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平御览卷901-卷910

龙的传人

太平御览卷901-卷910

(2012-09-09 16:56:49)

太平御览卷901-卷910

【宋】李  昉  等奉敕撰

 

   卷九百一 ◎兽部十三

 

  ○驴

  《说文》曰:驴,似马,长耳也。

  何承天《纂文》曰:驴,一曰漠骊,其子曰<马蒙>。

  《史记》曰:匈奴奇畜即驴、骡也。

  《汉书·西域传》曰:乌桓国,有驴无牛。

  《后汉书》曰:蓟子训,汉末入市,投主人家停,其驴忽死。时夏月,蛆从驴口中出。主人见之,白训,训曰:"无苦。"遂往驴边,举杖,驴忽走起。

  又曰:永平中,更忧蘅辇,岁省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又曰:戴良字叔鸾,其母喜驴鸣,常学之以娱乐。

  《晋书》曰:王济卒,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迟颗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我为卿作之。"体似声真,宾客皆笑。衬匏曰:"诸君不世而令王济死乎!"

  《世说》曰:王仲宣呵蘅鸣。既葬,魏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呵蘅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作驴鸣。

  《吴志》曰:诸葛恪父瑾,长面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也。恪对跪乞请笔,益两字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欣笑,以驴赐恪。

  《晋阳春秋》曰:晋文帝亲阮籍,恒与谭戏,任其所欲,不迫以职事。籍从容,常言曰:"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士风,愿得为东平太守。"文帝大悦,即从其意。疾点骑驴径到郡,至,皆坏府舍诸壁障,使内外相望。然籍教令清整,常留十馀日,便乘驴去。

  又曰:胡威字伯虎。父质,为荆州,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僮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告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爨食毕,复随侣而进。

  《晋书》曰:石苞既定寿春,以威惠服物。淮南监军王环,轻苞素微,又闻童谣曰:"官中大马几作驴,大石压之不得舒。"因是密表苞与吴人交通。

  又曰:王导谓诸葛恢曰:"人言王葛,不言葛王。"恢曰:"人言驴马,不言马驴,岂驴胜马也?"

  沉约《宋书》曰:后废帝昱,於耀灵殿上养驴数十。

  又曰:吏部尚书庾仲文。荀万秋常诣仲文,逢一客姓夏侯,主人问"有好牛不",言无;问有"呵揄不",又言无,止有佳驴耳。仲文便答云:"甚是所欲。"客出门,遂与相问索之。

  《齐书》曰:刘祥博才傲物。常谓一驴曰:"汝努力,如汝人才,俱为令仆矣。"

  南史曰:谢吃葳为人仗才使酒,齐高帝问以北方事,吃葳对失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人或问曰:"闻有朝命,定是何府?"答曰:"不知是司马为复是司驴,既是驴府,正应是司驴。"为有司所奏,以怨望免。

  《后魏书》曰:玄坦傲狼凶粗,安丰王延明每切责之曰:"昔宋有东海王祎志性凡劣,人号曰驴王;我熟观汝所作,亦恐不免驴。"当时闻者,号为驴王。

  《三国典略》曰:东魏静帝迁都邺,尚书郎以下尽令乘驴。

  又曰:齐萧悫为太子洗马。悫字仁祖,常患腰痛,眩,不堪驰马。齐主令乘驴以从,见者笑之。

  《北史》曰:公孙轨拜尚书,赐爵郡公,出为武牢镇将。初,太武将北征,发驴以运粮,使轨部调雍州。轨令驴主皆加绢一百匹,乃与受之。百姓语曰:"驴无弱,负绢自壮。"众共嗤之。

  又曰:后魏车驾往征蠕蠕,司马楚之与齐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丑之以绝运。蠕蠕乃潜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乃伐柳为城,水灌令冻。城立而贼至,不可攻逼,乃走散。太武闻而嘉之。

  《唐书》曰:郭英乂镇剑南。取女人,令乘驴击球,以宝钿为驴鞍,赏赐巨万,以为笑乐。

  《风俗通》曰:灵帝於宫中西园驾四白驴,射自操辔,驱驰周旋,以为大乐。於是公卿贵戚转相仿,至乘軿以为骑从,价与马齐。

  又曰:凡人相骂曰"死驴",丑恶之称也。董卓陵虐王室,执政皆如死驴。

  《汉志》曰:灵帝驾四驴,亲自操辔。驴者,服重征远,上下山谷,野人之所用耳,何有帝王君子而骖驾之乎?天意若曰:国且大乱,贤愚倒植,凡执政者,皆如驴焉。

  《金楼子》云:汉灵帝养驴数百头,常自骑之,驰驱遍京师。有时驾四驴入市。

  《符子》曰:有驴仙者,享五百岁,负乘而不辍,历无定主,大驿於天下。

  《世说》曰:孝武帝未常见驴,谢袒缘问:"陛下遥想其形,当何所似?"孝武掩口而笑,答曰:"头当似猪。"

  《续搜神记》曰:石虎中,有一胡道人知咒术。乘驴作贾客,於外国深山中行,下有绝涧,窅然无底。忽有恶鬼,偷牵此道人驴下入涧。道人寻迹咒誓,呼诸鬼王,须臾即驴物如故。

  《国朝传记》曰:武后初称周,恐下心不安,乃令人自举供奉官正员外,多置里行拾遣、补阙、御史,至有车载斗量之咏。有御史台令史将入室,值里行御史数人,聚立门内。令史不下驴,冲过其间。诸御史大怒,将杖之。令史云:"今日之过,实在此驴,乞先数之,然后受罚。"御史许之。谓驴曰:"汝技艺可知,精神极钝,何物驴畜,敢於御史里行!"於是羞赦而止。

  《楚辞》曰:骥垂两耳,中阪蹉跎。蹇驴服驾,无用日多。

  又曰:驾蹇驴而无策,又何路之能极?

  臧彦《笛锌文》曰:爰有奇人,西州之驱驰者,体质强直,禀性沉难,聪敏宽详,高音远畅。真驴氏之名驹也。

  宋袁淑《俳谐文》曰:驴山公九锡,曰:若乃三军陆迈,粮运艰难,谋臣停算,武夫吟叹。尔乃长鸣上党,慷慨应官,崎岖千里,荷囊致餐,用捷大勋,万世不刊,斯实尔之功也。音随时兴,晨夜不默,仰契玄像,俯叶漏刻,应更长鸣,毫分不却。虽挈壶着称,未足比德。斯复尔掷昵也。若乃六合昏晦,三辰幽冥,犹忆天时,用不应声,斯又尔之鸣也。青脊绛身,长颊广额,修尾后垂,巨耳怂泫,斯又尔之形也。嘉麦既熟,实须精面,负磨回衡,迅若转电。惠我众庶,神祇获荐,斯又尔之能也。尔有济师旅之勋,而加之以众能,是用遣中大夫庐丘加庐尔,使衔勒大鸿胪、班脚大将军、宫亭侯,以扬州之庐江、江州之庐陵、吴国之桐庐、冷浦之朱庐,封尔为中驴公。

  ○骡

  《广志》云:骡,北方或曰罔。

  《说文》曰:骡,驴父马母也。

  崔豹《古今注》曰:驴为牡、马为牝,即生骡。马为牡、驴为牝,即生腾{脉马}。

  《史记》曰:大将军卫青围匈奴,匈奴薄暮乘六骡,壮骑可数百,冒围去,追之不及。

  《汉书》曰:高昌性难伏,乃作歌曰:"驴非驴,马非马。"言高昌似骡也。

  《三国典略》曰:齐阳休之常乘骡游於公卿门,略无惭色。

  又曰:侯莫陈悦既败,与其子弟及麾下数十骑遁走。至牵屯山,不知所趋,乃弃马山谷,乘骡而去。

  《唐书》曰:吴玄济叛,其将有董重质者守洄曲,其部下乘骡即战,号骡子部,最为劲悍,官军恒警备之。

  《吕氏春秋》曰: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袄戤。阳城疸渠豦,黄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欺君,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於是令庖人杀白骡取其肝,以与阳城疸渠豦。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翟。黄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胡可以不好士?

  《抱朴子》曰:世不信骡乃驴马所生,云各自有种,况乎仙者难知之事哉?

  《鲁女生别传》曰:李少君死后百馀日,后人有见少君在河东蒲坂,乘青骡。帝闻之,发棺,无所有。

  《洞冥记》曰:修弥国多神马骡驴。驴高十丈,毛色皎然,能行水上,有两翼,或飞於海上。常与牝马合,则生神骡。

  又曰:玄封四年,修弥国献驳骡,高一丈,毛色亦班,背山毛旋成日月之像。常以金宝物器盛刍以饲之,置於黄门厩。东方朔曰:"杆六畜之下者,无为深爱。昔夏侯淫于原兽,以亡其国。况戎翟献蒲吧兽,费财毁德,非所以示天下也。楚庄呵揄,叔敖知其失政。愿陛下省物,全国家之机事。骡,鄙兽,宜置之於负乘,不用则弃之於野。"上乃放之。后野人见有赤蛇自天属地,有云气来绕地,及云徐,蛇复变为赤龙,骑之入云。有人来告,上曰:"滑稽儿使我失龙矣。"朔曰:"龙何难值?恐陛下费金宝终化为驴骡耳。"帝纳其言而深忌之。

  《吴历》曰:朱据讨沓中,获驴、骡二千馀头。

  《晋书》曰:乘传使者卖官出使,遭周亲丧以上,皆自表闻,听得白服乘骡车。

  《晋诸公赞》曰:刘禅降,乘骡车,诣邓艾。

  《神仙传》曰:蓟子训,齐人也。到京师,诸贵人欲见之。子训曰:"我非有重瞳八彩,欲见我,我亦无所道。"遂去。诸贵人皆逐之,问人,云:"適去东陌上乘骡者是。"乃各走马逐之,望见子训骡徐行,而名马逐之不及,乃各罢归。

  ○橐驼

  《淮南子》曰:橐驼植稻出泉渠。

  《广志》曰:天竺以北多橐驼。

  《山海经》曰:号山阳之光山,兽多橐驼,善行流沙中,日三百里,负千斤。

  《史记·匈奴传》曰:其奇畜则橐驼。

  又《苏秦传》曰:苏秦说楚威王曰:"阁王诚能用臣之愚计,则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厩。"

  《汉书·西域传》曰:鄯善国多橐驼。

  《东观汉记》曰:河西太守窦融遣使献橐驼。南单于上书献橐驼。单于岁祭三龙祠,走马斗橐驼,以为乐事。

  华峤《后汉书》曰:南单于遣使诣阙,奉蕃称臣,入居於云中,献使献橐驼。

  《南史·四夷传》曰:滑国有两脚橐驼,野驴有角。

  《后魏书》曰:高祖不饮洛水,常以千里足名驼更互向恒州取水,以供赡焉。

  《后周书·四夷传》曰: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多热风,为行旅之患。其风欲至,惟老驼知之,即预鸣而聚立,埋其口於沙中。人以为候,即以毡拥其鼻口。其风迅速,须臾即过,不尔则至危毙。

  《盐铁论》曰:齐陶之缣,南汉之布,中国以一端缦得匈潘阚金之物。驴骡骆驴,可使衔尾入塞。

  《博物志》曰:敦煌西渡流沙,千馀里中无水,时时伏流豦,人不能知,皆乘骆驼,驼知水脉,遇其处,辄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蹋处掘之,辄得水。

  《外国传》曰:大秦国人长一丈五尺,猿臂长胁,好骑骆驼。

  《洛中记》曰:有铜驼二枚,在宫之南四会道头,高九尺,号铜驼路。

  陆翙《邺中记》曰:二铜驼如马形,长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长二尺,脊如马鞍。在中阳门外,夹道相向。

  《异苑》曰:西域苟夷国,山上有石骆驼,腹下出水。以金铁及手承取,即便对过;瓠芦盛之者则得。饮之令身体香净而昇仙。其国神秘,不可数遇。

  《楚辞》曰:蛙黾游乎华池,腰褭奔亡,胜驾橐驼。(腰褭,骏马。)

  郭璞《山海经图·橐驼赞》曰:驼惟奇畜,肉鞍是被。迅骛流沙,显功绝地。潜识泉源,微乎其智。

 

   卷九百二 ◎兽部十四

 

  ○羊

  《说文》曰:羊,祥也。像四足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

  又曰:羔,羊子也。羜,五月生羔也。骛(亡具切。)六月生羔也。羍,七月生羊也。兆,(雉矫切。)羊未足岁也。牂,牝羊也。公,(扶分切。)牡羊也。羠,(音夷。)乘羊也。羳,(扶员切。)黄腹羊也。羟,(楷间切。)羊名也。

  《广雅》曰:吴羊,牝一赎曰兆,三岁曰羝。牡一赎曰牸,三岁曰牜羊。吴羊害(居八切。)曰尃,(蒲各切。)羖羊害曰曷。羍、骛、牸、巽,(思宪切。)羔也。

  《尔雅》曰:羚,大羊。(似羊,大角员锐,在山岩间。)羱,如羊。(音玄,似吴羊。)羊,牡羒,(音汾)牝牂。夏羊,(黑羖历。)牡羭,(音榆,黑羝。)牝羖。角不齐,觤(一短一长。)角三觠,羷。(觠,卷三匝。)羳羊,黄腹。未成羊,羜。绝有力奋。

  郭义恭《广志》曰:大尾羊,细毛薄皮,尾氏旁广,重且十斤,出康居。

  又曰:驴羊,似驴

  《字林》曰:皃、(女奚切。)羺,(女沟切。)胡羊也。羫,(口弄切。)羊腊也,似羊,四耳九尾,目在背。患,(音还)似羊,无口。垔,(乙间切。)群羊相积。一曰羊羼,(初苋切。)羊相膊蘙。羼,羊臭也。(羼,式延切。)

  《玄中记》曰:千岁之树精为青羊。

  崔豹《古今注》曰:羊,一名美髯须主簿。

  《礼记·曲礼下》曰:祭庙,羊曰柔毛。

  又曰:大夫无故不杀羊。

  又《月令》曰:孟春,天子食麦与羊。

  又《内则》曰:羊,冷毛而毳膻。

  《诗·小雅·无羊》曰: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又曰:尔羊来思,其角戢戢。

  又曰:《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俭节正直,德如羔羊也。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又曰:牂羊贲首,三星在霤。郑玄注曰:"羊牝曰牂。贲,大也。"

