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旅游度假区交通系统研究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导读:

交通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活动中的主要时间消耗、费用消耗以及效果因素。在度假区规划中,设计者过多地关注度假区内部道路的建设,却忽视了其亦作为度假的一部分,自身系统的完善与打造,使得度假区交通规划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如何结合度假区独特的历史、人文以及自然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交通系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本文来源:和美智业机构(www.ihmee.com)


1

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交通类型与特点

在大多数旅游城市中,旅游度假区所在区域一般远离市中心。区域内部和周围也没有大片居民区和商业区。并且度假区所在区域内道路大都顺应地势而建。

因此,旅游度假区所在区域有许多不同于该城市其他区域显著的交通特点。由于旅游高峰期机动车流量很大,道路拥挤,而度假区道路一般较为狭窄,无法开辟专门的非机动车道。

对于度假区旅游交通来说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外部交通和内部交。外部交通同时包括城际交通和市域交通


外部交通

外部交通包括城际交通和市域交通,城际交通是指客源城市到度假区所在的中心城市或者直接到度假区的交通,一般表现为城际铁路或高速;市域交通是指度假区所在中心城市到度假区的交通。

度假区外部交通表现的特点主要为以下两点:

1、 高效性:

度假区外部交通的城际交通和市域交通都是设计时速较高等级的道路,在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方面都是很高的,游客可以快速高效的从客源地出发到达度假区。

2、时段性:

度假区外部交通有明显的时段性。在度假旺季,度假区外部交通的通行量较大,根据度假主题的不同,其高峰时段也不同。

内部交通

度假区内部交通主要是连接各个度假项目和旅游景点,主要包含风景道、车行道、游步道、水上游览等。度假区内部交通一般设计时速较慢,多注重游览性和体验性。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多样性:

度假区内部交通形式多样,交通工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车行主要有自驾车风景道、一般车行道路、公共观光道等;非机动车主要有自行车骑行道和观光电瓶车道;人行主要有步行道、游览栈道等;部分度假区设置有低空项目,有低空游览路线;水上主要为水上游船路线。

2、 公共性:

度假区的内部交通中公共交通所占比例较大,如公共的观光游览车、公共自行车、水上游船等。度假区内部公共交通的建设也是其对环境充分尊重的表现。

3、景观性:

度假区道路与一般市政道路不同,它对景观要求更高,同时要求景观营造要有本部特色。在两侧植物搭配、路面材质、节点小品等方面需要重点考虑。


 

2

 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交通设施体系建设

 

建立旅游集散中心体系

以游客需求、功能分区、交通条件为依据,坚持因地制宜、服务大众的原则,在度假区范围内构建集散中心、集散分中心、集散点组成的三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

在度假区入口区建立集散中心,通常设有交通换乘站、旅游咨询服务区、宣传展示区、商务票务区、接待区、餐饮区、购物区、停车场等,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在核心旅游度假项目建设集散分中心,一般提供换乘、咨询投诉、宣传展示、旅游接待、餐饮、购物等方面的服务。

依托重要旅游项目建设旅游集散点,一般指提供换乘、咨询、餐饮等服务即可。

在各旅游集散中心建立电子监控平台、数据传输系统,与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对接,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有关部门,加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依托度假区的区位交通优势,通过自驾车旅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及车辆租赁、信息导引、快速救援等服务体系设置,建立一个区域性、一体化运作的自驾车服务体系。 

1. 自驾车旅游服务区     

自驾车旅游服务区分为两类,一类是高速路段,依托现有服务区进行旅游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在现有的休息、餐饮、住宿、加油、汽车修理功能之外,增加旅游导引、旅游咨询、旅游宣传、特色购物等旅游服务功能;

一类是国省干道路段,途经的每个县辖区范围内至少设置一个,统一服务标准,配套咨询服务台、资料展柜、通讯设备、旅游商品部、游客休息处、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

保障行程2小时以内有综合服务区,1小时之内有旅游厕所,形成完备的旅游综合服务区网络。

2.  汽车露营地体系      

参照《汽车露营营地开放条件和要求》、《中国营地建设标准》以及《中国体育休闲(汽车)露营营地建设标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目标,依托交通道路和风景优美之地或者在旅游景区附近,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用地条件的场地,建设湖畔型、乡村型、山地型、森林型等不同类型的汽车露营地25个。

营地主要配套游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健身、租赁、信息咨询、汽车保养与维护、生活等综合服务功能。



3

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交通发展模式与策略

发展模式

完善度假区对外交通衔接,丰富内部交通方式,构建“快旅慢游”式的交通系统,支撑旅游度假功能开发,实现度假区可持续发展。 

 “快旅慢游”是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相对应的,“快旅”指对外联系便捷,游客能通过各种方式快速到达度假区,花费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慢游”指内部慢行优先、强化特色,延长游客逗留在景区景点的时间,从而告别“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交通模式。

发展策略

遵循“快旅慢游”的发展模式,度假区规划不仅需要关注内部交通系统的建设,也需要对区域交通衔接以及内部交通管理进行研究,从而构建完善的旅游交通体系。 

 1、 完善对外交通衔接 

融入中心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增强度假区对外交通便捷度,提升度假区吸引力。重点加强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旅游公交专线与中心城市的衔接,以改善度假区对外出行方式,实现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多方式的内部旅游交通系统 

外部交通快速引入度假区后,内部交通不是单纯地保障交通流在度假区内部的快速流动,而需要结合设施承载力、交通需求、观光休闲区域的分布以及枢纽的建设,引导外部到达小汽车交通向内部旅游交通方式的转换,降低度假区内部旅游速度,提高休闲度假品质。

结合景区景点分布,将内部慢行系统、公共交通、游船、自驾车等多种交通方式进行合理搭配,提供多方式特色化的交通服务。

同时,作为度假区旅游的一部分,还要保证游客在景区内充分观光休闲之时,能够体验不同交通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以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 

3、差异化交通管理 

度假区客流在时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波动,因此必须对不同时期进行差异化的交通管理。度假区不同区位及用地属性的差异决定了人们活动的差异,对交通系统也提出了不同要求,因此,需要结合不同区位及用地特征进行交通分区管理。

同时,不同类别车辆由于其运行特征的差异,对道路交通设施的需求、景观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也需要进行差别化管理。

通过分区、分时以及分类差别化管理,充分发挥交通管理的调控作用,实现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协调、交通活动与用地属性的协调、交通方式与景观环境的协调,提升度假区的旅游品质。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中200亿打造太湖大交通 最晚2014年建成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快线今起可微信购票啦!
上海迪士尼怎么去方便?3条度假区快线开通时间票价
推动合肥等市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全省“十四五”旅游规划》出台
南京市政府再发文,加速推进宁句城际轨道建设
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要素驱动机制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