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玄宗逃难的真实记录

因为安史之乱,唐玄宗逃难至蜀,当时的情形如何狼狈?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因为皇帝避难是丑事,不便传于后世。然而,当你在历史的角落里搜寻,总能找到一些唐玄宗逃难的蛛丝马迹。专家说,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的一幅《唐明皇幸蜀图》,描绘的就是唐玄宗当年逃难至蜀的真实情形。

《唐明皇幸蜀图》的作者,是中国唐代画家李昭道。李昭道生活在唐玄宗时代,历史学家认为,他极有可能随同唐玄宗一起入蜀,所以画出了这样生动的历史画面。

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皇帝亲驾光临称之为“幸”。画面上,明明描画的是皇帝带领一队人马逃难的情形,为什么说是“幸蜀”呢?原来,画家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委婉的把逃难美化成了“幸蜀”。

《唐明皇幸蜀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作者为唐代画家李昭道。图中描绘了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带领一队人马,穿行在崇山峻邻间,前往蜀地避难的情景。

整幅绘画以山水为主,人物鞍马为辅,是一幅典型的唐代青绿山水画作。画面上虽然春色融融,万木披绿,却峰峦叠嶂,山势险峻,淋漓尽致表现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貌特征。

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一队人马自右侧的山岭间走出,队伍中间是一群女子,她们身着艳服,头戴帷帽或盖头,穿着裤装骑在马上,一副长途跋涉的模样。从骆驼背上的虎皮来看,她们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

队伍领首的,是一位红衣男子,与其他人歪歪斜斜骑在马上、困顿不堪的表情相比,红衣男子神态安详,气宇轩昂,他挺直着腰杆骑在马上,自有一种威慑力量。仔细观察,他骑的马也与众不同,马的体型健美,马鬃被修剪成三辫式样。这种装饰方法,只在唐太宗的昭陵六骏中可以看到,是唐代御马的特殊装饰,名为“三鬃(zōng”。

所谓三鬃,就是马脖子上的毛有三撮突起。据史书记载,三鬃马是唐玄宗专有的御马,专家由此断定画面上的红衣男子就是唐玄宗。另据宋人叶梦得的两部笔记里也有这样的记载,山水中有一队人马,里面领头的人骑的是三鬃照夜白,这匹马“乍见小桥,不敢前行”,有点受惊。从《唐明皇幸蜀图》的画面来看,情形确实如此,唐玄宗骑的马到了小桥前边,踏着蹄子不敢前行。

仔细观看,画中的唐明皇,即使身处噩运,也仍然保持着皇帝的体面尊严。然而他身下的骏马,却因走不惯山路,面对小桥心生畏惧,扬蹄不前。

过了小桥,是运载物资的队伍。他们好不容易走过崎岖的山路,来到一片溪边平地,赶紧坐下来休息。画面中有人在河边小憩,有人挽起裤脚独坐溪边;有人倚坐岩石,用手抚摸着磨出了血泡的双脚;还有人在为骡子﹑骆驼卸下背上沉重的货物,让它们享受难得的休息。

再过一座小桥,是一段更加崎岖难行的栈道。顺着山峰望去,盘曲缠绕的栈道,直插入白云缭绕的山腰,山腰上奇峭突兀,稍不小心,就可能坠入万丈深渊。山腰间的栈道上,前方的队伍早已出发,走在最前面的红衣人,转眼就要拐到山后面去了。

画面上的人物,除了艰难行路的队伍,还有三个兴致盎然的旁观者:溪边平地上,这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站在骡群的左边,看着休息的队伍;另一边这个身背行李的父亲领着孩子,站在再次启程的队伍后面,望着他们远去。从衣着颜色和帽子来看,他们都是普通百姓,难得在深山里遇到这样的情景,正好奇地观察着这队人马。

《唐明皇幸蜀图》的画面上方,是清代乾隆皇帝御题的诗词:“青绿关山迥,崎岖道路长。客人各结束,行李自周详。总为名和利,那辞劳和忙。年陈失姓名,北宋近乎唐。”