  《易·说卦》曰:兑为羊。

  又《大壮》曰: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周礼·夏官上》曰:羊人,掌羊牲,凡祭祠,饰羔。(羔,小羊也。《诗》曰:四之日其早,献羔祭韭。)祭祠割羊牲,登其首。(登,昇也。升首,报阳也。升首于室。)凡祈珥,共其羊牲。(共犹给也。)宾客,供其法羊。(法羊,飱饔积膳之羊。)凡黍辜、候禳、衅积,共其羊牲。(积,故书为眦。郑司农云:眦,读为渍,谓畔国宝,渍军器也。玄谓:积,积柴禋祠,楢燎实柴。)

  《周礼·天官·食医》曰:凡会膳,食羊宜黍。

  《左传·宣上》曰:华玄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

  又《宣下》曰: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

  《论语》曰: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又曰: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攘,盗。)

  《史记》曰:武王克殷,微子持其祭器,肉袒面缚,左牵羊把茅,膝行而前。

  又曰:卜式者,河南人。式入牧百馀羊十馀岁,羊致千馀。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乃拜式为郎,布衣草蹻而牧羊。(蹻音脚。)岁馀,羊悉肥。上过其羊,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如是也。"拜缑氏令。

  又曰:秦襄公始用羝羊祠西畴。

  《汉书》曰:楚怀王孙心在人间为人牧羊,项梁立为怀王。

  又曰:苏武使匈奴。匈奴知武不可降,使北海上无人处牧羝,羊乳乃得归。武在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草荄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持节,节旄尽落。

  《东观汉记》曰:甄宇,北海人,为州从事,徵拜博士。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称分其肉,宇曰:"不可。"又欲投钩,复耻之。甄博士宇先自取其最瘦者,犹是不复有争讼。后召会,诏问瘦羊甄博士。

  《后汉书》曰:更始二年至长安,尤嗜酒,不听政事。所任皆贾竖、膳夫,庖人。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又《广陵思王荆传》曰:光窝袄,大行在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强、舅况书,与强构为大逆。其辞曰:"当为秋霜,无为槛羊。"(秋霜,肃杀于物;槛羊,受制于人。)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录》曰:羌抑摩献羊,六角二口,四角八口。

  《北史》曰:隋汉王谅为并州总管,潞州有官羊生二角相背。以为谅之咎征。

  《帝王世纪》曰:汤问葛伯何故不祠,曰:"尾馛供牺牲。"汤遗之以羊。

  《穆天子传》曰:犬戎胡觞天子于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天子使孔牙受之,曰:"雷死戤平,爰有黑牛白角,爰有黑羊白血。"

  又曰:天子饮于文山,乃献豪牛。(四节有豪。)

  又曰:舂山大羊食鹿豕。

  《山海经》曰:钱来之山有兽,如羊而马尾,名曰鍼羊。

  《周易是谋类》曰:太山失金鸡,西岳亡玉羊。(郑玄注曰:金鸡、玉羊,二岳之精。)

  《春秋说题辞》曰:羊者祥也,合三而生以养王也,故羊高三尺。

  《杂五行书》曰:悬羊头门上,除盗贼。

  《春秋繁露》曰:凡贽,卿用羔。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祥,故以为贽。

  《庄子》曰: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亡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事业不同,其亡羊均也。

  又曰:善养生者如牧羊,后者鞭之。

  《墨子》曰:齐庄公之臣王国卑、中里檄者讼,三年而狱不断。恐失有罪,使二人共一羊盟齐之社。二子相从,以羊血洒社。读王国卑之辞已尽,中里檄之辞未半,祭羊砌狞蘘触中里檄。齐人以为有神验。

  《列子传》曰: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王曰:"先生有一撇筳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言治天下,何也?"曰:"君见夫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箠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箠而随之,则不能前矣。"

  《孙卿子》曰:仲尼为鲁司寇,沉犹氏不敢朝饮其羊。

  《试萦》曰:羊不任驾盐车,椽不可为楣栋。

  《龙鱼河图》曰:羊有一角,食之杀人。

  《周书》曰:夏桀德衰,夷羊在牧,飞蛤满野。

  《韩诗外传》曰:鲁哀公使人穿井,三月不得泉,得一玉羊焉。公以为玉羊,使祝鼓舞之,欲上於天,羊不能上。孔子见曰:"死戤精为玉,土之精为羊。愿无怪之,此羊肝土也。"公使杀之,视肝即土矣。

  《国语》曰:季桓子穿井,获如玉缶,其中有羊。

  《符子》曰:魏文侯见宋陵子,三仕不识,文侯曰:"何贫?"钟曰:"王见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常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富者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我成百,则牧数足矣。'邻者与之。从此观焉,富者非富,贫者非贫也。

  《吕氏春秋》曰:百里奚未遇时,亡虞,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羖羊之皮,公孙直悦献诸缪公。缪公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淮南万毕术》曰:阿羊九头而更食,国乱乃出。

  扬雄《法言》曰:敢问质?曰: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王充《论衡》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乃令羊触之。

  《山海经》曰:羬羊尾如马,出钱来之山羬。(羬音针。《玉篇》作古咸反。)

  《瑞应图》曰:锺律和调,则玉羊见。

  《白泽图》曰:羊有一角当顶上,龙也。杀之震死。

  《博物志》曰:胡蕙,蜀中本尾蘙。洛中有人驱羊入蜀,其子着羊毛,蜀人取种。因名禾羊负来。

  又曰:阴夷山有淫羊,一日百遍,脯不可食,但着床席间,已自惊人。又有作淫羊脯法。取羖、字各一,别系,令裁相近而不使相接。食之以地黄、竹叶,饮以麦汁米潘。百馀日后解放之,欲交未成,便牵两杀之,膊以为脯。男食羖,女食字,则并如狂,好丑亦无所避,其势数日乃歇。治之方,煮茱萸、菖蒲汁饮之,又以水银宫脂途阴,男子即痿。宫脂,鹿脂也。

  《杜预奏事》曰:臣前在南,闻魏兴北山有野羊,大者数百十斤。试令固求,今者各得一枚,并头角蹄,案其形,不与土羊相似。然是野兽,世所希有。

  《新言》曰:初年悬羊头、磔鸡羊以求富。余以问河南服君,服君曰:"是月草木萌,羊能啮草,鸡啄五谷,故悬二物助阳气。今人杀羊、鸡,自作不祥。"

  《凉州异物志》曰:有小羊称若斥,颇热,峭山如壁,上下无跌。

  又曰:有羊大尾,车推乃行,用累其身。

  又曰:封羊,蒲俺如驼。

  宋永初《山川记》曰:九真都龙县有羚羊,大如牜秦牛。

  《春秋后语》曰:张仪谓楚王曰:"夫为从者,尾驱群羊而攻生虎。虎之与羊,不格亦明矣。(格,斗也。羊与不能与虎斗明矣。)今王不与虎而与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

  《卫玠别传》曰:玠少时乘白羊车於洛阳,市共观,咸曰:"谁家璧人?"

  《述异记》曰:羊而不角呼蛟羊,一名胡髯郎,一名青乌。

  又曰:周成王时,东夷进六角羊。周厉王玄年,外国贡三角羊。

  《尹喜内传》曰:老子与喜别,曰:"寻吾於成都市青羊之肆。"喜后求而得之。

  葛洪《神仙传》曰:皇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良谨,将至华山石室中,四十年不误念其家。其兄初起行索初平,见道士,引至山。与弟语毕,问平羊何在,平曰:"近东。"初起视,不见羊,但见白石,却谓平曰:"山东无羊。"平曰:"兄自不见尔。"与兄俱往,平乃叱之,白石一时皆起,成羊数万头。初起曰:"弟得仙道以如此。"遂弃妻子,服松柏伏苓五万日,遂得仙,易姓为赤松子。

  又曰:曹公收左慈,慈走入群羊,识萑之所在。追者疑化为羊,乃令人数羊。羊本千口,简之长一口。知化为羊,乃谓曰:"若是左公者,但出无苦也。"有一羊跪言"讵如许?"址者欲执之,於是群羊皆长跪曰:"讵如许?"址者乃去。

  《搜神记》曰: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正当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家有黄羊,因以祠之。

  又曰:南阳宗定伯,少年夜行,忽逢一鬼。鬼问为谁,定伯乃欺之曰:"我亦鬼也。"遂相与为侣向远。行妓悃,相担。问鬼曰:"鬼何所畏?"曰:惟不喜人唾。"欲至宛,便担鬼着顶上,径诣宛市,化为羊。恐蒲颁,亟唾之。卖之得钱千五百。买者系之,明视之,但绳在。时人名:"宗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

  《列仙传》曰:葛由者,羌人。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在峨嵋山西南,高无极。随之者不得还,皆得仙道。山上有桃,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

  又曰:昔有攘羊者,以羊遗叔向,叔向母埋之,不食。后三年,攘羊事发,追捕向家,检羊骨肉都尽,惟有舌在。国人异之,遂以羊舌为族矣。

  《续搜神记》曰:顾沛者,吴之豪士。送就於昇平亭,时有一沙门在坐,是流俗道人。主常欲杀羊,羊绳断,便走来入此道人膝中,穿头入袈裟下。道人不能救,即将去而杀之。既行炙,主人先割以啖道人。道人食炙下喉,炙便自走行道人皮中,痛毒不可忍。呼医来针之,以数针贯之,炙犹动摇。乃破出之,故是一脔肉耳。道人於是得病,作羊鸣、吐沫。还寺,少时即死。

  刘义庆《幽明录》曰:洛下有涧穴,妇欲杀夫,推下。经多时,至底,乃得一穴,宫馆金饰,明逾三光,人长三丈。如此九处。最后至告饥,长人指树下一羊,令跪将羊须。初得一珠,长人取之。次亦取,后令啖,即疗饥。请问九处名,求停不去,答云:"君不得停。"

  《续异记》曰:吴兴俞亮,以永明八年补护军府史。於常眠者闻有羊声,疑为神怪。窃於户窥之,见其床下有一羊,可高二尺,毛色若丹,光耀满室。

  《金楼子》曰:修羊公於华阴山以道干景帝,礼遇之。数岁,道不可得。有诏问修羊公能何,发语未讫,於床氏化为白石羊,题其胁曰:"修羊公谢天子。"后置石羊於通灵台。

  《岭表录异》曰:常有人自青杜泛海闽,为恶风所飘,五日夜,不知行几千里也。至一岛,忽见群羊,人向之亦不惊避。初疑人所牧放,而绝无人迹,乃知野生者。舡人方馁,因取食之。

 

   卷九百三 ◎兽部十五

 

  ○豕

  《尔雅》曰:豕,猪。(江东呼为犭希。)<隋中"阝改豕">,豮。(<隋中"阝改豕">,羊箠反。俗呼小豮猪为<隋中"阝改豕">子也。)幺,幼。(最后生者,俗呼为么豚。)奏者<才昷>。(音温。今<才区>猪短头,皮理腠蹙也。)豕生三豵,(音宗)二师一特。所寝,橧。(疾陵切。)四蹄皆白,豥。(音该)其迹,刻。绝有力,<豕厄>。(音厄。豕高五尺者。)牝豝。彘五尺为豝。(大豕为<豕厄>。今渔阳呼猪大者为<豕厄>也。)

  《说文》曰:縠,(许卜切。)小豚也。豯,豚生三月。豵(子公切。)豚生六月也。或曰:一赎曰豵。豝,牝豕。豮,<豕夷>也。豜,(公妍切。)三岁豕。豭,牡豕也。<豕隋>,豮也。豛,(音役。)大谷名猪曰豛。豷,(于丽切。)豕息也。豢,以穀圈养豕也。

  何承天《纂文》曰:梁州以豕为<豕聂>,(之涉切。)河南谓之彘,吴楚谓之犭希。(火岂切。)渔阳以大猪为豝,齐徐以小猪为<豕聚>。(叱主切。)<豕觅>,(音觅)白豕黑头也。豱,豕奏毛也。

  《方言》曰:猪,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犭希。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音奚)吴扬之间谓掷覯子。

  《春秋说题辞》曰:斗星时散精为彘,四月生应天理。

  崔豹《古今注》曰:猪一名长喙,一名参军。

  《易·说卦》曰:坎为豕。

  又《睽卦》曰:上九,睽孤,见豕负途,载鬼一车。

  又《大畜》曰:六五,豮豕之牙,吉。

  又《姤卦》曰:初六,系于讲铪尼,贞吉。有攸往,见凶。嬴豕孚踯躅。

  《礼记·曲礼下》曰:凡祭,豕曰刚鬛,豚曰腯肥。

  又曰:士无故不杀犬豕。

  又《月令》曰:孟夏,农乃登麦,天子以彘常麦。

  又《王制》曰:秋荐黍以豚。

  又《礼器》曰:胩平仲祭其先人,豚肩不掩豆。

  又《内则》曰:豕望视而交睫,腥。(望视,远视也。腥,当为星。星,肉如米者。)

  《论语》曰: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

  《诗·国风·驺虞》曰:彼茁者葭,一发五豝。(豕牝曰豝。)

  又曰:彼茁者蓬,一发五豵。(一赎曰豵。《笺》云:豕三岁曰豵。)

  又《鱼藻·崭崭之石》曰:有豕白蹄,烝涉波矣。

  《左传·庄八年》曰:齐无知弑其君。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於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植党,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於床,曰:"非君也,不类。"槛瀚之足于户下,遂杀之,而立无知。

  又《昭七》曰:昔有仍氏生女乐正居,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谓之封豕。

  又曰:卫灵公夫人南子与宋朝通。卫太子使齐,过宋,宋野人以娄猪刺而歌之云:"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

  《史记》曰:子路性鄙,好勇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汉书》曰:公孙弘,甾川人。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

  又曰:郅都,景帝时为郎。常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召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谏之,乃止。彘亦不伤贾姬。

  又曰:燕刺王旦将作乱,厕中群豕出,坏太官灶。

  《东观汉记》曰:承宫字少子,琅琊人。少孤,年八岁,人令牧豕。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弃猪而听经。猪主怪不还,行索见宫,欲笞。门下生共禁止,因留精舍门下拾薪执苦。数年遂通经。

  又曰:朱浮与彭宠书,责之曰:"伯通自伐,以功为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功论於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续汉书》曰:曹萌字玄伟,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萌豕相类,诣门认之,萌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主大惭,送所认豕,辞谢萌,萌笑而受之。

  袁山松《汉纪》曰:吴祐放猪於长垣泽中,诵经而行,遇父故人,谓之曰:"子二千石,子掉鞭而诵经,行吟於泽畔,纵子无耻,奈君父何?"祐守志如初。与北海公沙穆游太学,资菔乏,变服为佣,祐赁使舂,遂为死交於杵臼之间。

  张璠《汉纪》曰:莎车王杀于阗王。于阗大人都末出城见野豕,欲射之。豕乃语曰:"无杀我,我为汝杀莎车将军。"都末异之,即与先共时莎车王。

  谢承《后汉书》曰:朱穆字文玄,常养猪,猪有疾,使人卖之於市。语之曰:"如售,当衷告买者,言病也。"卖猪者售,不言病,且直过多。穆怪其故,赍半直以还买猪者,买猪者辞不敢,穆弃钱而去。

