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乡土”设计理念下的传统村落空间运用要点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导读:

村落空间是从自然当中划定出来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不同,村落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本文来源:和美智业机构(www.ihmee.com)



传统村落空间的组成



 1、传统村落的生产空间——田园、林地

田园、林地一般位于村庄外围,是传统村落劳动生产空间。

❖ 2、传统村落的公共休闲空间——街巷集市、节点空间

街巷集市:街巷系统组成了支撑传统村镇空间形态的骨骼,是人们实现动态观察的主要路线,也是联系其它部分的途径。

节点空间:在传统村落里,它们或是街巷与建筑的围合空间,或是街巷局部的扩张空间,或是街巷交叉汇集空间。

❖ 3、传统村落的生活空间单元——民居院落

院落不单纯是一块空地,它是整个民居院落中最核心的室外空间,所有的功能空间和建筑物都是围绕这个院落展开的。

❖ 4、传统村落的生态游览空间——溪、河、湖、塘、山林

溪、河、山林则构成了传统村落的生态游览空间庄村景观的组成部分。


乡村旅游对传统村落空间的影响分析



❖ 1、乡村旅游对村落的促进作用

(1)乡村旅游合理开发不仅有利于改善村落风貌,同时可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遇。

(2)良好的乡土环境是一个乡村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最重要吸引物,因此乡村旅游在保护乡土环境和文化历史方面也起着促进作用。

❖ 2、乡村旅游发展对村落空间的要求

——地域性的凸显

旅游活动依附于特色的旅游资源,而往往这些资源反映出当地特殊的文化和地域特征,作为活动载体的空间也需要体现出这种地域性,以取得从活动到空间的整体一致性。例如民俗表演的场地,需要有一定传统风貌的广场或是街道。

——空间的通用性

不同的活动涉及空间差异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空间的通用性设计。乡村旅游活动种类繁多,村落空间资源有限,因此村落外部空间的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尽可能容纳不同活动类型的开展,从而保持空间的活力和使用的效率。



传统村落空间在乡村旅游经济中的困境



❖ 1、空间序列组织平淡

在乡村聚落外部空间设计当中,对于空间序列的考虑较为欠缺:

01

在外部空间尺度对比与变化上,对于空间尺度很难把握;

02

建筑各自孤立存在,围合界面的单调和断裂直接导致了空间序列的沉闷;

03

在视线组织,没有明显的标志物和视觉焦点,难以形成整个空间序列的跳跃点和兴奋点。

❖ 2、场所感的缺失

规划者在设计时完全忽视了当地村落原有的空间肌理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亲切生活空间,新修的广场和街道由于缺乏明确的边界和强有力的建筑限定丧失围合感,成为与周围乡野空间相似的消极空间。

另外在许多乡村旅游开发中建筑体量过大,巨大的体量和兵营式的布局严重破坏了乡村亲切、小巧、宜人的空间氛围,反而造成一种人在城市的印象。

❖ 3、交通组织不合理


01

村落入口必要的集散场地缺失且缺乏可识别性;

02

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互相干扰,对于汽车的控制和限制措施不够,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同时破坏了乡村整体平和、安宁的氛围;

03

汽车停车位的数量和布置不当;

04

游人和居民流线相互干扰的问题普遍存在。

 4、村落空间缺乏层次

乡村旅游开发过于关注建筑本身而忽略了外部空间的重要性,结果长久以来形成的当地传统空间层级被打破,公共性差异很大的空间直接相邻,从而造成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不适。

村中空间应该是生活的、私密的、有一定领域感的空间,然而在旅游高峰季节广场上也人流如织,显现出很强的公共秩序。问题在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空间仅仅一路相隔,缺乏缓冲和过渡。

❖ 5、村落空间缺乏活力

许多村落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往往片面的考虑旅游活动的需求,空间建设也大多从此出发,而对于村民的活动空间质量不闻不问。这直接导致了村落公共活动空间的缺乏和设计欠佳。对旅游者来说,公共活动空间缺乏不单指它的数量和面积,而是指它所能够支持的活动方式太少,空间的复合性不高。

当地的旅游开发者在进行外部空间规划时,往往只是考虑到形象展示、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的需求,对于旅游者或者小团体的活动开展不予考虑,这也导致了外部空间给人冷漠和排斥感。