事实上,在清宫著录的《石渠宝笈》中,这幅画叫《关山行旅图》,乾隆的提诗也没有提到唐明皇。为什么后来改了名字?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北宋时,宋徽宗非常喜欢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的画,于是向天下征求。但是由于这张画不太吉利,因为明皇幸蜀等于是逃难,人们不敢把它进献给徽宗,所以就给它改了名字,让它隐姓埋名了。乾隆皇帝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这幅《关山行旅图》,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小李将军的《唐明皇幸蜀图》,他还以为是表现商旅的呢。

在《唐明皇幸蜀图》的左右角上,分别钤有“濠梁胡氏”和“相府图书”两方朱红印,其位置并列相对,皆为明初宰相胡惟庸的印,是这幅图画最早的收藏印记。

李昭道,字希俊,甘肃天水人。他出身于唐朝宗室,是著名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思训曾任武卫大将军,以战功闻名于时,世称“大李将军”。他的儿子李昭道虽然仅官至太子中舍,没有当过将军,也被世人顺着他父亲的名号称为“小李将军”。李昭道的笔触细腻,不仅擅长描绘壮丽山河,即使山林间的人物、马匹,也勾画得细致入微,被历代评论家评论为“虽豆人寸马,亦须眉毕现”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擅长青绿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青绿山水”的创始人。所谓青绿山水,就是山水画中有着浓厚的青绿重彩,其绘画方法以勾勒为主,用笔细密烦琐,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

《唐明皇幸蜀图》就是一幅典型的青绿山水,你看它色彩富丽,全图峰峦起伏,气势宏伟,画家在描绘崇山峻岭时,以饱和不透明的青绿矿物性颜料层层叠染,然后再以清晰明确的墨线,勾画出棱角分明的轮廓,营造出山石坚实的触感。浓郁艳丽的青绿敷彩,不仅令人联想到大唐盛世的宫廷气势,同时也塑造了中国绘画史上“青绿山水”的典范模式。

在中国绘画史上,李思训、李昭道被合称为“大、小李将军”,其首创的青绿山水,对后世山水画影响深远。中国唐朝时期,李思训的山水画,被称为“国朝山水第一”,与同时代的著名画家吴道子齐名。他的画注意用色,常在青绿质地上施以金粉,制造出金碧辉煌、豪华富丽的效果。有一次,唐玄宗看到他的画,评价说:“你画的山水可以通神,我在夜里都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www.lihua598.com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江帆楼阁图》,据传是李思训画的。画面上苍翠的松林中,几间房屋掩映其中,显得幽深恬静。岸边的道路上游人不绝,一人骑马而行,两人紧随其后。岸的那边,两个人正在赏景,纵目远眺,只看到江天浩渺,风帆点点,令人心旷神怡。

李昭道的青绿山水,得父亲李思训的真传,后人评价他能“变父之势,妙又过之”,称赞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父亲画得更加繁巧精妙。从李昭道的《唐明皇幸蜀图》中可以看出,画家先以极细的线条勾勒出山石、树木以及白云等,再以青绿设色,兼施赭色。其精妙的画法,比他父亲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更加缜密精制。

在构图上,李昭道的《唐明皇幸蜀图》也比父亲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更加宏大雄伟。整个画面丘壑峻峭,苍莽的山林间,还穿插绘有人物、鞍马和树石,画面场景虽然复杂,却具体入微,其构图严整周密而又起伏错落,显示出画家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堪称中国青绿山水的经典杰作。

除了《唐明皇幸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李昭道的另一幅《春山行旅图》。此图为绢本,青绿设色,纵96.5厘米,横55.3厘米。整幅图画描绘春天的景象,艳丽的青绿设色,使得整个画面生机勃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昭道 生卒未详。唐代画家。唐朝宗室,李思训之子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盛唐风韵-李思训《明皇幸蜀图》鉴赏
传世名画 百家佳作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艺术周扒 | 一人顶起画坛半边天的牛人
古画苑掇英:大、小李将军(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