  《魏志》曰:挹娄国在夫馀东,常穴居土,气寒剧於夫馀。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途身。

  又曰:管辂常至郭恩家,碓上<九鸟>斗,谓恩曰:"当有老人将豚一口从东候公舍,有小口伤,亦无所苦。"明日,果有亲知老翁携豚馈恩。恩射<九鸟>为馔,箭着小女子脚。举家惶怖,竟无所害。又有人失妇,使辂卜之,辂曰:"君明日於路见担猪者,乃逐之。"行次,猪忽绳断,走入他舍,突破主人瓮。见其妇出看猪,遂擒之。

  《晋书》曰: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用备劈斟酌,以大瓮盛酒,团坐相向,大酌更饮。时有群豕来饮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又曰:愍怀太子常从帝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享士而使久费五穀?"帝嘉其意,即使亨之,因抚蒲俺谓廷尉傅祗曰:"杆儿当兴我家。"

  又曰:韩友字景先,庐江龙舒人也。龙舒长邓林父础积年,垂死。友为筮,使画作野猪,著卧处屏风上。因是遂差。

  又曰:吕光死,其子纂立。有猪生子,一身三头。又有龙出纠晷,蟠於殿前。纂以为美瑞,罗什独以为灾。俄而吕超杀蛛。

  又曰:刘聪时,豕着进贤冠升聪殿,与犬斗。

  《北史》曰:陆逞累除京兆尹。郡界有豕生数子,鞠挟而死。其家又有豮豕,遂乳养之,诸豚赖之以活。时以逞仁政所致。

  皇甫谧《高士传》曰:孙期字仲彧,济阴人。与诸生讲《京氏易》、《古文尚书》。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能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遣吏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也。

  《三辅决录》曰:五门子孙,凡民之伍。(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此地,作客舍,养猪卖豚。故民谓之曰:苑中三公,钜下二卿,五门嚄々,但闻豚声。)

  《董正别传》曰:司马徽字德操,时人呼为水镜。常有人妄认徽猪,徽便推与之。后数日,亡猪者以猪还徽,乃叩头谢自责,徽又厚谢。

  《华阳国志》曰:何随字季业,清廉退让。常有屠者牵猪过随门,索断失之,强认随溷中猪,随牵与之。屠人寻自得亡者,还随,随以与之。

  《越绝书》曰:鸡山豕山者,勾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死士也。

  《墨子》曰:孔子穷於陈蔡之间,藜蒸不糂。(桑感切。)子路烹豚,孔子不问肉所从来而食之。

  《符子》曰:朔人献燕昭王以大豕,曰:"养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人谓豕仙。"王乃命豕宰养。六十五年,大如沙坟,足如不胜其体。王异之,令衡官桥而量之,折十桥,豕不量。又命水官舟而量,其重千钧,其巨无用。燕相谓王曰:"奚不飨之?"王乃命宰夫膳之。夕见梦於燕相曰:"造化劳我以豕形,食我以人秽,吾患其生久矣。仗君之灵,得化吾生,始得为鲁津之伯。"燕相游貉谐津,有赤龟奉璧而献。(一云夜光珠。)

  《孝经援神契》曰:彘水伏,故去脉。

  《淮南子》曰: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豚四月而生。

  又曰:黄帝理天下,狗彘吐菽粟於路,无忿争之人。

  《山海经》曰:猫大者,肉重千万斤。豪猪,如豕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郭璞症曰:猫,猪也,夹脾而有粗豪,长数尺,能以颈上毫射物。)

  《博物志》曰:商丘子有养猪法,卜式有养猪羊法。

  祖台之《志怪》曰:吴中有一士大夫,於都假还。至曲阿塘上,见一女子甚美,留其宿。士解臂金钤系挪帝,令暮更来。遂不至,使人求,都无此色。过猪圈,见一母猪臂上系金钤。

  《养生要集》曰:白豕,白蹄青爪,不可食也。

  《异物志》曰:郁林大猪,一蹄有四五甲,多膏。买者以铁椎刺其头,入七八寸,得赤肉,乃动。

  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曰:木兰桥者,今掷覯栏桥是也。

  《山海经图·豪彘赞》曰:刚鬛之族,号曰豪犭希。毛如攒锥,中有激矢。

  宋袁淑《大兰王九锡文》曰:太亥十年九月乙亥朔,十三日丁亥,北燕伯使使者豪犭希册命大兰王曰:"咨!惟君禀太阴之沉精,摽群形於玄质。体肥腯而洪茂,长无心以游逸。资豢养於人主,虽无爵而有秩,此君之纯也。君昔封国殷商,号曰豕氏,叶隆当时,名垂於此,此君之美也。白蹄彰於周诗,涉波应乎隆像,歌咏垂於人口,经钦簇而流响,此君之德也。君相与野游,惟君为雄,顾群数百,自西徂东。俯喷沫则成雾,仰奋鬛则生风。猛毒必噬,有敌必攻。长驱直突,阵无全锋。此君之勇也。"

 

   卷九百四 ◎兽部十六

 

  ○狗上

  《尔雅》曰:犬生三猣,(音宗)二师一犭获。(音祈)未成毫,狗。长喙,獫。(音廉,又音险。)短喙,猲(音歇)獢。(许妖切。)狗绝有力,狣。(音兆。)尨,狗也。狗四尺为獒。

  《说文》曰:犬,狗之有悬蹄者也。孔子曰:"视壤戤字,如画狗也。"

  又曰:狗,叩也,叩菩尥以守也。

  又曰:尨,壤戤多毛者也。猲,短喙犬也。獫,黑犬黄头也。犭主,(之句切。)黄犬黑头也。猈,(音罢。)短脑狗也。犭兼,(胡斩切。)犬吠不止也。獒,壤戟人心可使也。狾,(居世切。)狂犬也。狄,赤犬也。

  又曰:狡,小狗也。匈奴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吕忱《字林》曰:獹,韩良犬也。犭足,(音鹊)宋良犬也。犭开,(五见切。)逐虎犬也。

  何承天《纂文》曰:守犬为獖。(扶本切)陇西以犬为犹。(酉。)犭农、(乃农切。){如毛}、(乃居切。),(乃庚切。)皆多毛犬也。獟,(五校切。)(居例切。)也。<矢召>,(音彫。)屈尾犬也。

  《广雅》曰:殷虞、晋獒、楚茹黄、韩卢、宋鹊,并犬属。

  《广志》曰:狗,有悬蹄、短尾之号。

  《古今注》曰:狗一名黄羊。

  《易·说卦》曰:艮为狗。

  《诗·国风·卢令》曰: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又《国风·野有死麇》曰:无撼我帨兮,无使厖也吠。(尨,狗也。)

  《礼记·曲礼》曰: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

  又《曲礼》曰:凡祭祠,犬曰羹献。

  又《内则》曰:狗赤股而躁,臊。

  又《檀弓》曰: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於其封也,亦与之席,无使其首陷焉。"(封,当为窆。陷,谓没於土。)

  《尚书·洪范》曰:西旅献獒,(西戎远国贡大犬。)太保作《旅獒》。(召公也。)

  《左传·宣上》曰: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敖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又《襄三》曰:国人逐狗,狗入於华臣氏,国人从之。华臣惧,遂奔陈。

  又曰《昭六》曰:二十三年,遂取邾师,获鉏、弱、地。邾人诉于晋,晋人来讨。叔孙婼如晋,乃馆诸箕。使人与叔孙居於箕者,请其吠狗,弗与。及将归,杀而与之食。(示不爱。)

  《公羊·绪瀚》曰:灵公食赵盾,公曰:"闻子剑利,以示我。"盾将起进剑,弥明曰:"何拔剑於公所?"盾知之,躇阶而走。(躇犹超。遽不暇以次。)公有周狗,(可与比周,所指如意。)谓之獒,而属之,獒亦躇阶从。弥明逆而踆之,(以足逆踏之曰踆。)绝颔。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

  《史记·淮阴传》云:高祖诏齐捕蒯通,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跖狗吠尧,尧非不仁,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

  又《徐偃王志》云:徐君宫人任娠而产卵,以为不祥,弃於瞬颠。孤独老母有犬名鹄仓,猎於瞬吊,得所弃卵,衔以来归。独母以为异,复暖之,遂<虫弗>蝍成小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收养。长而仁知,袭君徐国。后鹄仓临死,更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偃王葬之徐梁界中。今见有狗垄云。

  又曰:范蠡之齐,遗大夫种书:"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又曰:范雎说秦昭王曰:"夫以秦而治诸侯,譬若纵韩卢而搏蹇兔也。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於山东者,是穰侯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汉书·五行志》曰:文帝后五年六月,齐雍城门外有狗生角。

  又曰:成帝河平玄年,长安男子石良、刘晋相与同居,有如人状在其室中,击之为狗,走去。复至数人,被甲持弓至良家,击之或伤,皆狗也。自二月至六月乃止。其於《洪范》,皆犬祸也。

  《后汉书》曰:岑熙为魏太守,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吠狗不惊,足下生氂。"

  又曰:灵帝於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

  《续汉书》曰:灵帝宠用便嬖,弟子转相汲引。卖关内侯,直五百万。令长强者贪如豺狼,弱者略不类物,实狗而冠也。

  又曰:昌邑王槛宸冠方山冠,龚遂曰:"王之左右皆狗而冠。"

  《魏志》曰:太祖云:"我有丁斐,犹人家有盗狗善捕鼠,虽小琐狞蘘完囊储。"

  又曰:公孙渊未亡,家数有怪,犬冠帻绛衣上台。

  又曰:朱建平善相术,谓应璩云:"君年六十三,位为常伯,当有厄。先此一年,当独见一白狗,而旁人不见。"璩六十一为侍中,直内省,倏见白狗,问掷贲人,悉无见者。於是游观田里,饮宴自娱。过期一年,年六十三卒。

  《魏略》曰:丁溢外似疏滥而内明惠。虽与何晏、邓飏等同列而皆少之,惟声势屈於曹爽。爽亦教之,言无不从。故於时谤书谓:"台中有三狗,嘊喍不可当,一狗凭点作蛆囊。"三狗,谓何、邓、丁也。点者,爽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啮人而畜蛆也。

  《吴志》曰:孙峻谋诛诸葛恪。恪将见之夜,精爽扰动,通夕不寝。严毕趋出,犬衔引其衣。恪曰:"犬不欲我行乎?"还坐有顷,乃复起,犬又衔其衣。恪令从者逐犬,遂升车。

  《晋书》曰:当阳侯杜预初攻吴,吴人惮其智,以瓠系狗颈示之。预恨之。及平,尽杀之。

  又曰:齐王冏入废贾后,后呼帝曰:"陛下有妇使人废,亦行自废。"又问冏曰:"起事者谁?"冏曰:"梁赵。"后曰:"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

  又曰:吴隐之为奉朝请,谢石请为卫将军主簿。隐之将嫁女,石知其贫素,遣挪地当率薄,乃令移厨帐助其经营。使者至,方见婢牵犬卖之,此外萧然无办。

  又曰:庾翼常令郭璞筮其后,璞曰:"卿后并贵盛,然有白龙者凶徵至矣。"后庾次子蕴为广州刺史,其妾产犬子,不令蕴知。狗转长大,蕴入,槛宸眉目分明而异形於众,后失所在。蕴慨然曰:"根白龙乎!"后为桓氏所灭。

  又《艺术传》曰:严卿,会稽人也,善卜筮。乡人魏序欲暂东行,荒年多抄盗,令卿筮之。卿筮曰:"君慎析狞谉行,必遭暴害之气,而非劫也。宜有以禳之。可索西郭外独母家白雄狗,系着舡前。"求索正得驳狗,卿曰:"其色不纯,当有小毒,正及六畜,尔无复忧。"序行半路,狗忽有声甚急,如被人击。比视已死,吐黑血斗馀。其夕,序墅上白鹅数头无故自死,而家无恙。

  《后魏书·蛮夷传》曰:獠性同禽兽。若杀其父,求得一狗以谢,其母椿怀嫌恨。又以大狗一头买一生口。

  《北史》曰:齐南阳王绰始十馀岁,留守晋阳,爱波斯狗。尉破胡谏之,绰倏然斫杀数狗,狼籍在地。破胡惊走,不敢复言。后有妇人抱儿在路,走避入草,绰夺其儿饲波斯狗。妇女号哭,绰怒,又纵狗使食。狗不食,途以儿血乃食焉。

  《后周书》曰:张玄琮性仁孝。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玄见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玄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夫生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世兔,置玄前而去。

  《三国典略》曰:齐高纬以波斯狗为赤虎仪同、逍遥郡君,常於马上设蹬蓐以抱之。斗鸡亦号为开府。马皆藉以毡罽,被以金玉,号为驳龙仪同。其将合牝牡,则设青卢黼帐,牢具过於诸王婚礼。齐王常亲视焉。

  又曰:齐广宁王孝珩常畜一犬,守外人不得趋近。孝珩每射,令其取箭。亦解呼召左右,牵衣而进。

  又曰:徐之才常与朝士出游,望群犬并走,诸人令目之,之才应声曰:"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陈书》曰:张彪败后,与妻杨氏去。惟常所养一犬黄仓,在彪前后,未曾舍离。乃还入若邪山中。沉泰说陈文帝遣章昭达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彪眠未觉,黄仓惊吠,劫来便噬,一人中喉即死。及彪被害,黄仓嗥叫宛转血中。

  《唐书》曰:贞观中,弥泥孰可汗李思摩部落济河,於故定襄城为牙帐,户三万,胜兵四万,马九万匹。思摩之初建也,诏锡其土,南至大河,北有白道川。而白道牧田处龙荒之最,突厥咸竞其利。思摩以北接延陀,种落初集,其力尚微,未敢北徙,至是始还其国。因上言曰:"非分蒙恩,立为落长,实望子孙竭诚奉国,作国家一狗,北门守吠。若延陀侵逼,请家口徙入长城。"诏许之。

  郭颁《魏晋世语》曰:郊天坛下有白狗,高三尺,光色鲜明,恒卧,见人则去。

  《周书》曰:渠溲犬者,露犬也,能飞食虎豹。

  《春秋考异邮》曰:七九六十三,阳气通,故斗运,狗三月而生。(宋均注曰:狗,斗之精所生也。)

  又曰:狗三月而生。阳至於三,故狗各高三尺。

  《穆天子传》曰:<垔鸟>韩之人,献天子良犬七十。(<垔鸟>,之然切。)

