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间秋色“老少年”-明朝文人文徵明

作者:一湖,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翻阅明末作家兼画家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读到“花木”那一卷,在牡丹、杜鹃等花丛中突然出现一个“不知所云”的条目:“秋色”,这是哪样花木?展开细瞧:“吴中称鸡冠、雁来红、十样锦之属,名'秋色’。”

原来,在明代的苏州,把这几样秋日里绚烂的花草统称为“秋色”,真是雅致,而“雁来红”,果然是秋深雁来时越来越色泽艳丽,在秋叶凋零的时节,它不是走向衰黄而落,而是以叶作花,霜中美艳,因此别名“老少年”。

这名称有意思,到了人生的秋天,反而越发红出生命力的,不正像是文震亨的曾祖父——大器晚成的文徵明,当真是名副其实的“老少年”。

01

文徵明原名文璧,1470年11月28日出生于苏州一户官宦人家,这时唐寅(字伯虎)差不多八个月大,祝允明(自号枝山)十一岁,徐桢卿(字昌谷)要九年后才出生,是谓将来的“江南四大才子”;“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四十三岁,是他父亲文林的挚友,将来成了他的绘画老师,他与沈周、唐寅、仇英被画史合称“明四家”……

这一连串的名头在文徵明的人生初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生而外椎”,有脊椎骨向外凸起的毛病,到三岁了还不能站立,也不会说话,哥哥文奎在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活蹦乱跳能说会叫的了,家人对这个小儿子是否“弱智”没有把握,只能尽心养护。

就这样一直到了七八岁,才终于勉强会站立,彼时尚未相识的唐寅、祝允明都已是神童般的存在,而文徵明“语犹不甚了了”。父亲文林却十分偏爱他,坚信这孩子只是比别人迟一些,定会大器晚成。

文徵明长到十一岁才能流利地说话,父亲送他进了私塾学习,没想到他像终于开始了生长季节,进步飞快,记诵神速,文林非常欣慰。此时文徵明的祖父文洪离世,文林在家守丧,亲自对这个小儿子教授学问,守丧期满后文林要赴博平县任职,没带上大儿子,却带上了十三岁的文徵明,意在亲身教导。

在博平的三年,这对父子安静读书,文徵明的才智也得已很好的开启。真是应了那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而已。

回到家乡苏州后的文徵明已是聪颖好学的少年,结交了唐寅、都穆两位好友,都穆比两位少年要大出十一二岁,三人每日评诗论画,相交融洽,文徵明曾回忆说:“吾友元敬(都穆)第一个真正地教授了我作诗的方法。”谁曾想日后都穆竟成了举报唐寅涉嫌科举舞弊案的人,导致友谊决裂,唐寅、文徵明从此与他老死不相往来,可谓世事弄人。

02

1488年,文徵明进入苏州官学读书,成为一名诸生,期间与祝允明相识,结为好友,加上唐寅,“江南四才子”已聚齐了三个,虽然各有不同的性格,但有共同的文学艺术爱好,成为欢乐往来的知己。

不过文徵明在第一次年终岁考就遭遇了迎头打击,老师嫌他字写得太差,成绩直接列为三等,这极大刺激了好学上进的文徵明,从此精研书法,勤学苦练,后来师从李应祯,最终竟成为明代书法大家,真是一代励志楷模。

励志楷模也被风流倜傥的唐伯虎等才子封为“道德楷模”,因他老实持重、不近女色,特别是二十三岁成亲之后,夫妻恩爱,婚外更是自律得让一众才子觉得无趣,唐伯虎还特意设局试探,没想到老友宁愿投湖而去也不肯就范,众才子哄笑之余,也多了敬重,从此只与他谈诗论画,不再勉强其他。

▲明 沈周《长江万里图》局部

文徵明拜沈周为师学画是个偶然。沈周虽然是文林的好友,但并不肯收他儿子为徒,只怕因此耽误了文徵明科举之路,但文徵明被沈周的巨幅《长江万里图》所震撼,一心要拜师学艺。沈周得到文林许可的同时,也惊异地发现这孩子极有绘画天赋,非同一般的领悟能力。文徵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沈周既是师徒关系,更似朋友与知己,成为“吴门画派”中坚人物。

文徵明还在父亲引导下向史鉴、吴宽学习诗文,因此字、画、诗都渐入佳境。正当文徵明为着自己的进步高兴的时候,恩师史鉴却突然病逝,令他黯然神伤。在恩师的葬礼上,结识了前来吊唁的十九岁少年徐桢卿,自此,“江南四大才子”聚齐了。

文徵明虽然字画俱佳,科考却屡战屡败,第一次参加考试是1495年,最后一次是1522年,已经年过半百。长达二十七年时间里,共参加九次考试,都没考中。

在最初的两次乡试里,头一年是同去的好友祝允明中榜,三年后是好友唐寅高中解元,而自己只是空忙活的陪考,文徵明非常失落,自省之余给远在温州的父亲写了一封家书,文林读出了儿子的落寞无绪,来信开导说,唐伯虎的才华和聪明,足以在治文与文艺中游刃有余,高中解元理所应当;我儿你则不同,沉浸在文艺中不免影响了举业,这是难以两全的。但伯虎为人轻率浮躁,不如你做事稳当,恐怕你将来的成就是他远不能及的啊。

事实证明了文林目光如炬,此乃后话。

父亲开解的家书令文徵明心里平静了许多,乃作诗《前年》以自嘲:

前年伴嫁南邻妹,今岁仍陪北舍姨。

老我无媒心独苦,闭门好画入时眉。

此时他还不知自己的未来还有数次落榜的经历在等着。

03

转过年来的1499年,文徵明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好友唐寅被牵连进科考舞弊案,二是父亲在温州任上离世。

