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书画欣赏之人物篇

如果说艺术是一面镜子,人类在镜中最先看到的并不是自我,而是自我的神化——这就是艺术中以神之名的人物形象。

中国本土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故事长期成为中国人物画的主角。与一神教文明不同的是,中国画中的宗教人物带有更强的世俗情趣。因为儒学在中国文明中的准宗教特征,所以,文人高士主题在中国画中同样有着神化的意义。虽然这些文人高士都是确有其人的历史人物,但对现实的文人而言,他们既是艺术的审美对象,更是心仪膜拜的圣像。

人类文明的共性之一就是女性的审美化。西方艺术的审美女神是维纳斯和圣母玛利亚,中国的审美化女性则是仕女。

有所不同的是,西方的女性美更强调女性的自然视觉美感,而中国仕女的美感更多倾向于精神意念——端庄的容颜,婀娜的姿态,精饰的发髻,华丽的衣物,甚至德行贞洁都蕴含在仕女画的美感经验中。

以形写神是中国人物画的核心价值观。

无论是流芳千载的高士,或是艳名百代的名姬,他(她)们真实的相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流芳的精神和美艳的姿容。

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绢本 设色纵二十七.一厘米 横五七二.八厘米现藏北京故宫

顾恺之(34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官至大司马参军。工诗赋,擅书法,精绘画,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誉。

魏晋乃中华文明发展里程碑时代,文艺全面从功能向审美转型,诗以陶渊明,书以王羲之,画以顾恺之为代表。

顾恺之享有等同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乔托之誉,成为推动中国画走向鼎盛第一人。不仅如此,作为魏晋文艺典范人物,他的画极具魏晋高古风范。

在相传三幅他的存世作品中,尤以这幅取材于曹植名篇《洛神赋》的画卷最具高古气象。无论人物形象、神情、山石、树林、流水、船舶,莫不如是。

画中线条号高古游丝描,乃画家自当时贵妇丝织衣裙轻盈飘逸感觉而来,既准确地表现丝绸的质地,又具有线条的艺术形式美。

唐 孙位 高逸图绢本 设色纵四十五.八厘米 横一六八.七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孙位(生卒年不详),又名遇,号会稽山人,东越(今浙江绍兴)人,以御用画家身份随唐僖宗入蜀。

史载孙位好酒善饮,性情疏野,放羁不拘,与此图主题精神吻合。专家多认为画中人物为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另外一段三人不存。

《高逸图》成画于晚唐,无论是人物形神,还是钩勒渲染技巧语言,或是虚实相济的图像结构,均已达到完美的艺术巅峰。题材选择开创了以后绵延千载的文人高士画,取代了唐初的帝王勋爵,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经典绘画类型。

五代 周文矩 合乐图绢本 设色纵四十一.九厘米 横一八四.二厘米现藏美国芝加

周文矩(约907--975年),建康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南唐画家,李煜朝官至翰林待诏。

周文矩是典型的宫廷画家,是当时上层贵族生活的见证者、描绘者,也是他们审美趣味的代言人。作为上层贵族的审美代言人,周文矩以他卓越的艺术才华满足贵族们在绘画艺术上的各种审美诉求,尤其以描绘宫廷生活中的文人官僚和仕女享有盛名。

此幅作品描绘宫中女乐情景,传承了唐朝周昉的“闺阁之态”传统仕女画趣味,着意再现规范束缚中仕女的神情姿态之美。艺术形式语言上却一改自顾恺之以来的“高古游丝描”,将文人形像的“战笔”法用于仕女衣物的表现,色彩也更加清淡明丽,缺乏浓丽的大唐气象。

五代 李赞华 东丹王出行图绢本 设色纵二十七.八厘米 横一二五.一厘米现藏美

李赞华(899--936年),契丹人,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本名耶律培,小字图欲,契丹灭渤海国,册封为东丹王。后投奔后唐,后唐明宗赐姓李,更名赞华。

中华文明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既体现出海纳百川的包容接纳其它文明的能力,也表现出强大的文而化之的能力,这一特征落实在中国美术史上突出表现在为数不少的其他民族画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加入到中国画家的行列。自魏晋至明清,代不乏人,李赞华只是其中之一。

此画以娴熟的中国画钩勒渲染技巧,描绘的却是富有异族风情风物的题材内容,与唐朝以来主导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审美趣味完全一致。人物、马匹形神兼备,衣冠、服饰、佩带等器物描绘细致,具有真实的历史文物研究价值。整幅画生机勃勃,具有记载当时上层贵族生活真实的影像效果。

五代 贯休 十六罗汉像-注荼半吒迦尊者绢本 设色纵一四三厘米 横八十九厘米现

贯休(约832--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又字德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是唐末五代初画家、书家和诗人,誉之者谓书比怀素,画比阎立本,诗称“姜体”。

唐五代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数百年,早已深入人心。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深重,其原有的宗教色彩也日益淡化,特别是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心中,佛教更接近哲学,而不是宗教。

贯休虽然出家,却又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他对佛教的态度游离于宗教与哲学之间。这明显表现在他的佛教罗汉人物中。既有宗教的庄严和肃穆,又有文人的世俗情怀。又因为卓越的艺术才华,使他的罗汉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审美价值,与同时期的洞窟寺庙佛画不可同日而语。又因为他是僧人,画中罗汉的宗教气息也是后世文人画家笔下的罗汉所没有的。这正是贯休在美术史上独一无二的价值。