  又曰:天子之狗,走百里,执虎豹。

  《山海经》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白首,其名天狗。

  又曰:犬戎国,黄帝之后弄明生白犬二头,自为牝牡,故为此国也。

  又曰:金门之山有赤犬,名曰天犬,下则有兵。

  又曰:蜪(音陶。)犬,如犬而青。食人,从首始。

  《白泽图》曰:黑狗白头,耳长卷尾,龙也。

  《国语》曰:赵简子田于蝼,(晋君之囿。)史黯闻之,以犬待於门。(晋太史史黯也。)简子见之,问何为,曰:"有所得犬,欲试之兹囿。"简子曰:"何以不告?"对曰:"君行臣不从,为不食,(讥简子曰:猎君囿,不从君而自行也。)主将適蝼而麓弗闻,(麓,主君苑囿之官。《传》曰:山林之木,衡麓守之。)臣敢烦当日?"(当日,谓直日者也。主将之君囿,不烦麓以告君,臣亦不敢烦主掷瓯日以自白也。)简子乃还。(觉所讥也。)

  《战国策》曰: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嘱狞谉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疲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顿蒲傍,疲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而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说苑》同也。)

  《春秋后语》曰: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於先生,常见恶於先生乎?"貂勃曰:"然。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狗自吠,非其主也。且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公孙子与徐子斗,徐之狗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什馛足曰攫。攫,音居缚切。腓,腨肠也,音肥。噬,啮也。)若乃得去不肖,为贤者狗,岂特决狞蘘噬之哉!"安平君曰:"敬闻命矣。"明日,单任之於王。

  《汉武故事》曰:公孙卿至端愠,云见一人,长五丈,自称巨公,牵一黄犬,把一黄雀,欲谒天子,因忽不见。

  《东方朔别传》曰:天下之良马,将以捕鼠深宫掷晷,曾不如跛犬也。

  《西京杂记》曰:杨万年有猎狗名青驳,卖直百金。

  又曰:茂陵少年李亭,好驰骏狗逐兽。或以鹰、鹞、兔,皆以为佳名;狗则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之名。

 

   卷九百五 ◎兽部十七

 

  ○狗下

  《列子》曰: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迎而吠。杨布怒,将扑狗,杨朱曰:"子无朴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晏子春秋》曰:胩子短,使楚,楚人为门於犬门侧延晏子。晏子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又曰:景公走狗死,公命外供之棺,内给祭。晏子谏不可,公曰:"善"。

  《韩子》曰:宋有酤酒者,斗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而酒不售,遂致于酸。问杨长倩,长倩曰:"汝狗恶也。孺子怀钱挈壶往酤,辄有狗啮之,犹大臣龁有道之士。"

  《试萦》曰:齐有贫者,命其狗为富,命其子为乐。方将祭,狗入于室,叱之曰:"富出!"郑曰:"不祥。"家果有祸。长子死,哭之曰:"乐乎!"而不自悲也。

  《随巢子》曰:昔三苗大乱,龙生於庙,犬哭於市。

  《尹文子》曰:康衢长者,字僮曰善搏,字犬曰善噬,宾客不过其门三年。于是改之,宾客复往。

  《吕氏春秋》曰:齐有善相狗者,其邻藉之买鼠狗,期年而得,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不啖鼠。以告,相者曰:"杆良狗也。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取其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则狗取鼠。

  又曰:齐有好猎者,不得兽。欲须良狗,家贫不能得。乃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良狗,有良狗则数得什蘙,猎常过人。霸王亦然。

  又曰:荆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云梦,三月不返。保申跪而笞,王出,而自沉於涧而死。王乃杀狗折矰。

  又曰:郑子阳之难,猘狗溃之。(子阳,郑相。逐猘狗。《春秋》亦云。)齐高固之难,失牛溃之。(逐失牛,如逐猘狗也。)当其时,狗牛犹可以为人倡,而况夫以人为唱乎?饥马盈厩嗼然,(嗼,无声也。)未见刍也;饥狗盈宫嗼然,未槛迩也。槛迩与刍,动则不可禁。

  《淮南子》曰: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为治,尾馛异於执弹而来鸟,袖税而狎犬也。(棁,杖也。)

  又曰:马之死也,剥之若橐;(橐,治橐也。虽含气而形不能摇。)狡狗之死也,割之犹蠕。(狡,少也。蠕,动也。)

  又曰:狂马不触於木,猘狗不自投於河,聋虫不自陷,况人乎?(聋,无知也。)

  《淮南万毕术》曰:取马毛、犬尾,置朋友、夫撇骭中,自相憎矣。

  《抱朴子》曰:陶犬无守夜之益,瓦鸡无司晨之警。

  又曰:甘始以驻年药饵食新生鸡犬,皆不长。食白犬,则毛黑。

  《说苑》曰:梁相死,惠子之梁,渡河而遽堕舡。舡人救之,问欲何之,曰:"欲相梁。"舡人曰:"子居舟槔戤间而溺,无我则死,又安能相梁乎?"惠子曰:"居广<舟皮>长槔戤间,我不如子;至於安国家,全社稷,子不比我。吾视子,蒙蒙若未视之狗子耳。"

  《论衡》曰:亡猎犬於山林,大呼犬名,其犬则鸣号而应其主。人犬异类,闻呼而应者,识其主也。

  《潜夫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桓谭《新论》曰:占仲子婢死,有儿年四岁,葬后数来抚循之,亦能为儿沐头。其家人恶之,以告方士。方士有狗效之,婢遂不复来。

  又曰:杨仲文家妪死,已敛未葬,忽起坐棺前复氏,饮酒醉而狗形见,杀之。

  《风俗通》曰:杀狗,磔邑四门。俗云琤蚌,善守卫,著以辟恶。

  又曰:太史公《记》云:"秦始皇杀狗,磔四门以御凶灾。"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曰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

  又曰:杀犬磔禳。犬者金畜,禳者却也,抑金使不害也。

  又曰:桂阳太守汝南李叔坚,少时为从事,在家,狗如人立行。家人言当杀犬,叔坚云:"犬马喻君子,狗见人行,效之,何伤?"叔坚见县令还,解冠榻上,狗戴持走。家大惊,坚复云:"误触冠,冠缨挂着之耳。"狗於灶前畜火,家益怪,坚复云:"儿婢皆在田中,狗助畜火,狗何能作怪?"遂不肯杀。后数日,狗自暴死,卒无纤芥之异。叔坚辟太尉掾,固陵长、原武令,终享大位。

  《金楼子》曰:入名山牵白犬、抱白鹤,山神大喜,芝草及宝玉等自出。

  又曰:王思微性好净洁,左右提衣悉令白纸裹手指。在宅有犬污柱,思微令门生洗之。意犹不已,更令刮削。复言未足,遂令易柱。

  《洞林》曰:扬州从事慎曜伯妇病因,经日发作,有时如闻物涂却者。其兄周彦武令人作卦,得蹇,身在戊戍与坎鬼并卦中,当往从东北田家市黑狗畜之,以代人任患死。如其言无几时,狗便死。复更养如前,凡三过养,辄皆吐血而死,妇病亦差。

  《杂五行书》曰:白犬虎文,南斗君,畜之可致万石也。黑犬白耳,大王犬也,畜之令富贵。黑犬白前两足,宜子孙。白犬黄头,家大吉。黄犬白尾,代有衣冠。黄犬白前两足,利人。

  《玄中记》曰:昔高辛氏犬戎为乱,帝言曰:"有讨之者,撇馛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瓠,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於会稽东南得海中土三百里而封。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氏国。

  干宝《搜神记》曰:盘瓠者,本高辛氏宫中老妇人有耳疾,医者挑治之,有物大如茧,以瓠离盛之,以盘复之,有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秦氏《三秦记》曰: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原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其下。凡有贼,天狗吠而护之,一堡伍录。

  《凉州异物志》曰:大狗如驴,希见其牙。

  周处《风土记》曰:犬则青鹯、白雀,飞龙、虎子,驯良捷警,难狎易使。

  《述异记》曰:济阳山有麻姑仙处,俗说山上千年则金鸡鸣、玉狗吠。汉末,皆曰淮南王昇仙其处,鸡鸣天上,犬吠云中。

  又曰:朱休之家犬歌曰:"言我不能歌,听我歌梅花。今年故复可,明年当奈何。"家杀犬,明年并死。

  又曰:宋玄徽中,吴县中都里石玄度家,有黄狗生白雄子。母爱其子异於常犬,衔食饴之。子成大狗,子每出猎未反,母辄门外望之。玄度久患气嗽,转就危困。医为处汤,须白犬肺,市索卒不得,乃杀所养白狗以供汤用。母向子死处跳踊嗥呼,倒地复起,累日不息。其家煮狗肉与客共食之,投骨於地,母辄衔置窟中。食毕,移入后园阁桑树下掘土埋之,日向树嗥唤,月馀乃止。玄度渐剧,临死屡言汤不救,恨杀此狗。其弟法度从此终身不食狗肉。

  又曰: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往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惠,能解人语。又常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官京师,久无家问,机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还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弓耳>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舡。载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迳至机家,口衔竹筒,作声示人。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内竹筒中,复系犬颈。犬既得答,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裁半。后犬死,殡之,遣送还家。葬机村南,去机家二百步,筑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异苑》曰:东海何澹之,隆安初,屡入关中。后还,得一犬,壮大非常。何每行来,辄已知处。澹之后抱疾,犬亦疾。及其亡,犬一嗥而毙。

  《神仙传》曰:李仲甫者,能隐形。初隐百日、一年,复见形,后遂长隐。但闻其声,与人对接、饮酒食如常。有诸张欲从学,甫云:"卿性急,未中教。"张守之,至费用五十匹,了无所得。张大怒,乃怀匕手而往,先与仲甫语,毕,因依声左右斫之。甫已在他床,笑云:"天下乃当有汝曹愚人,学道未得而杀人也?我宁可得杀?我真得杀,汝但顽痴不足问耳。"使主人呼一犬来,著诸张前,看能杀之否。俄而犬头在地,犬腹已破,叱诸张云:"卿言我能使卿如犬形否?"诸张下地叩头乃止,遂不教之。

  《列仙传》曰:列子者,自称蜀人,好放犬。犬走入山穴,列子随十馀宿,行度数百里。出,山头上有殿屋官府,松树仙人,吏使甚严。见其故妻,主洗鱼,与列子一函药。发函,鱼子也。着池中,养之一年,皆为龙。列后送函上山,犬苫渣赤,有长翰,常随列涂却。百馀年,遂留山上,时时下护其宗族。蜀人立祠於穴孔,常有鼓似传呼声。

  《搜神记》曰:山阳王瑚字孟琏,为东海兰陵令。夜半时,辄有黑帻白单衣吏诣县扣阁,近之则忽然不见,如此数年。后令伺之,见一老狗,黑头白躯。至阁便为人。以白孟琏,杀之乃绝。

  又曰:鄱阳赵寿有犬蛊。有陈岑家,有黄犬六七,群出吠岑。后令伯妇与寿妇食,吐血几死,屑桔梗饮之乃愈。

  又曰:东越闽中有墉岭,下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常八月送童爬炅蛇穴,辄吞之。啖九女。时乐县李诞有小女名寄,应募而行。乃请好剑、咋蛇犬诣之。至则放犬咋蛇,以剑击之。越王奇之,聘以为后。

  《续搜神记》曰:林虑山下有亭,有过宿者,或病或死。常云有十馀人,男女各杂衣,或黑或白,转来为害。有刘伯夷者过宿,明烛而坐诵经。至中夜,其怪复集。伯夷密以镜照之,乃一群狗也。因阳以烛误灼其衣,作燃毛气,乃以刀刺之,遂死。馀犬悉走去。

  又曰:晋穆哀之世,领军司马济阳蔡咏家犬夜群相吠。伺之,见一狗着黄衣戴帢,为众犬所吠。打杀,乃是咏家老黄犬。

  又曰: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狗,甚怜袄戤,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经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冬月,有野火起,风又猛。狗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眠死晷,还以身压生左右草,沾湿着地,火寻过去,生方醒。他日又暗行堕空纠晷,犬呻吟彻晓,须臾有人经过,怪犬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厚报君。"人问以何物见与,生云:"惟君耳。"人曰:"以狗见与,便相出。"生曰:"杆狗曾活我於已死,不得相与,他物任君。"人曰:'若尔便不能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以狗相与。乃出之,系狗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又曰:会稽人张然,滞役经年不归,妇遂与奴私通。然养一狗,名曰乌龙。后归,奴与妇欲谋杀然。狗注睛舐唇视奴。然大呼曰:"乌龙与手!"狗应声伤奴,奴失刀仗,然取刀杀奴。

  《幽明录》曰:晋太兴二年,吴民华隆生好猎,养一快犬,号曰的尾,常将自随。隆后至江边伐荻,犬暂出渚次,隆为大蛇所围绕周身。犬还便咋蛇,蛇死,隆僵仆无所知,犬彷岱觊泣,走还舡,复反草中。伴怪所以,随往,见隆闷绝,将归家。二日,犬为不食,隆复苏乃始叫薰。隆愈爱惜,同於亲戚。后忽失之,二年寻求,见在显山。

  《岭表录异》曰:常有人自青社泛海归闽,为恶风所飘,五日夜,不知其几千里也。经一处,同舡有新罗人,云是狗国。逡巡,果如人,裸形,抱狗而出,见舡惊走。

  《楚辞·九辨》曰: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唁唁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魏贾岱宗《大狗赋》曰:其头颅也,不可论以尽。其骨法也,不可辨而释。傞亻亮蹴跄,雄姿猛相。兀然高八九尺,毛逾紫艳光,双眉如白璧。时频伸而振迅,迅若应龙之腾掷。爪类刀戈,牙如交戟。

  西晋傅玄《走狗赋》曰:骨相多奇,仪表可嘉。足悬钩爪,口含素牙。首类骧螭,尾如腾蛇。修头阔腋,广前捎后。丰颅促耳,长舌缓口。舒节急筋,豹耳龙形。蹄如结铃,五鱼体成,势似陵青云。目若泉中星,转视流光彩,曜赤精。震茹黄而慴宋鹊兮,越妙古而扬名。

 

   卷九百六 ◎兽部十八

 

  ○鹿

  《说文》曰:麚,(音加。)牡鹿也,夏至解角。麟,大牝鹿也。{鹿需},(音儒。)鹿麛也。{鹿速},(音速。)鹿迹也。麛,(音迷。)鹿子也。{幵鹿},(音肩。)鹿之绝有力也。{鹿畺。},(举卿切。)大鹿也。

  《尔雅》曰:鹿,牡麚牝麀。(音优。)其子,{鹿旦}。其迹,速。绝有力,{干鹿}。

  《周易·屯卦》曰: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诗·韩奕》曰:鲂鱮(音序。)甫甫,麀鹿噳々。(虞矩切。)

  又《灵台》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又《吉日》曰:兽之所同,麀鹿麌麌。(虞矩切。)

  又《野有死麇》曰: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又曰:《鹿鸣》,宴群臣嘉宾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又《荡·桑柔》曰:瞻彼中林,甥甥其鹿。

  《左传·文下》曰: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於楚。郑子家使执讯而告赵宣子曰:"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

  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挺而走险,急何能择?