这年春天,从京城传来参加会试的吴地考生唐寅等人因作弊被下狱,后因证据不足而放出,但废黜为民,永不得参与科举。

文徵明听闻心急如焚,明白好友是因赤诚与天真才卷入此案,一连写了几封信鼓励他重新振作,但是唐伯虎受不了吴中乡亲的责难,远走他乡,把年幼的弟弟托付给文徵明,并留下一封书信,说了自己的境遇和感受,最后说“我心唯君可知”。

好友的落魄远走使得文徵明心情也跟着落寞不已,还没缓过劲儿来,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父亲病重。文徵明急急寻得良医奔赴温州,但赶到时父亲已经阖目长逝。

文林两度在温州为官,清廉仁政,爱民如子,走后只余两袖清风,无财无产,下层官吏与百姓都对他十分爱戴,一起捐了几千两白银用于办丧事。文徵明虽也拮据,但还是拒绝了捐资,恳切地说,父亲一生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我不能以此辜负老父……语未尽,想起父亲往日的教导,泪如雨下。

文徵明义正言辞的却金行为,震惊了温州的官民,因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令人感佩,于是用其中银两为文氏父子修建了“却金亭”,纪念文太守为民造福,彰显文徵明以义却金。

重情重义的文徵明秉承父亲“为民请命”的士大夫思想,继续苦读以谋取功名做一番事业,但纵观古今时事,经常会有不平常的感叹。一日,有人掘地时发现了宋高宗赐给岳飞的诏书的刻石,拿来给文徵明看,文徵明读罢不禁感慨盈怀,作《满江红·拂拭残碑》: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文徵明认为抗金名将岳飞被杀害是“最无辜、堪恨又堪悲”的冤案,而岳飞被害的原因,最根本的是宋高宗怕中原恢复,徽宗、钦宗二帝回来则自己的帝位不保。秦桧虽然是毒害忠良的恶人,亦罪不可赦,但这一次的罪过,区区一个秦桧只不过是逢迎皇帝的权力欲望罢了。

这一番言论自宋朝以来还没人敢说,有这样质疑皇权的思想恐怕也很难写出应试文章,自1522年第九次落榜之后,文徵明放弃了科考之路,不再勉强自己:

已过壮岁悲华发,敢负明时问碧山。

百事不营惟美睡,黄花时节雨班班。

04

放弃由科考入仕的文徵明在1523年接受了尚书李充嗣的举荐入朝,经过吏部的考核进入了翰林院,授予翰林院待诏的职位,参与修撰《实录》,并担任皇帝侍讲。

然而一入官场,是是非非紧接着就来了。先是官场的派系作风让文徵明很不适应,而拒绝一些同事索画之后的流言也让他非常不爽,特别是说他“不是科班出身,一介布衣,还是个画匠,也入了翰林院,简直是对同行的侮辱。”虽然有杨慎(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等同僚为他辩护,还是不免心冷。

接着是历史上的那场“大礼议”之争,简而言之就是武宗暴亡,没有皇子继位,选择了堂弟朱厚璁继承大统,即明世宗,那么世宗的亲爹还能不能称呼亲爹,两派大臣争论不休,为此廷杖134人,死者16人,好友杨慎被发配边疆。文徵明因摔伤了没能入朝,虽是躲过一劫,但也理想破灭,心灰意冷,决定自此远离政治风云,数度请辞回乡,未获批准,直到三年后才得已脱身。

终于回到苏州的文徵明时年57岁,修建了玉磬山房,醉心于书画文墨之间,不再过问世事。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了他无尽的慰籍,特别是石湖,曾作诗《石湖》: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蘋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堕,伤心莫唱夜乌栖。

多少个晨昏四季徜徉其间,石湖的天光水色给了他许多艺术灵感,留下不少名作,如《石湖图卷》(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湖清胜图》(上海博物馆藏)等。

文徵明的后半生,勃发出少年般的生命力,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取得的成就也影响甚广,在山水清音里真正成为了绘画、书法、鉴藏、文学的一代大家。只是,当年的伙伴们都已做秋风落叶:在他入京的第二年,唐伯虎就潦倒离世;徐桢卿更是在三十三岁时就英年早逝;他从京城返乡的那一年祝枝山也去世了。没有这班好友见证的成就,显得如此孤寂。

1559年二月的一天,九十高龄的文徵明与往常一样,摊开笔墨,坐在书案前,凝神执笔,沉思间溘然长逝,安详得像轻轻步入了书画之中。

05


文家的历史展开是一部大书,文徵明无疑是这部大书的高潮部分,也是最低开高走的传奇,以他为轴心,也在苏州形成了一支文脉,绵延至今。

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研究学者柯律格认为,16—18世纪的三百年间,文徵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这个评价相当高了。

试想,回到文徵明的小时候,如果没有父母的耐心等待和养护,没有满怀信心的教育,而把发育迟缓的他当作白痴儿,岂不是就扼杀了日后腾飞的翅膀,没有了他越老越红的机会,也没有了直到曾孙还能出文震孟、文震亨这样优秀人物的文化绵延。

在充满焦虑的现代教育里,文徵明的一生,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成长节奏,就如不同花木有不同的成长期一样,不必纠结于时间差异,在自己的时区里稳步做到最佳,就是人生最好的结局。

-作者-

一湖,一个热爱诗词的简单女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实的唐伯虎:秋香成他的师姐,一生3妻,去世后朋友捐墓碑
唐寅少年得志,晚景凄凉的“诗画双绝”!
戏里戏外唐伯虎
唐寅
还原真正的唐伯虎:风流才子的背后,唐伯虎究竟还有怎样的深情?
“我点过蚊香,没点过秋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