、商、羽。如果是第一步是太角,第二步就是少徵,第三步就是太宫……如果第一步是少角,第二步就是太徵,第三步就是少宫……这就是太少相生。

六气,传下来的特殊历法

六气是一种特殊的历法, 几近失传,幸亏被《黄帝内经》传承下来。其中,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一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60多天,准确地说是60日87刻半。六气也从大寒算起,每四个节气为一个阶段,四乘以六,共二十四个节气,刚好一年365天。一年的六个阶段是:第一阶段:大寒到春分(约1月21日~3月21日);第二阶段:春分到小满(约3月21日~5月21日);第三阶段:小满到大暑(约5月21日~7月23日);第四阶段:大暑到秋分(约7月23日~9月23日);第五阶段:秋分到小雪(约9月23日~11月23日);第六阶段:小雪到大寒(约11月23日~1月21日)。

一年六个阶段,也就是六气,有什么特征呢?一般从第一个阶段到第六个阶段分别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是总体规律,每年固定不变。任何一年的第一个阶段都是以风为主,第二、第三个阶段是以热为主,第四个阶段是以湿为主,第五个阶段是以燥为主,第六个阶段是以寒为主,这叫主气。

但实际情况是每一年的气候变化不可能永远不变,会有一些特殊的、异常的变化,这叫客气。主气好比主人,客气好比客人,主人是一家之主,是要守家的,不乱动、乱变;客人是要走动的,不可能永远不动,要常来常往。

那么,客气有没有规律呢?有的。它是随着这一年的地支而变动的,这就要大家反复记住口诀:“巳亥厥阴风木,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这个口诀是指司天之气,就是上半年的气候情况。比如巳年、亥年就是厥阴风木司天,2019年己亥年的地支是亥,所以2019年上半年就是以风木为主,风比较大。司天之气除了主管上半年的基本气候之外,更重要是主管上半年第三阶段的气候,它始终在六步中的第三步,固定在主气的三之气上,也就是主管第三阶段的气候。

司天之气特别重要,司天之气确定了,其他五个阶段的气候特征就知道了。其他五个阶段叫什么呢?首先是和司天相对的叫在泉,司天是第三步气,在泉就是第六步气,也就是第六阶段的气候特征。这就知道了两个阶段了,那么还有四个阶段叫什么呢?叫间气,就是在司天和在泉之间的气,其中在司天的左和右各有一个间气,在在泉的左和右也是各有一个间气。一共四个间气,加上司天、在泉刚好是六气,六个阶段。

这六气合起来,用数字标识,一下就清楚了。六步气从第一步到第六步依次为:1.在泉左间气,2.司天右间气,3.司天之气,4.司天左间气,5.在泉右间气,6.在泉之气(左为后一步,右为前一步)。

刚才讲了不变的主气从第一步气到第六步气的排列次序规律是:1.厥阴风木,2.少阴君火,3.少阳相火,4.太阴湿土,5.阳明燥金,6.太阳寒水。而每年变动的客气从第一步气到第六步气的排列次序规律是:1.厥阴风木,2.少阴君火,3.太阴湿土,4.少阳相火,5.阳明燥金,6.太阳寒水(仅仅是3和4的位置换一下,其他都相同)。

搞清楚了客气的排列次序的规律,推算出来就容易了。只要知道这一年的司天之气,其实不必要记在泉和左右间气,就可以很容易推算出这一年的客气六步了。因为司天之气永远是第三步气,按照客气六步的排列次序,就可以排出其他五步气了。其实用一个图,一查就都清楚了。

养生,也得看看“运气”

按照《黄帝内经》的看法,五行之气,也就是天之六气交替更换,主管时令变化,遵循特定的先后次序。如果没有按照特定的次序,出现异常运行,就会出现邪气,万物就会有灾祸。如果按照特定的次序正常运行,就是正气,万物生化正常。

人生天地之间,养生其实也得看“运气”:

首先,邪气使人生病,是灾祸的一种。病之轻重,邪气厉害与否,就跟“运气”有关了。来气和主时之气相合,或者客气与主气相合,那么病情就轻微;来气和主时之气不相合,客气与主气不相合,那么病情就严重。