  又《襄十四年传》曰:范宣子执戎子驹支,数之曰:"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汝之由。"戎子驹终椿:"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於是乎有殽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

  《礼记·月令》曰:仲夏,鹿角解。

  又《礼器》曰:居泽者,不以鹿豕为礼。

  《史记》曰: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验。持鹿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言鹿者以法。

  又曰:邑中人民俱出猎,任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大小剧易。众人皆喜鹿,而曰:"无伤也,任少卿分别平。"

  又曰: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汉武帝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币,直四十万。王侯朝觐享聘,必以为荐璧,然后得行。

  《汉书》曰:蒯通教韩信反高祖。高祖召通至,问曰:"汝何教韩信反耶?"蒯通曰:"臣闻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以知齐王,不知陛下。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才者先得。"

  又曰:伍被谏淮南王曰:"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也。"

  《东方朔别传》曰:武帝时,有杀上林鹿者,下有司收杀之。朔时在旁,曰:"是故当死者三:使陛下以鹿杀人,一当死;天下闻陛下重鹿贱人,二当死;匈奴有急,须鹿触之,三当死。"帝默而赦之。

  范晔《后汉书》曰:云南县有神鹿两头,食毒草。

  《华阳国志》曰:熊苍山有神鹿,食毒。

  谢承《后汉书》曰: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两白鹿随车侠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国拜贺曰:"闻三公车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后弘果为太尉。

  《魏志》曰:苏则从文帝猎。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行督吏,将斩之。则谏之,乃止。

  《晋书》曰: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二亲没,弃妻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量蕊。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於所犯栽下。孜怅惋不已,乃作冢埋於隧侧。猛兽即孜前自投而死,孜益叹息,复埋之。

  又曰:谢鲲在豫章,常行经空亭中夜宿。此亭旧每杀人。将晚,有黄衣人呼鲲字,令开户。鲲澹然无惧色,便於窗中度手牵之,膊断。视之,鹿也,寻即获焉。尔后此亭无复妖怪。

  《晋中兴书》曰:陶淡字处净,太尉侃之孙。一身孑然,无有同产。髫龀之时,雅好导养,谓仙道可祈。至年十五六,便服食绝穀,不婚娶。居长沙临湘县下,去家十里,於山中立小草屋,裁足容身。时还家,设小床,常独坐不与人共。於野得白鹿子,驯而养之,至七八岁,恒与之俱往还。后遂不复还家。

  又曰:殷仲堪《上白鹿表》曰:"巴陵县青水山得白鹿一头。白者正色,鹿者景福嘉义。"

  《晋书载记》曰:石勒常佣於武安临水,为游军所囚。会有群鹿旁过,军人竞逐之,勒乃获免。俄而又见一父老,谓勒曰:"向群鹿者,我也。君应为中州主,故相救耳。"勒拜而受命。

  萧子显《齐书》曰:始兴卢度,隐居西昌三顾山,鸟兽随之。夜有鹿触蒲摆,度曰:"汝勿坏我壁。"鹿应声去。

  《南史·四夷传》曰:扶南有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

  《隋书》曰:开皇十七年,群鹿入殿门,驯扰侍卫之内。

  《后周书》曰:文帝猎於邙山,围不齐,兽多越逸。帝怒,诸将股栗。俄有一鹿亦突围而走,贺若敦跃马逐之。鹿上东原,弃马步逐,山半便及,掣之而下。帝大悦,诸将免罪。

  《唐书》曰:太宗幸怀州,乙未,狩於济源之陵上,亲御弧矢。太宗曰:"古者先驱以供宗庙,今所获鹿,宜令有司造脯醢以充为荐享。"

  又曰:褚无量丁母忧解职,庐於墓侧。其所植松柏时有鹿犯之,无量泣而言曰:"山中众草不少,何忍犯吾先茔树栽?"因通夕守护。俄有群鹿驯狎,不复侵害。

  《魏名臣奏》曰:时杀禁地鹿者死。郎中黄观上疏曰:"臣深思,陛下所以不早取此鹿,诚欲使亟蕃息,然后大取以为军国之用也。然臣切以为,今鹿但有日耗,终无得多也。"

  《魏末传》曰:明帝为平原王,母甄后妒,文帝杀之,欲不立为太子。常从帝猎,见鹿子母,帝射鹿母,语明帝射鹿子,明帝曰:"陛下既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大涕泣,帝放弓矢。由是立太子意定。

  《国语》曰: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鹿,而荒服者不至。(《史记》又载。)

  《穆天子传》曰:天子赐曹奴之人黄金之鹿,白银之麇。

  又曰:天子西升於藜丘之阳,过并公博,乃驾鹿游乎山上。

  又曰:天子征于菹(侧鱼切。)台,猎菹之兽。於是有白鹿一,迕(音悟。)乘逸走出。天子乘渠黄之乘驰焉。

  《山海经》曰:上申之山,其兽多白鹿。

  辛氏《三秦记》曰: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

  《太公六韬》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其鹿,天下共食肉。

  《庄子》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民如野鹿。

  《韩子》曰:夫马似鹿者而题千金。有百金之马而尾筳金之鹿者,马为人用而鹿不为人用。

  《列子》曰: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却而击之,毙。恐人见之,遽而藏诸隍中,复之以{艹稚},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从途而咏其事。旁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登薰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

  《管子》曰:桓公问管子:"楚之强国,举毙蕙之,恐力不能过,奈何?"对曰:"公贵买其鹿。"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载钱二千万求生鹿於楚人。楚人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人贾曰:"为我致生鹿,赐子金百斤,什至金千斤。"

  《试萦》曰:鹿走而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谓不反顾也。

  《吕氏春秋》曰:胩子遭崔杼之患,其仆将驰,晏子安之曰:"疾必不生,徐必不世。鹿生於山,命悬於厨,今婴有所悬也。"

  《抱朴子》曰:昔张盍蹹(音沓。)及儒宁成,二人并精思於蜀云台山石室中,忽有一人,著黄练单衣葛巾,到其前曰:"劳乎道士,乃辛苦幽深于是。"二人顾视於镜中,乃见是鹿也,因问曰:"汝是草中老鹿,何敢诈为人形也?"言绝,即还成鹿而走去。

  《濑乡记·李母碑》曰:老子乘白鹿,下托於李母。

  《韩诗外传》曰:齐景公逐白鹿於亩丘,见封人。曰:"使吾君寿,金玉是贱,人民是宝。"公曰:"善。"

  孙柔之《瑞应图》曰:黄帝时,西王母使使乘白鹿,献白环之休符,以有金方也。

  《春秋历命序》曰:神驾六飞鹿,化三百岁。

  《淮南子》曰:四九三十六,六主纬,纬主鹿,鹿故六月而生。

  《春秋运斗枢》曰:涯掴散而为鹿。江淮不祠,则涯掴不明。彘生鹿。

  《抱朴子·玉策篇》曰: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

  《瑞应图》曰:天鹿者,能寿之兽,五色光晖。王者孝道则至。

  又曰: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

  《礼斗威仪》曰:君乘水而王,其政和平,北海输白鹿。

  《冲波传》曰:鹿生三年,其角自堕。

  崔豹《古今注》曰:鹿有角不能触。

  袁山松《柏鹿诗序》曰:荆门山临江,上皆绝壁,峭峙五百馀丈,亘带激流,禽兽所不能履。北岸有一白鹿,常泅过江,行人见之,竞逐之,谓至山下必得。鹿忽飞超冈而去。于今此壁谓之白鹿山。(泅音囚,言浮过也。)

  《神仙传》曰:鲁女生者,长乐人。服胡麻饵术,绝穀八十馀年,甚少。世传:见之二百馀年,入华山中。有故人与女生别五十年,入华山庙,逢女生乘白鹿车,从玉女数十人。

  《列仙传》曰:苏耽与众儿俱戏猎,常骑鹿,形虽如常鹿,遇险绝之地能超越。众儿问曰:"何得此鹿异常鹿耶?"答曰:"龙也。"

  《述异记》曰:汉成帝末年,宫中雨一苍鹿。杀而食之,味甚美。

  又曰:鹿一千年为苍鹿,又百年化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汉成帝时,山中人得玄鹿,烹而视其骨,皆黑色。仙者说: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馀干县有白鹿,土人皆传千岁矣。晋成帝遣人捕得,有铜牌,有字在其角后,云宝鼎二年临江所献。

  《博物志》曰:云南郡出茶首。茶首,其音为蔡茂,是两头鹿名也。兽似鹿,两头,其腹中胎常以四月中取,可以治蛇虺毒。永昌亦有之。

  《异苑》曰:鄱阳乐安彭世,咸康中,以捕射为业,入山辄与儿俱。世后忽蹙然倒地,变成一白鹿,跳蹻而去。其子终身不复捉弩。至孙复袭此事,曾射得一鹿,两角间有道家七星符,其祖名字、乡居、年存焉。睹之懊悔,遂断猎。

  《伏侯古今注》曰:汉明帝永平九年,三角鹿出江陵。孝和帝永玄十二年,豫章徐干得白鹿,高丈九寸。

  《楚辞》曰:青莎杂树,薠(音烦。)草霍靡。白鹿麇麚,或腾或倚。

  《乐府歌诗》曰: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得脯腊之。黄鹤摩天蓟赃飞,后宫尚得烹煮之。

  《金楼子》曰:夏禹之时,神鹿行於河水。

  《搜神记》曰:淮南陈氏於江西种豆,忽见二女子,姿色甚美,著紫缬襦,青裙,天雨而衣不濡。蒲摆先挂一铜镜,镜中见二鹿。以刀斫获之,以为脯。

  《宣验记》曰:吴唐,庐陵人也。少好驱媒猎射,发无不中,家以致富。后春月将儿出射,正值麋鹿将麑,母觉有人气,呼麑渐去。麑不知所畏,迳前就媒,唐射麑,即死。鹿母惊还悲鸣。唐乃自藏于草中,出麑致净地。鹿母直来地,俯仰顿伏,绝而复起。唐又射鹿母,应弦而倒。至前场,复逢一鹿。上弩将放,忽发箭反激还中其子。唐掷弩抱儿,抚膺而哭,闻空中呼曰:"吴唐,鹿之爱子与汝何异?"唐惊听,不知所在。

  《高糖蕖集》曰:近日有司宣令,有杀禁地鹿者,身死,财产没官。有能先觉白者赏赐之。此为重禽兽而贱人,过於齐宣矣。

  《杜祭酒别传》曰:郡弟子三人,随道士邢迈入宣城泾县白水山,去县七十里,饵术黄精。经历年所,有鹿走依舍边伏眠。迈等怪之,乃为虎所逼。迈乃咒虎退,鹿经日乃去。

  《南中八郡志》曰:麋冷县深山中有大蛇,长数丈,围三尺,於树上。野鹿过便低头绕之,鹿於是有顷而死。先含水濡之令濡,乃合头角并吞之。讫便不能动。至数日,鹿乃消尽,蛇自绕树,鹿角骨悉钻皮出。养疮得一月乃愈。

  又《永初山川记》曰:髯蛇吞鹿,至角乃止。

  《交州记》曰:合浦口有麚,角当额上,载科藤一株,三四条,长可一寻。射师从禽,每见而不敢射。

  萧广济《孝子传》曰:伍袭字世公,丁父忧。庐墓侧有一鹿,每袭哭,殁燋坟而悲鸣。

  《广州先贤传》曰:丁茂字仲虑,交阯人,至孝。母终,负土治冢,列树松柏。白鹿游乎左右。

  又曰:唐颂字德雅,番禺人。遭丧,六年庐於墓次。白鹿拾食冢边。

  习凿齿《襄阳记》曰:习郁从光武幸黎丘,与光武通梦见苏颔神。帝嘉之,使立祠,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

  ○麋

  《尔雅·释兽》曰:麋,牡麔,牝麎。其子,{鹿友}。其迹,躔。绝有力,狄。(麋音眉。麔,平表切。麎,音臣。{鹿友},於道切。)

  《说文》曰:麋,鹿属也。冬至解角。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星散为麋。

  《春秋命历序》曰:有人黄头大腹,出天齐,号曰皇次,驾六飞麋,上下天地,与神合谋。

  《周礼·天官·兽人》曰:兽人夏献麋。

  《左传·宣下》曰:晋楚战,楚致晋师。晋人逐之,左右角之。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角不能进,矢一而已。麋兴于前,射麋丽龟。晋鲍癸当其后,使摄叔奉麋献焉。

  又曰:鲁庄公十七年,多麋害稼。

  又《哀十四年传》曰:宋桓甦戤宠,害于公。将讨之,召左师,曰:"迹人来告曰:逢泽有介麋焉。"

  《离骚》曰: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庄子》曰:鳅与鱼游,麋与鹿交。

  《淮南子》曰:孕妇见兔,其子缺唇;见麋,而子四目。

  又曰:逐麋者不顾雉兔。

  《新序》曰:晋文公逐麋而失之,问农夫古老,古老以足指曰:"如是往。"公问其故,对曰:"虎豹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厌众而亡其国。"文公惧,归,有悦色。栾贞子问焉,公曰:"今日逐麋,失之,而得善言,故忻也。"

  《魏略》曰:文帝将受禅,有白麋见。

  戴延之《西征记》曰:徽音殿西南,姚兴起波若台,有逍遥园。西去三百步,有鹿子苑,羌王养麋鹿数百头。

  ○麂

  《尔雅》曰:麂,(音几。)大麇,(九筠切。)旄毛狗足。(旄毛,犭农长。)

  《山海经》曰:女几之山有兽,多麇。(郭璞注曰:麇,似獐而大。)

  孙氏《瑞应图》曰:《晋中兴书》"玄帝时有二白麂见於南昌郡。"

  《临海记》曰:郡西北候官山有三足麂,其声嘶嗄。二千石官长将有代谢则麂嗄鸣矣,民以为常占,未曾一失。

  ○麈

  《说文》曰:麈,鹿属也,大而一角。

  《搜神记》曰:冯乘虞荡夜猎,见一大麈,射之,麈便云:"虞荡,汝射杀我耶?"明晨,得一麈而入,少时荡死。

  《鄱阳记》曰:李婴弟縚,(音韬。)二人善于用弩。尝得大麈,解其四脚,悬着树间,以脏为炙,烈於火上。方喻宀食,山下一人长三丈许,鼓步而来,手持大囊。既至,取麈头骼皮并火上,新肉悉内囊中,遥还山。婴兄弟后亦无恙。

