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百强县揭晓 附全名单

 
  伴随着“2010年全国百强县”于8月中旬隆重揭晓,县域经济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在8月中旬召开的“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推出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区域经济 强县统筹发展组团研究、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以及县域幸福指数,是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的主要内涵。”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 向记者表示,在今后的评价中,仍将进一步完善县域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特别是着重进行“县域幸福指数”的专项调查。
  事实上,在2010年全国百强县评选过程中,已初步体现了相对富裕程度指数评价、相对绿色指数评价等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体系内涵。其中“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是以“居民收入水平”为基础,结合消费、储蓄、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等方面来开展反映富裕程度的评价。在全国(包括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和东北三十强县)329个县域经济强县中,其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在四个等级中分布是:A+级101个,占30.70%;A级71个,占21.58%;A-级125个,占37.99%;B级32个,占9.73%。其中A+级、A级和A-级县(市)数量均比上届增加,B级县(市)数量有所减少,说明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得到较快提高。评价报告还显示,第十届的“强县富民指数”为113.92,比上届提高了4.1个百分点 ,这说明“强县富民一致性”得到了初步改善。
 
  
全国百强县格局悄然改变
  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占的比例最大。江苏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全国十强县中占有7席。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序变化比较大,全国百强县格局悄然改变。老牌百强县出现分化,一部分已经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发展相对较慢,退出了百强县行列。广东省百强县数目历史上曾达到15个之多,后来有6个改成市辖区,有7个退出百强县。
  在新兴百强县中,江苏省百强县由苏南向苏北“北上”;山东省百强县由胶东半岛向鲁中“西进”;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县迅速崛起,现在中部地区已经崛起16个全国百强县,西部地区已大开发出6个全国百强县;全国百强县的格局正在改变。
  
  
  1.江苏江阴市 R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 江苏昆山市 R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 江苏张家港市 R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 江苏常熟市 R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 福建晋江市 R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 江苏吴江市 R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 浙江慈溪市 R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 浙江绍兴县 R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 江苏宜兴市 R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0山东荣成市 R1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1浙江余姚市 R1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2浙江义乌市 R1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3江苏太仓市 R1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4浙江诸暨市 R1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5浙江温岭市 R1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6山东文登市 R1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7福建福清市 R1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8浙江乐清市 R1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9广东增城市 R1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0浙江瑞安市 R2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1浙江海宁市 R2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2山东邹城市 R2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3山东龙口市 R2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4浙江桐乡市 R2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5山东胶南市 R2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6江苏丹阳市 R2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7山东即墨市 R2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8浙江富阳市 R2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9山东寿光市 R2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0山东胶州市 R3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1山东滕州市 R3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2福建南安市 R3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3山东章丘市 R3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4山东平度市 R3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5福建惠安县 R3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6江苏海门市 R3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7辽宁海城市 R3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8山东莱州市 R3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9江苏通州市 R3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0山东新泰市 R4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1新疆库尔勒市 R4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2浙江上虞市 R4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3河北迁安市 R4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4四川双流县 R4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5河南巩义市 R4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6辽宁瓦房店市 R4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7浙江平湖市 R4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8福建石狮市 R4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9山东兖州市 R4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0山东诸城市 R5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1江苏泰兴市 R5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2江苏启东市 R5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3湖南长沙县 R5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4江苏溧阳市 R5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5河北遵化市 R5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6江苏江都市 R5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7山东招远市 R5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8上海崇明县 R5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9浙江东阳市 R5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0浙江临海市 R6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1福建长乐市 R6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2山东邹平县 R6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3山东肥城市 R6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4浙江嘉善县 R6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5浙江长兴县 R6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6江苏东台市 R6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7浙江海盐县 R6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8福建龙海市 R6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9辽宁普兰店市 R6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0山东乳山市 R7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1辽宁庄河市 R7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2浙江宁海县 R7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3河南偃师市 R7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4浙江永康市 R7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5浙江玉环县 R7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6北京密云县 R7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7江苏金坛市 R7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8山东蓬莱市 R7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9浙江象山县 R7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0浙江临安市 R8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1山西河津市 R8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2河北武安市 R8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3浙江德清县 R8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4山东莱西市 R8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5辽宁大石桥市 R8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6江苏靖江市 R8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7江苏如东县 R8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8广东高要市 R8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9内蒙古准格尔旗 R8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0浙江嵊州市 R9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1浙江奉化市 R9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2广东开平市 R9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3江苏仪征市 R9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4江苏铜山县 R9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5山东桓台县 R9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6江苏海安县 R9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7浙江苍南县 R9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8江苏大丰市 R9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9山东曲阜市 R9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00福建安溪县 R10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而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则包括了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和绿色调查四个方面,参照国家有关部门业已开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县市、绿化模范县、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工作理念和有关指标,制定出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的基准指标值,再评价各强县的相对绿色指数。在第十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分四个等级,最高等级A+级的有41个,占12.47%;A级的有165个,占50.15%,比例最大,接近总数的一半;A+级和A级的比例占到62.62%。这说明全国县域经济强县越来越注重绿色县域建设。

  毫无疑问,在当前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有关专家就此表示:一是开创了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和评价的先河;二是积极地引导了全社会对县域经济的关注和重视;三是为全国所有县市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参照坐标,营造了县域经济的“比学赶帮超”的发展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大发展;四是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0年中国百强县最近排名
2014年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
国家实力之2009全国百强县(市)排名
2020全国县域经济100强名单
2018年经济最强的100个县城在哪里?前五席均被江苏包揽!
刚刚,2018全国县域100强发布,东台排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