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搁笔与王之涣登楼

世人都说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在文化诗词领域冤假错案也非常之多。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结果让黄鹤楼誉满天下;同样登鹳雀楼的王之涣,这也是个神秘人物,正史记载不多,也有许多是是非非。

先说说李白搁笔,传说(一看见这两个字就得把眼睛眯起来,因为这个就是告诉你以下所说无确凿的证据可考)李白在30多岁时,“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一次从楼上远眺长江美景,不由心旷神怡诗兴大发,正想也来一句太白到此一游,忽然瞥见墙壁之上一首七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靠!李白当时眼睛就傻了,这诗写得也忒儿好了,哪儿来一个臭小子,竟敢写到我头里,揉揉眼睛,仔细一看,作者名曰:崔颢。李白早就听说过这浪荡哥儿,年少成名,写的一手好闺情之调浮艳之词,而且为人狂傲。李白一摸腰带,没带酒葫芦,环顾四周,今天真不巧,卖酒的没来。他十分想写一首诗,可转念一寻思,自己的这首如果比不过这小子,岂不辜负我的美名?算了我还是告辞!但又一琢磨,天下人都知道我李白到哪儿都是一支笔,他生怕别人耻笑,干脆来一个大水词儿:“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写完之后还吐一口正要悻悻离去,正巧旁边有一个少年叫丁十八,一直眼巴巴的瞅着李白落笔,见他这般窘态,就讥笑说:“黄鹤楼那么结实,你又没练过咏春,怎么能捶碎?”李白哪能丢这面子忙辩解:“你肉眼凡胎,我一口唾沫就已经震碎楼心,你没看见黄鹤仙人一溜烟跑上天了吗?是玉帝慈悲才让此楼安在。”

至此以后李白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有机会写一首诗压下崔颢。直到游金陵凤凰台时,才灵光乍现,来了个模仿秀,写下了这首七律: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意思就是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这下可扬眉吐气了,崔颢题黄鹤楼,结尾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纯属个人乡关之念李白爱君忧国之情呼之欲出此境界胜出十个曹丕。但李白还不解气,又乘胜追击写了一首《鹦鹉洲》,届时已经完获中国模仿秀冠军。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自古以来,山川人文相互倚重,楼以诗显,诗因楼成这一来二去李崔斗法实际是抬高黄鹤楼的身价,结果黄鹤楼成了天下江山第一楼。后来清孔尚任将楼附近一无名小亭命名为“搁笔亭”并为之赋诗。此后“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实际上,李白本人真正写黄鹤楼的是这两首诗,一首是《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一见长江天际流”。另外一首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好了,说完李白,我们再聊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依旧是传说,王之涣年轻时喜欢自驾游,有一次他来到蒲州,当地人告诉他有一座鹳雀楼,上面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鹳的怪鸟不停的鸣叫,并向他讲述了关于鹳雀楼的各种传说。王之涣听了非常兴奋一定要去看看,当时天近傍晚,人们劝他第二天早上再去,他说你不知道我这脾气我可等不了,第二天还不得憋死我?于是,当天他就开车直奔鹳雀楼,鹳雀楼一共有三层,他登上楼一眼看到太阳正依靠着连绵的群山慢慢向西落下,黄河水奔腾翻滚流入遥远的大海,哇!多么美妙多么壮观!于是赋诗一首,立刻登上热搜,从此永载小学生课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成名,各路记者闻风而动,四处打探王之涣的各种小道消息家乡哪里?哪个大学毕业?对象是哪位才女?结果搜遍全唐,才发现王之涣先生,《新唐书》没有他的记载,《旧唐书》也没有他,唯《全唐诗》诗六首,最有名的当属千古绝唱《凉州词》。再找专门收罗诗人事迹的《唐才子传》才发现他与王昌龄、高适是好哥们儿,经常去酒楼里唱奏乐,谈笑对诗。除此之外一无所获,真叫一个凉凉

既然大活人查不到,你这诗从哪儿来的?于是脑洞大开的记者开始质疑《登鹳雀楼的作者版权问题。于是借助高科技天眼查,这才发现,最早将《登鹳雀楼》列为王之涣作品的诗文集是宋太宗时李昉、扈蒙、徐铉、宋白等奉敕编纂的《文苑英华》(《登》载于该书第三百一十二卷)。

证据在手恍然大悟,原来是宋天子钦定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提到鹳雀楼时有一句:“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文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怎么又出来一个王文涣”?难道是沈老先生五笔打错了?“之”误打成“文”?可巧的是鹳雀楼上又的确刻有 “王文涣”字迹的署名。同为北宋人的李颀在其《古今诗话》里也有类似记载。这就让人费解了!

既然宋朝搞不定,那就让我们梦回唐朝,

唐代《翰林盛事》记载:“朱佐日,吴郡人。两登制科,三为御史。武后尝吟《登鹳雀楼》诗,问是谁作?李峤曰:‘御史朱佐日诗也。’”之后宋代的范成大编《吴郡志》,明代的张景春编《吴中人物志》,民国的臧励和编《中国人名大辞典》,都力挺此人为原创。

这又出现第三者,朱佐日,让本来扑朔迷离的案情变得更捉摸不定。

最后不甘心的记者们,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唐朝有一本《国秀集》(作者芮挺章盛唐人)这是目前最早唐诗选本选录王之涣作品三篇,并无《登鹳雀楼》。《登鹳雀楼》作者是朱斌盛唐人)。

王文涣与王之涣都很有可能是同一人,朱佐日与朱斌又何尝不会是笔误呢?甭管三七二十一,看见没,最早,谁不相信这个!

于是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所长张忠纲先生在他编纂的《全唐诗大辞典》中,直接将《登鹳雀楼》作者属名朱斌。

最后还得提一下,1930有一个盗墓人发现了一个碑文,作者叫靳能。碑文的全称《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原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王大人,王之焕,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武则天垂拱四年(688)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间在世,享年五十五岁。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游历名山大泽间,闲居十五年,其高风亮节,深受黄河沿岸民众仰戴。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说说我诗词圈的偶像们
崔颢的《黄鹤楼》,为什么让李白自愧不如?
李白居然也有写不了的诗
诗仙也认怂,李白搁笔黄鹤楼
李白是如何“粉”崔颢的
黄鹤楼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