  ○麑(音倪)

  《淮南子》曰:孟孙獠(音老。)而得麑,使秦西巴归之。麑母随而啼,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于归,求麑安在,西巴以实对。孟子怒,逐之。居一年,复以西巴为子傅。

  《秦子》曰:虎熊雄猛,不可以托麑;鹰能飘去,不可以寄雏。

 

   卷九百七 ◎兽部十九

 

  ○獐

  《春秋运斗枢》曰:枢星散为獐。

  伏候《古今注》曰:獐有牙而不能噬,鹿有角而不能触。獐一名麇,青州人谓麇为獐。

  《抱朴子》曰:獐兔入军中,当徙之。

  又曰:山中称赤吏者,獐也。

  《吕氏春秋》曰:使獐疾走,马弗及也。而得之者,时顾也。

  《瑞应图》曰:宋文公玄嘉二十五年,华林园养獐,生二百子。文帝又获青獐。

  《晋起居注》曰:咸宁中,白獐见魏郡,后诸州各送白獐。

  《异苑》曰:青州刘幡,玄嘉初,射得一獐,剖肚藏,以草塞之,厥然起走。幡怪而拔塞,须臾复还倒,如此三焉。幡密寻此种,求类治伤痍,多愈。

  《北史》曰:后魏广平王怀,常猎於河北马场间,逐一獐入草,命人围绕,将自射之。田已先经烧,不见其出,遂失獐所在,惟有砖塔存焉。怀乃怅然动仁恕之心,解鹰放犬,遂不复猎。

  萧广济《孝子传》曰:萧国遭丧,有鹄游其庭,至暮而去。獐暮入其门,与马犬侣,至旦而去。

  王述《上白獐表》曰:所领阮藻之於江宁县界得白獐一头,毛色鲜洁,异於类。诚嘉祥也。

  ○麕(几筠切)

  《尔雅》曰:麇,牡麌、牝麜。(音栗。)其子,麆。(音助。)其迹,解。绝有力,豜。

  《说文》曰:麇,獐也。

  《毛诗》曰:《野有死麇》恶无礼也。野有死麇,白茅苞之。

  《穆天子传》曰:天子赐曹奴之人白银之麇。

  《论衡》曰:都尉王子凤时,麇入咐晷。其后迁为丹阳太守。

  魏文帝诗曰:巾车出谀蕃,校猎东桥津。弯弓忽高驰,一发连双麇。

  《晋书》曰:中兴,所在献白麇。

  《建武故事》曰:咸和六年,计贡合集于乐堂,有野麇走至堂前,左右逐之,於池中而获之。

  沉约《宋书·宗室传》曰:刘义庆於广陵有疾,野麇入府,心甚恶之。因陈恶求还,太祖许之,薨于京邑。

  ○兔

  《尔雅》曰:兔,子嬎。(敷万切。)其迹,迒。(迒,音刚,又胡刚切。)绝有力,欣。

  《广志》曰:兔,大者曰毚。(音谗)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而为兔。

  孙氏《瑞应图》曰: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

  《典略》曰:纴者,明月之精。

  《诗·小雅·巧言》曰: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又《国风·有兔》曰:有兔爰爰,雉离於罗。(爰爰,缓意。)

  又《小雅·瓠叶》曰: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斯,白也。字或作鲜。)

  《史记》曰:李斯出狱,顾谓其子曰:"吾欲与尔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

  又曰:范雎谓秦昭王曰:"夫以秦而治诸侯,譬若纵韩卢而搏蹇兔也。"

  谢承《后汉书》曰:儒叔林为东郡太守,赤乌巢于屋梁,兔产於床下。

  又曰:方储字圣明,丹阳歙人。幼丧父,事母。母死,负土成坟,种树千株,鸾鸟栖集其上,白兔游其下。

  范晔《后汉书》曰:南徼外,蛮夷献白雉、兔。

  又曰:蔡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常解衿带,不寝寝。七旬母卒,庐於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旁。

  《汉献帝春秋》曰:张杨大将眭固屯於射犬,巫戒之曰:"将军本名曰兔,兔见炔地惊,不宜屯此。"固不从,司空曰:"兔入犬城,狄薠取。"遂进军击平之。

  张璠《汉记》曰:梁冀起兔苑河南,移檄所在,调发生兔。刻其毛以为识,民有犯之者,罪至死。西域常有贾胡来,不知禁,误杀一兔。转相告,坐死者十馀人也。

  《晋书·载记》曰:石勒时,茌(叔之切。)平令师欢获黑兔,献之于勒,或以为勒龙飞革命之祥:"於晋以水承金,兔阴精之兽,玄为水色,此殿下宜速应天人之望也。"於是大赦,改咸和三年曰大和。

  王隐《晋书》曰:慕容皝田於南鄙,见父老曰:"杆非猎所。"言卒不见。皝明日又出,见白兔,驰射之,坠马于石,即死。

  《后魏书》曰:有兔入于后宫,检问门官,无从得入。太祖怪之,令崔浩推其咎徵,浩以为当有邻国贡嫔嫱者。明年,姚兴果来献女。

  《三国典略》曰:周命尉迟迥伐蜀,帅甲士一万二千,骑万匹,自散关由固道而入。太祖送於城西,见一走兔,命弟中领军网射之。网誓曰:"若获此兔,必当破蜀。"俄而获兔。太祖喜曰:"事平之日,赏汝佳口。"及克蜀,乃赐侍婢二人。

  《隋书》曰:华秋,汲郡临河人也。幼丧父,事母以孝闻。家贫,佣赁为养。其母卒,秋发尽秃落,庐於墓侧,负土成坟。有人欲助之者,秋辄拜而止之。大业初调狐皮,郡县大猎。有一兔,人逐之,奔入秋吕晷,匿秋膝下。猎人至庐所,异而免之。自尔此兔常宿吕晷,驯其左右。郡县嘉其孝感,具以状闻。

  《春秋考异邮》曰:荧惑不明,雉生兔焉。

  《春秋运斗枢》曰:行失摇光则兔出月。(宋均注曰:阴不衔阳,故兔出月也。)

  《春秋玄命苞》曰:君失德则地吐泉,鱼衔兔。(宋均注曰:兔,阳精,鱼是阳,见制也。)

  《诗推度灾》曰:八月成光,决鼻始明。决鼻,兔也。

  《皇帝占书》曰:月望而月兔不见者,所见之国山崩,大水滔民。

  崔豹《古今注》曰:兔口有缺,<尸九>有九孔。

  《括地图》曰:天池之山有兽如兔,名曰飞兔,以背毛飞。

  《庄子》曰:蹄者所以在兔也,得兔而忘蹄。(蹄者,取兔网。)

  《韩子》曰: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折头而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为宋国笑。

  《慎子》曰:一兔走街,百人追之。积兔於市,过而不视。非不欲得,分定不争也。

  《韩子》曰:赵王游于圃中,左右以兔与则辍之,虎盻然环其眼。王曰:"可恶哉!虎在。"左右曰:"平阳之目可恶过此。"(平阳君,赵王之弟。)

  《文子》曰:飞鸟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

  《抱朴子》曰: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

  又曰:山中卯日称丈人者,兔也。

  又曰:彩女丹法,以兔血和丹与蜜,蒸之百日,服之如梧子者二丸,一百日,有神女二人来侍之,可役使。

  《淮南子》曰:以兔之走,使大如马,则逐日追风。及其为马,则不走矣。

  又曰:楚王佩玦逐兔,为速破。乃取两玦重而着之,其破愈疾。

  《述异记》曰:殷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兆也。

  《春秋后语》曰:昔齐有良兔曰东郭俊,(本或作狡兔。以其善走,故曰俊。)一日走百里。有良狗韩子獹,(黑犬也。獹,读之如卢也。)亦一日而走百里。使人遥见而指属,(指属,犹指踪也。属,音之欲切。)则虽韩獹不及良兔;蹑迹而踪之,则虽东郭不能离也。

  《春秋后语》曰:淳于髡说齐威王曰:"韩子獹,天下之壮犬也。东郭俊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獹嘱狞谉郭俊,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而犬疲於后,犬兔俱疲,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相持,顿兵敝众,臣恐强秦大楚乘其后而有田父之功也。"威王惧而罢兵。

  又曰:庄辛对楚王曰:"臣闻鄙谚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又曰:冯爰谓孟常君曰:"闻狡兔有三穴。"

  《范子计然》曰:兔毫出玄菟、乐浪。

  《竹书纪年》曰: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宣王三十年,有兔舞镐。

  《风俗通》曰:食兔膑(音牝。)者令人面生膑。食得膑者赏以寒酒。案秦法言好车裂抽胁,黔首饮泣永叹,故食兔膑以为嘉瑞,全己之膑也,所以有赏耳。

  《古今注》曰:成帝建平玄年,山阳得白兔,目赤如朱。

  京房《妖占》曰:兔止城上,邑必虚;入宫生子,宫空。

  《广志》曰:汉诸郡献兔毫书鸿都门题,惟赵国毫中用。

  《论衡》曰:兔舐雄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中出。

  又《博物志》曰:兔望月而孕,兔吐子。旧有此说,余目所见也。

  又曰:儒者言月中兔。夫月,水也。兔在死晷,无不世者。夫兔,月气也。

  又曰:妊娠者不食兔肉,令儿口缺。

  《幽明录》曰:桓大司马温时,有参军夜坐,忽见屋梁栋间有一伏兔,张目切齿向之,甚可畏恶。兔来转近,遂引刀而斫之,正中於兔,而实反伤其膝,流血滂沱。深怪此意,命家中悉藏刀刃,不以自近。后忽复见如前,意回,或复索刀重斫,因伤委顿,幸刀不利,故不至死。再过而止。

  傅玄歌辞曰:兔捣药月间,安足道?神乌戏云间,安足道?

  《楚辞·天问》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夜光,月也。育,生也。言月得于天,死而复生也。)

  古艳歌曰: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乐府歌诗曰:彩取神药山之端,白兔捣成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音盘。)

 

   卷九百八 ◎兽部二十

 

  ○貔

  《尔雅》曰:貔,白狐。其子,縠。(郭璞症曰:一名执夷,虎豹之属。縠,许卜切。)

  《说文》曰:貔,豹属,出貉(音陌。)国。(猛什蘙。)

  《尚书》曰:如虎如貔,如熊如罴。

  《毛诗》曰: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礼记·曲礼》曰:前有挚兽,则戴貔貅。

  《庄子》曰:丰狐文貔,搏於山林,伏於岩穴,夜行昼居,求食江湖之上。

  《韩子》曰:虎貔不用爪牙,与鼢鼠同威。

  《毛诗草木虫鱼疏》曰:貔,似虎,或曰势熊,一名执夷,一名白狐。其子为縠。辽东人谓之熊罴。

  ○熊

  《说文》曰:熊兽似豕,山居冬蛰。

  《诗义疏》曰:熊能攀缘上高树,见人则颠倒投地而下。冬入穴而蛰,始春而出。

  《孝经援神契》曰:赤熊见则奸宄自远。

  《本草经》曰:熊脂,一名熊白,味甘微温,无毒,主治风痹。

  《穆天子传》曰:舂山,百兽所聚也,爰有赤豹熊罴。

  《六韬》曰:文王囚羑里。散宜生受命而行。宛怀条途之山,有黄熊,得而献於纣。

  《左传》曰:晋灵公使宰夫臑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载以过朝。

  又曰:楚子将以商臣为太子令尹,子上谏之,不听。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商臣,商臣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竿育,王缢。

  《史记》曰:赵简子病,不知人。五日而寤,曰:"我之帝所,见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死。有当道者曰:帝令主君灭晋二卿,熊,其祖也。"

  《汉书》曰:昌邑王贺在藩邸,见熊。以问左右,左右皆答不见。

  又曰:孝玄帝冯昭仪。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出圈,攀槛欲上殿,昭仪乃当熊而立。及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当熊。昭仪曰:"夫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身当之耳。"帝嗟叹,以此倍敬重之。

  《淮南子》曰:诚中之人乐而彶,(彶,急也。忠信之人,自乐为之,非彶彶也。)如鹗之好声,熊之好经,夫有谁为务?

  又曰:爱熊而食之盐,爱獭而饮之酒,虽欲养之,非其道也。(熊食盐而死,獭饮酒而败,故曰非其道也。)

  《周书·王会》曰:成王时,不屠何国献青熊一。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仪者我所欲,生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列子》曰:黄帝战于阪泉,帅熊驱虎为前驱。

  《缠子》曰:桀王天下,酒浊而杀厨人。纣王天下,熊蹯不熟而杀厨人。

  《抱朴子》曰:《玉策记》称熊寿五百岁,五百岁则能化。

  《琐语》曰:晋平公梦见赤熊窥屏,恶之,而有疾。使问子产,子产曰:"昔共工之御曰浮游,既败於颛顼,自没沉淮之渊。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顾,其状如熊。常为天王祟,见之堂上,则王天下者死;见堂下则邦人骇;见门,近臣忧;见庭,则无伤。窥君之屏,病而无伤,祭颛顼共工则瘳。"公如其言而疾间。

  《魏略》曰:大秦国出玄熊赤螭。

  《建武故事》曰:咸和七年,左右启以米饴熊。上曰:"此无益而费于穀,且是恶兽,所不宜畜。"使遣打杀,以肉赐左右直人。

  《异苑》曰:邵陵高平黄秀,以玄嘉三年入山,经月不还。其儿根生寻觅,见蹲空树中,从头至腰,毛色如熊。问其何故,答曰:"天谪如此,汝但自去。"生哀恸而归。逾年,人见其形,尽为熊矣。

  又曰:熊兽藏於山穴,穴里不得枷及伤残,见则舍穴自死。

  《续搜神记》曰:晋升平中,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窅然深绝。内有数头熊子。须臾,有一大熊来入,瞪视此人,人谓必以害己。良久,出藏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分,著此人前。人饥久,於是冒死取啖之。既转相狎。熊母每且觅食果还,辄分此人,人赖以支命。后熊子大,其母一一负将出,子既尽,人分死坎中,穷无出路。熊母寻复还入,坐人边,人解意,便抱熊之足,於是跳出,遂得无他。

  又曰:熊无穴,居大树孔中。东土呼熊为子路,以物击树,云"子路可起",於是便下。不呼则不动也。

  ○罴

  《尔雅》曰:罴如熊,黄白文。(郭璞症曰: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关西呼为豭罴。)