其次,《黄帝内经》的“气交变大论”篇还讲了五运太过、五运不及引起的疾病,其实是特定年份的多发病、易感病规律,这对疾病预防、调治也有好处。

最后,《黄帝内经》的“五常政大论”篇又讲了治病用药都要遵循运气规律,其核心规律就是:第一,对症下药、对证处方;第二,“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即饮食不要损伤人体本来的冲和之气,不要使旺盛之气更加旺盛;第三,“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即不要用人力取代运气的变化,不要违背四时运行,必须调养精神、安和血脉,安心等待正气的恢复。



五运六气与身体调养




龚婕宁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
人与自然界是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界异常的节气变化,
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机体阴阳失调,
进而致病。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
“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故从天人相应角度,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可以探讨
如何从饮食起居调理防治疾病。



(一)从五运而养

1.从岁运养生

岁运又分太过与不及之分,在六十年中逢阳干的甲、丙、戊、庚、壬则为岁运太过,逢阴干的乙、丁、已、辛、癸则为岁运不及之年。

对于太过、不及之年的气候变化《素问·气交变大论》云: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

岁运太过

岁运木运太过,这年风气流行多风,要注意躲避风邪,以免造成对身体的损伤。风为百病之长,可以兼寒、湿、热等邪气致病,所以木运太过之年要注意防风。从五行来说,木克土,所以说脾土受邪。中医治未病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所以应该注意养护脾胃,可以在平时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山药、扁豆等。
岁运火运太过,这年火热流行、暑热严重,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热之邪的损伤,不要过度暴露在炎热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防暑。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所以这年也应该注意对肺的养护,肺为娇脏,火热之邪易伤肺阴,所以要注意肺阴的保护。在这年肺病也易发,所以要提前预防。
岁运土运太过,这年雨湿较多,所以要注意防止湿邪的侵害,由于湿性黏滞,所以本年的疾病多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特点。所以在本年应注意湿邪的祛除。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湿多困脾,土不能制水下流于肾,所以肾水受邪。所以要注意肾的养护,要注意保护肾阳,因为阳气能推动津液的运行。
岁运金运太过,这年燥气流行,所以要注意防止燥邪的伤害。燥易伤津液,多见皮肤干燥、头发枯黄等津液损伤的疾病,燥又易伤肺,所有这年肺病也会较多。所以可以用一些滋养津液之品来润燥。金运太过克木,所以肝的疾病也会多发,肝主生发,所以要顺应肝的特性,防止肝气郁结,平常可用一些疏肝理气之品。
岁运水运太过,这年寒气流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应当注意寒邪的侵袭,寒性凝滞,易伤阳气,所以这年的疾病应注意驱散寒邪,温补阳气。水克火,所以寒邪害心火,这年的原来有心脏病的人应该注意调养。
岁运不及

岁木不及,金克木,燥属金,所以燥乃大行。这年燥气流行,所以要注意防止燥邪的伤害。燥易伤津液,多见皮肤干燥、头发枯黄等津液损伤的疾病,燥又易伤肺,所有这年肺病也会较多。
岁火不及,水克火,寒属水,所以寒乃大行。这年寒气流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应当注意寒邪的侵袭,寒性凝滞,易伤阳气,所以这年的疾病应注意驱散寒邪,温补阳气。
岁土不及,木克土,风属木,所以风乃大行。这年风气流行多风,要注意躲避风邪,以免造成对身体的损伤。风为百病之长,可以兼寒、湿、热等邪气致病,所以土运不及之年要注意防风。
岁金不及,火克金,热属火,所以炎火乃行。这年火热流行、暑热严重,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热之邪的损伤,不要过度暴露在炎热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防暑。
岁水不及,土克水,湿属土,所以湿乃大行。这年雨湿较多,所以要注意防止湿邪的侵害,由于湿性黏滞,所以本年的疾病多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特点。所以在本年应注意湿邪的祛除。

2.从主运养生

主运指主管一年五时之气的常规气候变化。它是根据各季节的气候变化及其五行属性而确定的。每运分主一时(即一个季节),依五行相生之序始于木运,终于水运,年年不变。五运主五时,即木为初运应春,火为二运应夏,土为三运应长夏,金为四运应秋,水为终运应冬。

