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土地、大设计——旅游景区微地形设计研究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导读:

“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是现代人对环境的理想追求,在设计过程中游人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尤为重要。微地形作为旅游景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景区的整体效果。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微地形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主,在旅游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微地形作为景观设计中的一种要素和空间塑造方法,在景观设计的各个要素中,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

◎本文来源:和美智业机构(www.ihmee.com)

微地形在景区营造中的作用

01、塑造空间

地形是形成景区的水平基面,是景区环境建设中所有要素与设施的载体,作为各种景区建设要素的基础和依托,地形的变化对其他各种要素的安排与设置有着较大的影响和限制,为其余各个要素如水体、植物、构筑物等的存在提供一个依附的平台。

同风格的景区有不同的特点,中间要有分割和过渡,这个分割可以用一堵墙、一座假山院落或是一片起伏的地形,地形的分隔是其中最为经济实惠的手法。

透过起伏连绵的地形,让游人在感觉山水精华的同时,产生了前景和后景的分隔,前景的逐渐抬升和后景的虚掩联想,让游人在经过一片有地形变化的绿地时,出现景随步移的动感,仿佛经过了山之麓到山之渊的变化。

地形的坡度和朝向往往是景区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制约因素,环境中的地形变化也是各种河湖溪流等水景营造的主要依据。通过起伏地形的营造,形成山顶、山坡及山谷等不同条件的局部环境,再根据自然式地形、地貌的起伏以及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植物配置,使得不同习性的植物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体现和加强自然景观的形成,丰富景观层次。

景区中空间构成都是由水平界面和垂直界面构成的,所有地形具有构成不同形状、不同特点的节点空间作用,景区环境营造中地形的起伏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决定着节点空间的高下、收放,进而决定空间的性质和作用。

微地形还可以通过控制景观视线来构成不同的空间类型。比如,视线开阔、地形平坦的地形可以构成供游人游憩的开放空间;坡地、山体可以构成半封闭或封闭的私密空间。

02、形成景观

一方面是整体景区环境的背景,能够衬托建筑、小品、植物等主体景观要素,形成变化丰富的节点空间,同时地形也能起到增加景区深度,丰富景区景观层次的作用,使得景点产生远近主次的变化。

另外,地形本身具备一定的审美特征,如开阔平坦的草地、水面和层峦叠嶂的山地等,其自身就会形成景观。地形的起伏变化为景区环境的立面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乔木、灌木、草等各类植物和建筑小品在空间上相得益彰。

03、其他作用

景区大都采用地表排水的方式,合理的地形设计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组织,防止地面积水或水土流失。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雨量比较充沛,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微地形的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量。据研究表明,在一块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绿地上可种植树木2-3,而设计成起伏的微地形后,树木的种植量可增加1-2棵,绿地量增加了30%。

另外,微地形还可以改善局部景区的小气候条件。在场地中的西北方向设计较高的地形,辅之以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阻挡冬季寒风侵袭;同时,地形也可以被用来汇集和引导夏季东南风,在炎热地区,夏季风可以被引导穿过两高地之间所形成的谷地或洼地等,以改善通风条件,降低温度。


景区微地形的营造遵循原则 

利用地貌,改造为辅

以微地形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为主,体现自然风貌和地表特征,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这样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就较少,节省了财力,同时,微地形的设计要满足景区使用功能和整体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

适当造景,顺其自然

地形的高低、位置、大小、朝向、形状、尺度等方面的变化造就了地表景观,在较小范围内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山包与山包之间、山包与平地之间、山包与溪流之间的关系等,创造更多的层次空间,使地形曲折变化,高低错落符合自然规律,微地形的设计满足了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和意境的表达等要求。

微地形既要满足景区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要满足景区效果的要求,及符合后期施工的要求。与其他景物互相协调,融为一体,体现出向往自然的心理。

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返璞归真、顺应自然。


微地形在景区实践中的处理方法 

01、地形坡度的确定

地表坡度决定了地表排水情况,坡度的大小选择可视地表植被的覆盖情况和排水速度而定,排水坡面尽可能多向,以加快地表排水速度。

坡度介于3%~l0%之间的地形具有明显的起伏感,有利于自然排水;土壤安息角决定了地形的最大坡度,为了易于改造及安全施工,最好要低于安息角,常用坡度≤30%;在小的范围内为创造特殊效果也可适当陡一些,但极限坡度应≤50%。

02、地形高度的确定

研究认为视角为6°是人眼最敏感的视域,当视角小于6°时,空间的景观效果,将明显消失,并产生疏远感。

为避免产生疏远感,要根据景区道路宽度和地形位置,测定景观视距,然后按照视角不小于6°的原则,结合地形高点植被状况,确定地形高度。

03、掌握土方平衡

在地形施工开始前,首先要在施工现场踏勘、核实自然地形现状和施工场地环境,了解具体的土石方工程量。

在道路绿化工程地形改造中,通常情况下,填方量远大于挖方量,土方缺口较大,需要考虑土方来源,要坚持就近取土,土方就近平衡,节约工程费用。

可以考虑将道路两侧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用来回填沟、槽、坑、塘等低洼处,上层覆盖一定厚度的好土,覆土厚度要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除种植大乔木的位置不可回填建筑垃圾以外,其他地段覆土厚度需要满足小乔木不小于1.5m,花灌木不小于1m,地被、草坪不小于0.5m的要求。

04、合理安排给水管道施工顺序

铺设管道需要注意施工顺序,首先进行填筑土方,土方填筑到位后,进行沿道路或绿化带外边缘的给水主管道、次管道的铺设,然后利用机械进行绿地范围内的地形粗整,地形初步整理完成,形成地形骨架,再进行给水分支管道和渗灌管道的埋设,最后由人工进行地形精细整理及苗木栽植。

要做到在保证取水口、渗灌管道位置准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已整理好地形的破坏,减少土方工作量。

微地形本身是真山水的缩影,在满足地形空间分割要求的基础上,地形的高矮、走向关系一定要符合“山理”,微地形要结合地貌的特点,从而形成旅游景区自然景观效果,实现微地形的利用最大化。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园林地形处理技巧
花园地形研究系列(上篇):地形处理技巧
园林绿化施工的详细流程步骤
场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案
致施工图设计师:竖向设计的六大原则
万科园林景观施工图审图要点(让你少犯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