  《搜神契》曰:赤罴见,奸宄息。佞人离则出。

  《山海经》曰:嶓冢之山,其兽多罴。

  《尚书·禹贡》曰:熊罴狐狸织皮。

  《诗》曰: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诗·荡·韩奕》曰: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毛诗草木虫鱼疏》曰:黄罴,大如熊,脂如熊白而稍粗理。

  《史记》曰:赵简子疾,梦之帝所,听钧天之乐,次射杀熊,又有一罴来,亦杀之。天帝甚喜。

  《晋书·载记》曰:符健字业,洪第三子也。初,母姜氏梦大罴而孕,长而勇果。

  《北史》曰:齐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华州,袭王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匈匈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挺,大呼而诟曰:"老罴当道卧,犭雚子那敢过!"敌见惊退。

  ○猰窳(上音轧,下音庾)

  《尔雅》曰:猰窳,类犭区虎,食人,迅走。(犭区,敕俱切。)

  《海内经》曰:猰窳龙首而蛇身人面,居於弱死晷,食人。

  《山海经》曰:少咸之山兽,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猰窳。其音如婴儿,食人。

  《淮南子》曰:尧时,猰窳为民害,尧乃使羿杀之。

  ○犭区

  《尔雅》曰:犭区,似狸。(郭璞曰:今犭区虎大于虎豹,文如狸,山民呼犭区虎大者为犭区犴。)

  《搜神记》曰:江汉之域有犭区人,其先,禀君之苗裔也。能化为虎。长沙所属蛮县痘赃居民,作槛捕虎,得一亭长,赤帻大冠,在槛中。问其故,亭长大怒曰:"昨忽被县召,避雨,遂误入此中。"於是即出之,乃化为虎上山。俗云犭区虎化为人,好着葛衣,其足无踵。虎有五指者皆是犭区。

  ○貘

  《尔雅》曰:貘,白豹也。(郭璞症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

  《说文》曰:貘,似熊,黄色,出蜀。

  《广志》曰:貘大如驴,色苍白。舐铁消十觔。其皮温煗。

  《抱朴子》曰:刘子知二负之尸,东方生识啖铁之兽,实赖鸟禹之书、大荒之籍矣。

  《神异经》曰:西荒掷晷有人焉,头如人,著百结败衣,手足虎爪,名曰貘<豸为>。(音伪。)伺人独自,辄往就人睡,先使捕虱,得卧而舌出盘地丈馀。烧大石投舌上,於是而死。

  ○騊駼(上音陶,下音途)

  《周书》曰:正北空桐、橐驼、騊駼为献。

  《尔雅》曰:騊駼,马。(郭璞症曰:出《山海经》,其色青。)

  《说文》曰:騊駼,野马之良也。

  《史记》曰:匈奴奇畜则騊駼。(《广志》曰:騊駼,匈奴名马也。)

  《山海经》曰:北海内有兽焉,其状如马,名曰騊駼。

  ○猩猩

  《尔雅》曰:猩猩,小儿啼。(匠不趾封溪出猩猩,状如<豸雚>犭屯,声似小儿啼。)

  《礼记》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春秋说题辞》曰:猩猩者,矜精者也,故能言,可使阳烈之类以检下。(宋均曰:矜,谓使人自矜在。精,审也。猩猩言说人善恶,是阳气之烈好善,王者所以检下也。)

  《广志》曰:猩猩似狟,(音丸。)声如儿啼,不闻其言。出交趾封溪县。

  《山海经》曰:有兽人面,名曰猩猩。

  又曰:猩猩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

  《山海经赞》曰:猩猩似狐,走立行伏,怀木捅远,少辛明目。

  《华阳国志》曰:永昌郡有猩猩,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

  《孙卿子》曰:猩猩能言笑,亦二足,无毛。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肉。故人非以二足无毛,以知礼也。

  《吕氏春秋》曰:伊尹说曰:"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淮南万毕术》曰:归终知来,猩猩知往。(注曰:归终、猩猩,并神兽。)

  《括地图》曰:猩猩人面豕身,知人名。

  《蜀志》曰:封溪县有兽曰猩猩,体似猪,面似人,音作小儿啼声。既能语,又知人姓名。人知以酒取之,猩猩觉,初暂常之,得其味甘而饮之,终见羁缨也。

  郦善长注《水经》曰:西蜀封溪县猩猩,人面兽形,能言语。

  《南方草物状》曰:猩猩之兽,生在野中。状如犭屯子,民人捕取。交阯、武平、兴古有之。

  晋郭璞《猩猩赞》曰:能言之兽,是谓猩猩。厥状似獾,号音若婴。自然知往,颇测物情。

  ○{巛禺}々(音翡)

  《尔雅》曰:{巛禺}々,如人,被发迅走,食人。

  《说文》曰:{巛禺}々,人身反踵,笑即上唇掩其目。一名枭羊,北方谓之土蝼。

  《山海经》曰:{巛禺}々如人面,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笑则上唇掩目。交广及南康山中有,大者丈馀,俗呼为山都。

  《山海经图赞》曰:{巛禺}々怪兽,被发操竹。获人则笑,唇盖其目。终亦号咷,反为我戮。

  《吴都赋》曰:猩猩啼而就擒,{巛禺}々笑而被格。

  ○风母

  《世贽记》曰:炎州有风生兽,似豹,青色,大如猩猩。烧之不世,斫刺不入。以铁椎锻其头乃死。以其口向风,须臾活。以石上菖蒲塞蒲扒即死。取其脑,菊华和服之,尽十斤,寿五百岁。

  《南州异物记》曰:风母兽,一名平猴,状如猴,无毛,赤目。若行逢人,便叩头,状如惧罪自乞。人若挝打之,惬然世地,无复气息。小得风吹,须臾能起。

  《抱朴子·内篇》曰:风生兽,似豹,青色,大如猩猩,生南海大林中。张取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此兽在灰中不然,其毛不焦,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锥锼其头数十乃死。

  《岭南异物志》曰:风猩如猿猴而小,昼日卷伏不能动,夜则腾跃甚疾。好食蜘蛛虫。打杀,以口向风复活,惟破脑不复生矣。以酒浸,愈风疾。南人相传,云此兽常持一小杖,遇物则指,飞走悉不能去。人有得之者,所指必有获。夷人施罟网,既得其兽,不复见其杖,杖之数百,乃肯为人取。或云邕州首领宁洄得之,洄资产巨万,僮伎数百,洄甚秘其事。

  ○犴(音岸)

  《说文》曰:犴,胡地野狗也。

  《异物志》曰:犴,猿属,头形正方,发长尺馀,皆苍色,大类似人。欲有所视,辄摇头,两手被发;不尔,则复障其两目。衣毛皤皤,若被狐裘。木居洄藏,密向乃得见耳。

  ○蹶

  《尔雅》曰:西方有比肩兽,与邛邛、矩虚比焉,其名曰蹶。

  《说苑·复恩》曰: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蹶,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剿愦,必负蹶以走。蹶非性心爱蛩蛩、巨虚也,为假足也。二兽者亦非性心爱蹶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

 

   卷九百九 ◎兽部二十一

 

  ○狼

  《尔雅》曰:狼,牡獾(音欢。)牝狼。其子,獥。(吉尧切。)绝有力,迅。

  《说文》曰:狼,似犬,锐头而白颊。

  《诗》曰:狼跋其胡,载疐(音致。)其尾。(疐,跲也。)

  又曰:子之昌兮,遭我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

  《周礼·天官·兽人》曰:冬献狼。

  《礼》曰:狼臅(音触。)膏。

  又曰:君之车,厥右虎裘,厥左狼裘。

  《左传》曰: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子容母,叔向嫂,伯华撇蘙。姑,叔向母也。)曰:"长叔姒生男。"(兄弟之妻相谓姒也。)姑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遂弗视。

  《史记·大宛传》曰:乌孙王昆莫,初生,弃於野,狼往乳之。

  《汉书》曰:江都王建,宫人有过者,或放狼令啮杀之,建观而大笑为乐。

  又曰:高祖使太子将兵,四皓曰:"今使太子将兵,尾羊剿闱也。"

  《宋书》曰:王仲德初遇符氏之败,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迳。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与睿相见。

  《后魏书》曰:匈乓罭于生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与天。"乃於国无人之地筑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请天自迎之。"经三年,其母欲迎之,单于曰:"不可。未彻之间。"复经一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下,为穴,经时不去。其小女曰:"吾父处我于此,欲与天,而今狼来,或是神物。"遂乃就之。其姊大惊曰:"杆是畜生,无乃辱父母也。"妹不从,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滋繁成国。故其民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嗥。

  又曰:初,道窝败窟咄难,遣穆崇还察人心。崇单马与从者微服入其营,会道武,为舂妾所识,贼皆惊起。崇求从者不得,因匿坑中,徐乃窃马奔走於大泽。有白狼向崇号,崇觉寤,驰马随狼去,遂免难。道武异之,命崇立祠,子孙世奉焉。

  《后周书·四夷传》曰:突厥之先,匈奴植叼种也,为邻国所破。其族有一小儿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时之。使者见狼在侧,并欲杀狼,狼遂逃于高昌国之北山。山有洞穴,穴内有平壤茂草,周回数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其后各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

  又曰:突厥旗纛之上施金狼头,侍卫之士皆谓附离,夏言亦狼也。盖本狼生,志不忘本耳。

  《唐书》曰:薛延陀部落,常有一客乞食於主人者,主人引与入帐,命妻具馔。其妻顾视客,乃狼头人也。主人不知觉。妻告邻人共视之,狼头人已食主人而去。相与逐之,至郁督军,出见二人,追者告其故,二人曰:"我是也。我即神人,薛延陀当灭,我来取之。"址者惧而返走。

  又曰:高宗时,有孝子,年十二丧父母,以孝闻。昼夜负土为坟。又葬曾祖父母,经二十载,其功始毕。有白狼号鸣於墓侧。诏旌表其门。

  《帝王世纪》曰:有神牵白狼衔钩入殷。

  《国语》曰:周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述异记》曰:周幽王时,牛化为虎,羊化为狼。洛南有避狼城,云幽王时群臣为狼食人,故筑城避之。今洛中有狼村,是其处也。

  《穆天子传》曰:舂山百兽所聚,爰有狼豺野马。

  《山海经》曰:孟山其兽,多白狼白虎。

  又《图赞》曰:矫矫白狼,有道则游。应符变质,乃衔灵钩。

  《淮南毕万术》曰:取狼皮以当空户,则羊畏不敢出矣。

  《毛诗草木虫鱼疏》曰:狼能为小儿啼声以诱人,去数十步止。其猛健者人不能制,虽善用兵者,其不能克也。其膏可以煎和,其皮可以为裘。

  ○狐

  《说文》曰:狐,妖什蘙,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阁后,死则首丘。

  《礼·檀弓》曰: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蒲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易·解卦》曰: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又曰: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

  《诗·国风》曰: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又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又曰: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汉书》曰:陈胜、吴广于所次旁丛祠(张晏曰:次,人所止处。丛祠,鬼所凭。)夜篝(音构。)火,狐鸣呼曰:"阁楚兴,陈胜王。"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指目胜、广。

  《晋书》曰:王浚据幽州,有衡燋府门跃入厅事。后浚果败。

  又曰:凉武昭王皓子歆,为凉州牧。时有狐上南门,主簿汜称曰:"谚曰:野兽入家,主人将去。狐上南门,又狐者胡也,天意若曰:有胡人居於此城,南面而君也。"后竟为沮渠蒙逊所灭。

  王隐《晋书》曰:刘世则女病媚积年,韩友令作布囊,张着窗间,乃闭户驱逐。须臾,囊大胀,急缚口,悬树间视之,惟有二三斤狐毛。遂差。

  又曰:淳于智,济北人。夏侯藻母础,因五鼓中出诣智卜,有一狐当门向之嗥唳。藻愁愕,遂驰诣智。智曰:"祸甚急,君速归,在狐嗥唤处抚心啼坐勿休,然后其祸仅可免也。"藻如之,母亦扶病而出。家人既集,堂屋五间拉然暴崩。

  《唐书》曰:歌舒翰,素与禄山、思明不协,上每和解。禄山谓翰曰:"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母是突厥,父是胡。与公族类颇同,何得不相亲乎?"翰应之曰:"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尽心焉?"禄山甚怒,以为讥其胡也。

  《庄子》曰:夫丰狐文豹,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管子》曰:代出狐白之皮。狐应阴阳之变,六月而一见。公贵买之,代人忘其难得,喜其贵价,必相率而求之取此物者。因令齐载金钱,之代谷,求狐白皮。代王闻之,果去其农,处山林求狐,二十四月不得一狐。离支闻而伐之,王即将其士卒服於齐。

  《慎子》曰:廊庙之材,非一木掷軎;狐白之裘,非一狐之皮。

  《范子》曰:狐皮出天外。

  《穆天子传》曰:天子猎於渗泽,得白狐玄貉,祭於河宗。

  《山海经》曰:青丘之国,有狐而九尾。(郭璞症曰:世平则出,为瑞也。)

  又曰:武都之山,有黑水焉,其上有玄狐蓬尾。(蓬蓬其尾也。《说苑》曰:蓬狐文豹。)

  《竹书纪年》曰:宣王时,鸟化为狐。夏伯杼子东征,获衡橦尾。

  《玄中记》曰:五十岁之狐为淫妇,百岁狐为美女。又为巫神。

  《礼斗威仪》曰:君乘火王,政平,南海输以文狐。

  《春秋潜潭巴》曰:白狐至国,民利。不至,下骄恣。

  《韩诗外传》曰:狐,水神也。

  《春秋后语》曰:楚宣王以昭奚恤为相,诸侯畏之。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亦诚何如?"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啖我,天帝令我长百兽,子若食我,是逆天帝之命。子以我为不信,我为子先行,随我后,观百兽见我能无走乎?'虎以为然,随狐而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反以为畏狐也。今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任之於昭奚恤。然北方非畏奚恤,其实畏王之甲兵。"故人臣见畏者,君威也,君不用,则威亡矣。

  赵晔《吴越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途山,恐时暮失嗣,曰:"吾之娶也,必有应矣。"已,乃有白衡橦尾而造於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王证也。"於是途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彼昌。"禹乃娶途山女。

  《淮南子》曰:夫狐之搏雉也,必卑体弭毛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禽也。

  《淮南万毕术》曰:犀角置狐穴中,狐不归。

  《抱朴子》曰:《玉策记》曰:"狐及狸、狼皆寿八百岁,满三百岁暂变为人形。"

  《西京杂记》曰:广川王去疾聚其无赖少年,游猎无度,国内冢墓尽发之。常发栾书冢,无馀物,有一白狐,见人惊走。左右戟之不得,伤左足。於是王梦一丈夫,发眉尽白,来谓王曰:"何故伤我左足?"以杖叩王左脚。王乃患脚,至死不差。

