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徐汝佩卷》:何以不言之教震惊百里

徐汝佩,浙江余姚人,阳明先生的弟子。嘉靖二年,徐汝佩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到考试题目暗中诋毁老师阳明先生的学问,他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拍案而起,浩然东归。然而,当阳明先生从旁人口中听到徐汝佩的行为时,黯然不乐者久之。对于弟子维护老师学问的行为,阳明先生为何不高兴?他心中担忧的是什么?为什么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讲一句话,却让徐汝佩“悚然若有省也”?!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本期四合院学习法——《书徐汝佩卷》,听海峰老师,海杰老师,诚莹老师,一起探讨什么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我们很多人,开始学习一门新学问的时候,都会经历这样一个从“不信”到“半信半疑”再到“笃信”的过程,包括《徐爱录》中的徐爱,他是阳明先生最心爱的弟子之一,对于先生的学问,也是“始闻而疑,既而骇”,随着他不断向阳明先生去请教,最后经过反复的讨论才终于坚信阳明先生的学问是孔门嫡传!

●《道德经》有言,真正的圣人之学是“甚易知,甚易行”,但是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关键就是不信。徐汝佩也经历过一个从不信到信的过程。

●我们学习阳明先生,如果没有像阳明先生那样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那些有异见的人,而是“忘己之困而责人之速”,这就“未免于身谤者也”,也就是以我的行为来诽谤了先生的学问。

●我们学习致良知,千万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如果一味自我标榜,站到道德高地上去指责他人,就把致良知这门学问给玷污了。所以,学习圣贤之学,最怕的就是学出一份傲慢心来。

●一个真正反省的人,内心的忏悔带来的是一份沉重感,一定不会侃侃而谈。侃侃而谈的时候,说明还有一份心浮气躁,并非发自内心的忏悔。所以,阳明先生才会“颔之而弗答,默然者久之”,徐汝佩最终“悚然若有省也”。

●阳明先生的学问,也是从千死百难证悟到的。不是讲道理,不是逻辑推理出来的。逻辑推理推理再好,实践当中不一定实用,只有自己证悟出来的才是真学问。我们只有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去学、去实践,把我们的粗心浮气,尤其是傲心坚定地去掉。

●坏事、好事是相对而言,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阳明先生深谋远虑,看到这次科举考试的出题会影响到“天下士”,所以才会说:“圣学从兹大明矣”——我的学问从此让天下人都知道了,天下必然有求真之人,能够明白此学问的真谛。

----------------------------------

王阳明先生这篇《书徐汝佩卷》写于1523年,时年52岁,与之前分享过的《寄杨邃庵阁老书》写于同一年,当时阳明先生因父亲去世居丧丁忧在家,但他也四处讲学,门生很多。这篇文章不是书信,而是记录了他与学生徐汝佩(徐珊)的一段故事。当时朝廷和南宫策士对阳明的心学是攻击朱熹的,是一种异端邪说。阳明先生的门生徐珊在南宫会试(即进士考试),因不满考试“策问”的题目中有“阴诋夫子之学”(即暗含有对阳明心学的诋毁),就不答而离去,他认为王阳明心学是“简易广大”的、王阳明的言语是“真切著明”的、王阳明的心是“仁恕公普”的,因此见到有诋毁王阳明心学的言论,就“怫然而怒,愤然而不平”。当有门士告诉阳明先生徐珊之举时,王阳明并没有表现出赞赏,而是“黯然不乐”、“默然不应”、“颌之而弗答,默然者久之”。这些举动令徐珊深刻反省,在感悟中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他说:“始吾未见夫子也,则闻夫子之学而亦尝非笑之矣,诋毁之矣。及见夫子,亲闻良知之诲,恍然而大悟醒,油然而生意融,始自痛悔切责。吾不及夫子之门,则几死矣。今虽知之甚深,而未能实诸己也;信之甚笃,而未能孚诸人也”;“何忘己之困而责人之速也”;“夫子冒天下之非笑诋毁,而日谆谆然惟恐人之不入于善,而我则反之,其间不能以寸矣”。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徐珊意识到自己当初未当面得到阳明先生教诲时,也诋毁过阳明心学,后来亲自得到先生面授致良知,才恍然大悟。现在虽然对阳明心学学**得比较深刻,却未能知行合一付之行动;对阳明心学信之甚笃,却未能说服别人。忘记了当初自己也是非常困惑的,但现在却只会去责备别人。而阳明先生遭受天下人百般耻笑诋毁,但仍淡定从容,谆谆教导,但我却相反,图一时痛快,和先生真是差距甚大呀!所以他发自内心说:“昨承夫子不言之教,珊倾耳而听,若震惊百里”。

阳明先生对于攻击诽谤而表现出的宽容,和老子道德经说的“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同出一辙。他对于徐珊的举动,没有说一句话,却以“不言之教”让学生深刻反思,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境界。阳明先生对于朝廷及民间不少人认为他的学说是异端邪说时仍以一种包容态度,平心静气,乐观豁达,深刻体现了阳明先生的胸怀格局,这种包容异己对于心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篇文章让我们再次领略了阳明先生的智慧、胸怀、境界、涵养和格局,令人叹服。

--------------------

徐珊在南宫会试中,因不满考试“策问”的题目中有“阴诋夫子之学”(即暗含有对阳明心学的诋毁),就“怫然而怒,愤然而不平”, 不答而离去。然而阳明先生得知后并没有表现出赞赏,没有说一句话,以“不言之教”让学生深刻反思,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胸怀、境界、涵养和格局。反思我们在平时工作和教学中,也有这样的胸怀和境界的话,定能令人折服,为人所敬佩。

修身即要修心,心有多强,境界就有多高,力量就有多强,影响就有多深。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先知先觉,贵在行程,坚持学习,定有所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引燃开启众人良知
王阳明到底顿悟了什么?
人心即天地之心
良知在人不能泯灭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一:心即理
《传习录》:龙场悟道后的叮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