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早的“护照”是什么样的
    在中国,护照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古代的中国人凭用竹简、布帛、木板、金玉或纸张做成的“封传”、“契”、“照碟”、“过所”、“符节”。“符传”、“路证”、“路引”等证件出入边塞关津,类似现代签证的内容记载其上。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开始有护照。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清朝的中国护照是一纸公文式,除记载有持照人姓名、籍贯、年龄、职业及发照机关和主管官员姓名、发照日期、盖官方印鉴等项内容外,还记载护照系“奉上谕”、为“宣布朝廷德意”应持照人请求而发,以便各关卡验证放行和地方官员给持照人以切实保护等内容。

 

出国大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1年11月成立,同时设立了国家政治保卫局,各地设分局,作为苏区公安侦查、国家安全机构。起初,苏区境内民众往来均凭路条,区、乡苏维埃政府有权开具。因出现滥开路条,管理不严的现象,又改为统一制式的《通行证》。

 

路条

 

通行证


 

  后来,为进一步规范苏区人口流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管理,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便实行在苏区与敌占区的边境出入凭护照制。护照为统一制式,由国家政治保卫分局审查签发,在苏区全面实行“赤色戒严”。这些措施对于巩固苏维埃革命政权,维护苏区社会稳定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来源:苏州优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军时期的国之利刃: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上篇>
新法制报记者走访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探寻人民公安起源
1934年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江西省某单位实寄封
【散文·】张炎和/黄蔼北
从国家政治保卫局到陕甘宁边区保安处
克格勃,苏联最后的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