初运风木运气当令,风化主春,春阳生发,万物发生。自然界敷布着温和的阳气,阳舒阴布,东风解冻,大地充满了生气,草木之类布叶吐华,欣欣向荣。内合人体肝脏,肝气应之加强疏泄阳气,条达气机,以滋养于筋,营润于目。所以初运应注意防风护肝。
二运热火运气当令,正是炎热的夏季。火热炎暑是谓正常。草木应之蕃茂盛长,日新月异,人体应之,血液流动较快。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热之邪的损伤,不要过度暴露在炎热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防暑。
三运湿土运气当令,六月长夏,土旺而行雨湿之令。气候闷热如焚,溽暑湿润,盛热蒸蒸,此乃湿从土化,热从天降,湿热相交万物盛长,是因土有具备化生万物的作用。主长夏而多湿,草木之类应之盛长,人体应之脾气当旺,肌肉滋润丰满,湿伤于脾,或外中于湿者。所以,三运要注意健脾祛湿。
四运燥金运气当令,阳明燥金的气化,运行清燥的化令,人体应之则有清爽凉快之感。秋风肃杀,万物应之收敛干燥。物体坚硬干枯,人体应之,肺气当令,有滋养皮毛清利口鼻的作用。燥易伤肺,因此四运应注意清燥润肺。
五运寒水运气当令,气候凄冷寒极,水液凝聚不化而结冰。寒性凝滞,易伤阳气,所以五运应注意驱散寒邪,温补阳气。



(二)从六气而养

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从立春节气至春分时令,风从东方来,天气逐渐变暖,万物生发,与肝相应。《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厥阴风木胜时,言:“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可见,厥阴风木之气太过,易导致肝旺乘脾土,脾土受病。故初之气应注意顾护脾胃。此外,《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春卷》中有对早春的记载:“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天气寒暄不一……风冷易伤腠理。”亦曰:“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复,不可暴去。”指出此时期厥阴风木之气正值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不宜过早脱掉棉衣,以防风寒之邪侵袭。
二之气为少阴君火,始于清明节气,历经谷雨、立夏、小满。此时期万物生长,人体内阳气渐旺,与心相应。清明过后南方雨水渐多,气温升高;而北方则主要以温热干燥为主。饮食上应注意不宜食用性味过于温热的食物,容易引发疮毒热病。此外火气下临于地,肺气受到克制,火易伤肺,故二之气要注意清热润肺。
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始于芒种,历经夏至、小暑、大暑。此时天气炎热多雨。在南方芒种节气前后,多发梅雨,《本草纲目·水部》曰:“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物,皆出黑霉也。”梅雨时节,由于阴雨连绵,湿度大,衣物等容易生出霉菌,人体同样也会受到节气潮湿的影响。正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所言“湿衣与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另外,炎热也是三之气的主要特点。《帝京岁时纪胜·五月》记载:“夏至,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食凉面可开胃消暑。故在三之气应注意饮食清淡,勿食肥甘厚味,同时注意防止中暑。
四之气为太阴湿土,时至立秋到秋分,相当于每年暮夏初秋,其气候以湿气较重为主要特点,与脾相应。《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为阴邪,易耗伤人体阳气,导致气机不畅,故水湿停聚,产生水肿或腹泻等病。此阶段因机体外热内寒,冷食不宜多吃,否则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佳品,不宜冰镇食之。保护脾胃是四之气的养生重点。
五之气为阳明燥金,时至寒露至小雪四个节气,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气候以燥气为主,与肺相应。其特点为“燥胜则干”,此时期气温降低,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加大,最易导致引起肺系疾患。因此养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同时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多发喘息、呕逆、咳嗽等病。食疗可选梨、百合、莲藕等滋阴润肺之品。
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包括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四个节气,天气寒冷,则以寒水当令,此时期天气极寒,与肾相通应。终之气天气寒冷为主,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顾护阳气。食物应选择甘温且具有温补脾胃、滋养气血、驱寒强身功效之品。另外,在此期间在生活起居上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尤其不能过多出汗,因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会气随津泄,进而损伤心阳。



以上仅根据运气理论中主气的特点
分析了六气的基本养生原则,
其实每年主气还会受到流年客气的影响,
因此在对具体年份运气养生的探讨中,
还需考虑客气与主气加临的情况。
由于客气的变化非常复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年运势年签》2023年运势:天象预报和五运六气分析预测
《四圣心源》 王四进 译读
伤寒理路篇 《伤寒论》之药解 中医之六气 黄元御的六气辨证学说 本草求真
六气十二经的圆运动 - 先解风情后解衣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张其成解读内经运气七篇
刘力红论文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