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养生讲究三因归一治

  导读:中医养生有原则,这里我们给你介绍的只是其中的原则之三:分别三因归一治。那么为什么要说中医养生是讲究原则的呢?下面,跟着我们的步伐去看看中医专家是如何为你解说的吧!

  医事之要,无出三因

  要谈中医养生的原则,我们还要了解导致我们生病的原因,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得病。疾病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内因,还有外因。

  古人把我们得病的原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也就是三类病因的总称,这在南宋著名的“永嘉医派”的创始人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就作了很详细的论述。

  陈无择根据自己积累的临床经验,继承了《黄帝内经》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的三因说并作了进一步发扬。他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

  他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也就是饥饱、劳倦、跌仆、压溺及虫兽利器所伤等原因(现代中医也归之为其他病因)。

  这些都是致病条件结合发病途径的分类方法。实际上内因主要是指人的正气的盛衰情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它包括了体质、精神状态和抗病能力等。正气的相对不足,是发病的根据。至于气候变化、疫戾病邪、外伤、虫兽伤、精神刺激、过劳和饮食不节等,都是外来的致病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条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发现蚊虫叮咬也可以传播一些疾病,比如脑炎、乙脑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病毒性的传染病。因此,如果疾病是通过这三个方面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三个方面格外注意,做到未病先防。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这一理论与《黄帝内经》里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观点一脉相承,均强调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正气以养生
如何正确理解对待“无病也要吃药”
仁寿县一九六五年度中医学徒考试题四答案
中医治证不治病2-14
决定艾灸效果的关键之处(一)
“医武道”自修微信续编(1)——“卫生”二字指的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