新乡土设计理念下村落空间的运用


❖ 1、传统村落空间的功能更新

在旅游相关的资金投入和需求推动下,村落空间功能的更新和改造也区别于以往的村落自然生长的过程,乡村旅游因素短时间带给村落的变化巨大而又迅猛,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成为聚落生长的主导要素。

村落空间此时不但是农民赖以生活的物质载体,也已经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积聚地和游客接待地,乡村空间功能的界限逐渐模糊,劳作、商业、服务、生产、消费等功能逐渐相互渗透。

❖ 2、空间序列的构建

 (1)入口的打造

1)入口处应该提供足够的空间用于缓冲汽车的干扰,保证步行空间与车行空间的良好过渡;其次,应实现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合理衔接。

2)入口的空间相对于“引导段”应有明显的放大,用以容纳聚集的人流和标志商业外部空间的开始;用牌坊、拱门等可识别性很强的标志物对入口处进行一定的界定和强调。

(2)引导路段的设计

“引导段”一方面要与高潮阶段保持一定的视觉连续性,一方面要表现出自身空间的特质,通过空间尺度、围合材料、视线转折形成自己的空间段落,并为核心区的出现做好铺垫。

(3)核心区的突出

村庄核心区常集中了大量的人流、视景与活动,是休憩、交往、观赏及饮食等聚为一体的共享空间,通常是较为大型的开放性广场空间。

(4)尾声段的处理

1)可以在尽端处布置可识别性较强的广场或是标志物,明确表示空间序列的结束;

2)采用舒缓的过渡,沿街建筑逐渐后退和疏朗,绿色植被界面渐渐增多,最后街巷没入乡野田园空间。

这样布置也可以作为次要人流进入步行村落外部空间的开端,使其倒向进入时仍然布置有序。

❖ 3、场所感的营造

(1)利用空间尺度的开合变化

如通过街道空间在局部扩张或收缩,增加小的节点空间,建筑界面的高矮变化,来改变街道的尺度感,这是构筑场所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利用空间围合材料和方式的变化

如采用不同风格的建筑界面,使用植被或堡坎、山体围合,通过这些改变侧界面、顶界面、底界面的方法,将大空间段划分成小的空间段落,以此形成变化和序列感;

(3)利用地面的高差变化

设计中可以利用地形起伏较大,对街巷空间进行亚划分,形成不同的空间段落;

(4)利用地形条件

形成视线转折,随着行进序列层层推出,不断变化;

(5)采用多种的围合方式

如单边街道、两边街道、过街楼等形式,形成丰富的空间开合变化,进而营造不同的空间段落感受。

❖ 4、交通组织的优化

(1)道路引导

在重要的视线结点处,特别是村庄入口,要有强烈的视觉引导性、标识性与象征性。

 (2)交通衔接

重要的交通衔接应该有足够大的疏散空间,以利于大量人流车流的集散和组织。其次,在入口广场附近应设置部分停车空间,以减少进入村落的车行交通。

(3)人车分流组织

在入口处明确车流进入村落的流线和流向,控制汽车在广场的活动范围,减少人车相互干扰的机会。

❖ 5、外部空间的层次性

需要明确判定乡村建筑、旅游建筑、服务设施以及各类外部空间的公共层次等级,应尽量将公共层次相近的外部空间和建筑组合在一起,按照“公共-半公共-私密”的空间递进关系,合理组织各外部空间要素的层级,建立起新的外部空间秩序。

❖ 6、空间复合化使用,增强空间活力

村落公共空间的服务对象应该做到多样化,在外部空间设计时,应该将多元化的人群需求纳入其中,让同一块场地既可以为游客使用,又可以在非旅游时间或淡季时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避免许多村落广场在没有游人时活力不足、空间浪费而周围居民却没有合适活动场地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赣中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质研究——以渼陂古村为例
甄家湾村传统村落门前空间解析
我是如何设计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附项目文本及高清实景)
最美中式建筑是这样炼成的
我是如何设计成都远洋太古里的?
绿城又一创新:“小中见大”的户型体验,“无梁化”设计,“高技感”专利外观,西溪云庐TREES VIL...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