  《白虎通》曰:狐死首丘,不忘本也。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九者,子孙繁息也;於尾者,后当盛也。

  崔豹《古今注》曰:章帝玄和二年,白衡橦尾,见信都。

  《魏略》曰:文帝受禅,九尾狐见於谯都。

  《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紫,紫化而为妇,故其名自称阿紫。

  伏滔《北征记》曰:皇天坞北古特陶穴,晋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馀里,得书二千卷。

  又曰:河冰厚数尺,冰始合,车马未过,须狐先行。此物善听听水,无声乃过。

  郦善长《水经注》曰:狐性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说。

  《管辂传》曰:夜有一小物如兽,手持火,以口吹之。书生举刀斫断腰,视之,狐也。

  郭璞《九尾狐赞》曰: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祥见,出则衔书。作瑞於周,以标灵符。

  刘敬叔《异苑》曰:有胡道洽者,自云广陵人,好音乐医术之事。体有臊气,恒以名香自防,惟忌猛犬。自审死日,诫弟子曰:"气绝使殡,勿令狗见我尸也。"死於山阳,敛毕,觉棺空,即开看,不见尸体。时人咸谓狐也。

  《搜神记》曰:酒泉郡,每太守到官,无几辄卒死。后渤海陈斐使此郡。斐行卜,卜者曰:"远诸侯,放伯永。能解此,则无忧。"斐既到官,侍有张医、有王侯,卒有史侯,斐恒远之。夜半,有上斐被者,斐便以被冒取之。物跳踉訇訇作声,乃言曰:"我无恶意,当深报府君。"府君曰:"汝为何魅?曰:"我本百年狐,今为魅,垂当神。听一放我,我字伯永,府君有急难呼我。"斐乃喜,便放之。忽然有赤光如电。后每事先以语。斐於酒泉境界,无毫发之奸,咸曰:"圣君"。月馀,主簿李音私通斐侍婢。既而惊惧,遽为伯永所白,遂与诸仆谋杀斐。伺旁无人,便伏入欲格杀之。斐即呼伯永,有如曳匹绛,诸仆伏地失魂。乃以次缚取,皆伏,即杀音等。伯永乃辞谢斐曰:"未及白奸,乃为府君所召,犹用惭。"

  又曰:燕昭王墓有老狐化男子,诣张华讲说。华怪之,谓雷孔章曰:"今有男子,少美高论。"孔章曰:"当是老精。闻燕昭王墓有华表柱,向千年,可取照之,当见。"如言,化为狐。

  又曰:吴中有一书生,皓首,称胡博士,教授诸生,忽复不见。九月初九日,士人相与登山游观,闻讲书声,命仆寻之。见空冢群狐罗列,见人即走。老狐独不去,是皓首书生。

  《续搜神记》曰:襄阳习凿齿为荆州主簿,从桓武帝出猎。时大雪,於江陵城西见草上雪气出,伺观,见一黄物,射之,应箭死。往取,乃一老雄狐,脚上带绛绫香囊。

  又曰:吴郡顾旃,猎至一岗,忽闻人语声云:"嗤咄!今年衰。"乃与众寻觅。岗顶有一阱,是古时冢。见一老狐蹲冢中,前有一卷簿书,老狐对书屈指,有所计校。放犬咋杀之,取视,口中无复齿,头毛皆白。簿书悉是奸爱人女名,已经奸者,朱钩头。所疏名有百数,旃女正在簿次。

  《金楼子》曰: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在庙堂。为狐计者,不若走於平泽。

  ○貉

  《说文》曰:貉,似狐,善睡。

  《周礼·考工记》曰:貉逾汶则死,土气然也。

  《尔雅》曰:貉子狟。

  《穆天子传》曰:天子猎於渗泽,得玄貉,以祭河宗。

  《后秦记》曰:姚襄遣参军薛瓒使桓温。温以胡戏瓒,瓒曰:"在北曰狐,在南曰貉,何所问也?"

 

   卷九百十 ◎兽部二十二

 

  ○猿

  《说文》曰:猿,善援,狒属也。

  《山海经》曰:堂庭之山,其上多白猿。

  《淮南子》曰:五九四十五,五生音,音主猿,猿故五月而生。

  《列子》曰:老韭为苋,老羭为猿。

  《庄子》曰: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音南)梓豫章,揽蔓枝而王长其间;及得柘棘枳枸之间,危行仄视,处势不便,未足骋其能也。

  又曰:人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猱然乎哉?

  又曰:今取猿狙(且余切。)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

  又曰:猿,猵(音编。)狙以为雌。(司马彪曰:扁狚,似猿而狗头,食猕猴,好与雄狙接。)

  《淮南子》曰:虎豹之文来射,(以虎豹有文章,使人射取之。)猿豽(女滑切。)之捷来乍。(豽,猿属。乍,暂疾。以其捷,故使人疾击之。)

  又曰:楚王亡其猿于林,木为之残;饰王亡其珠于池中,鱼为之殚。

  又曰: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吴越春秋》曰:赵王问范蠡手战之术,范蠡答曰:"臣闻赵有处女,国人称之,愿王请问之手战之道也。"於是王乃请女。女将北见王,道逢老人,自称袁公。袁公问女曰:"闻子善为剑,愿得一观之。"处女曰:"妾不敢有所隐也。惟公所试。"公即挽林杪掷犟似桔槔末折堕地,女接取其末。袁公操蒲熬而刺处女,应节入之,三入,女因举杖击之,袁公则飞上树,化为白猿。

  《吕氏春秋》曰:荆王有白猿,王射之,则搏树而熙。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猿拥木而号。

  《汉书》曰:李广猿臂善射。

  《春秋繁露》曰:猿似猴,大而黑,长前臂。所以寿者,好引其气也。

  《抱朴子》曰:《王策记》称猿寿五百岁则变而为玃,(居缚切。)千岁则变为老人。

  又曰:周穆王南征,一锯ā化,君子为猿为鹄,小人为沙为泥。

  张载《论》曰:白猿玄豹藏於棂槛,何以知其接垂条于千仞?

  《孝子传》曰:猿,狒属也,或黄或黑,通胂(音申。)轻剿,(子小切。)善缘妙吟。雌为人所得,终不徒生。

  《华阳国志》曰:邓芝见猿抱子在树上,引弩射之,中猿母。其子为拔箭,以叶塞疮。芝乃叹息,投弩死晷。

  《宜都山川记》曰: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煽柔沾衣。"

  《荆州图经》曰:宜都夷道县西山顶上有古墓,名曰女王冢,不详其人。林则女贞,兽则白猿。

  范汪《荆州记》曰:夷陵县峡口山,非日夜半不见日月,多猿鸣,至清远。

  《山海经图赞》曰:白猿肆巧,由基抚弓。数如循环,其妙无穷。

  ○猴

  《汉书》曰:韩生劝项遇狞劻关中,羽曰:"吾闻富贵不还故乡,如衣锦夜行。"乃烧宫室,都彭城。韩生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又曰:张信少府檀长卿为沐猴与狗斗,盖宽饶奏免之。(张晏曰:沐猴,猕猴也。)

  王隐《晋书》曰:护军张邵母础,淳于智筮之,使西出市猕猴,系母臂,令旁人抱之,拍猴恒使作声。三日三夜,放去。猴出门,即为犬所杀。母於此渐差。

  郭颁《魏晋世语》曰:司马宣王辟周泰为新城太守,尚书锺毓谓泰曰:"君释褐登宰府,乞儿乘小车,一何駃!"泰曰:"君明瀚之子,少有文彩,故守吏职,弥猴乘土牛,一何迟!"众宾悦服。

  《庄子》曰:吴王浮于江,登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矢。(矢往虽速,而狙犹能将也。)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狙之伐其巧,恃蒲般以傲予,以至此。"

  《列子》曰:宋有狙公者,养之成群。诞狙曰:"与若芋,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朝四而暮三。"众狙皆喜。

  《韩子》曰:燕王徵巧术,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母猴成,巧人曰:"人主喻遨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恩养之,不能观也。

  谯子《法训》曰:人之所以贵者,以其莱糙也。人而无礼者,猕猴乎!虽人像而虫质也。

  《淮南子》曰:楚有烹猴者,而绐其邦人,邦人以为狗羹而甘之。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吐之,尽写其所食。此未为知味者也。

  《抱朴子》曰:余友人腾永叔,常养一大猕猴,锁着床间。犬忽啮杀之,永叔使合锁埋之。后百许日,有槛屙者往,见猕猴走于永叔承尘上,不悟槛屙,惊指之曰:"猕猴何以被伤流血?"永叔曰:"始乃知皆有鬼也。"

  又曰:山中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猴寿八百岁。

  王充《论衡》曰:鹿之角足以触犬,猴之手足以搏鼠;然而鹿制於犬,猴服於鼠,气不利也。

  《神仙传》曰:有人种黍山中,正患猕猴食之,闻介像有道,聊从之乞辟猴之法。像曰:"无他法也,汝明往黍所,望见群猴,便大唤,语之,云已白介君,教莫复侵食黍"。此人明日视黍,遇群猴適欲下树,承像语,猕猴各自还山,遂绝迹。

  《述异记》曰:南康营民伍考之伐舡材,忽见太社树上有一猴怀孕,考植点登木逐猴,腾赴如飞。树既孤逈,下又有人,猴知不脱,因以左手抱树枝,右手抚腹。考之擒得,遥摆地杀之。割其腹,有一子,形状垂产。尔夜,梦见一人称神,以杀猴责让之。后考之病鞠挟,初如狂,因渐化为虎,毛鬓爪牙悉生,音声亦变。遂逸走入山,永无踪迹。

  周景式《孝子传》曰:余常至绥安县,逢徒逐猴,猴母负子没十。水虽深而清,乃以戟刺之,自胁以下中断,脊尚连。抄着舡中,子随其旁,以手扪子而死。

  陆机《与弟云书》曰:监徒武库,建始殿诸房中见有两足猴,真怪物也。

  《异物志》曰:南方人以弥猴头为鲊。

  袁淑《俳谐集·常山王九命文》曰:及至图身失所,羁束人间。驯缨服制,惟意所牵。登楹而遨,抱梁而眠。拾摭遗馀,恣口所便。

  后汉王延寿《王孙赋》曰:原夫天地之造化,实神伟之屈奇。道玄微以密妙,信无初而弗为。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颜状类乎老公,躯体似乎小儿。眼睚(五构切)<目禺>(五构切)以<目穴>(音血)恤,视<目戢>(音戢)(侧夹切)以<目夬>(乎悦切)睳。{穴夬}(乌决切)高匡而曲頞,<目睘>(音儇)<目昊>(呼号切)历而隳离。鼻<鼻圭>(许解切)(许侯切)以<鼻及>(音吸)<鼻夹>,(许夹切)耳聿役以<目商>(音商)知。口嗛(呼忝切)(音冉)以<齿佥>(则咸切)齺,(音邹)唇喋<口>以<开皮>(匹里切)<开皃>。齿厓厓以齴々,爵任<口染>而唲。储粮食於两颊,稍委输於胃脾。踡兔蹲而狗踞,煽鳃鹿而啒吚。或嗝嗝(苦革切)而<口壳>々(音的),又嘀嗅其若啼。姿僣傔(呼店切。)而总赣,(音贡)豁盱阋以顼<酉益>。生深山之茂林,处崭岩之嵚崎。性猗犭票之犭番(音烦)疾,熊锋出而横施。

  ○猱

  《说文》曰:猱,贪什蘙。一曰:母猴,似人。

  《毛诗草木虫鱼疏》曰:猱,猕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獑猢,骏捷也。其鸣噭々而悲。

  《诗》曰:无教猱升木。(毛苌注曰:"猱,猿属也。")

  《尔雅》曰:猱猿善援。(孙炎注曰:猱,母猴也。)

  江乘《地记》曰:摄山有山猱,赤足。

  ○玃(居缚切)

  《说文》曰:玃,母猴也。

  《尔雅》曰:玃父善顾。(郭璞曰:似猴而大,仓黑色。能攫持人,好顾盼。)

  《抱朴子》曰:猕猴及猿八百岁化为玃。

  《古今注》曰:猴五百岁化为玃。

  《吕氏春秋》曰:肉之美者,玃饫昀晁。

  又曰:闻言不可不察,数传,白为黑。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与狗则远矣。

  《毛诗草木虫鱼疏》曰:猱,猕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玃,大而黑,长前辟。玃之白腰者为獑猢。

  《博物志》曰:蜀中南高山上有物似猕猴,长七尺,能行健走,名曰猴玃,一名马化,或曰犭段玃。伺行道,妇人有好者,辄盗之以去,人不得知。行者每经过其旁,皆以其长绳相引,然故不免,此能别男女气自,故取女不取男。取去而为家室,其无子者,终身不得还,十年之后,形类之,意亦或迷,不复思归。有子者,殁搊送还其家。产子皆如人,有不食养者,母辄死,故无敢不养也。及长,与人不异,皆以杨为姓。故今蜀中西界多谓杨,率皆犭段玃、马化之子孙,时时有玃爪者。

  ○果然

  《山海经》曰:果然兽似猕猴,以名自呼。色苍黑。群行,老者在前,少者在后。得果食辄与老者,似有义焉。交趾诸山有之。獠人射之,以其毛为裘蓐,甚温暖。

  《蜀地志》曰:涪陵南界榛峡中有果然兽,形如狗子,头似虎,其尾柔滑,白黑色。皮可为裘,轻暖可珍。

  《南中八郡志》曰:交趾有果然,白面黑身,毛彩班烂。

  《吴录·地理志》曰:九真胥浦县有兽明妍然,猿狖类也。色青赤有文,居树上。北郡及日南皆有之。

  《南方草物状》曰:果然兽生在山林上,民人以毒箭射之,剥取皮。皮文青赤白色,缝相猎蓣席。出九真、日南郡。

  《南州异物志》曰:交州以南有果然兽,以名自呼。身如猿大,面通有白色。其体不过三尺,而尾长四尺馀。反尾度身,过其头。视蒲扒,乃见两孔仰向。其毛长,柔细滑泽。色以白为质,黑文,视如苍头鸭,胁边班文。集十馀皮,可得一蓐,繁文丽好,细厚温暖。

  魏锺毓《果然赋》曰:果然,似猴像猿,黑颊青身。肉非嘉肴,惟皮为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老哲学】黄省曾《兽经》去引文版
【】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卷九十四 兽部中
动物打油诗
荣宝斋画谱:刘奎龄工笔画作欣赏
“四不像”现身浙江温州,见人很淡定,见狗就攻击,不是麋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