宋 李唐 灸艾图绢本 设色纵六十八.七厘米 横五十八.七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李唐(约1085年-1165年),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勤奋好学,颖慧过人,诗文书画俱佳。

初以卖画为生,徽宗赵佶政和中(1114年)参加画院殿试,以切题画佳中魁,补入画院。“靖康之变”被掳往北国,后冒死南逃,在太行山遇萧照,萧照拜其为师,同至临安(今杭州)复以卖画度日。绍兴十二年(1142年),经宋高宗舅父韦渊推荐,授成忠郎,任画院待诏,赐金带。

所画山水、花鸟、人物、耕牛等皆精,山水成就最为杰出,成为南宋画院盟主。所作笔墨峭劲,气势雄峻,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法,画水打破鱼鳞纹程式,得盘涡动荡之状。他师承古人而超越古人,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一位人品正、画品高,震烁古今之现实主义伟大画家,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炙艾图》描绘的是古代农村治病的场景,在路边树荫下乡村郎中正在为人用艾灸治病。一个郎中弓着腰,手持艾条,专心致志的在患者背后施灸。病人坐在地上,裸露着骨瘦如柴的上身,表情痛苦。他的手脚都被人抓住不能动弹,旁边的人面露同情之色。一个小童子在郎中身后手持一贴膏药,正准备给病人贴敷。

这幅《炙艾图》既是一幅古代绘画珍品,也是传统艾灸治病的真实写照,为我们了解宋代中医灸法治病提供了宝贵而形象的资料。

宋 刘松年 罗汉图绢本 设色纵一一七厘米 横五十五.八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刘松年(约1155--1218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画院待诏,山水、人物皆能。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经过魏晋以来近千年的历史演进,至宋朝基本形成儒道佛互补共构的中国意识形态新格局,佛教以半宗教半哲学半迷信的方式获得在中国社会的生存空间。佛教绘画也成为人物画题材类型之一。

史载刘松年曾作16幅罗汉图,今仅存有三,此画最受称道。画中山石、树木及动物密布,秃头罗汉和小和尚仅隐其中,并无过多突出之意,体现了当时社会三教合一的真实气氛。

宋 赵佶 听琴图绢本 设色纵一四七.二厘米 横五十一.三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

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以宋徽宗在帝位二十五年。

中国古代文明之隆盛,表现之一就是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帝王官宦文艺人物,李煜之词,赵佶之书画是为帝王文艺人物极致,不仅无稍逊同代同仁,即使千年之后,仍光彩夺人,亮耀中外。

象当时所有最优秀的画家一样,赵佶山水、人物、花鸟皆擅。此画为其人物代表作,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人物画经典。虽然将自己纳入画中,却循守了当时流行的视觉图像,即使贵为帝王,也不过是自然之一。与空无的背景相比,画中人仅是自然的点缀,比人更突出的是背后的苍天松树,以及比松树更宽广无边的天地。

作为人物画的经典之作,此画再一次诠释了中国的艺术美理想: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但人各不同,其形不同,其神也有别。

与两宋绝大多数画家不同,赵佶书画皆擅,画中右侧有其手书“听琴图”三字,既高古华贵,又流丽姿盼。

宋 赵佶 摹张萱捣练图绢本 设色纵一四五.三厘米 横三十七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

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时画家。

从太宗到玄宗时期为唐极盛,张萱生活于这个时期,其画也自然生发出华夏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大唐气象。虽然流传的只是仕女画,但在画中仕女的华丽衣饰,雍容气度和神情姿色中,蕴含了至今都令中国人梦寐以求图复兴的精神理想,这就是唐画的神韵之美。画中人物疏落有致,姿态生动,人物与少量器具之外,背后空无一物,反映了当时佛教道教的“空”“无”思想已完美地转化为人们的审美趣味。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绢本 设色纵三十一.五厘米 横六二八.四厘米现藏台北故宫

仇英(约1494--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明中期,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列“吴门四家”。

“四家”之中,仇英不仅没有文人身份,而且其绘画风格与其他三人也迥然不同,以工细重彩闻名于世。仇英虽然缺乏文人气息,但其卓越的绘画天才却比三人有过而无不及。山水、人物皆精,且自成风格。特别是仕女画,堪称绝笔,名垂当时。

此长卷人物众多,楼阁繁杂,什物丰富,场面之宏阔,描画之细致,俨然如流动的影像场景。

这一切皆出自画家的想象虚拟,足可见功力非同一般,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其中有一段涉水采莲的裸露宫女,更是为古代仕女画所罕见。

清 金农 佛像图纸本 设色纵一三三厘米 横六十二.五厘米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金农(1687--1764年),字寿民,号冬心,浙江杭州人,清中期扬州画派之首。

明朝以后,文人画独占画坛风流,一派正统,一派野逸,相互抵砺。以金农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承继了徐渭、陈老莲、清初四僧文人画野逸一脉,将文人画之独特性推向极致。若以文人画家而论,鲜有出金农之右者。博学擅文,精书通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金农极有佛缘,所画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常有佛意。但金农好佛,人生哲悟多于宗教信仰,故虽以佛教人物入画,却是文气弥漫,与魏晋隋唐洞窟寺庙佛画大异其趣。此画人像外布满文字,如此书画合一,除了足够的书法自信外,更要有超人的胆识勇气。所谓怪,就是直抒胸臆,无古无今,无法无天。

图文皆摘自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世人物画:清代卷(二)
宋代人物画赏析
5000年人物画:500幅大观
中国传世名画 ( 元代)
《中国传世人物名画——明》
鉴赏之 中国历代绘画长卷 • 明代 (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